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之後何去何從?

小哥日記


大學畢業走上社會,找到一個專業對口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職業,恭喜你,開了一個好頭,但多數人沒有這樣幸運。大部分人都是專業不對口,在畢業季匆忙找到一個工作,先做起來,騎驢找馬,這種情況下,就要認真地對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規劃了。

首先看看自己當前的工作,是否屬於自己喜歡的,與自己的專業偏離大不大?職業前景怎麼樣?如果自己還滿意,那麼就應該認真進行職業規劃,通過請教同事和領導,對這個行業這個職位增加認識,深入瞭解這個職位的要求和發展路徑,認識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短板,制訂補缺補漏計劃。一般來說,一個崗位,從剛入門的菜鳥,要成長為專業人才,至少要兩到三年甚至更長時間,需要埋頭苦幹,靜下心來好好努力,至於成為這個行業的“大拿”,沒有七八年的努力和深耕,很難想象可以做到。

其次,如果幹了一段時間,感覺與自己的職業理想相差甚遠,自己的專業知識根本用不上,每天上班和上墳的心情差不多,那麼,你需要暫停一下,深刻分析一下自己的處境。是真的不喜歡這份工作,還是遇到暫時的難題?如果繼續幹下去,能否最終獲得突破?同樣可以請教一下過來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許別人一點撥,你就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若是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那就不要戀戰,果斷放棄及時止損,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霍福盟


來自於知乎優質用戶王耳朵

我想這些內容可以給當代的大學生以及應屆畢業生一些思考!

01你的同學,現在都過得怎麼樣?因為一次偶然的聚會,我獲悉了部分高中同學的現狀。一個曾經很幽默的男同學,因病離開人世已整整五年;一個同學,現在呆在監獄;有個男同學,因為家庭變故,回到老家小鎮開了一家小超市,離婚後,靠每月三千多塊錢的收入,艱難地撫養著兩個孩子。當然,更多同學的人生是向上的,階層是流動的。我們的班花,嫁給了一個軍隊裡的大校;班裡同桌的兩位同學,去了華為,今天都是21級專家;有幾位同學進了高校,成為了副教授兼碩士生導師。最傳奇的,是我們學校同屆的一位女同學,她自主創業,不過十來年,現在資產已經過億,是我所有同學裡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人生最大的刺激,大概就是,同學突然成為遙不可及的那種人吧。我們還在為搶到兩塊錢的微信紅包欣喜,他們竟然已經成了超級富豪。

02你可能永遠都想不到,十年後,同學會變成什麼樣,李盛也一樣。1990年9月,李盛考取了長沙的中南工業大學,和同宿舍的劉立榮成為好友。畢業後,兩位好友停薪留職,一起被廣州小霸王公司聘為技術員。李盛的專業能力強過劉立榮,但個性粗心,恃才傲物;劉立榮天賦稍遜,卻工作細心,經常主動加班,很受領導器重。1998年,小霸王公司副總裁楊明貴組建金立數碼,他任命劉立榮為副總,雖然劉立榮力薦,李盛卻只擔任了技術部主管,因為一次工作上的嚴重失誤,李盛最終選擇離開。2002年,李盛與劉立榮在虎門鎮相遇。劉立榮告訴李盛,自己正籌資創業,邀請李盛入夥,但被拒絕。此後,劉立榮招兵買馬,創建了金立通訊有限公司。一晃多年過去,李盛仍只是一個技術員,依然抽著7元錢一包的紅雙喜香菸;劉立榮卻貴為金立集團的總裁,開著奔馳600轎車,成了億萬富翁。

03許多人或許都有這樣一個疑惑:大學畢業不過才幾年,同學間的差距已經明顯拉開。一些在學校裡毫不起眼的同學,他們幾年間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多數同學望塵莫及。當我們過著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他們已是身價過億的富翁。當我們在朋友圈裡曬著出國遊的照片,他們朋友圈的照片,是與政府高官、行業領袖的合影。當我們抱怨小區物業管理太差,卻又無力換房,他們在考慮,是不是該在一線城市再投資兩套房?是不是該換掉那輛奧迪Q7了?因為它不夠體面,會被談判對手看低。曾經在同一個班級,十年後,有人身價上億,有人連送子女上一個好點的幼兒園,都做不到。有的人過得越來越頹廢,有的人卻意氣風發青年得意。有的人還是單位裡的小角色,有的人卻已經成為處級的公務員。差距到底是怎樣產生?有人為什麼能夠領跑,有人又為什麼被拋下?

