《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嗝嗝老師》這部影片從2018年10月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來,一直熱度不低,它是由西達夫·馬賀拉執導的一部印度教育類電影。從2018年至今這麼久,雖久聞其盛名,但是我一直沒看過這個影片。直到前天晚上,正巧看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這部影片,這才有機會看完。《嗝嗝老師》的豆瓣評分是7.5分,算是一個不低不高的水平。整個影片,以患有妥瑞氏症的奈娜·馬圖爾的求職和執教經歷為主線,想表達出一種“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教學理念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了擁有雙學士學位的高材生馬圖爾,天生患有妥瑞氏症。她從小就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無障礙交流,因為妥瑞氏症會讓她止不住地發出打嗝聲。就是這麼一個先天不足的人,卻想當一名需要優秀語言教學能力的老師,自然會遭到所有學校的拒絕。在經歷了五年拒絕後,她終於被聖諾特克斯中學試用,教全校最差的9F班。馬圖爾在最初先是經歷了“壞學生們”的捉弄,但她不氣餒,最終將差學生們教成了全校最優秀的學生。

正是這樣一個勵志的故事,劇情也相當不錯,最終的評分卻不高不低。我認為,原因就在於《嗝嗝老師》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故事,看似生活百態,其實高高在上,是隻可遠觀,卻是難以複製的成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同樣有其可圈可點之處。無論是情節上的把控,還是對人物性格上的塑造,都堪稱這類電影中的典範。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嗝嗝老師》的優勢,並在最後談談我對這個電影整體的辯證看法。


第一個方面:影片直擊當今印度社會格差,從而導致了教育兩極化的痛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早在中國唐朝時期,詩聖杜甫就曾經感嘆過貧民的生活。貴族的家門之中,飄出了酒和肉的陣陣香氣。可是路邊上呢,卻是窮人們因飢餓而死。這大概就是唐朝時期,社會貧富差距的直觀表現。貧富差距同樣可以看成一種社會地位的差距,只不過,在大多數國家,這種差距並非不可跨越。然而,在印度,數千年以來,盛行種姓制度。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地位低下的人,就算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也很難出人頭地。而種姓制度,粗略來看,可以認為,黑色皮膚的人級別較低。電影中有一個細節,馬圖爾老師所執教的9F班學生的膚色相對比較黑,因此我們不妨大膽推測,這些孩子原生家庭的社會地位大概率比較低。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這種固化的階級分化帶來了什麼惡果呢?電影最前面的部分,清潔工大叔夏姆拉揭曉了答案。馬圖爾在第一堂課上,被學生狠狠戲弄之後,向夏姆拉大叔瞭解9F班的來歷。馬圖爾雖然曾經畢業於這所學校,可是當時並沒有9F班。夏姆拉大叔告訴馬圖爾這些孩子本來都是學校對面貧民窟的公立學校的學生,後來學校被現在的貴族學校聖諾特克斯所侵佔,變為了聖諾特克斯的操場,而那些孩子們就只能編入聖諾特克斯。在孩子們父母的那個年代裡,種姓制度更為流行,他們天生的社會地位低等,導致眼界狹窄,生活在貧困線,朝不保夕,連同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中一樣受到歧視。可是,這些吃了上頓,卻不知道下頓飯在哪的家庭,就算自己的孩子被編入最差的9F班,也只能忍氣吞聲。

哪個孩子願意屈於別人之下呢?即使是貧民家的孩子,也滿懷著理想。當馬圖爾家訪的時候,有位爸爸甚至告訴馬圖爾,他的女兒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飛機駕駛員。這些孩子努力過,他們真的很上進,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社會格差導致不管窮人的孩子如何努力,富人家的孩子永遠看不上他們。在我們印象中,本該是教書育人的老師,也對他們冷漠相待。這些孩子們,連同他們的原生家庭,努力過,彷徨過,期盼過,可最終,被殘酷的社會制度狠狠地壓倒在地。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他們只是一群叛逆期的青少年,倘若前途是一片漆黑,他們所能選擇的只有叛逆去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這正是影片所要向我們揭示的社會焦點問題之一,儘管這個問題世界普遍存在,而印度因其獨特社會制度,卻顯得格外突出。同年上映的印度影片《起跑線》也與本片在這方面大為相像。之所以兩部影片能夠大放光彩,與它們都直擊了這一社會痛點不無關係。印度的社會問題是如此嚴重,以至於在當今印度電影中,你往往可以發現這樣一個鏡頭:貧民窟的孩子痴迷地望著遠處,而他們所望著的遠方竟是近在咫尺之遙的城市。

