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雨婷沁欣


首先,简单了解下存款利率的历史变化情况。

目前的存款利率算是近30年来最低水平,这个是存款利率调整的背景,因为相对来说,目前的利率水平尽管是低位,但是仍然具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比如日本经济衰退以来,利率一直在降,甚至长期维持在负利率),而上调的空间就更大了,所以,总体上利率是可上可下的。

其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内,央行一直没有跟进,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允许

2015年以来,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连续9次加息,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为了防止随着美元的回流,热钱出逃,也采取了跟进的做法,但是中国央行在这段周期内,不仅没有加息,反而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原因就是经济持续下行,至今尚未探明底部,所以短期内是很难看到加息的可能的。

再次,经济走出低谷后,加息就很正常了

近日,美联储终于停止加息,降息25个基点,虽然幅度有点小,但是很多国家想必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过去这几年,美国算是风景独好,可大家的日子却普遍都不好过,早就盼着美国结束加息周期了,特朗普又到处搞贸易摩擦,尤其是中美之间,摩擦不断,所以,中国经济能否快速走出低谷更是增加了复杂性,但是一旦经济转型成功,走出低谷的话,存款利率再次上升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现在利率水平还是很低的。



遁逃者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估计今年下半年就会加了,当然房贷利率也会不断上调。为什么我会有此判断的呢?

首先,美联储3月份加息,全球央行都要收紧货币政策,目前中美两国的利差正在不断收窄,如果中国不加息,就会导致大量国内外游资离开中国,人民币也有步入贬值通道的可能性。而且,目前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利率上调的可能性很大。

再者,中国监管当局在降杠杆,控风险,尤其是针对房地产泡沫。从目前来看,逐步上调存款利率也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利率如果始终处于历史低位,那么无助于房地产调控,只会鼓励更多的投机者进入。所以,如果想扭转当前脱实向虚的境况,央行则必须要适当增加虚拟经济的融资成本,而对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上升,可以通过差别化利率手段进行扶持。

另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过低,导致银行总乐于“傍大款”,将贷款放给效率低下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这些企业不容易倒闭,给银行的贷款利率虽然不会高,但是很安全。如果这种信贷结构长期失衡,这很容易造成广大中小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而走向败亡,而适当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反而银行出于利益考虑将贷款放给民营企业。

最后,国内通胀上升隐患,使得央行不得紧绷加息神经。2月份CPI指数2.9%,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期,未来而今年政府对通胀的预期是控制在3%以内,如果通胀上升,央行不加息,那就会导致银行存款大搬家,都去买了理财产品,结果是我国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所以,鉴于通胀抬头,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升。

尽管央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动用加息工具了,而是要么动用逆回购工具,要么采取MLF(中期便利)来调节市场流动性,但这些工具都是微调,不像央行上调存款利率对金融体系更有杀伤力。


不执著财经


  如果我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往前推进,那么未来中国的利率将会继续下跌,而不是加息。

  我国在努力的推进“利率双轨制”,存在着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已完全市场化的回购利率两种利率体系,但还是以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为主导,比如央行拟出相应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就会跟进,尽管各个银行可以任意的上浮和下浮(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商业银行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如上三图,为如今我国基准利率的存贷表、历年的存款利率表和五年期房贷基准利率。

  从图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属于历史低位,对于存款者来说很不幸,但对贷款方那是非常幸运的了。

  基准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别看如今发展的怎么样,其实呢这都是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结果。

  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是由宏观经济目标决定的,比如今年的CPI目标是增长3%,GDP增长是6.5%等等因素决定,并不是可随意的想加就加或者想降就降。

  那么为什么说经济要发展,要往前推进,就要不断的降息呢?上面已经表述,有利于企业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股市等金融市场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就必然要不断的降息。

  再来看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差别,如上图不难看出,发达国家的利率没有超过2%,甚至是负利率,而发展中国家巴西高达14%。

  在这里要提一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并不是年化存款利率,而是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不能与我国的一年利率或活期利率相比较,而应该与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相比较,目前为隔夜是2.4%左右,也远高于自2017年以来美国连续加息了五次以后的1.75%。

