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

成长莫烦恼


“2003年非典时正值高考,被当时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而报考的医学院。今天,能够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衷、实现了少年的梦想。”

面对此次疫情,当年因非典而报考医学院的何德全主动请缨,要求去一线支援!


老穆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有个不知名网友也是吐漏心声,表示自己学医是受03年非典的影响。

“我就是当年那个经历了03年非典而学医的人,现在主治医师了,目前在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


由此可见,此次疫情,或多或少会影响一些学生报考医学院。

老穆上网查了一下,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8万个,医院3.3万个。

因此,医学人才还是紧缺的……

或许有人会说,每年医学毕业生有几十万,可医院就3.3万,怎么够呢?是不是很多人都要失业呢?

老穆认为,报考医学院,不一定非要当医生,从事跟医学有关的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在医学专业中,有四个专业备受人们的欢迎,分别是:

【1】临床医学;

【2】口腔医学;

【3】影像医学;

【4】护理学。

老穆认为,优秀医学院中的热门专业,对分数要求也高,所以有志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们,一定要努力了!

【结束语】

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倘若国内能多一些这样的专家,何愁疫情得不到防控呢?

老穆希望通过此次疫情后,国家也能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医学专业中来……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老穆说语文


我就说两个事情吧,一个事情是我父亲曾经做胆结石手术明显应该可以出院了,但是医院就是不让出,我最后我直接告诉他,我们家里确实没有钱了,已经在借钱了,然后他才不得不让我们出院。

另一次我是在一个中医大学教授来看病,一次性给我开了12副中药,为什么,因为他要出差,所以他一次性就开了两周的中药,其实据我了解,如果是中药的话,一般是开始以三伏为准,如果没效果的话或者是效果不好的话,再来进行调方子。

我说这两件事情不是想诋毁医生这个行业,我觉得如果你没有想好从事有志于从事为人民解除痛苦的这种决心和坚持的话,那你最好是不要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如果为了利益的话,完全有很多比这个利益更多的行业可以让你选择。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的理想就是曾经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我要用我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但是可能高考成绩比较差吧,所以就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行业,最终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当然我们这两个行业也有相似之处,一个是医心,一个是医身,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伟大的。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现在或者以前学医的人还不在少数啊,而且收分都是挺高的,学医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制比较长,一般是5年到7年。并不是说在我们这个行业没有相应的人才,研究生博士生比比皆是,那么至于他们是否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那就难说了,而且有些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职称呀,工资啊或者是职位的晋升而努力,至于是否全心在研究的第一线真正的想把医疗事业当做一个终身事业来做,真的难说!

而且现在很多学医的毕业生的目标就是想进入一些大医院工作,但是大医院的需求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也就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医院或者一些私立医院,那么这些医院相对来说待遇等条件都要差一些,那么是否他们有那个能力继续,他们以前的研究完全可能做不到。反而他们更容易在那种名利场里面以赚钱或者盈利为目的或者更或者一些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随意开药,随意开检查单。特别是一些私立医院配合医院对患者做一些过度的检查和治疗。



所以通过这次疫情的话,你如果不愿意或者是没有下定决心向李兰娟钟南山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名和利看得很淡薄的话,你最好是不要去选择这样的专业。毕竟学医的必须10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默默无闻的,到了关键时候可能人们才会知道有你们的存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们的大医院的医生的收入还是比较可以啊,所以这也是很多愿意选择当医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医生在不同的地方作诊,也可以多点执业,就为他们增加了很多收入。这也影响到一些学生的择业观资源选择,高考志愿的填写。

我们倒是看到一些,是因为自己家庭成员得了一些疾病,没有得到救治或者就是无效,而自己选择自学中医,还学出了一定的成就,那么这些人就是一种爱好,也是为了自我保健的一种需要,他们真不是为了名和利,就是为了为家人或者为他人能够带来更多的健康。


