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立國”瑞士 美德曾長期竊取逾百國機密

【歐洲時報】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和德國情報組織自冷戰時期至2000年代初期,一直秘密地控制瑞士公司克里普託(Crypto AG),向外國政府和企業出售加密機器。美、德兩國有方法替這些機器快速解碼,獲取情報,一邊收集重要情報,一邊以此大發橫財。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瑞士是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允許美國和德國如此行事,因此瑞士也因此案名聲掃地。

據法國《世界報》等媒體報道,有100多個國家情報長期被盜,其中包括伊朗、沙特、印度、巴基斯坦、意大利、梵蒂岡、利比亞、韓國及拉美的軍事政權。

BBC稱,中國和俄羅斯因為不信任西方國家的產品而一直沒有使用克里普託的加密產品,但美德兩國通過其他國家與中俄的接觸而獲得兩國的情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德國電視二臺(ZDF)和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獲得了中情局內部的相關機密歷史文件,並訪問了多名匿名的情報部門現任及前任官員,以及這家瑞士公司的員工,詳列了美德上述竊密、發財行動。

美國和德國情報部門沒有否認文件的真實性,但拒絕作出評論。

克里普託在2018年被收購,改名為“克里普託國際”(Crypto International),新公司表示,對這家公司的過去毫不知情,強調現在與任何外國情報組織無關連。瑞士政府表示,自2019年11月已知悉有關事件,2月稍早收回“克里普託國際”的出口牌照,並下令調查。

世紀情報政變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許多國家政府的情報人員、士兵、外交人員都是依靠瑞士公司克里普託所生產的加密機器作為溝通渠道。但他們不知情的是,美國中情局是這家公司背後的主人,情報部門操縱了這家公司售出的機器,讓他們很容易可以破解其他國家發出的加密訊息。這項秘密行動的代號是“盧比孔(Rubicon)”。盧比孔是意大利河名,“渡過盧比孔河”是西方成語,意為“破釜沉舟”。

BBC報道稱,中情局的內部報告將這項計劃稱為“世紀情報政變(the intelligence coup of the century)”,“外國政府一邊向美國和西德提供豐厚報酬,一邊讓至少兩個、甚至五六個外國政府得到其秘密通訊。”

這家瑞士公司是二戰時期由俄裔發明家鮑里斯·哈格林(Boris Hagelin)創辦,他當時製造的加密裝置體型較細小,被美軍看中,讓他賺了第一桶金。這家公司在二戰後越做越大,1970年代被美國情報部門秘密收購,並交由德國(西德)作為合作伙伴,研究機器和決定銷售對象。

公司近乎壟斷了加密機器製造市場,至今向超過120個國家出售產品。報道說,在1980年代,美國情報部門處理約40%的外國秘密通訊,都是來自克里普託的機器。

影響過的重大事例包括:1979年,伊朗脅持66名美國人質長達444天,克里普託為美國提供了監視伊朗官員的情報;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就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馬島)爆發戰爭,美國把收集得到的阿根廷軍事機密傳給英國;1986年,德國柏林舞廳遭炸燬,起初都不知道是誰所為,但利比亞官員用這家公司的加密機互相祝賀,令美、德兩國很快知道誰是幕後黑手。

直至1989年,東西德合併後,德國情報部門認為這項計劃風險太高,在1990年代初退出,但美國繼續暗地裡使用克里普託收集情報。文件顯示,美國和德國雙方曾就這秘密項目的金錢及道德底線等問題有磨擦。德國特別不滿美國也會監控盟友。

媒體取得的這份歷史文件沒有透露中情局何時終止介入,文件形容這項計劃是“間諜戰的勝利”,幫助美國“對抗專制政權”,“保護美國及盟友利益”。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前國安局局長博比·雷·因曼(Bobby Ray Inman)說,“我有沒有一絲內疚?完全沒有……這是來自世界各地十分珍貴的訊息來源,對美國政策者非常重要。”

報道說,這次曝光的內容除了顯示美國的情報網絡如何具滲透力,也顯示了科技公司與政府可能存在的千絲萬縷的關係。

瑞士中立?

《華盛頓郵報》稱,從美、德的文件顯示,瑞士官員清楚克里託普與美、德情報部門有關,似乎是得知媒體在跟進調查才刻意介入。

據BBC報道,消息曝光對瑞士的信譽造成打擊。有記者慨嘆,“我們這次名譽掃地了”,亦有人說,“我們一貫的中立極具諷刺。”

瑞士政府早就知情,而且是唯一一個買到沒有牽涉美國中情局的Crypto機器的政府。

瑞士一貫想擺脫的“他們為了錢可以做任何事”刻板形象,在這次事件中再度顯示出來。

瑞士的銀行曾經看管獨裁者數以億計的存款,以前更對大規模逃稅視而不見。近年,銀行監管慢慢改善之際,今次事件卻令瑞士自豪的產業工程界也未能倖免。

中情局利用克里普託正是看準了瑞士中立的聲譽和素質,可以吸引外國買家。瑞士拿了錢,出售有漏洞的機器,如今真相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