04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很有意思。它說,所謂同學間的差距,並非畢業後才出現,其實從進大學開始,就已經存在。一種差距,是個人的家庭背景、外在形象;另一種差距,是個人的價值觀、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情商高低,冒險精神。很多人有個錯覺,以為一個班上的同學,就是能力相當、層次相當的人,未來所取得的成就也會相差無幾,其實大有謬誤。你們在一個班級,只能說明高考分數相近,又偶然填報了同一所大學。同學間的差距,在學校裡不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但畢業後,差距就會呈幾何倍數增長。有的同學習慣於隨波逐流、缺乏奮鬥的激情,甚至只想回到父母身邊,過上穩定的公務員生活。有的同學有毅力、願吃苦、情商高,所以他們願意繼續學習與深造,或者,能夠進入名企工作,一旦積累足夠的人脈和機會,就會選擇自己創業。他們所擁有的特質和能力,就能在短期內實現大爆發。你以為,只是畢業後的幾年讓你們不同。其實,從一開始,你們就註定是兩個世界的人。

05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多數的成功,都是“積累”的結果,不會意外地出現。只不過,有些“積累”被忽略了。好比我那位成為億萬富翁的女同學。在校時,我們只看到她的其貌不揚、默默無聞,卻很少有人去注意過她的另一些特質:有毅力、肯吃苦,不甘滿足現狀。有成事的能力,不放棄,正是她在十年內成為億萬富翁的關鍵因素。人與間之間的“差距”,從來都不是一天形成的。為什麼別人總能比你成功?成為那種只會在影視劇裡出現的人?你有沒有去對比過,他是不是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比你具備不可或缺的成功激情與基因?所以,你應該感激每一個畢業後比你成功的同學,因為他告訴了這樣的常識:你被拋下,並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願意。所謂“我的同學突然暴富了”,從來都只是一種錯覺。

只有知曉成功的要領,改變自己,你才能過上同學永遠也想象不到的,那種,發光的人生。


住在成都—劉海


我現在就我的經驗分享一下,希望能給需要幫助的人一點幫助。

我今年畢業,工作差不多三個月,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定位自己,我到底要幹啥

這個社會存在一些人,不能用失敗或者成功來描述,大學裡面也是,要麼找工作,要麼考研,但是有些人不找工作,也不考研,畢業了,也不知道自己幹啥,然後渾渾噩噩的,要麼二戰考研,要麼家裡想辦法給找工作,你可忘了你自己的初衷,高考拿到錄取通知書絕對不是這個想法,所以定位自己很重要,不要感覺自己特殊,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從眾也沒有什麼不好,往往都是失敗在無所事事和沒有理想,大學生這樣的人真實存在,一定要把自己定位好,我要什麼,我要得到什麼。

二、學習永無止境

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而已,總有一些人說現在讀大學和搬磚的沒啥區別,你要是相信,那麼你肯定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敗類,假如有一個例子可以舉例告訴你搬磚掙得錢比大學生多,那麼我能舉例很多告訴你大學生比搬磚掙得多,你信那個呢?大學很正常的就是三種,要麼一心一意考研,要麼找工作就業,或者創業,如果是考研,那麼就得用心堅定下來,這條路太漫長,太痛苦,太寂寞,只有堅持下來的,才能看到最後的風景,有人說考研還不是為了找工作,找個待遇好一點,其實不然,不要忘了,考研最有價值的事就是讀博,這才是考研的真正意義,假如有一天你成為萬人中的一個博士(又有人說博士大街走),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在自己的領域裡面是頂尖的那一部分人了,這就是社會和國家的人才,這個時候你看到的東西就很遼闊了,整個見識就很高了,相信母校會為你驕傲和自豪的。還有一部分人大學畢業就找工作,好多人說大學生就業多麼困難,我想說的是,只有你想找或者不想找,工作只有好壞之分,沒有找不到的說法。找工作需要很多東西,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有些人找的工作,實習待遇就很好,有些人就不行,這得看公司的發展。重回主題,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學習,考證,強化自己,我相信,一定可以走的很遠,還有一類人,天生就屬於領導者,這一類大學生走上了創業的道路,而且還相當不錯,京東,阿里,騰訊,領導者我相信沒有一個是搬磚的,你要相信自己的價值,去創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多年之後再碰到,希望一個大學生仍然記得自己被母校錄取時候的喜悅,壯志仍在,人可在?