  再来看一下美国的存款利率,如上图,那你就会知道我国存款还是相当幸运的,存款利率还处于较高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哪个国家存款利率高就是好事,一般存款利率较高相应的通货膨胀也高,即货币超发,利率再高都抵不过通货膨胀,比如我国的1990年和1993年一年定存也超过10%,但通过膨胀呢?那只能呵呵了……

  嗯,不过呢,对于中美贸易战,且美国方面一直在加息,短期的一两年或许我国也会跟进加息,但从长远来看,存贷款利率是要往下走的。


三人聚众


现在存款利率水平比较低,以央行基准利利来看,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那么未来国内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答案是:不会。并且未来利率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

关于未来国内利率的走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看:

一、目前存款利率比较合适

最近的存款利率,按照2015年10月央行调整利率之后的基准利率,各大银行在此基准利率上浮动程度有所区别。

这个利率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与金砖国家相比也属于低利率水平,印度的回购利率为5.75%,巴西的指标利率为6.5%,俄罗斯的基准利率为7.75%,南非的回购利率为6.5%。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目前的利率为2.25-2.5%。

主要是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前列,2018年GDP为14.6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17.03%,仅次于美国(20.4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此基数之下,要想保持前十年的增速已经很难,因此需要相对较低的利率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且,目前物价指数增长相对温和,长期保持在3%一下,暂时没有加息抑制通胀的必要。

二、暂时中国利率亦不会下调

虽然说目前各国央行都在下调利率,全球都在一个宽松的周期中,市场也预期央行会下调国内的存贷款利率。但实际来看,今年大概率不会有降息的动作。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目前国内通缩压力并不大。降息主要是为了防止通缩,而国内目前通胀水平相对较温和,从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来看,国内CPI一直在相对低位运行,二月份1.5%为上半年低,六月份为2.7%,与五月份持平,为上半年高点。局部价格上涨因素主要因猪肉涨价推动,在下半年生猪出栏率上升后,猪肉整体涨幅会收窄,通胀和通缩的风险均不存在。

第二,结构性去杠杆制约降息空间。虽然说各国央行都在降息,但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本身就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的低位水平,2015年因为结构性去供结,目前金融去杠杆仍难言结束,因此短期在利率政策上相对会比较慎重,大概率还不会进行降息。

三、未来利率有下行空间

目前来看,暂时没有利率下调的可能。

但把时间拉长,到明年,可能利率会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现在来看,华尔街虽然一直在预期美联储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也开始“转鸽”,但事实上依然只是预期,美联储还没有真正降息。如果美联储不降息,国内贸然降息的话,必然会造成资本外流。

如果美联储真的在接下来进行降息,并且在未来降息几次,国内利率相对就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毕竟外部环境短期还能全面改善,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压力,从GDP增速来看,二季度增长6.2%,达到2018年一季度以来的低点。

降息可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因而在美国开启降息周期之后,国内利率也会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在这之前,更多的会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中期便利借贷MLF向市场投放的方式,进行流动性的支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就现在的内外部背景来看,属于合理的利率水平,未来在美联储真正开启降息周期后,国内利率水平仍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


财经宋建文


只会下降不会增加,除非我国通货膨胀加剧,房地产泡沫大到影响经济安全,市场投机严重,那才会加息,利率上行。但是目前看根本不会出现,利率下行是趋势。

比如我们国有四大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利率是: 三个月 1.35% 六个月 1.55% 一年 1.75% 两年 2.25% 三年 2.75% 五年 2.75% 活期的利率为0.3——0.35%。现在是历史低位的利率。

日本负利率,你存款还要给银行钱,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率没有超过2%。

所以利率继续下行才是方向:

一,刺激消费

中国老百姓都喜欢存款,一来为了获取安全感,二,勤劳简朴的思维,少花钱多干活。实际还是国家保障不够。利率低,人们逐渐把钱用来消费,拉动内需自然容易。

二,百姓生活幸福

很多人过着银行百万,吃糠咽菜的生活,那是因为利息可以让他们活下去。利率低刺激大家就业,还可以让人们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再加上社会保障,比如医疗,上学,死亡善后等保障提升。那么老百姓生活会更幸福。

