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種植秋葵的人很少,為什麼?不好吃嗎?

小小的農夫


秋葵引入我國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但是依然屬於比較小眾的蔬菜,貌似大多數人們並不怎麼喜歡它的口感,不過前些年秋葵一度被炒成蔬菜之王,風靡了一陣子,近年來有些降溫了。農村種植秋葵的為什麼並不多?

1、秋葵口感不算太好

秋葵是錦葵科一年生蔬菜,常見有兩種,黃秋葵和紅秋葵。黃秋葵也叫咖啡秋葵,就是通常大家吃的那種綠色的秋葵,它的花是黃色的,有點兒像棉花的花;紅秋葵的花也是淺紅色或白色,它的果實是紅色,幼果也是紅色。

紅秋葵中花青素含量高,抗氧化性能高,一般是生吃較多,黃秋葵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可以增加免疫力。紅秋葵是黃秋葵的變種,價格相對高一些。

其實秋葵不是什麼新鮮蔬菜,早在一百年多年前就引入我國了,只不過口感不受人們喜愛,所以種植範圍很小。近年來炒作成了壯陽的蔬菜,價格也飆升很快。

還記得第一次吃秋葵是在飯店裡,都說這菜很好,但是一大盤菜剩下了一多半,都不怎麼喜歡吃啊,一眾人紛紛說浪費錢。

2、秋葵的種植

在農村小菜園中經常見有零星種植的,地邊上栽個十棵八棵的,一家人嚐嚐鮮也就夠了。種植不像豆角、黃瓜那樣普遍。

其實也有專業種植秋葵的,尤其是前幾年炒作的原因,價格飆升很快,一度有很多種植的。但它的田間收購價並沒有炒作的那麼高,以至於有些賠錢的。近年來價格趨於理性,種植也不那麼跟風了。

還記得幾年前年到濟南的歷城區,在荷花路往東的一條路上,見到了一大片秋葵,百十畝的樣子,花果並存,看著真是壯觀,不知道近年來是否還有種植。

秋葵一般4-6月份播種,收穫期長,是夏季的當令蔬菜。農家小菜園種植幾棵看花吃果也是不錯的。如果專業種植,那得有好的銷售渠道,不能盲目種植,畢竟它的口感而言,不算是多大眾的蔬菜。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在農村確實很少有人種植秋葵,可能在一些大城市,經常看見有賣秋葵,但是在鄉下真的很少。就拿我自己來舉例。

雖然很早就聽說有秋葵這一種蔬菜,但是一直沒有吃過它,也沒有真實的見過它,我第一次看見秋葵種子,是在外面,那家人自己種的秋葵老了就拿來曬種子,當時出於好奇我找他討要了一些種子,本想拿回家春天時候播種,結果卻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前年我公公不知道在哪裡拿了些秋葵種子回來種植,他剛開始都不認識是什麼,還說是綠豆的一種,我說這個嫩的能吃,他偏不信,他說這個是吃種子,就像綠豆一樣可以拿來燉肉煮湯,就讓它長老了收穫種子,也沒有人去吃它,就讓它自己生長。


去年我家先生去深圳呆了幾個月,在外面經常吃,今年春天他讓我買些秋葵種子回來種植,剛開始不知道是溫度比較低還是我種植的時間不對,秋葵老是不長,開花結果也很少,每次都是結了幾個秋葵,剛開始少還覺得比較好吃。現在我的秋葵結了好多,已經氾濫了,也沒有人吃它,前段時間我還剪下好多餵雞。

本想把吃不了的秋葵送人,可是我們這裡很多人都不認識它,上次有位鄰居在我們家來玩,剛好我們在吃飯,就讓他嘗一嘗秋葵,說要是嚐了好吃就去地裡摘,結果他嚐了一個就直呼算了算了,吃不習慣這個。前幾天家裡來客人,我又做了一次秋葵出來吃,結果吃的人也很少,不怎麼受歡迎,我哥本來還滿心歡喜的要品嚐秋葵,結果一嘗也放棄了。


