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白衣天使不想讓媽媽看到傷痕 每次視頻都“耍心機”


援鄂白衣天使不想讓媽媽看到傷痕 每次視頻都“耍心機”


32歲的鄭永玲在護理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1年,作為心內科CCU的一名護理組長,這次她一如既往地衝在了相應支援號召的前線,“我都是‘老人’了,我都不去哪個去,未必讓年輕娃娃些衝前面啊?”


援鄂白衣天使不想讓媽媽看到傷痕 每次視頻都“耍心機”


雖然早就做好了戰疫支援的準備,但是相依為命的母親卻並不能理解。為了讓老人家儘早做好心理準備,1月底開始,鄭永玲就給媽媽“打預防針”。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在聽說自己可能要去疫情一線支援的時候,一向堅強的母親竟哭成了淚人。

“爸爸去世的早,媽媽就是家裡的支柱,我都沒看她哭過。”媽媽的反映,讓鄭永玲有些始料不及,因為在她看來這不過是身為醫務人員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選擇。“如果你在那邊出了意外,我一個人咋辦?或者我出了啥問題,你又咋辦?”近年來因為心臟不太好,老人家很看重和女兒的近距離相處。她不能理解女兒的“狠心”,甚至一度“威脅”說要到醫院“找領導評理”。


援鄂白衣天使不想讓媽媽看到傷痕 每次視頻都“耍心機”


一連幾天,但凡說起要參加支援的事情,媽媽就會淚流滿面。這一次,鄭永玲著實感受到了媽媽堅強外表下藏著的脆弱,“我是專業人士,咋會出事嘛,你放心,我保證會完完整整的回來!”

2月1日,正式接到出發通知的鄭永玲趕緊收拾行李,媽媽在一旁也是默默幫忙。“耶,今天咋不哭了喃?”看到媽媽支持自己的決定,鄭永玲一邊笑一邊承諾,“媽媽,我保證每天都跟你視頻,讓你看到我平安無事。”為了避免媽媽送行時情緒大幅波動,第二天她獨自背上行囊踏上了戰疫的道路。


援鄂白衣天使不想讓媽媽看到傷痕 每次視頻都“耍心機”


到了武漢之後,鄭永玲的確每天都會遵守承諾給媽媽視頻連線。只是在聊天時,她都會耍點“心機”:把電話放桌上,自己則在一邊晃來晃去,一會兒假裝在打掃,一會又裝作在消毒,反正就是不讓媽媽看清自己的臉。這是因為,連續佩戴防護用品之後,她的臉和脖子都出現了傷痕,“老人家萬一看到了,肯定又要哭。算了,不能讓她擔心。”


援鄂白衣天使不想讓媽媽看到傷痕 每次視頻都“耍心機”


鄭永玲說,她很慶幸能參與這次一線救援工作,一方面讓她能夠作為白衣天使盡責,一方面是讓她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們接收的都是重症患者,他們的眼睛裡都是對家人的眷戀。”看著一群和爸媽年紀相仿的患者,她也更加明白了特殊時期下的媽媽為什麼會脆弱,“媽媽,等我回家,往後餘生我都會照顧好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