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日子

2020年春节,“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突然从天而降,给传统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切被阻隔,仿佛千万里。湖北告急!武汉告急!正月初一(1月25日),从北京中南海传来了党中央的声音,传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16字总要求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久久回荡,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镌刻在每个人脑海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加油!”“湖北加油!”“武汉加油!”震天动地,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了。

  面对疫情,我作为文艺人该怎么办?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当日中午我接到县政府办公室的紧急通知,下午3点钟参加瓮安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县领导和卫计局负责人在会上传达了当前有关疫情防控的会议精神,安排了当前疫情防控紧急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使命在肩,刻不容缓,当天晚上我草拟了瓮安县文艺界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倡议书》,通过瓮安县文联公众号迅速发出,一时间点击率不断上升,从百上千······倡议书发出后,很多文艺爱好者纷纷打来电话:“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积极响应、积极参加......”。民协会员腾久群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姐妹们,那么多天了,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全国的疫情防控发展情况,看到我们的亲人、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不怕牺牲,支持第一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只能帮忙出点钱,不管多少,是你的心意,希望各位好心人,帮帮国家吧!把你的金额、名字写清楚”。短信情真意切,字字如雷。此情此景,我的心在跳动,浑身上下血液沸腾。兵贵神速,快马加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正月初五(1月29日),我们正式发出了《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于征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文军队伍正能量”文学作品的通知》,贵州省文联公众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APP相继转发了我们的通知。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晓曼在微信里点赞,瓮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夏吉友在公众号精选留言中留言:“文联此举展示担当,体现责任,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大家要积极响应!”杨晓曼书记,夏吉友部长的肯定,使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虽然已经是立春时节,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吹面不寒杨柳风”,感到春风拂面,感到春天的温暖。感到春天真正已经来了。

  征集作品的通知从1月29日发出,截稿时间是2月5日,原计划是用8天的时间迅速征集作品。2月3日早上,我叫办公室的小兰整理一下究竟收到了多少作品,不一会儿,小兰告诉我:“主席,所有作品整理出来有160余件”。我大吃一惊:“160余件,怕不会有这么多呀!”怀疑小兰报错数字了 ,才5天时间会有这么多作品吗?“主席,我仔细给你汇报,散文10多篇,律诗、山歌150多首,涉及投稿作者49人”。“不简单!说明大家创作热情高涨,太感谢了!”我兴奋地对小兰说。面对这么多稿件,光靠我个人肯定看不过来,再说我对文学创作本身是个“门外汉”,不能滥竽充数,冒充“打虎将”。只是对山歌歌词创作懂点“皮毛”。随即叫小兰把民协常务副主席饶绍昆请到我的办公室,我们一起审稿(主要是山歌部分),一大堆的纸质稿件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审第一遍,主要是把政治关,饶绍昆常务副主席审第二遍,一首首朴实无华的山歌歌词吸引着我们,县民间文艺爱好者冯泽荣写到:“面对病毒不恐慌,党员下队佩党章;走村串寨为防控,明天一定见曙光。”一首首接地气的歌词让我们赞叹不已。县作协副主席周伟、县民协会员王平英创作的《没有过完的年》,县青年文学社副社长周小松创作的《我要回去》,县作协副主席赵平创作的《为社区辛勤工作者记录》,生动描写了年前医生接到紧急通知返院上班,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的感人事迹,生动描写了社区干部排查走遍千家万户,不辞辛劳的吃苦耐劳精神的感人事迹,虽然不敢说是字字珠玑,但点点滴滴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不知不觉从上午到下午看了一天的稿件,终于审完了,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过钟了,但我仍意犹未尽,立马安排小兰和小李加班加点都要把这批稿件上传文联公众号,由于稿件太多,小兰和小李一直加班到晚上10点过钟才排完版,为了确保稿件不出错,我只好带回家再次审稿,晚上1点钟才把稿件重新审完,立即发信息给小兰和小李,要求他们早晨务必发文联公众号。2月4日早上9点钟左右,这批稿件全部上了文联公众号,群发给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所选作品主题鲜明,体裁多样,充满正能量。好!”作协顾问刘忠信老师专门发了条信息给我。为了加大对疫情防控的宣传,我把这批稿件大胆地向《黔南头条》《贵州文联官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APP》等官网推送。天道酬勤,好消息传来,2月5日下午《黔南头条》、2月7日《贵州省文联官网》、2月10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APP先后刊发了这批稿件,一时间,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大家都在铺天盖地地转发,极大地鼓舞了作者的士气,创作氛围一浪高过一浪。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手机上每天不断的收到各方面的稿件,办公室的QQ邮箱更是接二连三的收到稿件,周小松的《在去医院的路上》、徐姣的《寒冬将逝、暖春将至》、王明祥的《送春》、王克的律诗、谢啟禄的律诗等分别在《夜郎文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APP、贵州文联官网、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中华诗词、今日头条等刊发,几乎每天都有喜讯,这段时间手机收稿件成了家常便饭,晚上12点钟以前接到“改稿”的电话习以为常。文联的各个群里发文章似乎有点争先恐后,耄耋之年的肖开茂先生、年逾古稀的刘忠信先生、四十而不惑的王克、三十而立的周小松等,老中青文艺爱好者,几乎是每日一诗(词)一文,让我从未有过的兴奋。

  “虽然累,但是快乐着”。疫情防控源源不断的文艺作品让我感动不已,层出不穷的文艺人才让我充满自豪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那句话“胜利在临近,我们共奋斗”时刻在我耳边萦绕。愿春暖花开,阴霾散尽,把共克时艰的深情转化为铿锵的文字。 

   作者:杨俊松(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县管专家、贵州省书协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