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段祺瑞拒絕了蔣介石,選擇去上海租界當寓公?

李秋橙


公元1926年4月9日,中華民國十五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以武力將段祺瑞驅逐下臺。自此,這位三造共和的民國風雲人物,徹底告別中國的政治舞臺。這一年,段祺瑞61歲。

下野後的段祺瑞回到天津,定居在日租界的魏宗瀚公館(魏宗瀚是段祺瑞的舊部)當寓公,此後幾年他潛心佛學,自號“正道居士”。

巧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當時也定居在天津日租界,據說他們兩人還時常有來往,還曾謀劃“復號還宮”,建立“後遜清小朝廷”。

當然,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以他們倆當時的情況,也就只能過個嘴癮罷了。

等到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他們特意派人來到天津,先是連哄帶騙將溥儀弄到東北當傀儡皇帝,接著他們又希望藉助段祺瑞的威望和影響,幫助他們建立華北偽政權。

雖然,段祺瑞和熱衷於權力,也一直想復出,但他的政治頭腦,顯然要遠遠高於溥儀這個愣頭青,他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給日本人充當漢奸,他幸苦一輩子的名聲恐怕要毀於一旦。

更重要的是,段祺瑞作為曾經的國家元首和擁兵大佬,他可沒有興趣給被別人的傀儡。因此,段祺瑞很明確的拒絕掉日本人的邀請,並與日本人堅決劃清界限。



消息傳出來後,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非常感激,為防止日本人用武力強迫段祺瑞為其服務,蔣介石就授意段祺瑞的好友、時任安徽省主席吳忠信出面聯絡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

隨後在段宏綱的牽線搭橋下,蔣介石先是派人去天津拜訪段祺瑞,送去兩萬元生活費。接著,蔣介石又安排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永銘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到段祺瑞的公寓,邀請他南下,並表示只要段祺瑞願意南下,什麼都可以商量。

在這種背景下,段祺瑞方才接受蔣介石的邀請。當時他對錢永銘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已老不中用了,如蔣先生認為我南下,於國事有益,我可以隨時南行。” 在表完這個態後,段祺瑞遂即收拾行李,於第二天離開天津南下。

在段祺瑞乘坐的火車抵達南京浦口車站時,蔣介石給了段祺瑞極高的禮遇,他命令南京所有少將以上軍人,一律過長江,在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接著,在段祺瑞抵達南京總統府時,蔣介石早已經率眾在門口恭候多時,他當眾給段祺瑞行了一個學生給老師敬禮用的軍禮。



這種種行為,讓段祺瑞感慨萬分。作為回報,段祺瑞立馬公開發表宣言,力挺蔣介石以和國民政府,表示要和蔣介石共同進退,誓死捍衛國民政府。接著,段祺瑞又親自前往南京中山陵祭拜孫中山。

要知道,當年孫中山在北京去世時,因為段祺瑞和孫中山曾發生國嚴重的分歧,所以當時段祺瑞特意沒有出席孫中山的葬禮,以示他不認同孫中山的理念。但此時,段祺瑞卻選擇主動祭拜中山陵,所傳達的意思,就是他正式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地位。

不過,在忙完這一切後,段祺瑞第二天便告別蔣介石,乘快車趕赴上海定居。

本來,蔣介石希望段祺瑞待在南京,為國民政府效力。但問題是,段祺瑞的輩分和資歷都太高,蔣介石與之相比,都要足足低好幾個頭,這樣一來,他又該如何安排段祺瑞的職位呢?

因為,安排得低了,這不是讓段祺瑞難堪嗎?安排得太高,蔣介石又不放心,畢竟這樣一個牛人,是不可能給蔣介石當嫡系小弟的,蔣介石也沒有信心能讓他給自己當小弟,所以蔣介石自然不敢把權重部門交給段祺瑞來掌管。


甚至而言,出於某種顧慮,蔣介石如果真讓段祺瑞到政府中任職,不管段祺瑞所擔任的官職是大是小,蔣介石都會對其進行各種監視和防備。因為,段祺瑞如果趁機和政府內部的其他派系走到一起,這樣蔣介石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麼?