三,实业发展快

利率下行,实业制造业就会获得低成本资金,这样真正的实体产业才会发展起来。以前利率高,钱都被用来投机或者制造房地产泡沫了,获取高的暴利,来抵消利率成本。而实体产业要不负担不了利率成本,要么倒闭。所以利率下行对实体产业有利。

四,经济活跃

利率低,存款就低,所有的资金都会动起来,要么消费,要么投资产生更大的收益。经济才会更活跃。

总结:利率下行,人们换取的货币报酬要么享受生活,要么投资学习提升自己,要么投资创业。才利于当下经济发展,也利于经济稳定。


我是伯乐集团董事长李合伟,20多年创业经验,天使投资人、《创投商学院》《财富密码》导师。

我为李合伟演讲学校代言:寻求合伙人,加盟商。请你来一起学演讲:3小时解决上台紧张! 1天解决思维混乱! 3天成为销讲大师!


合伟说


随着美联储于当地时间7月31日的降息,接下来,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就备受关注。但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由于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存款利率的举措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就是您说的所谓的存款利率增加不靠谱。


要知道,在美联储委员会宣布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25%之前,全球已经有十多家央行纷纷下调利率,不仅包括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也有像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

之所以在2019年以来,全球有这么多经济体实施新一轮降息政策,源于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更是在全球贸易争端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做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即使是超出经济增长预期的美国,也进入了加息政策周期中的政策调整。


那么,我国目前的下行压力客观存在,最近各地政府方面甚至大力推出“夜间经济”的概念,其目的就是鼓动大家晚上出来多消费,拉动内在的经济增长。而降息则是最直接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之一。

因此,我认为未来不但不会提高存款利率,反而是会通过降准或者降息、逆回购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来达到释放流动性的目的,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东震木


预计2年之内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都不增加,但是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能会增加,此外未来3到5年可能会加息。

央行加不加息主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是经济增速,第二个是通货水平,第三个是汇率压力。 根据这几个因素,我们可以大概来分析下未来央行是否会加息。

首先看下经济增速

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增速缓慢的时候央行一般会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来提高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投资。而在经济增速过快的时候,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央行一般会通过加息等方式来收缩社会资金供应量,已达到抑制社会过度投资的目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这个增速超过了2018年预期6.5%的目标,处于中低速增长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压力上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出口压力上行、社会投资降速,增长动能不足等等等,所以未来几年想要达到预计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一旦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就业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目前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至少未来2-3年会这样。

这一点从7月份推出的1.3万亿刺激计划就可以看出。 2018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其中提到: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安排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的基础上,要加快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争取早见成效。

我们再来看一下通货水平

如果通货水平过高,央行一般会采取加息的措施,目前判断通货水平是否偏高,有一个基本的参考,那就是cpi涨幅,如果cpi的涨幅在3%以上,那就具备加息的条件,反之,如果cpi的涨幅小于3%,那央行基本上不会考虑加息。

而最近几年,我国cpi的涨幅都比较小,基本上都徘徊在2%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也不具备加息的条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和房租涨幅比较猛,所以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内,cpi的涨幅可能突破3%的界限。

我们再来看一下汇率压力。

汇率的压力主要来自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浮动,特别是对美元汇率的浮动。

美元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很多国际交易都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国一旦加息,世界其他国家的央行一般都会纷纷跟进加息。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加息,而且预计2018年剩余的时间,还有可能有一到两次的加息过程。

一旦美国连续加息,那就会给我国的汇率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美国加息有利可图,很多国际资金就会逃离出境,一但大量资金流出,那就会给股市等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破坏,很多金融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到时会造成较大的金融市场混乱,所以为了防止过多的钱流出,如果未来美国连续加息,不排除我国央行也跟进加息的可能。

综合以上三个条件之后,近期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

通过对上面影响央行加息三个加息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经济增长以及通货水平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就算美国连续加息,给我国汇率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目前我国调节金融市场的手段比较多,除了通常使用的基准利率调整之外,目前央行还有公开市场操作,SLF,MLF,定向降准等手段可以使用,因此就算美国加息,我国也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应对国际资金的流出,有足够的办法把资金留在国内。

