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延长,孩子学习不上心怎么办?

裘裘284


想要孩子学习好离不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家长只能监督.辅导孩子学习。家庭成员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其实对孩子都有影响,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模仿,依赖很容易生成。所以孩子在家学习很容易皮,思想不集中。而在学校就不一样了,做错了不认真学习老师就会点名批评,因为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有点害怕,因为孩子在老师那里只能看到老师教学的一面,摸不透老师的脾气性格,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还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被点名批评会觉得没面子丢人。小孩他也要自尊面子,一旦没面子了就没同学陪她玩了,所以孩子在学校一般都会好好学习。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锻炼独立思考,家长和孩子多沟通,和孩子交个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找乐趣,慢慢引导,建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月亮河24


宁以为宁监督了孩子就会上心,他只是介于宁的威严,不乱动罢了,心怎么想的可不知道(我小时候亲身经历,不想听,但又家长在,只好装装样子)该自觉的宁在不在都一个样,我倒觉得应该根据检测一天来孩子听的效果建立一套奖惩机制,比如出几个今天讲的课相关知识点的题,保持一下试一试,我觉得网课能听进去八十就不错了,还有家长也不要营造一种懒散的氛围,不要玩手机,看看书都是好的,不然孩子心里会不平衡的😂


吃空气也会胖


今年寒假延长,低年级的孩子,只有靠大人帮着补课,高年级的孩子要靠,网上学习,现在我儿子正在家里给他的学生上课哩。我认为这样很好,又配合抗击新冠肺炎在家隔离,又能给孩子上课,还能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两全其美。


王朝乾



红星闪闪耀秦川


影视演员海清经常在微博晒自己的儿子,而通过海清发布的很多微博我们知道他的儿子就是一个自控力很好的孩子。

海清: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蛋妞: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蛋妞: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再写。
蛋妞:明天还有明天的。
海清:你确定你是再过暑假吗?
蛋妞:要不然呢,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写。
海清:请问哪里来的这么多作业,不可以好好玩玩吗?
蛋妞:我在写一个科幻小说……

我还看过一个报道,

广西南宁二中学生杨晨煜以总分730分的成绩,夺得了广西理科状元,记者在采访班主任时,班主任表示:杨晨煜同学的自控力非常强,很自律,这是他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假期就是孩子一个很长的业余时间,不少老师都会说,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变化很大,只不过有的变得更好,有的变得差了。

孩子对于假期的学习没有笼统的概念,他还无法认识到学习到底是问了什么,他只是沉浸在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电视,玩手机、玩平板这是让大人都觉得很舒服的事情,更何况对孩子来说,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控力的原因,孩子学习不上心,就是自控力的缺失,当孩子的这种自控力少时,很容易分神,自然对于学习会不上心,当孩子把自控力提高上来,孩子才能认真学习。

像题主的问题其根本就是孩子的自控力缺乏或者说自控力不够,克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

每个孩子的自控力都具有差异性,而正是这些差异性,导致了孩子行为上的不同。拥有较强自控能力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能积极、持久、稳定、有序地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目标。拥有自控力的孩子,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很好地完成学业;拥有自控力的孩子,能抵挡住外界的不良诱惑,管控好自己的行为,品行端正;拥有自控力的孩子,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较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和运动计划。

可以说,自控力是孩子能否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石。

一、影响自控力的因素

1、什么是自控力

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认为,自我控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反映的是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协调的能力。

自控力具体表现为:

1.遵照要求行事,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比较听话。

2.根据情境的要求终止行为,也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应该做什么。

3.在社会和教育环境中调整言语,动作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比如说在公共场所,或者是在课堂上说话的音量,动作的幅度大小等等。

4.根据期望的目标,延缓行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延迟满足。

5.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采取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这个其实是最难的,有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表现很好,在家长和老师不在的时候,就不控制不住自己了。

2、父母总是言语哄骗

2012年罗切斯特大学的塞莱斯特.基德重新改良了“棉花糖”实验,她将孩子们分为A、B两组,并让他们画画。这时她的同事会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可以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我会去拿一些全新的颜色更加漂亮的蜡笔给你们。”几分钟后负责A组的同事真的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而负责B组的同事则空着手抱歉地跟孩子们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继而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是许诺他们有新的贴纸,但同样的只有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新贴纸,B组的孩子们得到的依旧是同事的道歉。

就这样在经过了两次“热身”后,基德才进行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孩子的测试通过率要比B组高出4倍!

原来自控力的真相在于:孩子是否相信父母的承诺!也就是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生活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其自控力的训练和发展。

一个生活在信任环境中,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他不会急,也没必要急,因为他知道大人肯定会兑现自己的承诺!相反,那些经常有上当受骗感的孩子,他们只会认准眼前的利益,他人关于未来的许诺,在他们看来很有可能都是假的,骗人的。

陈鹤琴曾说:“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很大程度上操在教他们的成人的手中。”

很多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最常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哄孩子”,孩子哭了你去“哄一哄”。然后对孩子说“你要是听话不哭了妈妈明天就带你去XX玩”;“你要是乖乖听话妈妈就给你买小汽车”,“你乖乖穿上鞋子奶奶就给你买冰激凌”。然后当孩子真的“听话了”父母却没有把自己的承诺兑现。有的是因为自己太忙忘掉了,有的是觉得孩子小没记性压根就没想过去兑现。

而父母如果还继续重复着“承诺—道歉”这样的“哄”法,这种情绪就会越攒越多,长期以往孩子对于自控力就会越来越差,继而影响他的学习。

3、父母总是跟孩子说“不要”