段祺瑞也很清楚這種局面,所以他不想讓蔣介石難堪,更不想讓自己處於尷尬境地,所以他拒絕蔣介石的好意,執意離開南京,來到上海。

這樣一來,段祺瑞一方面可以遠離開南京這個政治漩渦;另一方面,上海又距離南京不遠,還在蔣介石的控制之中,這樣又可以讓蔣介石放心,可謂是一舉兩得。

蔣介石對此也很是滿意,所以等到段祺瑞來到上海後,蔣介石每個月都會給他送一萬塊的生活費,還還精心安排他住在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的公館。

這位陳調元是段祺瑞的老部下,自然會對段祺瑞多多照顧,由此可見蔣介石也是用心良苦。

此後,段祺瑞基本不再過問政治,大部分時間都在靜坐朗誦佛經。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發作,出血不止,病死在上海宏恩醫院,享年72歲。

蔣介石得知後,下令以國葬將其葬之,這也是繼黎元洪之後第二位享受國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我是趙帥鍋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9日,馮玉祥將段祺瑞驅逐下臺。失去了北京臨時執政寶座的段祺瑞回到了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須麼街魏宗瀚公館(魏宗瀚是段祺瑞的舊部)。自此,年已六旬高齡的段祺瑞告別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馮玉祥、張作霖、段祺瑞)

在天津隱居,段祺瑞沒有經濟來源,只得靠舊部和學生的資助來度日。幸虧他的舊部和學生很多都在北洋政府擔任高官,所以生活還能維持下去。但是段祺瑞畢竟是下野之人,風光不在了。為了節省家中開支,從不過問家裡日常開銷的段祺瑞,在天津也認真地管起家務,每日賬目他都要過目審核。

當時段祺瑞表面上聲稱厭倦了政治,但他其實每天都還在讀報,關注時局的發展。他與各方面的勢力均有接觸和書信往來(廣東革命政府除外),以妄圖東山再起。但是現實是無比殘酷的,北伐軍勢如破竹,甭管是直系還是奉系都被北伐軍打的很慘。段祺瑞見如此情形,也就徹底斷了自己東山再起的夢想。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土肥原這個老鬼子在拉攏了溥儀後,又打算將段祺瑞也拉下水。他希望藉助段祺瑞在北洋軍人中的威望和影響,建立華北偽政權,為其侵略服務。段祺瑞雖然熱衷於權力,但是對於出賣國家主權、當漢奸,他是沒興趣的。因此斷然拒絕了土肥原賢二。

對於段祺瑞的聲明大義,南京政府方面非常感激。因為南方要剿共,北方還要抗日,南京政府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此時蔣介石正在北京,在蔣的授意下,安徽省主席吳忠信出面聯絡(吳和段都是合肥人),找到了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並由他牽線搭橋,蔣介石與段宏綱在北京飯店見了一面。據段宏綱的回憶:蔣先生說自己是保定陸軍學堂的學生,段公是我的老師,我因為公務太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這次會見後,蔣介石派吳忠信去天津拜訪了段祺瑞,並送去兩萬元生活費。段祺瑞也因此改變了對國民政府的印象。


隨著日軍侵略華北的加劇,南京方面認為如果段祺瑞仍然住在天津日租借,恐怕會有生命安全。便安排了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永銘,讓他到段祺瑞的公寓,邀請他南下。錢永銘這次天津之行,帶去了蔣介石的親筆信。在信中蔣介石懇請段祺瑞南下頤養,並表示只要段祺瑞願意南下,什麼都可以商量。恰巧當時社會上傳消息,說日本人要劫持段祺瑞。在這種情況下,段接受了蔣的邀請。他對錢永銘說:我已老不中用了,如蔣先生認為我南下,於國事有益,我可以隨時南行。表完這個態,段祺瑞遂即收拾行李,於第二天離開天津南下。

在途經山東時,山東主席韓復渠帶領濟南大小官員在車站迎接。韓復渠曾經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段祺瑞本來是不想見的。但是值此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段公還是選擇了與韓復渠握手言和。

火車到達南京浦口車站時,站臺上呈現的情景讓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蔣介石給了段祺瑞極高的禮遇,他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將以上軍人,一律過長江,在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並在隨後為段祺瑞舉行的盛大歡迎儀式上,蔣介石第一個登船迎接,當眾給段祺瑞行了一個軍禮。(學生給老師敬禮)




抵達南京後,段祺瑞做了兩件事,震驚了當時的媒體圈。第一件事是,發表力挺蔣介石以和國民政府的講話;第二件事是,拜謁了南京中山陵。當年孫中山北上,段與孫曾發生過嚴重分歧,孫在逝世北京時,段祺瑞賭氣沒有出席葬禮。此次段祺瑞拜謁中山陵,一方面是承認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則是意在告訴國人,國難當頭,團結第一。一切私人恩怨都可以放到一邊。