另外,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开放,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对利率进行调整,可以上浮利率或者是下浮利率,以及上浮多少,银行都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比央行加息或者降息更具有灵活性,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央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有调整基准利率的动作。

当然就算央行不加息,客户实际的存款利率也有可能增加,因为在存款利率市场放开之后,银行可以自主调节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比如目前很多小银行,特别是一些信用社和农商行,就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百以上,这个利息明显要比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高很多。

最后,未来3到5年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目前我国的m2供应量已经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速都很高,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房价猛增。

但是目前m2供应量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缩水,毕竟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震荡期,需要加大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过未来3到5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进入尾声,到时经济逐渐平稳之后,有更多的经济增长动能,央行就有可能通过加息来降低社会货币的供应量,以应付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防止资产泡沫的发生。


贷款教授


近两年存款利率一直在小幅度的攀升着,相信未来三两年之内肯定我国的存款利率还会一直持续增加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利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非利率市场化国家,利率是控制国家经济的一个杠杆。国家可以通过控制利息对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调控,银行频繁调息说明市场快要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稳定,就要上调利率。当经济发展过热,投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产能过剩,贸易顺差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货币升值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采取上调利率减缓经济增长,达到经济合理稳定增长。



2.上调利息可以存款人获得更高的收益,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团结稳定。

目前央行允许各个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的水平上进行一定幅度的上浮,四大行基本在20%以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30%左右,城商行及农商行在30%-50%。


通过以上分析你应该了解国家之前不断上调利息的主要原因了。短期内在我国经济形势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应该来说央行调整基准利率的几率不大;但由于各银行的自主性又给了一定的上浮比例宽限,因此你可以在对比多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后选择最合适的一家进行存款。


财富公元


暴哥以为,回答这个问题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首先,尽管中国一直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但是在央行没有正式宣布放弃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之前,官方的对外口径上我们仍然应该把存贷款利率看作是基准利率。

在这个前提之下,大家就要知道央行如果调整存贷款利率,那么意味着和美联储加息一样的货币政策变化。这一点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市场利率不可比拟的,也就是说具有更强烈的货币政策紧缩意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调整存贷款利率的作用很强烈,央行会调整吗?

这里就涉及到货币政策目标了。

传统上,一般各国的央行会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也就说,货币政策会不会调整要看上述宏观经济目前是不是按照央行的预期在变化,如果脱离的预期正常来说就要调整。

比如,对中国而言,经济的增长设定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都会有(今年是6.5%左右),物价的目标为3%左右,就业的话每年1000万左右的人就业;

就目前来说,经济增长以及就业这两个目标中国应该说几乎可以肯定会完成。因此,物价就成了接下来货币政策传统目标最重要的一点。

关于物价,我们的目标是3%左右,但是近些年来大概从2013年之后,一直就没有到过3%。根据经验,很可能央行已经把目标2%作为调控的手段。而2月份的通胀水平快速上涨到了2.9%;且央行在最近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说2018年通胀有上行压力。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从利率讲,为了预防通胀的上行有紧缩的必要性。

另外,从2016年以来,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包括楼市和股市,决策者提出要预防金融风险。央行也提出为了预防金融风险,把金融周期的调控(以房地产价格为核心调控)列为和传统货币政策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了降低居民杠杆,让楼市稳定,抑制投机的情绪,防控金融周期,央行其实也有必要提高基准利率。


暴财经


肯定会的

中国的存款利率还是较低的,未来存款利率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依然会增加。原因在于一下几点:

一、市场利率

我国现行的利率依旧是官定利率,也就是说是由政府指定的利率,虽说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但是依旧收到行政因素的控制。我国正在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我们不说其他的,光是民间借贷的利率都至少为10%,有的企业自身吸储的利率高的都能达到15%,就那支付宝来说,他的利率就可以达到4%以上,说明我国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还是偏低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存款利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通货膨胀

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新闻讲我国通货膨胀率达到5%以上,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你往银行存10万一年定期,一年你就赔2975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意味着居民的财富在蒸发,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这时人们应该进行投资消费,减少存款。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人爱存钱,那么为了减少人们的损失,国家也会调控利率上涨。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如市场预期,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利率上升带来变化。

当然利率上升并不一定是好事,为了挣钱,银行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