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俄羅斯有“前線轟炸機”,而美國類似的卻叫“攻擊機”嗎?為什麼?

警衛飛虎


這個問題屬於美俄軍事思想不同的一種體現,俄羅斯的軍事思想實際以陸軍為核心,對於俄羅斯來說,它是一個陸軍大國,作為大陸國家沒得選擇,對俄軍來說作戰的核心是陸軍作戰,而不是空軍,空軍的作戰行動必須是以陸軍的需求為目標。

如此一來,對於作戰飛機來說,這就有了前線殲擊機,前線戰轟炸機等說辭,為都是陸蘇軍作戰思想的一種體現,當然,這只是理念不同,在具體的飛機設計要求上的不同,但是美俄的飛機設計上都有許多相近之處,只是一種劃分方式而已,不意味著他們的設計上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屬於軍事術語上的問題了。也許可以說,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表述了。


麥田軍事觀察


俄羅斯“前線轟炸機”對應的是美國的“戰鬥轟炸機”,美國的“攻擊機”則對應的是俄羅斯的“強擊機”。

自飛機用於軍用以來,便開始承擔對地打擊任務。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和戰場形態的改變,衍生出定位、用途有差異的機種,本文討論的這兩種就是典型代表。

蘇俄前線航空兵是一支非常獨特、有著自己特殊思路的空中力量,其組織、運行和裝備發展思路與以美國空軍為代表的西方戰術空軍有著迥然不同,這一點在二戰中已經展露無疑。簡單的說,蘇聯前線航空兵是一支以進攻為靈魂的空中力量,其主要任務是支援地面作戰,所以二戰中蘇聯前線航空兵的靈魂裝備並不是拉-9/11等殲擊機,而是圖-2這樣的前線轟炸機(輕型高速轟炸機)。二戰結束後的伊爾-28、蘇-24以及當今的蘇34是一脈相承發展而來。

軍迷們熱衷於比較兩種武器間的性能對比,卻對武器背後的裝備思路不感興趣,結果就是判斷上的南轅北轍。比如很多軍迷就把蘇34這樣的前線輕型轟炸機與美國的F15E多用途戰鬥機類比,得出的結論沒有任務意義。

西方戰術空軍中也有類似的機種,那就是F111和狂風這樣的戰鬥轟炸機(還有我國的飛豹),但是隨著多用途性能更加均衡的三代機出現後,戰鬥轟炸機在西方戰術空軍中就消失了。

很多軍迷把F15E也歸為戰鬥轟炸機,其實錯的非常離譜。F15E雖然主要承擔對地打擊任務,但是仍然具備全面而均衡的制空能力,與蘇24/34以及F111/狂風截然不同,美國的軍事術語中也從來沒有”戰鬥轟炸機“這個概念。準確的說,F15E與蘇30、殲16一樣,都是多用途戰鬥機。

除了前線轟炸機,蘇聯前線空軍還有一種重要的對地任務機種---強擊機,上圖中的伊爾-2就是蘇聯強擊機的開山之作,二戰德國的“斯圖卡”與之類似。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基本上以戰鬥機承擔相應任務,比如美國用P-47。

冷戰時期,反裝甲作戰的需求催生了攻擊機/強擊機的代表做:美國的A10和蘇聯的蘇-25。

隨著精確制導彈藥的普遍應用和武裝直升機、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裝備,攻擊機/強擊機作為一個機種已經走入歷史,但是美、俄兩大軍事強國近年來在中東地區的治安戰卻使得這兩種技術含量不高的戰機生命力異常頑強。

至於前線轟炸機(戰鬥機轟炸機)與強擊機(攻擊機)的差異,筆者認為主要是兩者承擔的任務不同。雖然都是承擔對地打擊任務,但是前線轟炸機主要用來執行縱深目標轟炸,比如對方機場、指揮中心、交通樞紐;強擊機則主要用於前線空中打擊(CAS)和淺縱深目標打擊,比如對方工事、車輛和部隊集結地域等。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美國F-15“鷹”,沒有一磅用於對地攻擊,後來變成“攻擊鷹”,成為炸彈卡車,更要打造F-15X,身上全是炸彈的節奏。一機多用,不能造成作戰資源閒置,裝備都要考慮極限條件下使用。從單一的空空格鬥,發展為多用途,要問其中走了多遠的路,三代機正是一個風向標。