在忙完這一切後,當天夜裡,段祺瑞同隨員乘快車赴上海。蔣介石電令上海市政府負責接待安排。他之所以要離開南京,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沒打算留在南京。因為段祺瑞有一種不屈就得性格,當年懟清廷、懟袁世凱、懟黎元洪和馮國璋,他都是這種不屈就的做派。換句話說就是段祺瑞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畢竟六十八歲了,沒必要待在南京這種全國的政治中心。遠離南京,但又離得不太遠,這才是明智之舉。

段祺瑞去到上海後,蔣介石每個月都會給他送一萬塊的生活費。並且還精心的給段祺瑞安排在了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的公館。蔣這麼安排,不僅是因為陳調元的公館足夠氣派,更是因為陳調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這能讓段公感到體面。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給段公提供萬元月俸,這筆錢保證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從容生活。不過,段祺瑞對此已經不太關心了,晚年的他潛心於佛事,大部分時間都在靜坐朗誦佛經,對政治已經是心灰意冷了。


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發作,出血不止,病死在了上海宏恩醫院。蔣介石得知後,撥款了二十萬元,用於段公的墓地購置。並且林森、居正、于右任、吳忠信、張治中等國府要員親臨弔唁。當天國民政府明令以國葬,這是繼黎元洪之後第二位享受國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但是,段祺瑞的喪事還是辦的虎頭蛇尾。南京方面是風風光光的給段公辦了喪事,並且在北京也成立了治喪籌備組。但是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卻將二十萬治喪款給花掉了。結果就導致段祺瑞的靈柩運回北平後,沒有錢安置。最後還是宋哲元出面,籌集了兩千塊,才將段祺瑞的靈柩暫停放在了西山臥佛寺的一處新搭建的房屋內。誰知這一擱置就擱了整整二十八年,一直到1964年,才在章士釗的出面下,將段祺瑞的靈柩移葬於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地的規模非常小,知道的人並不多。(章士釗也是段的老部下)





段祺瑞的墓碑背面刻著段祺瑞的遺訓,而正面也沒有任何官銜,除了家屬親人的名字外只有八個大字: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Mer86


作為性格異常剛硬,剛硬到甚至有些剛愎自用的北洋頂級人物,段祺瑞在人生垂暮之年能拋棄前嫌,接受昔日敵人蔣介石的邀請欣然南下,這絕不是苟安,更不是低頭,而是以國家大局為重的大義之舉,明智之舉。

這事看似並不能給大家帶來強烈的感受或者衝擊,其實很不容易,沒有光明正大的廣博胸襟,沒有歷經沉浮的深厚智慧,換他人多半要麼不甘,要麼不屑。

你看,同時代、同等高度的如吳佩孚、曹錕乃至晚一點的孫傳芳這些大佬,即便他們最終沒有叛國投敵,但屈尊南下的事他們卻也沒有做。

不理解梟雄的內心有多“尊”,就無法理解段公之“屈尊”有多可貴。

慈禧是何等萬人之上,曾經的段祺瑞硬是可以屹立不跪!

袁世凱是何等霸道之極,曾經的段祺瑞硬是能夠誓死不從!

對比這些,再看段公的欣然南下,說他的這個舉動是國難之時的大成全那是一點不為過,一個南下既成全了蔣介石、自己,也成全了時局、國家。

然而,仔細看段公的具體行程,你又會發現段公的南下是屈尊但又不屈就。

所謂的不屈就,正像這個問題指出的那樣,段公是同意南下,但拒絕了蔣介石讓他留在南京的說法。

在南京短暫停留一日後,段公即取道去了上海,並在上海渡過了他人生最後的三年時光。

為什麼執意不留南京,總而言之就是咱們上面說的不屈就,段公的“不屈就”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

而之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更主要的是因為段公南下呈現出來的種種情景實在是一段難得的民國佳話,在這段佳話中你能看到中國的傳承之道、禮儀之道、君子之道。

1933年1月19日,國民政府派特使錢永銘秘密到天津面見段祺瑞,並奉上了蔣介石的親筆信邀其南下。段祺瑞當即表示可立即南下,他說:“餘老矣,無能為矣。如介石認為我南下於國事有益,我隨時可以就道。”

表完這個態,段祺瑞即收拾行李,於1月21日離開天津南下。

途經山東時,段祺瑞見了曾是宿敵的馮玉祥部將韓復榘,內憂外患之時,段公選擇了握手言和。

1月22日中午抵達南京的時候,南京浦口站臺上呈現的情景讓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

蔣介石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將以上軍人,一律過江於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在隨後為段祺瑞舉行的盛大歡迎儀式上,蔣介石第一個登船迎接,並在見到段祺瑞時行了一個頗有師生涵義的軍禮。

抵達南京後,段祺瑞除了發表力挺蔣介石以及對國民政府表示期許的講話,更做了一件極具象徵意義的事。

段公拜謁了中山陵。

此舉的象徵意義何在呢?

