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冬季疾病预防和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西安美食福利哥


最近疫情的现象出现,很多人开始注意小孩的一些冬季疾病的发生,而且冬季天气干燥,空气中水分减少,温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很多的孩子在冬季就容易生病。那么怎么来预防呢?

一、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二、冬季寒冷干燥,儿童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的情况。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三、坚持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体质。

儿童的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尤其是冬天,以免引起疾病的出现。当然啦,针对一些病症我们也需要做好一些准备,比如:

流行性感冒: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急性喉炎: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腹泻: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中医儿科刘英博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4db9ba8f9ce029b69d66087cd58ffe9d\

为了明天加油bg



随着气温下降、天气变冷,身体稚嫩的孩子们很容易有不适应冬季的症状。因此,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防护工作。

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均是冬季儿童常见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是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肠炎、腺病毒肠炎,两者均是秋冬腹泻的高发病。

而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是哮喘急性发作或喘息性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有专业儿科医生提醒家长,冬季一定要给宝宝做好防护工作,预防腹泻哮喘等冬季高发疾病。


具体日常防护措施请参考以下几点:


1、注意卫生,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医生指出,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手卫生非常重要,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大多数是通过手传播的。

因此,宝宝在接触公共场所的物件时一定要经常性洗手及保持双手的卫生。

家长每次给宝宝换尿布后、喂奶前、给婴儿冲奶前、给婴儿喂饭前、给婴儿做饭前也都要洗手。

另外,对宝宝的饮食用具,如奶瓶、饭碗、汤勺等,在每次使用前和使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宝宝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消毒,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不留卫生死角。


2、开窗通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里因为怕冷,家里开窗通风的次数少了,有的甚至从不开窗,新鲜的空气进不来,会使居室空气里的病菌大大增加,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数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要尽量少让宝宝呆在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如超市、商场等,平常在家中或幼儿园也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

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取衣服、被子等物件在太阳光下紫外线消毒,少用皮毛、羽绒等制成的被褥,避免过敏原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3、均衡饮食,增强抵抗力

儿科医生提醒: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所以冬季宝宝一定要均衡饮食,增强抵抗力。

还在吃奶的的宝宝,应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还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除了母乳喂养外,家长还应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宝宝机体抵抗力下降。

在给宝宝选择食物时,应多选择当季食物,少进食反季节的食物。由于冬天阳光较少,可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同时适当补充鱼肝油,防止宝宝缺钙。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对你有帮助,谢谢!


小尉妈咪育儿集


一到秋冬季节就担心孩子的身体问题,我家宝宝每次到了换季总是感冒发烧,每年这种情况特别准时,自己已经在每年这个时候特别注意孩子的吃穿用了,可还是不可避免孩子感冒。难道要整天待在家里避免与人接触?

在睿宝儿科对孩子视力检查过程中,跟医生谈到了这个问题。医生给出了很多建议也提出了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家长包括我,孩子只要一咳嗽就只是盲目的吃止咳的药,在完全没有搞清楚还是身体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情况下,就盲目的给孩子吃药有些时候反而对病情不利。在孩子身体不适的前提下,一定要去医院了解清楚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对阵下药。其次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可能宝宝本身抵抗力还可以,但是由于身边感冒的小朋友太多了,而导致自己宝宝也容易感冒。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给家里常备一些预防感冒的药物,每天早上和晚上冲在水里让宝宝喝下去,提早预防。

各位宝妈在面对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一定不要太过着急,了解清楚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要防患于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