秋葵脆嫩多汁,裡面有一種很強的黏液,對於喜歡吃秋葵的人來說這是好東西,沒有吃過和沒有見過的人來說,它是很陌生的,有的人不喜歡它那粘粘的液體,不管是用來炒還是用來蘸芥末,都不怎麼好吃。現在我種的秋葵我們家老人都不吃的,就我倆小年輕也吃不了多少,前段時間給了一些給我姐,結果他們家人也不喜歡吃。現在我的秋葵已經有結很多沒有去摘了,很多都老了,我媽還在說明年不種這個了,不好吃。

在農村很少有人種秋葵,很多人都不認識它,也不知道叫什麼,怎麼吃,而有些吃過的人又覺得它的口感不怎麼好,所以很少有人種植。說到底就是有些人覺得這個不好吃。


如沐春花


<strong>農村現在種植秋葵的人挺少的,不是因為不好吃,而是還沒有多少人瞭解它,我家第一次種秋葵也是在最近這幾年,爺爺從街上賣草藥的人那裡買回來種子,種子和黑豆一般大小,只是少了黑豆的光澤。

第一次看到秋葵感覺它不能吃,倒像某些重要,因為從來沒看到有一種蔬菜長得那麼大那麼高,莖葉很粗糙,有些刺刺的毛,和山上的野生植物查不到,加上爺爺說賣草藥的人的說這個菜叫“補腎菜”,我擔心爺爺又亂聽信別人的話,亂吃東西,還專門拍了照片去網上查詢。

當時我們那個小村莊裡就只有我爺爺種這個菜,可見秋葵還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至少很少有人知道它能吃。爺爺做菜的方式也讓我對秋葵的抗拒進一步加深,秋葵是一條條的,爺爺把蒂摘了洗乾淨就放進煲爛了的豬肉皮裡繼續煮,煮熟了讓我們吃,吃了一碗都是膠質,很黏,真的懷疑能不能吃,勉強吃完碗中的菜,再也不想多吃一口。

爺爺卻對這個菜喜歡極了,說吃了身體舒服,還把自己留下的黑色種子打包好叫我們帶上,煲湯的時候放一些種子進去,多喝些秋葵種子湯,對身體好。我們後來用種子煲了一次湯,種子煮熟了還是硬邦邦,根本吃不下,就是湯水能喝。一大袋的秋葵種子煮一次就放在櫃子裡,直到生蟲了也沒人動它,最後只好扔掉了。


後來在廣東的市場上看到了少量的人在銷售秋葵,也都是老人在賣,我心想怎麼老人都喜歡這個菜,估計是接觸的人太少了,對外面的事物不瞭解,其實四川、重慶、湖北那邊早就吃這個菜了,而且最喜歡拿來涼拌。

綜合來開,農村種植秋葵的人少,一個原因是對它不瞭解,接受它的味道需要一定的時間,也不知道如何種植,不是因為不好吃,而是它作為一個新的事物,不能立馬把所有的好都展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秋葵賣得那麼貴一個原因之一。


農人春香


秋葵,這兩年算是比較熱門的養生蔬菜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秋葵裡面的粘液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而且秋葵的熱量還很低,愛美的女士,可以多吃一些.既能補充營養又能美容瘦身。

剛開始接觸秋葵,還是我在上海上班的時候,當時同事聚餐點了這個菜看,我當時在想這是什麼味道的菜?菜單上一份青菜竟然賣到27塊錢,等菜端上來之後,我嚐了一下當時感覺真的特別難吃,粘粘的沒有什麼味道,但是朋友都說這個菜對身體很好很好,當時就硬著頭皮多吃了一些,但是確實味道不怎麼樣。

知道了,秋葵的功效之後我買了一些菜籽,送給鄉下的婆婆,當年他就種了一些,秋葵,這個秋葵特別高,婆婆種了有十幾棵,一家吃不完分給左右鄰居,鄰居們,吃完之後從此看到我婆婆就說你給的菜真難吃。嬸子,大娘們都說看到粘粘的,就不想吃了,而且也不好吃.