一來,段公此舉實為向孫中山表示歉意。當年孫中山北上時,段與孫曾發生嚴重分歧,孫逝世北京,段祺瑞沒有出席葬禮。

二來,段公此舉更意在告訴國人,國難當頭,團結第一。

一天緊張的行程後,段祺瑞在23日晚乘車去了上海。

蔣介石對段祺瑞的選擇表示了高度的尊重,有一個細節很能反應蔣介石的用心與尊重。

他特意安排段祺瑞一家住進了法租界霞飛路1487號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的公館。

這麼安排不僅是因為陳調元的公館足夠氣派,更是因為陳調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它能讓段公感到體面。

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給段公提供萬元月俸,這筆錢保證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從容生活。

居滬三年期間,段公女兒回憶的一個細節也很讓人感慨——一日,蔣介石來段公館看望段公,因門衛不識蔣居然被擋在了門外,而蔣介石呢,則安靜地坐進車裡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

幸虧段公女兒發現門外有貴客,蔣介石這才得以進了段公館。

這個細節說明,蔣介石對段公的尊重不是表面文章。

三年後,段公最終因胃潰瘍復發,胃部大出血去世。

彌留之際,段公留下了憂國憂民的臨終“八勿”遺囑。

在之後的葬禮上,民國政府用八十人抬棺、二十一響禮炮、三千人送行的方式向段公表達了最後的敬意!


黑句本


1926年4月,被馮玉祥趕下臺的段祺瑞從北京回到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須麼街魏宗瀚公館。自此告別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隱居天津期間,他也進行過反省,對中國今後的走向和當前的局勢進行過思考,對於統一中國的南京國民政府,段祺瑞還是承認其合法性的。

段公:


寓居期間,蔣介石也沒有忘記這位老校長,(蔣畢業於保定陸軍學堂,段祺瑞曾任校長)曾派人去探望過老段,自己也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有過接觸,並通過段宏代為致意,並派吳忠信去拜訪段祺瑞,送去數萬生活費。

下野後的段祺瑞沒有經濟來源,平日生活開支大部分是舊部資助,生活並不富裕。

蔣先生的這筆錢可算是幫了大忙。段祺瑞在天津堅持每天讀報,瞭解國家大事,關注時局發展。


他看到國家統一是民心所向,北洋政府垮臺是歷史趨勢,自己年紀也大了,就不再做東山再起的夢了,安心做個寓公以渡晚年。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利用北洋下野軍閥組織親日組織,段祺瑞名氣極大,自然是日本人計劃拉籠的對象。

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

為了破解日本人的陰謀, 1933年元月,蔣介石派錢永銘持親筆信拜訪段祺瑞,懇請段祺瑞“南下頤養”,並許諾段公南下後,可以“隨時就商國事”。段祺瑞也風聞日本人要對付他,決定接受邀請。




1月22日段祺瑞的火車抵達南京,蔣介石攜文武高官到車站迎接,蔣介石全副戎裝親自向段祺瑞敬禮,口稱“志清”,稱段祺瑞為“老校長”,以弟子之禮待之,當晚在國府盛宴招待,軍政要員全部出席。

“當此共赴國難之際,政府既有整個禦侮方針和辦法,無論朝野,皆應一致起為後援。祺瑞雖衰,亦勉從國人之後”。

次日段祺瑞放下身段,親自拜謁中山陵。當年段與孫分歧嚴重,孫先生逝世時,段祺瑞都沒有出席葬禮。

段祺瑞此舉一是承認國民黨的統治地位,二是表明國難當頭之際,全體國人要團結對外,不要計較私人恩怨。 蔣介石想讓段祺瑞在南京居住,但段祺瑞說南京是國民政府駐地,自己住在這裡頗為不便,要求到上海租界居住。