父母常常会教育孩子说:上课的时候不要乱动;不要吃零食;不要跳来跳去……,但是大多数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话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行为,而且还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的作用。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告诉被试者,他们可以想任何事情,就是不要想白熊。结果呢,每位被试者在试着不去想白熊的时候,其实总是在想着它。

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这个实验说明:大脑它会自动过滤“不要”这两个字,只记住你说的不要后面的内容,那么当你越是强调孩子不要做什么时候,反而孩子越会做什么。

慢慢的孩子只喜欢做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东西,只要学习孩子的自控力就会下降,或者脑海中根本就没有想着学习的事情。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心理学研究证实,自控力是天生的,它来自大脑前额叶皮质,由人大脑中的生物能量决定。不过,它也是一种“肌肉模型”,就像我们锻炼肌肉力一样,用进废退。有人天生强一些,但后天不训练也会退化,相应地,就算天生弱,后期只要训练跟上,一样能变强。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一书中也写过:自控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

既然自控力可以后天训练,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1、父母榜样作用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哪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的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各种说教。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自控力强的人。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

比如,吃饭不看电视,如果父母一边跟孩子说不要看电视,一边自己在看,那如何去要求孩子吃饭时专心致志;和孩子说你要好好做作业,快把它做完,但当孩子转过身,却看到爸爸妈妈抱着手机刷微信,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又是怎样的呢?

所以说,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达到你心目中想要的样子,那么,就要从自身做起,只要你做到了你希望的那个样子,你的孩子会跟着你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模仿。

2、高质量的陪伴

自控力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孩子成长到卓越的神秘武器。尤其孩子越大,越能看到“自控力”的影响力之大。

很多时候孩子会被外界诱惑所吸引表示孩子内心都是比较空虚或是辨别能力比较差,也揭示父母陪伴的空缺。

有些父母即使陪着孩子,但是照样玩手机或是看电视,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这样的陪伴是低质量的。

高质量的陪伴是帮助孩子专心地集中学习,并且适当地给予孩子帮助;或是带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旅游,开拓孩子的视野,能够更好地专注到学习上。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说:“做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在这期间孩子对父母是全身心的依赖和信任,过了有效期,父母再想要弥补就很难了。”

所以家长要珍惜这个有效期,对孩子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少一些敷衍,让孩子能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3、建立规则意识

都说“勿以恶小而为之”,规矩教育就等同于一条红线,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去违反。让孩子内心从情感方面去接受规则,逐渐从他律形成自律,最终建立完全自我的规则意识。

自控力培养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如果父母平时总是不关注孩子的行为、总是让孩子出现不守规则的行为模式,那么孩子就无法遵守相应的社会规则。

规则意识包含内容多,小至按时睡觉、不挑食,大至遵守社会秩序、尊重他人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父母让孩子学会遵守的,父母要坚定教育的方向,不随意降低教育的底线。

当然在树立这个规则之前,父母一定要向孩子讲明为什么要数据具有规则,为什么要接受这个惩罚。

只有把这一切都捋明白了,孩子才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并遵守这个规则,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进行活动的关键,倘若连这个前提都做不好的话,那么孩子其实就没有一个规则意识再进行下去的话,也会非常的麻烦和棘手。

三、总结

罗伊.L.史密斯说过:"自控力宛若受到控制的火焰,正是它造就了天才。“

拥有好的自控力,孩子一生受用。

克制,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希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做一个引路者,让孩子在探索中看到浩瀚宇宙,远离欲望的诱惑,用自控力撑握自己精彩的人生。


小二黑说育儿


我家孩子今天第一天开网课,早上6点20起床(附课程表)孩子自觉学习,我都不用管,所以我认为孩子从小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古城棋苑


家长要提前帮孩子调整“生物钟”

家长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尽量少安排耗时费力、容易亢奋的娱乐活动,避免孩子出现浮躁,帮助孩子沉静下来。另一方面,要督促孩子按照上学时的作息和饮食规范生活,帮助孩子逐渐把生物钟调整到“上学时”的状态。

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开学前“铺垫”

新学期开学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为上学做好准备。跟孩子聊一聊假期经历过的事,听孩子说一说学校里曾经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或鼓励孩子多跟同学联系、互动,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帮助孩子做好开学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跟孩子一起商讨、制订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确定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让孩子新学期一开始就学有计划、赶有目标,既有一定的学习动力,又有适当的学习压力。

家长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假期里,家长要以身作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少发或不发牢骚,以自身的正能量影响孩子,家长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孩子的假期收心问题就会容易得多。

家长要管控好情绪

家长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身上存在的“假期综合症”问题不能过于焦虑、急躁,更不能责骂、体罚孩子,要用提醒、鼓励的口气耐心跟孩子沟通,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是需要大人来引导,如果是高年级的可能就不一样了。说多了还适得其反。把道理讲给孩子,一切靠自己。孩子只能养大,而不是养老。现在社会的就业难,可是机会也不少,只要自己有上进心,过个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做牛马!个人观点!



线上木子哥


在这场疫情里,老师成了主播,我家娃坐一会,跪一会,跳一会,体育课上都怕他把房子跳塌了。笔记的话,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好是去借上年级的书,这样除了老师的讲解,家长自己也可以在家辅导一下,自习+老师讲解+家长辅导,一起携手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请叫我蜡笔小新


疫情严峻,假寒延期,在网上开课。这几天我孙子,外孙们感到新奇,学习也很认真。不过进度快了点,个别问题消化不了,好在大多数家长还没复工,能够帮孩子辅导一下,孩子不懂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