大海里的風


我記得在我們上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就有一門課程是職業規劃課程,所以說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要提前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更好的規劃。

題主提到很多大學生剛畢業就創業成功,那麼這部分學生肯定是在學校期間就開始為自己的創業做準備,或者已經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那麼在畢業之後,所以一切都比較順利一些。


確實如今社會上大學生特別多,而各個招聘單位又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很多大學生在大三的時候不得不選擇考研或者是在大四畢業的時候選擇考事業單位。總而言之,如今本科生已經不能滿足於很多招聘單位,所以說本科畢業生必須為自己提前做好準備。

只要有計劃,只要有目標,出路總是有的,關鍵是看你想要走哪一條。在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大學畢業四年之後開始慢慢的創業,之前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他們都是替別人打工,在打工的這一段期間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積累,為自己以後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論如何,找準自己的方向,然後朝這個方向不斷的去奮進,剛開始可能會很難,但是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出路其實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饕餮視聽


第一,要選擇一個你以後想要生活的城市。我大學畢業後,做職業規劃,我首先考慮的是選擇一個離家近,自己喜歡,發展還不錯的城市。在我的考慮之下,我選擇了杭州。所以建議樓主可以先去考慮自己想要長期紮根的城市,這樣可以完成定位的第一步。

第二,要選擇一個的職業發展的起點,可以考慮自己的所學的專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先選擇一個前景還不錯的行業,然後在這個行業中,選擇一些不錯的企業進行應聘。比如,我自己學的是管理學,也偏愛一個穩定的生活,考公稍微有點難,所以就選擇了杭州一家國企,擔任綜合運營崗。我相信樓主在經過自己的思考後,會有自己的定位,朝著自己的定位,總會有著落處的。


小丁學習辦公技能


車到山前必有路,當你面臨畢業了,你會有自己的選擇。根據自己的專業選擇合適的崗位,出了社會不能讓自己的父母給生活費了,要靠自己掙錢。問問身邊的同學,或許他們的想法會給你靈感。再或者,沒有打算做好入職的準備,可以繼續讀研究生,再在學校呆三年。

就對於我來說,我面臨畢業的時候,也是恐慌,不知道自己幹嘛,不想去自己的專業所在的崗位,但沒有辦法,人需要生活,我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逼迫自己進入崗位,在那裡,慢慢地熟悉一切。

回頭,我發現,大學畢業的那些擔憂消失了,我已經熟悉了這裡,不在感到不知道去那裡了。


BRAVE948


先說結論:

三年內通過崗位、企業去認知自己和認知行業、認知社會是畢業兩年內的必要目標。

具體來說:

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大量高職院校大專生,基本的情況是出了校門就是迷茫。這是大多是,但也有少部分,大概比例在10%以內,畢業後很好的進入到了職業狀態,甚至開啟自己的創業公司。

對於這10%的學生來說,在大專三年的狀態是,在大二開始有了很明確的三年規劃和職業目標,並在校企的產教融合過程中,把自己的目標放入這個平臺上付諸行動,通過大二實訓、大三實習和企業有很好的互動,即是實訓、實習生,企業更是把學生當做員工來看待,等畢業後直接進入企業,雙方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對於學生來說,因為有三年時間的結合實際,所以,在畢業一年後已經可以很好的駕馭自己的崗位,對於自我、崗位、企業、行業、社會都有了一定的認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初級專業者,發現企業和行業的痛點,結合手機提出自己的創新方案。

這個過程很好的詮釋了“一萬小時定律”,通過三年一萬小時的投入和重複,把自己做成這項工作的初級專家。有了這樣的基礎,下一步的選擇就會完全掌握自己手中,不管是職業上升通道還是進入創業都在駕馭中。

如果在學校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畢業後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最好是本身學習的專業,通過三年的沉澱,把學校的知識轉化為自身駕馭的智慧,這個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這樣的基礎,大專生淪為勞務工,將會是無法避免的被迫選擇。


周國慶老師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當年的我,和你一樣,大學畢業無限迷茫,像是站在一個路燈下週圍好幾條路,但每一條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不知道邁出哪一步。這裡我給你一些建議和經驗:

一、說先說說考研黨

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這個就要看你的專業了,在職研究生的好處就是自己可以先找個工作,有一定收入。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考研是為了什麼,我想不是因為只是想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這個就有點太扯了。肯定還是因為想找一個好點的職業,所以對於求職,你得想清楚你喜歡什麼行業,這一點想不出來也得想,然後把這個當成自己的目標,這樣就會輕鬆許多。不然你就算考上研究生,拿到證書,你依然迷茫。