蔣介石同意了。

段祺瑞到上海後,國民政府每月付給老段生活費20000元,段祺瑞每日散步、誦經之餘,便讀書看報,或以棋牌自娛。

1936年,段祺瑞病死上海。蔣介石撥款二十萬元治喪,多位國府要員親臨弔唁。

段祺瑞享受國葬,這第二位享受國葬的北洋政府元首。(第一位是黎元洪)。

段祺瑞雖然聽從蔣介石的建議來到南京,為什麼又不和蔣合作,要去上海當寓公,不問世事的原因應該很多,大致有下面幾方面:

第一政治主張不一樣,段祺瑞雖然號稱再造“共和”。

可他並沒有“共和”的思想基礎。皖系軍閥的統治,主要依靠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和援助。北洋軍閥與國民黨的政治主張不同,對“三民主義”也不是完全贊同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蔣介石也不可能倚重失勢了的段祺瑞,既然在蔣手下起不到什麼大作用,還不如隱退林下。

第二段祺瑞賦閒多年,以前的實力煙消雲散,自己是個光桿司令,就算出山也沒有什麼人買賬。

論身份自己是老蔣這些人的前輩,想到要聽老蔣,甚至是閻錫山、張學良這樣的後生晚輩指揮,老臉實在是無處放,丟不起這個人。

第三年紀大了,對權力也看淡了。段祺瑞私生活是非常簡單的,他吃飯只有一菜一湯,中年以後終生食素,老來信仰佛教,當年的雄心壯志早已被時間磨平,退休養老,過一點正常人的生活,這種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段祺瑞於1963年秋移葬於北京西郊香山附近萬安公墓。章士釗題寫了墓碑:

“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從此靜靜的沉睡在香山楓林的紅葉之下。 隨著他長眠於地下的,還有那段激情的歲月。


剛日讀史


說起段祺瑞這個人,譭譽參半,我就提他一點,國內政治人物中,少有人能做得到。段祺瑞一路升到國務總理費了20多年,這20多年裡,段家一直租房子住,你沒看錯,段祺瑞沒有自己的房產。

有兩年是個例外,袁世凱送給他一套房子住,這套房子是別人打感情牌輸給袁世凱的,袁世凱死後,人家房主手裡還攥著房契,居然就找到堂堂國務總理段祺瑞家去收房,段祺瑞看到人家的房契,居然也乖乖的配合騰退,重新出去租房住。

有這等胸襟的人,我只能說,不適合從政。

1926年三一八事件後,段祺瑞被馮玉祥將軍逼迫下臺,說負氣也好,自願也罷,段氏從此再也沒有登上歷史舞臺,隱居天津當了一個小公寓的寓公。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對段祺瑞連續發力,企圖扶植段祺瑞東山再起,段氏不為所動,並未逆勢而行,在蔣介石的勸說下,秘密南下。

蔣介石還是比較尊重段祺瑞的,一度謙卑的自稱學生,這學生當的不冤,蔣介石做過保定陸軍學堂的學生,而段祺瑞正是第一任校長。段祺瑞隱居期間,在一次記者採訪過程中談到蔣介石,他認為蔣介石不算第一流的人傑,只算得二流人才。

段氏口中的二流人才親自率領少將以上軍銜的幾百名將軍們在南京下關碼頭迎接段祺瑞,又親自將段氏攙扶下船,算是給足了前校長面子,並委以“國府委員”銜,當夜,“國府委員”段祺瑞趕往上海,開始了他的上海寓公生涯,“國府委員”成為段氏人生最後的一個虛銜。

蔣介石每月贈送一萬元敬儀,使得晚年少有積蓄的段祺瑞免於生活困擾,對此,段氏是心存感激的。隨著日本人侵略腳步一天天的臨近,被歷史定位為親日派的段祺瑞多次託他人給蔣送話:“介石和我下棋贏了,贏得有風度,我希望他和日本人下,也要贏才好!”


歷來現實


1926年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的國民軍將北洋政府時任大總統的段祺瑞趕下寶座。隨後段祺瑞前往天津,寄居在一位老部下的公館之內。雖然日子清閒,但是頗為清貧,段祺瑞依舊關心國事每日看報。日本人拉攏了溥儀作為他們的傀儡皇帝之後,希望同時拉攏段祺瑞為他們站臺,但是擁有愛國操守的他義正言辭的拒絕了日本的邀請。



國難當頭之際,段祺瑞能有如此的愛國之心令蔣介石非常感動,蔣介石便派人私下裡與段祺瑞聯絡以及最終面談。在盛情邀請之下,段祺瑞南下上海,也是待在老部下的公館內,閒賦家中。那為什麼他要拒絕蔣介石的政治邀請,寧願閒賦在家做一名寓公呢?