對此,俄羅斯明乎於心,從1959年的蘇-7一直髮展到蘇-22,構成一個強大的標誌,以致於今。17.8噸的“鐵匠”,作戰半徑達到了1100多公里,適應了國土廣袤的作戰需求,需求正是最大的裝備牽引動力。43.7噸的蘇-24“擊劍手”以繼之,得心應手,到今天仍在使用。

2016年攜帶“希比內”電子干擾吊艙,攻擊了美國“阿利伯克”級“庫克”艦,使強大威風了多年的宙斯盾系統,頓時失靈。老舊的飛機,從對地攻擊,任務能力擴展到電磁空間作戰,上了場仍然滿是精神,胡亂踢得幾腳,不只為擺弄神通。為此,專門製作了紀念幣以示珍重,這便是俄羅斯的榮譽。

當世上進入精確轟炸時代多年,俄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新型戰鬥轟炸機——蘇-34,在蘇-27的基礎上改自,串列雙座被改為並列雙座,技戰術指標名列前茅,將前線戰術轟炸機,做到了極致。它與蘇-30最大的區別,便是它的超低空攻擊的能力。

美國沒有,以為有了F-15E便可打遍天下無敵手,現在又推出F-15X,目的與蘇-34一樣。

致於攻擊機,俄羅斯從來不缺,多年一款蘇-25,用得滿意放心。美國攻擊機型號令人眼花繚亂,從A-1直至A-10,個個大名鼎鼎,猶自未足,打造了OV-10“野馬”,買了“超級巨嘴鳥”,新近造了一“蠍子”。


魂舞大漠


前蘇聯的前線轟炸機跟攻擊機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攻擊機(強擊機)體系

前蘇聯/俄羅斯在二戰後發展的前線轟炸機主要有4個機型,伊爾-28“小獵犬”、雅克-28“犛牛”、蘇-24“擊劍手”,以及最後的前線轟炸機蘇-34“鴨嘴獸”。而其攻擊機機型同樣很多,蘇-7、蘇-17、米格-27、蘇-25等,這些才是與美國的A字頭攻擊機相對應。

伊爾-28“小獵犬”,翼展21.45米,機長17.65米,空重12.89噸,最大起飛重量21.2噸,載彈量約4噸,航程2200公里。這種飛機我國建國後曾引進和仿製,即我國轟炸機的起步轟-5。當年我國是照抄前蘇聯的裝備體系,也是把前線轟炸機歸類為轟炸機,而攻擊機則是另成一路的強擊機,這足以說明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蘇-24“擊劍手”,這款戰鬥轟炸機在前蘇聯軍事體系中也是歸於前線轟炸機,前蘇聯軍事體系的前線轟炸機和前線戰鬥機是屬於自己特殊範疇,不可以跟西方劃等號。

美國空軍的FB-111土豚戰鬥轟炸機,蘇-24設計時就對標這一機型,如果互相劃等號的話,美軍的B-58、FB-111這些體型較小的戰術轟炸機則是要被歸類為前線轟炸機。

而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在設計完蘇-24之後,下一款推出的是蘇-25“蛙足”,這款經典的攻擊機才是跟美軍的A字頭系列攻擊機相對應。這也可以看出前蘇聯的前線轟炸機是介於攻擊機與戰略轟炸機之間的一種小型轟炸機。

蘇-25的一生之敵,美軍的A-10雷電,美軍絕大多數A字頭攻擊機都是海軍研製的,空軍研製的就這麼一款。美國空軍之前只管自己炸的爽,沒怎麼考慮陸軍需求。結果美國陸軍自己又搞短距起降運輸機,又搞輕型支援機等項目,最後在越戰後經費緊縮和美國總統要求的雙重壓力下,雙方達成諒解協議,美國陸軍不搞固定翼飛機,美國空軍不搞直升機,但是美國空軍必須要配置滿足陸軍需求的支援作戰機型。這也是為什麼前段時間美國空軍要退役A-10時,美國陸軍反彈情緒很大。