二、創業黨

創業是痛苦的,這點毋庸置疑。你要做足充分的心理準備,現在的大學生有一半多的人都想畢業後創業,但是哪有那麼容易?十個創業九個栽跟頭。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有什麼好的想法,沒有好的創業項目,不要盲目選擇這條路。還有就是創業不要走常規。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看著別人開個奶茶店不錯,你也去開個奶茶店,這就犯了大忌。因為你是一個大學生,你不懂得選址,運營,等等等等。所以創業一定要慎重。最好先想好項目,然後做市場可行性報告,然後多找一些就經驗的人分析項目,然後立項,再進行實施。

三、就業黨

就業可能是最穩妥的一種方式,畢竟沒有什麼風險。還是強調一點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行業,最好選自己本專業或者自己有興趣的行業,不要總是一個理由:想賺錢!然後找個你覺得能賺錢的工作那是不切實際的。還有就是是先擇業後就業,還是先就業後擇業的問題。就目前我看來剛畢業還沒有擇業的資本,所以找一個自己想步入的行業,並把它定成短期目標很重要。

四、啃老黨

啃老是我非常非常不贊成的一種想法。不管有沒有這個資本都不能啃老。這個其實是一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一個人到20多歲的生活要依靠父母,30以後就要負責整個家庭,所以人一生只有不到10年的時間是屬於自己奮鬥的,其實也就3650天。所以這段時間就顯得尤為珍貴,好好找一份工作,在所在行業立足;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創業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我建議你先找一份工作,但是找工作之前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行業,然後就指著這個目標去。上班以後,穩定一段時間,有自己的收入了。可以報考在職研究生。並且在職場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樣你你可以選擇創業還是擇業的更清晰了。明白一點看清自己,再看清世界,你就知道你應該幹什麼了!

祝願所有的畢業大學生都能心想事成,如果覺得我說的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時間思維


剛畢業的大學生:

畢業,意味著離開了學習三四年的校園,意味著自己獨立面對社會,面對生活。

畢業前沒有找到工作,畢業後,需要找工作、考研或者參加公考。

畢業了,如果你第一年沒考上研究生,可以繼續考。為了上研究生,很多人都會備戰。決定考研,就要全力以赴。堅定信念,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窮苦。每天認真複習。相信,努力總有回報。

不打算考研,可以參加公考或者參加工作。想要參加工作,首先要定好目標,在那個城市,那個行業發展,最好能找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畢竟術業有專攻。學習了三四年,有積澱。在本方向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如果你想挑戰新的行業,也未嘗不可,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行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感興趣就願意學,願意學,就成長快。在單位工作,不比學校,要適應社會規則,學會與人相處。這樣,你在事業方面就會發展很快。另外,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摸索,不要手高眼低。在行業裡,幹個三四年才能摸出門道,技術類也不例外。所以,要堅持,堅持本身是一種勝利。

對於公考,可以參加國考、省考。這兩個開始競爭較大。如果你的專業很好,考試招你這個專業的崗位很多,參加這兩個考試還是不錯的。另外,也可以參加事業單位考試、國企考試、銀行考試。當然了,還有軍隊文職、特崗等考試項目,多留意都能看到。考試需要付出努力。

最後,可以考證書,提升自身的能力,等待時機,讓自己脫穎而出。

這是個人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畢業的你們。



Bruce


首先除非有很適合的產品儘量不要在讀期間創業,而且不要創意創業,我本身是一名985學高校從事就業工作十多年的老師,看到了太多的學生這些年為了創業而創業,一個已經保研的學生拉了三個也已經保研的學生創業,結果選擇退學創業,半年後創業失敗繼續考研,而浮躁的心裡讓他們根本沒辦法沉下心來學習,結果也沒考上研,匆匆就業,然後就是各種無盡的跳槽。

畢業了一定要安下心來工作,不管工作是否順心,這很重要,高的起點決定眼界。

在學生大三時候開始給學生灌輸就業想法,太早學生根本聽不進去,就業指導課一般開在大三下學期是比較時候的,可以指導大四上學期找工作,現在學生就業時其實很具有從眾心裡的,而且這兩年畢業生慢就業現象非常嚴重,經常出現組團招聘hr比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多,我們費了很大力氣把航天科工和中交中建等央企請來專場招聘,結果沒有畢業生來,非常尷尬,還有各省市機關事業給我校的定向名額竟然都報不滿,之後組織學生代表反饋時,學生要麼說我看見我們沒人找工作,所以我也沒去找😱,然後在寢室打遊戲😳,我真想上去給他一撇子,要麼說這些單位的職位太基層,工資不會太好,我真的很無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