一:年歲已大,心力交瘁



段祺瑞從李鴻章的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一直在外征戰,戎馬一生。段祺瑞雖然是一位軍閥,但他支持共和,極力打擊排斥封建制捲土重來。屢次成為民國的大總統。雖然他在位期間製造了一系列的慘案,卻也是他強烈建議民國加入協約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對於國家大義還是不變的。下臺之後的段祺瑞蝸居在天津租界中,日子閒散,雖然後面蔣介石盛情邀請,但段祺瑞已經50多歲,厭倦了政治舞臺的勾心鬥角。段祺瑞聽從了蔣介石南下的要求而拒絕了重新參政的建議。

二:段祺瑞性子剛強,不願從事於國民政府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的開國元老之一,皖系軍閥也是他一手帶起來的。他曾經為了北洋政府做出了許多的努力,當然因為軍閥的侷限性也做了不少的壞事。當北伐軍北上的時候,段祺瑞曾用武力抵擋,在心裡面段祺瑞也是拒絕國民政府。雖然現在段祺瑞被蔣介石感動,卻不想放棄自己的政見與國民政府沆瀣一氣,段祺瑞南下的目的也是為了國家能夠團結一致共抗大敵。



段祺瑞曾經被稱為“北洋之虎”,多次擔任北洋政府的要職,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即使他被馮玉祥趕出了政治舞臺,仍然有非常大的政治號召力。雖然段祺瑞執政期間對平民百姓發動了血腥的鎮壓,但是他也是一位忠於國家的軍人。 段祺瑞有自己的堅持和操守,所以他為了國家團結,便南下與蔣介石握手言和。可他又不支持國民政府的政治,所以願意在公館中了卻餘生。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九一八事變後,一批原北洋下野軍閥被日本人利用,紛紛組織親日組織,原北京政府國務總理、臨時執政段祺瑞也進入日本人視野。為避免此公被日本人利用,蔣介石遂派心腹、江浙財閥錢新之前往天津勸說段氏南下。

正當盛年的段祺瑞

錢新之與段祺瑞心腹、原財政總長曹汝霖是好友,曹也寓居津門。到天津後,錢新之上門造訪,曹汝霖頗為驚異,問他為何突然來津。錢說明來意,請曹汝霖代為稟報段祺瑞。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段祺瑞當時住在姻親和部下吳光新家,距離曹汝霖寓所很近,曹汝霖一口應承,與錢新之一同來到段家。

段祺瑞曾兼任保定軍校校長,蔣介石是他的學生,蔣此次也是以弟子禮邀老師南下的。錢新之很會說話,將事情說得婉轉且不露痕跡。段祺瑞是個明白人,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馬上應承,並讓錢新之馬上訂機票南下。

段祺瑞在京津一帶的部下得知此事後,紛紛表示反對,但段祺瑞決心已下,對眾人說:“我已答應錢新之,豈能失信!況且機票已經訂好,馬上即可動身。”眾人知道段祺瑞的脾氣,一旦打定主意即難更改,只好聽之。

段祺瑞到南京後,蔣介石親自到機場迎接,口稱“志清”,執弟子之禮甚恭,段祺瑞非常滿意。蔣介石說明了自己的意見,請老師在南京居住。但段祺瑞不同意,他說南京是國民政府駐地,蔣介石政務繁忙,自己居此頗為不便,要求到上海租界居住,並以部下和學生陳調元的一處房子作為寓所。陳調元的這處住宅是西式建築,院中草木葳蕤,頗為幽靜。蔣介石非常滿意,於是同意了老師的意見。

段祺瑞在南京還對新聞界發表了對時局的聲明:

當此共赴國難之際,政府既有整個禦侮方針和辦法,無論朝野,皆應一致起為後援。祺瑞雖衰,亦勉從國人之後。

段祺瑞到滬上後,國民政府除了一切用度外,每月另付特別費20000元。段祺瑞生活簡樸,稱用不了這麼多錢,蔣介石說若不需此數,可以分贈舊日部下袍澤,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段祺瑞這才接受,自己只留下數千元,其他的均分給舊日部下。