我婆婆從吃完那一次之後,第二年也留了種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再吃過,這幾年也沒有種過,我們村上基本上沒有人種秋葵,提起秋葵就說不好吃,即使營養豐富他們也不願意在去燒秋葵吃。村裡人也是跟風,一家說難吃,家家都不會去嘗試了,傳來傳去村裡人流沒人種秋葵了。


沂蒙豔子


秋葵好不好吃還是要看個人的口味吧,我是不喜歡吃秋葵的,炒著吃的時候裡面黏黏的,想想就直犯惡心,加工成秋葵幹還不錯,在超市裡經常有賣的,價格有點小貴,一小包秋葵幹怎麼也得三十多塊錢,所以買的人不是很多,

農村種植秋葵的也越來越少。


秋葵在山東算是種植比較廣泛的了,不過我們家周圍還真沒見有種秋葵的,大家很少種秋葵,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買的人比較少,而且賣不上價。大多數人不喜歡吃那個味道,更不喜歡裡面黏黏的物質。不過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吃秋葵,她每次都是將買回去的秋葵洗乾淨後蒸熟,然後蘸辣根吃,一斤秋葵在市場上也就賣個3、4元一斤,買五塊錢的一頓都吃不了。

秋葵不像其他時令蔬菜那樣吃的人那麼多,同樣是種黃瓜、茄子、白菜那就會很好賣,可是賣秋葵就不一定多久能賣光了,所以很多農民不喜歡種,畢竟秋葵也不像前些年賣價那麼高了,價格下來了,銷量卻沒上去,誰都不愛種,種了也是個賠,農民們種個菜不容易,還是種點大眾化一點的蔬菜比較穩妥。


不過吃秋葵真的有很多好處,越是大家不喜歡的粘液越是有營養,有滋陰補陽的功效,吃秋葵美容養顏,女性朋友吃了也不錯,就是不知要吃上多少車秋葵才能起到美容養顏的效果。剛生完孩子的如果乳汁不足,也可以吃些秋葵,秋葵的種子有利於下奶。

秋葵現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了,很多人就是衝著它滋陰壯陽的功效,不喜歡吃也捏著鼻子吃,成為一種新興的保健綠色蔬菜,不過產量不是很高,再加上不是很暢銷,所以農村種的人不是很多,新種一個品種必定要學習種植技術,還不如種那些有經驗的蔬菜。


一品小十六


我第一次見到秋葵這種蔬菜的時候,是在2010年,那時候自己正好在溫州一家酒店工作。當時,酒店菜品上新的時候,特別的推出了一道菜,也就是這個秋葵。以“植物偉哥”為噱頭,鼓吹秋葵的各種神奇功效。當然了,具體有沒有效果不知道,但總會有人寧可信其有,畢竟沒效果,秋葵也是一道不錯的菜。

然後,我在2011年回家以後,我們那裡還沒有人種植秋葵這種蔬菜。我記得好像是在2013-2014年的時候,秋葵頂著它的光環“下嫁”到了我們農村來。最開始接觸到秋葵的,還是城裡人最先知道。然後,在眾口相傳的過程中,秋葵種子也撒播到了廣大的農村土地上。

秋葵還是比較好種植,而且產量也比較高。那會兒,在村裡經常可以在村民的房前屋後,看到栽培著幾棵秋葵。我家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印象很深的是,家裡僅僅種植了一年的秋葵,後來就再也沒有種植過秋葵了。

那麼,為什麼沒有繼續栽種秋葵呢?我覺得主要因為下面幾個方面:

1、口味小眾。實話說,剛開始吃秋葵的時候,入口以後,嚼著裡面一顆顆白色的籽,總覺得怪怪的,且帶著滑滑的粘液,讓有些人不能輕易接受。能夠喜歡上秋葵那樣口感的人,還是比較少。

2、高產卻不耐存儲。秋葵的結果的時候,就像朝天椒一樣,尖尖朝上且在主杆的每一節處長出5-8個秋葵,圍成一個圈兒。基本上,剛好這一圈兒的秋葵可以清炒一盤。然而,秋葵的結果快,果實老的也快。當果實長出來以後,如果不能及時採摘,只要過上幾天,秋葵果實就已經老化了,根本吃不了,只能留下做種子。即使提前採摘下了,也會因為水份丟失快,而降低了口感。

