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里文学重要还是科幻重要?

听-花开的声音


文学重要!

文学重复!!

文学重要!!!

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写不出伟大的科幻作品;失去了鲜活的形象,再宏伟的构图也只是一具巨大的骷髅而已。而且:

科幻是有保质期的,而文学没有。

在1869年,凡尔纳完成了他的大作——《海底两万里》。他笔下的鹦鹉螺号潜艇在当时简直就是神创般的存在。
图:鹦鹉螺号舰艏


这艘巨舰在诡异的外形、迅捷的速度、超强的武力、多样的功能等方面都足以让当时的读者惊掉下巴。但到了今天,它被列入了小学生必读书目录,为何?因为现在的潜艇各个方面都比鹦鹉螺号厉害多了,一艇灭一国没啥问题;而且随着深海的秘密一点点被揭开,凡尔纳先生的很多设想已被证实是错误的。
图:《海底两万里》


封面。

再后来,《银河帝国》来了,书中的核能飞船等元素让上世纪的读者们惊叹不已,但现在呢?我们知道核裂变的能量转换率才百分之零点几,重量还愣大,明显不适合用做飞船反应堆嘛。问题是当时对核聚变和反物质的研究并未深入,阿西莫夫先生没法把它们写入作品。
图:《银河帝国》
封面。

到现在,我觉得最伟大的作品是刘慈欣先生的《三体》系列。不难想象,百年后的读者再看这部书的时候,一定也会认为其中充满了落后的思维和科学上的谬误吧。


图:《三体》
插图。

但这些妨碍它们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了吗?并没有。

为什么没有?因为这些作者天马行空的伟大想象、因为作品中蕴含的文学性与深刻的哲理、因为它们能用精彩的故事和动人的文字吸引不同时代读者的眼球。文学性强的作品能“逼着”你把这篇“过期”的科幻读完,并能让你从这部百年前的著作中得到心灵的震撼,汲取到智慧的营养。
图:大神刘慈欣。


《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神秘的船长、各种惊险的海底探索情节令人不忍释卷,略带蒸汽朋克的古典风格同样使我着迷。

《银河帝国》中,壮丽的银心帝都川陀、奇异的心理史学理论和这个巨大帝国的宿命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内心,不过,通过大量对话堆砌故事的手法也确实够新奇的。我不大适应,有人很喜欢。

到《三体》这里,两个婴儿文明的生死博弈、人性道德与生存的冲突、令我沉思良久,陌生的“宇宙社会学”和“黑暗森林”理论更是一下就把我洗脑了。看懂了书中各种精妙的指代与暗喻后,这部作品甚至重新塑造了一遍我的人生观,并由此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图:《三体》


插图。

总之

没有哪部伟大的传世之作是纯靠科幻支撑起来的,满脑子只有公式的人可以写出很好的科普作品,但注定写不出伟大的科幻小说。如果您的文学功夫不足以将读者拽进故事里面,那就不要尝试科幻创作了。缜密的论证是科学家的事,不是作家的事。

注:所有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纯野生科学家



松竹118


文学永远比科幻重要。一个人读科幻小说或看科幻电影,最终打动人、把人按在电影院坐椅上的原因,并不是未来科技的畅想,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就是文学。

金庸的武打小说何尝不是关于人体科学的幻想呢?电影《功夫》讲的是如何打通任督二脉吧?如果认为科幻比文学重要,大可不必花费时间去看文学作品,而只需钻研《九阴真经》、《荷花宝典》、《如来神掌》等小册子,电影里卖得并不贵。

同理,喜欢看科幻文学作品的人,并不去追究原力是怎么产生的,企业号翅曲发动机原理,《黑衣人》闪光如何精准抹掉某一时间内的记忆,终结者就不能穿着衣服穿越时空吗?

不,因为这些都不重要,这些科幻元素不过是为故事展开设置的布景而已,而且必须服从故事情节的要求而设定,甚至为此牺牲逻辑,造成科技硬伤——它们存在的目的不是给论功制造障碍的,就是准备被英雄征服的,或被技术宅破解的。

对于看科幻题材作品的收获,也并不是《星球大战》里破推车子都反重力,也不是《星际迷航》里的人体无线传输,还不是三体人的胶水。而是原力与你同在,也就是祝你天天好运;我需要这些痛苦,也就是一个人的当下是过往一切的总和;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也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欧比旺罗克


什么是科幻小说?它首先是小说。什么小说?“小说”前加定语“科幻”,也就是科学虚构的人物与故事。就是说科幻小说就是小说,什么小说?科幻小说。因此,它依然是小说体裁,而不是戏剧散文。

(网络图片)

既然是小说,那么就要按照小说创作规律去创作,用小说艺术写作手法去创作展现科学幻想中的人物与故事。当然在科幻小说中文学所占的充分要大写,要比科幻重要的多。

我们可以设想许多科幻故事,设计许多科幻人物与故事情节。这些素材都需要用文学小说创作手法去结构,去粗取精,使用可行性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科幻小说主题与思想。