老段到滬上居住後,生活清靜,北方部下如曹汝霖等人常來探望,據文史作家李潔在《文武北洋》中透露,蔣介石也曾來探視。段祺瑞每日在院內散步,在佛堂誦經,然後便在院內草坪上讀書看報。晚上與家人朋友打幾圈麻將,有時還與人下圍棋,圍棋天才吳清源常來段府對弈,段祺瑞經常贏他半子。

晚年段祺瑞學會了打檯球

段祺瑞平常吃素,平常吃飯只一菜一湯,有時只有一碟鹹菜,這與蔣介石的生活到頗為相似。1936年11月,段祺瑞因長期吃素,引發胃病及營養不良,逝於滬上,享年72歲。國民政府為其舉行國葬,因其一生事業都在北方,所以其子女將靈柩移於北平,後葬於萬安公墓,其老友和部下章士釗題寫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段祺瑞在上海的故居後來成為日本駐上海領事館,不知如今還在否?


民國年間那些事


記得馬季先生有個相聲叫《吹牛》,把吹牛的人刻畫的活靈活現,其中說到吹牛的方法一種是借別人抬高自己,一種的相互吹,一種是吹別人蹭熱度。

吹牛是人的通病,多數人都愛吹牛。名人也愛吹牛,軍閥吳佩孚就吹噓自己如何立場堅定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保住了晚節。但一個史料上說的明明白白,吳佩孚在日本搞華北自治的時候,接受日本人報銷車馬費名義給他每月2000塊大洋。他的姨太太也每月都去偽政府那裡領工資。



段祺瑞也有拒絕日本人拉攏的光榮經歷,對此我們不知道真假不敢妄下結論。

但這些年有個風氣,那就是把沒有底線,投靠日本人和英美做靠山那些殺人如麻的北洋軍閥個個都誇成一朵花。不顧史實說他們如何拒絕日本人的拉攏,說他們如何愛國、如何有民族大義。難道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還不足彰顯中國人的民族氣節,非要那些雙手沾滿人民鮮血,曾經賣國求榮的幾個軍閥來襯托嗎?

北洋軍閥們在日本入侵中國時,已經都是垂垂暮年的老人,上不了馬、也拉不開弓。早已是明日黃花,沒有了一兵一卒,想投降也沒有資本了。即使真想為日本人站臺也是在幕後,前臺已經沒有他們的位置了。


段祺瑞是北洋軍閥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當過北洋政府的總理,被人成為段執政。段祺瑞的出名不是因為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因為下令鎮壓五四運動而聞名海外遺臭萬年。

地球人都知道,北洋軍閥都有洋主子,他們拿著洋人的錢、洋人的武器進行骨肉相殘,讓生靈塗炭,出賣民族利益。

直係軍閥馮國璋、曹錕的靠山是英美,皖系軍閥段祺瑞、徐樹錚的靠山是日本,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洋主子不說大家也知道。

正如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所說:南北如一丘之貉。


1931年抗戰爆發,那時候段祺瑞已經66歲,當時已經風燭殘年5年後就去世了。段祺瑞拒絕日本人,拒絕老蔣任用的佳話不知道是人家老段自己說的,還是後來的無聊文人杜撰的,反正可靠性很低。

老蔣跟前再沒有人,也不至於任用一個沒有影響力的老人。讓他在傳達室上班吧,有個閃失怎麼跟老段家人交代?再說,也得人家親人同意。

蔣介石在北伐的時候權力不穩固,蛤蟆螃蟹一起抓,不拘一格收人才。抗戰時候,天下大局已定,沒有必要去找個老頭子去充門面。

不要說段祺瑞老了沒有利用價值,他正當年的時候也不是什麼無敵手。

段祺瑞當年被稱為北洋之虎,但老虎也有幾類,段祺瑞充其量就是個紙老虎,跟直系較量的時候,不到一週就被打出原形了。到抗戰爆發的時候,段祺瑞成了病老虎,更是心有餘力不足了。


段祺瑞有不少門生故吏,但有頭有臉混出成就的不多,不過就是小蝦小魚也會泛起風浪,蔣介石這個精通帝王之術的人是不拒細流,看重跬步的。說句冠冕堂皇的話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抗日,所以老蔣又是寫信問候,又是派人送錢,對處境艱難的段祺瑞,老蔣每月給他一萬元就能讓他感激涕零,老蔣還贏得了一個仁心宅厚、禮賢下士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呢?

