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孩子,在家说一不二,正不正常?怎么教他?

黑子带你认识地球


三岁孩子在家说一不二是绝对不正常的。现在家庭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看一个孩子,自然就会把孩子捧在手心当宝贝,孩子的一切要求都会满足。这样很容易就把孩子养成说一不二的个性。你既然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自己也意识到孩子说一不二这一点是不正常的。

那么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知道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上会绘出怎样的蓝图掌握在家长的手里,我们家长就是画家。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孩子要趁早,趁早给孩子立规矩,趁早给孩子做榜样。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模仿家长,那么家长在跟家庭成员的相处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家长平时在家庭中说话是不是一言堂说一不二呢,孩子也会效仿的。

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养育出性格温和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性格温和的家长。





家有两宝80后老阿姨


有一种孩子让父母非常的苦恼,这样的孩子在家里面蛮不讲理,和父母对着干。但是一旦到了外面,整个人就变得非常的胆小,根本就不敢像家里面一样,一般都处于被欺负的状态,“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大多是来自这3种家庭,老师面对这些孩子都没法教。实际上孩子会变成这样,主要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喜欢宅的家庭。这种家庭中孩子很少有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每天呆在家里面基本上都是在看电视,或者是玩手机,基本上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慢慢的就会丧失和同龄人交流的能力,面对世界的时候觉得非常的陌生,当然整个人都会变得非常胆小,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熟悉的人,孩子就会本性毕露会比较不客气。父母的溺爱。现如今,每个家庭当中只有1到2个孩子,全家人都把这几个孩子当做掌心宝一样,在家里面全部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所以孩子在父母或者是其他的家人面前当然会比较蛮横。“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大多是来自这种家庭外面没有人会容忍孩子,所以孩子也懂得收敛,这个做法让不少的父母觉得有希望,希望能通过老师把孩子教导好。但是老师通常也是没办法教的,因为孩子只会对家人凶横,说明了家庭坏境有问题,如果父母不改变,老师没办法改变孩子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不好。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非常的溺爱,但是父母之间的感情却不好,经常在家里面吵架,一般孩子在这样的家庭当中长大,都学会了察言观色,因为老师害怕父母吵架,一旦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都能够非常敏感的感觉到。而这样的孩子,因为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因此知道哪些人能够纵容自己,哪些人不会纵容自己,到了社会上面当然也不会,轻易的就和其他人翻脸,但是在家里面却能够知道,父母会无条件的宠爱自己。





修行旅人


孩子3岁左右的叛逆期是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也称为“执拗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任性。他们在行为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的反对态度;在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他们的口头禅往往是“我就不!”“我就要嘛!”或者是“妈妈讨厌”;在情绪上,则会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但都是一时的、爆发性的,当你不满足他的愿望时,他就开始一哭二闹三吼叫,而一旦满足了,他就会马当露出笑脸来。这个阶段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以前一直以妈妈为中心的孩子,此时开始寻找“自己的心”,并开始走向独立了。总而言之,这是孩子独立自主人格的重要发展阶段,虽然“不可爱”,但是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很重要。

那么,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叛逆,家红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呢?首先,父母不能以之前孩子的行为标准去约束、限制孩子,小鹰总要离开父母的安全呵护,飞到外面去经历摔打和风雨,所以,对孩子可以适当放手,让他多去尝试自主行为,真的受了伤自然会回到父母的怀里找安全感,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信任他、鼓励他,就算犯了错也要尽量理解和包容。当然家长也可以主动出击,引导孩子用比较合理和健康的方式来表达突增的自我意识,比如主动发掘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的机会。面对3岁孩子的叛逆,家长可以使用做选择题的方法,如让孩子去睡觉,可以给出的选择题是“我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让孩子不要乱扔玩具,可以说:“你要把玩具放在柜子里还是放在桌子上?”有时候我们给出的选项都不是孩子想要的,但是他们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够接受。这样既能给孩子行为良性的引导,还能给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





哇哦玩具


我个人认为这多多少少是家庭给的溺爱太多导致的。三岁正是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礼貌和规矩,也应该学会融入集体和大家如何相处,毕竟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段。

其一,孩子说一不二的霸道习惯要改掉。或许在他(她)小的时候意识尚不成熟偶尔的一次小霸道行为会引来家人的更多关注和哄堂大笑,也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严重的事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就会形成了这种霸道习惯。

其二,孩子小时候总是爱哭闹一些,大人有时候为了让他(她)安静下来就只能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什么事,时间久了孩子就觉得只要大人不依着我我就哭闹,我一哭闹他们就怕了我。

其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似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已经懂了不少事儿,从小家里众星捧月的对待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

这个坏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毕竟一个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慢慢来,慢慢引导他(她)!我这里提几个小建议。

一、可以大胆的对他(她)的无理要求说“不”。若是孩子哭闹那就和他(她)讲道理,放心一个三周岁的孩子是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道理的。如果依然哭闹不止,那可以先冷处理,等他(她)情绪平复后继续给他(她)讲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二、给孩子立规矩。三周岁的孩子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貌和规矩,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他(她)都懂。如果因为不守规矩受训而哭闹请参考第一条冷处理的方式。

三、鼓励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他(她)是可以从这个“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的,也有利于他(她)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为入园做准备!