杨锅来了


在新冠状病毒汹汹来袭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医生和护士成了保护神,而在医生职业大军里,钟南山和李兰娟两位院士,成了这次抗击病毒疫情的定海神针,他们两位就像两面大旗,高高飘扬在疫情的前沿阵地上。

2003年非典肆虐时,钟南山院士就立下了大功,他敢说真话,敢为疫情防控提供果断决策建议,成了很多医生学习的榜样。当时已是呼吸系统方面权威的钟南山院士,勇敢地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

同样在非典时期,当时是浙江省卫生厅长的李兰娟,杀伐果断,连下三道指令:一、立刻将病人转移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二、调查并找到所有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并予以隔离;三、研究人员连夜采样,对SARS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

当我们回顾两位院士曾经为疫情防控做出的功绩时,定会为他们具有调试的社会责任感而钦佩。今年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甚至比17年前的非典形势还要严峻,两位院士仍然不顾高龄而奋战在疫情一线。他们的精神定会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人,这不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更有对道德与良知的考问。

学医到底有什么社会价值?真正的价值就是在社会最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我想,从这点上来说,绝对会对今年准备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可以试目以待,我敢肯定今年报考医学院的人数肯定会上升。

或许有人会从消极一面考虑问题,如果大家都消极面对的话,那说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出了问题。但是我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因为当今之中国年轻一代绝不是你想的那么懦弱,有很多优秀学子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正是有着爱国主义精神做底蕴才会让中国不断发展壮大。


寒石冷月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从我本人的观点,因医生的工作是非常伟大,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发生,让我们更知道了医生是非常非常非常伟大的,凭我的感觉,今年填医学院的学子肯定会多,因为懂得医生的重要的性,更懂得医生的伟大,每个人都想做个有用之士,当然是我的观点,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89200abc


悲观的说,会降低。原因:1医护人员待遇依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强度大,福利薪水低。2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太差,这次的疫情很多感染者都是防护装备不足的医护人员。3道德绑架,认为医护人员就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冲到最前线。用军人的标准要求医护人员。这就是道德绑架。 所以,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学医吗?


小兔146270579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

2003 年,在非典爆发的时候,为了救治更多病人,67岁的钟南山说:“把病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初,面对武汉严重疫情,84岁的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对于这位治疗传染病界的医学泰斗人物,我们唯有高山仰止。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李兰娟院士这段话,最近在网上被网友刷屏,她说:“从这次疫情以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李院士这也算是为民请命了!



钟南山院士在武汉调研提出“该肺炎病毒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提出“湖北武汉必须封城”,这才有今天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局面。钟南山、李兰娟这两位年过古稀、为抗击疫情冲锋陷阵的领军人物,必然感动很多人,也会影响到很多人,那么会不会由此让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呢?笔者却觉得会恰恰相反,很多家长也同样会为两位老人的言行所感动,然而一旦涉及到自家孩子的健康与安危的时候,他们便不再这样想了,原因有二:①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如此危险,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②公共医疗事业单位深度改革之后,当医生也没有以前那么好赚钱了,人往高处走,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李兰娟院士提出的“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和军事人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当代社会,很多的家长和年轻人深受市场价值观念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还有些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给年轻人树立的很不好的形象和榜样,比如说,不少孩子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却可以靠着在网上胡说八道、甚至丑态百出而成为“网红”,以至于一夜暴富;这些都给社会风气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判断和人生发展方向,让他们迷失: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人,还不如那些社会混混和渣渣?所以笔者觉得,国家开始大力治理整顿高校,清退学混子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高考填报医学院”可不是随便想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医学本科高校的高考录取,靠得可都是硬实力,也不是谁想考就能考上的。现在一般的三甲医院都要求当医生的学历,起码是研究生起步,高考要是考个二本的话,必须想方设法再考进“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否则,将来的就业就会非常堪忧;当然,高考如果能够直接被“双一流”一本所录取,接着再考本校研究生,那就另当别论了,会容易很多,甚至都直接保研!因而,笔者觉得,即便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了,但招生计划却是有限的,只会提升其投档线,竞争更加激烈,却并不会增加上医学院的考生人数,也就是“水涨船高”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受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事迹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未必会增多,原因主要就是家长不一定会支持和考取的难度也会很大,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们学科与专业;如果考生真的特别想要考临床医学,那就必须品学兼优才行,也不是普通考生能够考取的!