但實事求是地說,老蔣讓段祺瑞出山這事不靠譜、真的不靠譜。所以也就不用回答段祺瑞為什麼會拒絕蔣介石的盛情。


小約翰


段祺瑞此舉有兩層意思,第一就是表明自己不會被日本利用,第二就是自己也不願意在蔣介石面前低頭。可以說段祺瑞的這個舉動,就是一種折中的方法。日本人當時極力的拉攏段祺瑞,段祺瑞自然不能當漢奸,所以面對蔣介石的邀請,段祺瑞只能是選擇去,藉此來表明自己的心跡。而選擇去南京,則是為自己留住一份尊嚴。

當時的段祺瑞已經是快七十歲的高齡,東三省也已經有一個溥儀被日本人利用,段祺瑞面對這樣的國恥,非常的氣憤。在日本人多次拉攏他時,段祺瑞都義正言辭的拒絕,段祺瑞知道自己已經時活不久了,所以不畏懼日本人的刺殺威脅。其實當時像段祺瑞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像吳佩孚,他們雖然是內戰打的狠,但是國難面前一點不含糊。

而蔣介石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蔣介石害怕這些人同日本人合作,把華北地區變為另一個滿洲國。於是便邀請他們來南京共商國是,其實就是為了讓他們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段祺瑞本來大可以不去,畢竟這個面子可以不給蔣介石,但是最後為了國家利益還是赴邀了,當時幾乎所以被邀請的都到了南京。

但是段祺瑞好歹也是比蔣介石輩分要大一輩,所以該保住的面子還是要保住,於是段祺瑞就跑到了上海去。這就是告訴天下人,段祺瑞不與日本人合作,不過蔣介石也奈何不了他。每當讀到一些段祺瑞的事蹟時,總感覺段祺瑞非常具有儒將的氣質,段祺瑞無疑是愛國的,其本人一生也是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只可惜生不逢時。


小司馬遷論史


段祺瑞這麼做其實是因為他曾經大權在握,此時自然不願意再當無權的擺設了。

1931年918事變日本佔領了東三省以後,日本又試圖在華北扶植親日勢力。此時下野在家的段祺瑞在北洋政府時期和日本交往較為密切,而且他的名望也比較高,日本認為他是可以利用的人物,於是派遣以前就和段祺瑞有來往的城口來勸說他和日本人合作。而段祺瑞的親信梁鴻志等人也利慾薰心,試圖借這個機會東山再起,也極力慫恿段祺瑞出任偽職。

蔣介石得知此事以後,擔心段祺瑞會被日本人利用,於是派人密會段祺瑞,勸他共商國事,以躲開日本人的糾纏。段祺瑞也不希望晚節不保,所以南下到了南京。

在南京蔣介石對段祺瑞非常客氣,以學生自居,還希望他能在國民政府裡任職。不過段祺瑞卻婉拒了此事,表示自己年紀大了,南下是頤養天年,不願意再捲入政治,最後選擇了在上海養老。蔣介石則每月撥款2萬元給段祺瑞作為生活費。

段祺瑞不肯在國民政府中任職,其實原因很簡單:

他曾經多次擔任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權傾天下。直皖大戰以後段祺瑞兵敗下野,當時他還是熱衷權力的,因此後來積極和張作霖聯繫,策動馮玉祥倒戈,最後如願以償擊敗直系,在張作霖和馮玉祥的擁戴下出任了臨時執政。

但是在臨時執政的位子上段祺瑞過的並不開心,張作霖和馮玉祥有軍隊在手,對於直系留下的地盤都是志在必得。段祺瑞本來想安排自己親信盧永祥出任直隸督軍,結果被奉系給否決了,只能去江蘇當軍務督辦。但是即使如此,奉系也沒放過盧永祥,讓部隊去鬧餉,最後逼的盧永祥主動辭職下野。

而讓段祺瑞更加難過的是,他的心腹徐樹錚回北京和自己見面以後,就被馮玉祥指示陸承武以為父報仇名義殺死。段祺瑞空有一個臨時執政的名義,但是連自己手下的性命都保護不了,這種當傀儡的滋味他深有體會。

蔣介石雖然很客氣,但是也僅僅是客氣而已,他需要利用的僅僅是段政府和自己理念不和,蔣介石又是自己的小輩,在國民祺瑞的名望。段祺瑞也是廝混政壇多年的人物,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在他眼裡,國民政府任職既然沒有實權,又何必屈居於小輩之下,不如寓居來的清閒。

所以最終段祺瑞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選擇了去上海養老。而蔣介石的主要目的也已經達到,所以也就順水推舟答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