而前蘇聯/俄羅斯的末代前線轟炸機則是蘇-34鴨嘴獸,


五嶽掩赤城


哨兵小虎第857條回答。

前線轟炸機和攻擊機雖然都屬於對地攻擊飛機,但二者卻不是同一個概念。

而俄羅斯之所以叫“前線轟炸機”,主要還是傳承自“蘇聯”時的叫法,至於為什麼叫“前線”,小虎下面會解釋。

而美軍當然也有類似的飛機,不過他們也不叫“攻擊機”,而是叫“戰鬥轟炸機”或者“多用途戰鬥機”。

一、“前線轟炸機”和“攻擊機”。

什麼是前線轟炸機?

用現在的觀點來講,他更像是我們的“戰鬥機轟炸機”,或者叫“殲擊轟炸機”、“多用途戰鬥機”等。

前線轟炸機最早就是為了解決應對淺近目標(相對於縱深目標),主要是地方的前線工事、坦克裝甲、有生力量等。

前線轟炸機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①快速出動能力,②簡易機場起降,③載彈量少,④體量小,具備一定自我防禦能力。


二、攻擊機和前線轟炸機的區別。

“攻擊機”也叫“強擊機”,也是對淺近目標區內目標實施殺傷的。二者的區別就是強擊機側重於對有生力量的殺傷,而戰鬥機轟炸機側重於對堅固目標的殺傷!

再者,攻擊機通常有更加皮實的防護,而且以光電瞄準系統為主,而不裝配昂貴的火控雷達。這也和他的攻擊目標屬性有關!

三、為什麼叫“前線”?

之所以叫“前線轟炸機”是因為蘇聯空軍的歷史和編制造成的。

蘇聯空軍是1917年建立的,而當時的蘇聯空軍司令部下編制有遠程航空兵、前線航空兵和運輸航空兵3個兵種!

而其中的前線航空兵主要遂行的就是前沿轟炸的任務,當時的轟炸機主要是彼-2、圖-2,後期的伊爾-28,等等。再後來有了蘇-24,也就延續了以前的叫法“前線轟炸機”。

而美國空軍是1947年才在陸軍航空隊的基礎上成軍的。而美軍自一戰、二戰開始,所有的對外戰爭都是在本國之外的戰場上進行的,所以即使“前線”也離“自己的本土很遠”!



哨兵小虎


在前蘇聯和俄羅斯的軍語當中所謂前線指的就是邊境線,是與首都等內陸核心地帶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在邊境地區駐紮的航空兵部隊被稱為前線航空兵,而對首都等內陸核心區域進行保衛的航空兵部隊被稱為國土航空兵,航空兵部隊下轄很多兵種和裝備,其中就包括轟炸航空兵及其裝備,守衛邊境地區的轟炸航空兵部隊所擁有的專為邊境防禦而設計的對地攻擊戰機則被稱為前線轟炸機。而美國因為其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環境,所以是沒有邊防部隊的,也就不存在前線或者叫邊防的概念,美國空軍部隊中負責對地攻擊的機種則被稱為對地攻擊機,簡稱攻擊機。


暴風1972


五十年代美蘇都有前線戰術轟炸機,美B57,蘇伊爾28,都在六十年代越戰中東戰爭中使用過。六十年代美蘇也有前線戰鬥轟作機,美F105雷公,蘇雅克15,米格23,蘇17等。因為實戰效果差強人意,才有了 "不為對地增加一公斤!"一說!可隨科技發展,空地二不誤自解決了,所以三代機的空優,對地,對海都十分了得。冷戰時,你有我有大家都要有!


山騾


作戰用途一樣說法不同都會給對方地面部隊剃頭的,近距離打擊為主(坦克裝甲車,重要設施等)投送非制導/精確制導武器!今天導彈廉價化後對地攻擊距離越來越遠了,相對安全一些!他們都在簡陋地面起降,掛上武器就撲過去給地面坦克大揭蓋!!!本來就是活躍在前線交火最旺的地方[捂臉][捂臉][捂臉]



微電腦也瘋狂


只是叫法和翻譯不同罷了!其實都是前線支援型作戰用途,以對地攻擊為主。


裝機帝


都想引領風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