第二個方面:馬圖爾老師的教育方法和人格魅力可敬可嘆

教育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愛。

當看到馬圖爾老師為了自己的學生,勇懟老資格的瓦迪阿老師,再將一幫“壞孩子們”教育得服服帖帖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看著看著會心一笑。馬圖爾老師的教學方法,實際上符合了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而且堪稱其中的典範。其實素質教育並沒有錯,這是一種因材施教的表現。況且,在聖諾特克斯中學,9F班本身就是貧民的孩子,受盡冷遇,十分叛逆,倘若這時一昧地施行高壓政策,反而會適得其反。可以說,孩子們的內心是封閉的,冷漠的社會使他們學會擅長以惡意去揣測別人。特別是當他們的眼前,突然出現了像馬圖爾老師這樣不停打嗝的語言障礙者時,立刻表現出言語攻擊。馬圖爾老師也明白這些孩子的問題根本所在,她知道,這些孩子只是缺少關愛和引導。我們不妨具體看看馬圖爾老師為教育這些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馬圖爾如何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的。

  • 被學生們捉弄卻仍然事事為學生考慮

馬圖爾老師作為妥瑞氏症患者,說話的時候情不自禁發出打嗝聲,特別是緊張的時候。第一節課上,馬圖爾老師先向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本是出於好心要留給學生電話號碼。學生卻並不領情,最調皮的學生戲謔地問隨時可以打電話嗎來暗諷馬圖爾老師。點名的時候,馬圖爾老師每點完一個名字就忍不住發出打嗝聲,同學們也學著發出“耶耶耶”“哇哇哇”“吱吱吱”的聲音,更過分的是,到最後甚至編了一首歌,直接唱了起來。馬圖爾老師是智慧的,她並不是大吼著要學生們停下,她知道,倘若她的情緒激動,一方面學生不懼怕,另一方面,她更加抑制不住自己的打嗝聲。於是馬圖爾選擇了和學生們一起唱,學生們哪裡見過這樣的老師,可以說是目瞪口呆,停了下來。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可“壞孩子們”給馬圖爾老師惹的麻煩可不僅於此,他們故意搞壞椅子,讓馬圖爾一屁股坐到地上;他們,張貼馬圖爾有關性騷擾的海報;他們還和9A班的學生打架;他們故意在教室裡留下一個氣球炸彈,當馬圖爾進到教室以後,一下子氣球全部炸了出來,甚至驚動了校長。馬圖爾呢,也不生氣,還想盡辦法在校長面前為學生們開脫罪責,全部攬到了自己身上,她說這些氣球實際上是在做化學實驗。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影片中,特別是前半部分,馬圖爾老師被學生們捉弄的鏡頭有很多,在校長面前為學生們說話的鏡頭也有很多。有時讓人看了不禁對這些“壞學生們”有些咬牙切齒,又不禁對可憐而堅強的馬圖爾老師心生同情。其實在我看來,正是馬圖爾的積極樂觀的性格,幽默又敢於直面自己缺陷的品質,支撐著她去忍受來自別人的無情嘲諷,為接下來去幫助學生們的情節做出了非常好的人物形象鋪墊。正是因為她的樂觀勇敢,才能讓學生對她的人格魅力折服,並且使一向對9F班有偏見的瓦迪阿老師最終發自內心地敬佩她和她的學生。可以說,影片在這方面的人物塑造是優秀的。