3、新奇勁兒沒了。前面說了,秋葵出現在農村,幾乎都是因為民間流傳的神奇功效。然而,待到大家種植以後,才發覺沒啥新奇的,漸漸的大家也就對秋葵不敢興趣了。


著迷大鄉村


我覺得主要是:秋葵不是傳統大眾的蔬菜,就拿我來說吧,本身我就是個農村孩子可我小時候根本沒見過秋葵。第一次見秋葵是在2006年那時到地裡幹活,看到鄰居地頭上種了五六棵半人高的大葉植物開了許多淡黃色的小花,我問鄰居是什麼,鄰居說不知道說是其孩子帶會來的種子,到了冬天我又到地裡發現秋葵葉子已經落盡,秋葵杆子上有許多果莢都已經幹了剝開一個裡面有許多一粒粒黑色的種子,看來當時鄰居也不懂得食用秋葵。直到我離開家鄉出去上學,到了城裡以後才知道這是秋葵。上學期間認識妻子她老家是萊西的,她告訴我她們老家小時候政府推廣過種植秋葵,主要是出口日韓等國家,但是由於收購對外形尺寸要求嚴格,經常第一天尺寸不夠第二天就老了,採收麻煩農民賺不到錢沒幾年就沒人種了。

過去人們對於其營養價值沒有較高的認識,加之生秋葵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膠質,處理加工不好會讓人覺得口感很差。普通家庭做的也不會飯店那樣可口。加之初次種植,會有多數農民錯過了最佳採摘時間,太嫩捨不得摘,等到覺得差不多了,其實已經老了口感較硬筋較多。



白水鑑心A


秋葵現在已經成了一種很常見的蔬菜。

第一次吃秋葵是在12年的時候,吃的涼拌秋葵,當時覺得黏糊糊的,但是味道還不錯。後來別人送了點種子給我媽,我們家地裡種了幾棵,長得還不錯,秋葵也就經常出現在了我家餐桌上🤩

第二年我媽媽就沒種了,因為我媽媽說去年種過秋葵的地方的土不肥了,別人建議她隔一年再種。我也不是太懂,畢竟我家就只有十多平米的地😄

現在菜市場經常隨時都能買到秋葵,也不貴,便宜的時候兩塊錢買一斤。很多人覺得秋葵黏糊糊的,不好吃,也不會做,但是我還挺喜歡吃的😋

秋​葵‎是​一​種‎重‎要‎級​養‎生​養​腎‎食材​,經‎常‎食用​它‎幫助‎消‎化​、增強‎體‎力‎、保護​肝臟​、健胃‎整​腸。秋葵含‎有​特‎殊效​果​的成‎分‎,能​強‎腎補​虛,對‎男​性器​質‎性​疾‎病有‎輔​助‎改善‎作‎用​,是一種適宜的營養保​健蔬​菜​,享‎有“植‎物‎偉​哥​”之​美​譽[強]

秋葵還有很多簡單的做法:用水稍微煮一下涼拌,炒肉,燉湯,秋葵蒸蛋.....都是又好吃又簡單易學,大家可以嘗試著做一下😊






櫻花樹下的告白氣球


我也是在最近這幾年去超市裡面買菜的時候看到了有這種蔬菜。也是在2018年的時候第一次在我們村裡看到有人種植這樣的蔬菜。(只是在自己家的地裡種了幾棵)談談我對秋葵的認識:

直到我親眼看見了有這樣的一種農作物的時候感到有點新奇。對於為什麼沒有人願意種植,我覺得首先還是它屬於小眾蔬菜,就是銷路不是太好。說實話要讓我第一次花高價買這種蔬菜,這個可能性還真的不大。


其次就是秋葵產量比較低並且不好採摘,我看到我們村裡種植的秋葵,棵長的很大但是隻是結了四五個秋葵。並且跟我們這裡野生的蓖麻或者說野洋參長的差不多。這也是我們老百姓不願意大規模種植的一個原因,如果說僱人採摘的話成本費太高了。

說實話我到目前為止還真的沒有吃過秋葵,所以對於秋葵好吃與否不敢妄加評論。


豫東小農


秋葵幾十年前老家有少量種的,當時我們稱它洋芝麻,只有小孩們揭下後玩耍一會就摔了,沒有人吃。現在變成了高檔蔬菜,我在廠區空地種的有青紫兩色的,長的非常壯,結莢多,我吃別人吃,到秋季莢更多,也無人吃了。不過,還有觀賞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