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叶绍翁是哪个朝代的?你最爱的是他哪首诗?

农夫老岳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的文学家、诗人,其实他原本是姓“李”的。他的祖父名叫李颖士,曾因抗金有功,被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但因赵鼎党事,又被皇上罢免了官职,从那以后家道中落,叶绍翁在儿时随干爹叶氏,就改姓“叶”了。

一、关于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文学家、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ōu)。

有人评价叶绍翁“年少多困苦,文思多彩霞”,在我看来,他和唐代张若虚有的一拼。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但仅凭《春江花月夜》,就有“孤篇盖全唐”的声誉。这叶绍翁也是如此,就凭广为流传的两首让后人记住了他,尤其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句,让人不禁感慨叶老才是“一枝红杏”般的存在。

二、叶绍翁的诗

留存下来的叶绍翁诗只有四十多首,以七言绝句最佳,但就《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流传度广一点,其次就是《访隐者》,像《赋葛天民栽苇》、《葛天民隐居》、《寄湖上黄教》以及《出北关二里》等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了。

家喻户晓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出自他的《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值:没得到机会)

春色如水,溢满园,谁料描写得如此唯美的春色,被后人用作他指“红杏出墙”了,哈哈,文化的演变是个很奇妙的存在。

还有《夜书所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可是,我们看了全诗就能理解这两句也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前两句写景,落叶飘飘,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出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这两句以景衬情,动静结合,用梧叶声和风声衬托出秋叶的寂静。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除了前文介绍的那两首之外,还有《嘉兴界》,写江南水乡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

嘉兴界

宋·叶绍翁

平野天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不定时读书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宋代诗人。

他的代表如下: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4、《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5、《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其中我最喜欢的诗是他广为流传的《游园不值》,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


乾信大师


叶绍翁是南宋诗人,我最喜欢的一首,也最为大众所知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庄园的主人啊,太过于爱惜他那一层层青苔,迟迟不肯给我开启大门,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任我轻轻敲打柴门,他也置若罔闻。


可是啊,即使你不给我开门,那满园子的旖旎春光也是关不住的,看那一树树红杏开的是那么旺盛娇艳,一条条枝头伸到墙外,向你诉说着被关的不满。


一园子的美丽春光景色,应该是要和众人共赏的呀,岂能因为你是园主就独自占有。


叶绍翁另外一首《烟村》我也情有独钟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尾句“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山重水复对应断桥回溪,柳暗花明对应流出碧桃,又一村对应三数花。两者都是既有写景,同时又蕴含哲理,文笔优美,折转流畅,令人一惊一叹。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宋代诗人。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芬芳杜若


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宋代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寓意美好的事物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向上!


忆美致词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

我最喜爱的是《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十分形象而富有理趣,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西风Live


叶绍翁字嗣宗,浦城人,南宋江湖派诗人,最擅长七言绝句。作品有《靖逸小集》。较著名有《夜书所见》、《游园不值》和《田家三咏》。他的《田家三咏》写得比白乐天深刻,比苏轼《于潜女》醒豁。可见笔力遒劲有力的,不是庸平之辈。

题主你的回复怎样?


黄宇芬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

小学学过他的一首诗是《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Wendy夏夕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 叶绍翁《夜书所见》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个孤岛,失去了陪伴,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起名宝


南宋诗人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