科幻小说讲的是科幻人物与故事,而不是其它。科幻是在真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即幻想。这种幻想是这类小说的定语,除此之外就不叫科幻小说了。例如我们说星球,这是天文科学知识。如果把它科普知识讲那是另一回事,由于缺少形象化的生动的吸引力,读者看后会感觉很单调,很无趣,短时间还能凑合,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吸引力。

文学小说体裁来完成科幻,对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开发人们的智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读者既能感知科学的真实性,又能前瞻科学的先进性,同时,还能开发人们的智慧。

总之,科幻小说里文学性还是占有重要的作用,科幻是本身没文化,而小说赋予科幻文化灵魂,使科幻真正插上会飞的翅膀,遨游在天空大地!


言者青青


您的邀问,都是科幻并不重要;

天地物人,时间地点存认正好。


李志勇LZY


科幻是个很好的,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由科学而铺垫的,描述未来的科学并没有什么错误。

但问题是,如何让这种科学做到真正的普及化?

给你盘生鱼,你发自内心的知道这是好吃的,但那是烹调过后的滋味。

人类一开始也是这种生吃科学,这种做法是没错的,多获取一点,能让你更充实的生活的知识,有什么错?但我想不会每一个人都喜欢吧…文字和文学就是烹饪这条鱼的调料。虽然说你看起来可能不会懂,但是看着很好玩啊,而且说不定这一切都会成真呢?你的潜意识里就认可了这个东西,你就会下意识的去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哦,原来我们未来还可以这么丰富多彩。

所以说,扎实的文学功底,可以让科幻有内涵的得到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推广,直到它成为现实。人类都是喜欢用自己的描述来让美好的东西成为现实。

到时候这已经不是知识了,而是可以成为连接人的纽带。让你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热爱这一题材的人,成为真正的永恒的流行文化。

我很惊叹于创造出科幻文学这一题材的人们。为什么?因为他们启发了我们。

为什么凡尔纳的“鹦鹉螺号”能够成为现实中的潜艇?为什么曾经存在于小说中的系外行星得以被发现?为什么洛夫克拉夫特这个在当时认为是疯子的人,开创的体系到今天仍然被认同和国际化呢?

这就是科幻与文学以及其他知识的结合。建立在科学之上又高于科学的科幻题材以前不被人认知,通过文字和其他方式可以让科幻大放异彩,并一步步地将科幻中的未知变成现实,逐步的发现科学的发展。科幻文学每一个概念都是缺一不可的,少了科幻的文学,总会缺乏一些认同感,一些关于现实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认同感,因为他缺少严谨性和理论性,有一些幻想永远都只能是幻想,没有人会实现。少了文学的科幻只会被认为是疯子的疯言疯语,备受嘲笑,因为它得不到现实社会中的认可,得到了也永远只是石沉大海。

永远要敬畏未知,永远要对自然心存畏敬,永远要向着充实的生活和共存而努力。这已经是我们的祖先教给我们的了,科幻题材在科学和未知中发展,只有注重好文学和科幻的平衡性,才能让我们的后代得以有更高的创造力和自信力。让我们在未来有一天可以说,嗨,这东西我们已经在xxx里面见过了!

感谢阅览


JAVA7466


当然觉得科幻更重要!

比如现在公认的《流浪地球》。我觉得小说家刘慈欣很不起,创意想法绝对一流。既然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领域第一部可以称之为中国科幻的作品,那么中国科幻想要做出的表达又和其余的科幻有什么不同吗?这是我一边看一边思考的问题。除了蓝白相间的校服、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大哥、《战狼》的饰演者吴京以及居委会、交通部这些社会主义特色元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刘老师的作品中,关于家/亲情/大团圆的坚持 ——太阳都要爆炸了,还要哭哈哈的把家整窝挪走,是长久以来潜移默化每一个中国人关于爱(团聚)和勇气(牺牲)的理解,让这部科幻电影和其余的科幻电影都不一样。

看电影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希望。也许是刘慈欣的背景(文革的冲击)让作品中的人物老有一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先抑后扬,而科幻,正是表达这种转折,这种末世危机中也有满满正能量的介质。

 




欲吟风满袖


科幻重要,喜欢惊险


邪皇v587


偏向于科幻,精彩的科幻情节会解放读者思维的束缚,提升读者的境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纪翰Reiki


知道有科幻影片,影片是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拍的。这些科幻的东西,是想像力的开发,编写成科幻故事即科幻小说。也是人的想像力的升华,名为小说即文学创作。都是娱乐的东西,如果科幻里的器具不与小说家的想像兼容而开发进而拍成影片搬上银冪,那么科幻器具就毫无作用了。它不同日常能作业的机器人,带有现实意义。相对来讲,科幻小说里的文学重要些。科幻小说也可称之为“科幻文学,”是文学里面的一种创作题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