自在人生wub


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或许会略有减少。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当然可歌可敬,但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向所有的人表明了医生职业风险,这对于想要学习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在一些家长心中,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对他们支持孩子学习医学的积极性,打击更大。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已经有多名医务人员牺牲。除了吹哨预警第一人李文亮医生之外,还有下列医务人员遭遇不幸。

1月23日,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姜继军不幸去世。

1月25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医院)耳鼻喉科梁武东去世。

1月28日,江西大余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蒋金波心梗去世

2月3日,90后乡镇医生宋英杰去世。

2月7日,南京中医院副院长徐辉不幸离世。

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于去世。

我们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牺牲的不仅是传染科医生,其他科室的医生也有可能被感染。只要是在医院就有更大的可能接触患者,成为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成为传染病的受害者。

我们在看到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光辉形象时,也会有很多人看到,医务人员在这次疫情中的牺牲。当然,作为父母,保护子女是他们的天性。在看到医生职业的这种风险时,肯定会有一些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在职业上冒着这么大的风险。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喜欢医学的考生来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他们的学医的决心。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也没有对考生报考医学专业带来太大的冲击和影响。目前来说,医学类专业仍然是高考志愿填报的热点专业。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不但不会多,可能会少!

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根据我在教育行业多年的经验,特别是高考方面的经验,再结合我在非典时期遇到的一些高三学生及其家长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实际情况来作判断!不一定对,不喜可喷!

非典时,我们有近两百名高考复读学生,因为是一年左右时间,学生与家长的专业方向了解得比较多一些!有十几位同学是立志于报考医学专业的……而且是比较认真努力学习成绩也不错的学生!家长绝对支持!工作好找,待遇又高,即使上大学时间长了一两年也不在话下……

但是,非典后……有几位家长的心态就变了……原因主要有三:一,医护人员最容易被传染!二,工作太艰辛了!三,社会压力与责任太大了……

他们就不间断地游说学生,甚至于通过我们校方来协助其工作!其实这个时候的工作都是白做,毕竟没有到高考,不知道成绩,但是可见人们的想法在变!

总之,后来,填考志愿的时候,与考分无关,确实有几名学生选择了其他专业!

按道理说,人是与社会责任感的,这个时候,应该多才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越来越多,人是会变的……特别是到了报考志愿的那一刻!





陈天哲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我觉得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但是增加人数也有限。而且我估计增加的人数大部分集中在高考分数在一本左右的学生。

(我估计今年报考医学专业的分数水涨船高,分数在一本线上50左右的考生会大受影响,最终不能就读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

一、懵懂的学生,对高考填报志愿不了解的学生,兴趣爱好不会评估的学生会大量报考医学专业。

我是一名高中学校的老师,今年教高三。

有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我问他:“你学习成绩不错,以后喜欢什么专业呢?”他回答:”能当医生、老师的专业都可以,只要录取的专业好就业就行”。我又问他:“你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吗?”他说:“我真的不了解,能考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就行了”。

从这个学生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有很多学生很懵懂,对高考填报志愿很忽视。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和学生对填补高考填报志愿知识是一窍不通。

因此,今年疫情来袭,高考填报志愿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会增多。因为受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的影响,家长和学生会认为医生这一职业潜力相当大,收入不菲,地位相对比较高,所以会忽略了自身适合个体的发展,盲目的报考医学院校。他们也会成为报考医学院校的主力军,造成人数增多。