  • 馬圖爾的優秀品質很大程度來自於曾經的校長

馬圖爾優秀的教學理念和人格魅力並非憑空來的,她原生家庭的高質量生活條件和教育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很大程度上馬圖爾的成功,來自於幼年時期校長的激勵。馬圖爾天生患有妥瑞氏症,小時候就控制不住自己發出打嗝聲。那時候的馬圖爾在聖諾特克斯的C班,雖然班級不算差,家庭條件也不錯,但是打嗝的毛病可讓馬圖爾受盡了委屈。同班同學們紛紛嘲笑她,就連老師也不理解這種疾病,認為是馬圖爾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我想,倘若馬圖爾的人生就這樣發展下去,那麼她最終一定會成為一個自卑的人。然而,幸運女神眷顧了她,她碰上了這輩子對她影響最大的人。

在某次大型集會中,校長正在說話,幼時的馬圖爾又一次忍不住發出了打嗝聲,全場鬨堂大笑。這時,校長讓馬圖爾上臺,親切地問她的名字,得知她患有妥瑞氏症後,問馬圖爾希望得到怎樣的待遇。馬圖爾告訴校長她只想要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待遇。這時候的校長,說出了讓馬圖爾感激一生的話。他鄭重地對在場的所有學生說:“我代表聖諾特克斯中學向你保證,你會得到和其他學生同樣的待遇,同樣的教育。”我想,此時此刻,馬圖爾的內心是明亮的,雖然她天生不幸,但是成長的路上能夠遇到向校長這樣真正尊重她的人,卻也是一大幸事。我不想說上帝關上一扇門,必然會打開一扇窗的大道理。但是校長先生,卻真真切切的是幫助馬圖爾打開窗的人。自此,馬圖爾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而優秀的老師,教你做人。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當年受人欺負的馬圖爾不正像極了現在受老師、學生歧視的9F班嗎?馬圖爾出生在一個富庶的家庭,本來也應該和其他老師一樣高高在上。但是正是因為她遭遇了童年的校園暴力,所以馬圖爾看來,這些孩子所遭遇的,正是她曾遭遇過的,自然能夠理解他們。這些孩子們真的壞嗎?不,其實他們只是封閉了自己,他們自己和家庭都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有個家長對老師說道:“整個世界都在貧民窟外面,而我們僅僅希望孩子能做到自己從未做到過的事情。”雖然他們清楚自己的孩子要出人頭地很難,但是仍然抱有美好而樸素的期盼。學校不正是孩子們的小社會嗎,而這些孩子正處在這個小社會的底層,迷失方向,此時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走進他們內心的人去引導他們。

第三個方面:馬圖爾老師側重以行動去教育學生

關於這點,我們不妨看一看2004年上映的史詩級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高達9.3。雖然同屬於教育方面的電影,可是對於人物塑造這一方面來說,二者截然不同。這部影片說的是二戰結束後,馬修老師來到了法國農村的一個“塘低”男子寄宿制學校,在這裡他遇到了一系列被父母社會放棄的孩子們,同樣冷漠的老師,以及一個暴戾且勢利的校長。馬修老師在這個學校中,通過音樂不斷引導孩子們發現生活的美,找到自己存在價值。整個影片中,對馬修老師的塑造側重於心理方面的塑造,整個情節也是基於馬修的日記本,相當於馬修的自傳。

而回歸《嗝嗝老師》這部電影,馬圖爾老師從整個影片來看,更像是以第三人稱的敘述。不同於自傳式的細膩的心理描寫,對馬圖爾老師的形象塑造往往更側重於對她的行動方面的表述。並非是說二者的方式孰優孰劣,二者各有特色而已,僅在這一點上考慮,可以算是棋逢對手的兩部電影。影片中,對馬圖爾老師行動方面的人物塑造也很細膩,與前者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我們可以從馬圖爾老師的“三敢行為”來分析。

  • 第一敢:馬圖爾老師敢向校長要級長名額

在遭遇了第一節課的失敗以後,第二堂課,馬圖爾老師將學生們帶到教室外面,試圖用輕鬆的方式教會學生們知識。可是話沒有說上幾句,學生就開始站起來質疑他們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就算他們再怎麼努力,級長徽章也永遠不會發給他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話說的是他們就算想上廁所,也要到離家50米開外的地方,怎麼能和9A班的人公平競爭?