我个人的意见就这么多,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



江筱扇


3岁孩子,在家说一不二肯定不正常啊。关于怎么教他改变,说实话还真不容易。为什么?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家当小霸王,是监护者长期溺爱造成的。要想改变就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3岁的孩子和他讲大道理肯定不成,要在行为上一点一点控制他,要他知道他能做什么,有什么权限,慢慢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撒泼耍赖又受到惩罚的时候,孩子才会慢慢收敛自己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镜子,自古以来溺爱孩子都有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为了孩子一时的高兴,毁了孩子一生。



沈阳马先生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孩子在家成为了小霸王时一定要及时教育改正,小时候的要求都简单可以满足,长大满足不了的时候家长就更难办了。那么应该怎样教育呢?

一、三岁孩子教育需注重智商的培养

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不要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适当的引导他多学习新知识,在娱乐玩耍中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给以后培养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二、三岁孩子教育需注重情商的培养

三岁的孩子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多引导他做出正确的沟通方式,例如生气时要说出自己什么地方不开心,家长再就此沟通找到解决的办法。家长尤其要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孩子也能心平气和的并主动和家长倾述,如果孩子以撒泼打滚的方式不听劝告可以冷处理,告诉他这不是解决办法后再进行劝导。

三岁的孩子虽然还很小,但是这时父母已经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了。例如孩子自己热了要知道脱衣服、过热或过烫的物品不能随便碰触、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对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进行约束和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鑫不原时间


第一是太溺爱了。

第二是没有规则。

第三是有规则,没有好好的执行。

都会导致孩子用哭闹最终让家长妥协。既然家长必须要答应孩子的条件,即使不答应,最终他也要用他的哭闹让家长妥协。

那在家里他的权利大于大于所有人,是皇帝也是当家人,那他就是说一不二的。

解决办法很简单。在合理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在提供选项的情况之下让跟他进行商议,由他来决定或者是共同决定规则。

然后就是用最好的态度最坚决的去执行,不要当不要骂,不要吼,不要给脸色,不要阴阳怪气,不要讽刺。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和自由。

孩子最怕的是开始讲规则,在孩子哭闹之后妥协,孩子就会越哭越厉害,越老越严重啊,哭得死去活来。以后会发展成孩子用他的身体和生命来要挟家长,你觉得你还有什么条件是你敢不答应的呢?


中国式家教


不正常啊,一个孩子不论多大,就应该教会他敬畏,敬畏不是懦弱,是个人对自我的约束


呵呵哒oh


我觉得这个肯定是不正常的,而且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该如何教他?我个人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3岁的孩子已经懂的对错,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这个时候就要积极地引导他正确的是非观,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你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都是要时时刻刻教导他的。

第二、孩子现在在家说一不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现在已经及时地改变教育方式。子不教父之过。小小年纪就如此这样,那长大还得了。该教育的时候还是得教育,及时改变这种对孩子成长有碍的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第三、我觉得多跟孩子做亲子类的活动。多陪孩子玩,跟孩子阅读一些幼儿类图书,以书中的故事慢慢地去引导教化孩子,从而慢慢改变。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诸暨阿列


孩子肯定不是天生的小霸王,说一不二容易闹,很可能是过于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很关爱,老人们更容易过分宠爱,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进行正确引导,也没有给孩子建立对与错的标杆。一个孩子也是一个人,他想得到啊,肯定也会用自己的情绪去表达,折射到大人眼里就是说一不二,是不乖的表现。

本人也是一个宝妈从事教育行业,有以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说得不对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1.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他的爱,并不需要每时每刻完全满足他的要求。当他的要求不合理的时候,我们提出疑问,并且请他说明原因,他也会去判断自己的要求是否正确。这需要一个陪养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有耐心多陪伴孩子。

2.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和他身边的人对他的影响是最直接有效的。那么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良好而平和的情绪,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原则问题,不能容忍,我们提倡多表扬孩子做对的事情,也要适度给他做错事后小惩罚,让他懂得承担责任和后果。

3.作为父母,如果爷爷奶奶对孩子有溺爱的啊,要及时跟长辈沟通,划清教育的界限,原则问题上,必须全家态度一致,不容许任何人在孩子接受正确教育观的时候,有阻拦或者袒护行为。

每位父母对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位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我们要培养对孩子更多的耐心,尽量腾出时间多陪伴和了解他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