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日子

2020年春節,“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突然從天而降,給傳統的新春佳節蒙上了一層陰影。一切被阻隔,彷彿千萬裡。湖北告急!武漢告急!正月初一(1月25日),從北京中南海傳來了黨中央的聲音,傳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疫情防控16字總要求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久久迴盪,鼓舞人心,激發鬥志。“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鐫刻在每個人腦海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震天動地,一場聲勢浩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了。

  面對疫情,我作為文藝人該怎麼辦?心潮起伏,浮想聯翩。當日中午我接到縣政府辦公室的緊急通知,下午3點鐘參加甕安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縣領導和衛計局負責人在會上傳達了當前有關疫情防控的會議精神,安排了當前疫情防控緊急工作,形勢不容樂觀。使命在肩,刻不容緩,當天晚上我草擬了甕安縣文藝界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倡議書》,通過甕安縣文聯公眾號迅速發出,一時間點擊率不斷上升,從百上千······倡議書發出後,很多文藝愛好者紛紛打來電話:“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積極響應、積極參加......”。民協會員騰久群給我發來了一條短信:“姐妹們,那麼多天了,我們每天都在關注全國的疫情防控發展情況,看到我們的親人、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不怕犧牲,支持第一線,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我們只能幫忙出點錢,不管多少,是你的心意,希望各位好心人,幫幫國家吧!把你的金額、名字寫清楚”。短信情真意切,字字如雷。此情此景,我的心在跳動,渾身上下血液沸騰。兵貴神速,快馬加鞭!“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正月初五(1月29日),我們正式發出了《甕安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關於徵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匯聚文軍隊伍正能量”文學作品的通知》,貴州省文聯公眾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APP相繼轉發了我們的通知。貴州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楊曉曼在微信裡點贊,甕安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夏吉友在公眾號精選留言中留言:“文聯此舉展示擔當,體現責任,具有強烈的政治敏感性,大家要積極響應!”楊曉曼書記,夏吉友部長的肯定,使我充滿了信心和力量,雖然已經是立春時節,乍暖還寒,春寒料峭,“吹面不寒楊柳風”,感到春風拂面,感到春天的溫暖。感到春天真正已經來了。

  徵集作品的通知從1月29日發出,截稿時間是2月5日,原計劃是用8天的時間迅速徵集作品。2月3日早上,我叫辦公室的小蘭整理一下究竟收到了多少作品,不一會兒,小蘭告訴我:“主席,所有作品整理出來有160餘件”。我大吃一驚:“160餘件,怕不會有這麼多呀!”懷疑小蘭報錯數字了 ,才5天時間會有這麼多作品嗎?“主席,我仔細給你彙報,散文10多篇,律詩、山歌150多首,涉及投稿作者49人”。“不簡單!說明大家創作熱情高漲,太感謝了!”我興奮地對小蘭說。面對這麼多稿件,光靠我個人肯定看不過來,再說我對文學創作本身是個“門外漢”,不能濫竽充數,冒充“打虎將”。只是對山歌歌詞創作懂點“皮毛”。隨即叫小蘭把民協常務副主席饒紹昆請到我的辦公室,我們一起審稿(主要是山歌部分),一大堆的紙質稿件擺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審第一遍,主要是把政治關,饒紹昆常務副主席審第二遍,一首首樸實無華的山歌歌詞吸引著我們,縣民間文藝愛好者馮澤榮寫到:“面對病毒不恐慌,黨員下隊佩黨章;走村串寨為防控,明天一定見曙光。”一首首接地氣的歌詞讓我們讚歎不已。縣作協副主席周偉、縣民協會員王平英創作的《沒有過完的年》,縣青年文學社副社長周小松創作的《我要回去》,縣作協副主席趙平創作的《為社區辛勤工作者記錄》,生動描寫了年前醫生接到緊急通知返院上班,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的感人事蹟,生動描寫了社區幹部排查走遍千家萬戶,不辭辛勞的吃苦耐勞精神的感人事蹟,雖然不敢說是字字珠璣,但點點滴滴事蹟感人至深,讓我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不知不覺從上午到下午看了一天的稿件,終於審完了,時間已經是下午5點過鍾了,但我仍意猶未盡,立馬安排小蘭和小李加班加點都要把這批稿件上傳文聯公眾號,由於稿件太多,小蘭和小李一直加班到晚上10點過鍾才排完版,為了確保稿件不出錯,我只好帶回家再次審稿,晚上1點鐘才把稿件重新審完,立即發信息給小蘭和小李,要求他們早晨務必發文聯公眾號。2月4日早上9點鐘左右,這批稿件全部上了文聯公眾號,群發給廣大的文藝愛好者。“所選作品主題鮮明,體裁多樣,充滿正能量。好!”作協顧問劉忠信老師專門發了條信息給我。為了加大對疫情防控的宣傳,我把這批稿件大膽地向《黔南頭條》《貴州文聯官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APP》等官網推送。天道酬勤,好消息傳來,2月5日下午《黔南頭條》、2月7日《貴州省文聯官網》、2月10日貴州日報天眼新聞APP先後刊發了這批稿件,一時間,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大家都在鋪天蓋地地轉發,極大地鼓舞了作者的士氣,創作氛圍一浪高過一浪。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手機上每天不斷的收到各方面的稿件,辦公室的QQ郵箱更是接二連三的收到稿件,周小松的《在去醫院的路上》、徐姣的《寒冬將逝、暖春將至》、王明祥的《送春》、王克的律詩、謝啟祿的律詩等分別在《夜郎文學》、貴州日報天眼新聞APP、貴州文聯官網、多彩貴州網貴州日報、中華詩詞、今日頭條等刊發,幾乎每天都有喜訊,這段時間手機收稿件成了家常便飯,晚上12點鐘以前接到“改稿”的電話習以為常。文聯的各個群裡發文章似乎有點爭先恐後,耄耋之年的肖開茂先生、年逾古稀的劉忠信先生、四十而不惑的王克、三十而立的周小松等,老中青文藝愛好者,幾乎是每日一詩(詞)一文,讓我從未有過的興奮。

  “雖然累,但是快樂著”。疫情防控源源不斷的文藝作品讓我感動不已,層出不窮的文藝人才讓我充滿自豪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那句話“勝利在臨近,我們共奮鬥”時刻在我耳邊縈繞。願春暖花開,陰霾散盡,把共克時艱的深情轉化為鏗鏘的文字。 

   作者:楊俊松(甕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縣管專家、貴州省書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