馬圖爾老師沉默了,下了課,她就前去校長辦公室,期望能爭取到級長名額。可不曾想,級長名額是由學生會主席才有資格頒發,而學生會主席,不同於國內的學校那樣是由學生擔任,聖諾特克斯的學生會主席竟然是由一向看9F班不順眼的瓦迪阿老師擔任的。瓦迪阿老師作為中產階級的典型代表,一向看不起貧民窟的孩子,處心積慮想將他們趕走。當他聽到馬圖爾老師的請求時,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馬圖爾老師雖然是一個試用期的新人老師,卻並不懼怕瓦迪阿,和他據理力爭,終於徵得瓦迪阿的同意。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第二敢:家長會沒人來,馬圖爾敢一一家訪

很快迎來了家長會,不出所料的是,連溫飽都沒有解決的家長哪有時間去關心兒女在學校裡表現如何。本來是過來嘲諷馬圖爾的瓦迪阿老師,竟意外提醒了馬圖爾可以通過家訪的方式開家長會。馬圖爾老師果真是一個行動力爆表的老師,說幹就幹,立刻往學生家裡去了。眾所周知,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富人可能一輩子不知道窮人是怎麼生活的。

馬圖爾也是富人家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是貴族式的教育,哪裡見過窮人的生活。她看到學生賭博被警察追趕,看到家長們蜂擁而至搶水,看到調皮的學生幫忙幹活,看到這些窮人們住在破敗的屋子......眼前的一幕幕景象,讓馬圖爾感慨萬千,可她並未被嚇到,相反,她下定決心要去真正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而這些孩子的命運該如何改變,只能通過讀書來改變。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學生在聚眾賭博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貧民窟的人在搶水喝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幹粗活的學生看到馬圖爾,卻假裝不認識

什麼是F班?不僅僅是成績差,他們所能享受到的物質待遇也比A班的學生差很多。F班的學生們,每到課餘,就只能幹些賣菜、聚眾賭博、修車的營生,幫著家裡減輕負擔。這個學生是為什麼看到老師卻假裝不認識,無非是作為窮人家的孩子,掩飾自己無處安放的自卑。

  • 第三敢:平時溫柔示人,卻也勇敢堅持底線

9F班的學生在馬圖爾老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各自的長處,找回了學習的信心。但是一次偶然,阿蒂什被瓦迪阿老師趕出教室後,頓時覺得委屈,於是對瓦迪阿老師的學生惡語相向。兩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馬圖爾老師及時趕了過來,不偏不倚地批評了阿蒂什。一個優秀的老師絕不僅僅是教授學生教學大綱中知識,而更應該重視做人的道理。馬圖爾正是從小認識到做一個正直的人有多重要,這也是她做人的底線。因此,當她發現自己的學生在人品的道路上走向歧途時,會如此大發雷霆。

《嗝嗝老師》:這是一部值得去欣賞,卻不必去效仿的教育影片

我的看法:在實際生活中,這是一個難以複製的案例,需理性對待

電影雖然勵志,但是終究刻意藝術表達的產物,這是與現實情況格格不入的。我想,之所以這部影片的評分相對於《放牛班的春天》低,原因就在於其中的人物設定巧合過多,並不自然。

電影中從頭至尾,一直想表達出9F班的學生是差學生,可是現實生活中,何時有這樣一群可以在數學,物理,機械,化學等方面有著如此超群天賦的差學生?從整個情節的發展來說,倘若這些學生不是影片中的學生,而是我們日常所見的一些完全對於學習沒有天賦的學生,那麼整個劇情就將是一個笑話。

除了學生的超乎常人,對於馬圖爾老師的設定也同樣有著刻意的痕跡。馬圖爾老師,從小生活於富人家庭,接受了貴族教育,獲得了雙碩士學位,她本身自然是超群的。因為富有,她可以不計成本地大方待人,自然也相對容易讓學生對她產生好感。倘若這個“嗝嗝老師”只是一個普通智力水平並且家庭一般的老師呢?那麼整個劇情就又該發展不下去了。

因此,對於影片中想表達出的“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教學理念我不敢苟同,在實際生活中,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的理念。但是,從其他角度來看,馬圖爾老師破除了教育中的教條主義,展現出了即使身處不理想的環境,也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精神,這一點是值得學習的。總的來說,我推薦去看這部電影,去感受馬圖爾老師的春風化雨,去感受印度社會獨特的社會格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