二、家长懂高考填报志愿知识的,理性的学生一样不会报考医学院校。

今年我的班上来了一个复读生,他进入了我所教的实验班。能插班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都是高考分数高于一本线的学生。

这个复读生在19年被南方的一个综合大学影像专业录取,但是他直接选择了复读。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影像专业相当不错呀。当我问他为什么选择不去这所大学时,他的回答很坚决:“医学专业就不是我喜欢的专业,这个专业不适合我的兴趣爱好,我选择了就读医学专业的话,我会很痛苦,有可能我在里面就会混,甚至毕不了业。因此,我选择复读。复读了,我就要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因此,可以看出,理性的学生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他们的选择。

三、选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当前,医学人才确实很稀缺。但是,可以说稀缺的是高端医学人才。假如你不去读硕士生,不去读博士生;假如你被录取的专业不是临床医学、口腔学、麻醉学、影像学,就业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另外还有一点,当前医院正在进行改革,以后医生将不是事业编制,医生这一行业再也不是铁饭碗,这种改革对大家的认知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学医时间长,投入大,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会让很多考生望而止步。

结束语:疫情来袭,我们的白衣天使勇敢地坚守在防疫的第一线上,他们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在现阶段,确实缺乏很多医学人才。受到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的影响,确实会使高考报考医学院的考生增多。

不过,报考人数增加也有限。好的医学专业录取分数一直以来居高不下,今年估计更是水涨船高,招生人数的现实摆在这里,有理性的学生都会三思而后行的。

我是忧优纵横侃教育,助力孩子学习,助力孩子高考。喜欢我,记得关注我,点赞呦

忧优纵横侃教育


我觉得报考医学院的考生增多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在2003年的特殊时期,就有一大批的考生因为那一次的浩劫而选择填报医学院,立志成为像钟南山那样救病患于水火的白衣天使。而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的情况何其相似,全国各地主动请缨前往最危险的一线“阵地”。

我初中的一名同学,他在一所省立医院上班,这一次也主动申请前往武汉。来到武汉之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刚结束今天的发热门诊,不要以为这样穿很‘帅’,其实活动不方便:脸痛、耳朵痛、眼睛看不见(戴眼罩),而且还手(双层手套还真不保暖)脚冰凉。”看到当年的同学如今成为前往一线的“一员大将”,很多人都不仅为他感到担心,更以他为荣!这种有着“铁肩膀”的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医者仁心才算得上当之无愧!

这一年,让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这一年,我们才发现医护人员是如此紧缺;这一年,我们才发现,我们平时所说的“岁月静好”,其实就是像钟南山、李兰娟还有我那位初中同学这样的医生为我们“负重前行”换来的。

我觉得今年报考医学院的考生很可能会增加,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医护人员供不应求。

我觉得医学生报考人数增加可能性非常大,在这次特殊的时期,一些地区在人手不太够的情况下,有些医学院的医学生也派出来,成为前往一线的志愿者。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医护人员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在医护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医学院的招生如果“大开正门”的话,报考人数增加是妥妥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社会责任感使然。

在这个社会上,只有两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被单列出来,其一是教师的师德,其二是医生的医德,而其他行业的职业德行都笼统归结于“职业道德”这四个字。而选择报考医学院,自然是必须具备这种社会责任感,具有既定的医德才行。而在当今社会,没心没肺的人当然有,但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又想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考生还是占一定比例的。

第三个原因:榜样的模范作用。

很多人都存在一种从众的心理,我们可能因为崇拜钟南山或者李兰娟这样的牛人而选择成为医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模范作用“牵引”下,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医学院。

当然,还有人觉得当医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当医生不一定会比较安全,所以这种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选择医学院的。但是如果一味地顾着自身安全的人,我觉得报考医学院基本上也是不合适的,这就好比想着发大财的师范生,很可能在走上三尺讲台几年后会选择辞职是一样的道理。

特殊时期,你觉得今年报考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欢迎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