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學堂: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激發更好的管理方法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傳習錄學堂: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激發更好的管理方法


【評述】

公西赤,字子華。使,出使。冉子,冉有。粟,粟谷。釜,是六鬥四升。庾,是十六鬥。秉,是八十斛。適,往。原思,孔子弟子原憲,字思。粟,俸祿。毋,禁止的意思。五家為鄰,二十五家為裡,兩百五十家為鄉,五百家為黨。

“君子周急不繼富”說的是財產分配製度的核心是“周急不繼富”(良知)。幾千年來,國家興亡,就在於財產的分配。有權有勢與沒權沒勢的人,如果沒有公平的財產製度,必然導致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到最後就是改朝換代。就比如銀行貸款,如果只對有有權有勢的開放,那對於窮人就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必然會導致兩級分化,導致民怨。財產製度是如此,其他的制度何嘗不是如此。就說憲法、法律。憲法、法律的制定,不是為了懲罰人,而是為了勸人向善,而是為了維護公平。可見,制度、法律、規則、公司制度……的核心就是良知。可以說好的法律、好的制度必須符合良知,才能得到人的認可與贊成。就如:

酒駕為什麼得到大家認可?因為生命。

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什麼得到大家贊成?因為公平。

知識產權為什麼要保護?因為尊敬勞動成果。

“證明我爸是我爸“為什麼被摒棄?因為不符合人的習慣。

……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是良知。符合良知就能實行,不符合良知就會被摒棄。

有了正確的制度,就要執行。

制度執行的核心就是——不打折扣,徹底執行。

傳習錄學堂: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激發更好的管理方法


這也是孔子為什麼不贊成“原思為之宰,與之粟(薪資制度)九百,辭”的做法?也許有人會問,不要俸祿,幹活不要錢,為國家省錢,這不是很好?這乍看起來很好,其實不知是災禍的開始。大家想想,如果縣長把工資調的低低的,那比他低一級的科長怎麼辦?拿更低的工資。家境好的就算了,如果家境不好的科長怎麼辦?辭官。如果人人都辭官暱,那政府部門必然缺乏人才;而缺乏人才,就必然無法服務於民;無法服務於民,就必然導致民怨;有民怨,就必然有災禍。政府部門是如此,家、企業亦是如此。

用一句話總結以上觀點就是:制度的核心是良知,制度的執行不能打折扣。

傳習錄學堂: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激發更好的管理方法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評述】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仲弓,孔子弟子冉雍的字。騂,赤,紅色的意思。犁牛,有雜毛的牛。角,頭角端正。山川,指的是山神。舍,棄用。

古時祭祀山川神靈用的牛,必須是沒有雜毛的,而犁牛有雜毛,長相不美,所以不能用來祭祀。而犁牛所生之子,如果毛色赤紅,頭角端正,是可以用來祭祀之用的。孔子為什麼對冉雍說這話?

因為冉雍之父,品德敗壞,是個惡人。所以孔子想用此例子,告訴冉雍——英雄不在出處,而在有無本事。說真的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有沒有用,跟出生、血統、學歷、經驗、履歷……並沒有直接關係。更何況看人的出處、學歷、履歷……歸根結底看的是這個人有沒有修養(理論、良知)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試問有哪個部門,招聘只看學歷與履歷,而不看這個是否有真才學的?

傳習錄學堂: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激發更好的管理方法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評述】

回,顏回。其餘,其他人。日月指的是,有人的只能做一天以良知行事,有的可以堅持一個月。

成功人與普通人,差的是懂不懂理論(良知)。

偉大與成功,差的是堅持。

顏回為什麼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因為顏回能“三月不違仁”,而其他的人只能“日月至焉而已矣”。

一個人、一家企業、一個國家強弱是由有無文化決定;但偉大還是強國,則由堅持決定。劉邦為什麼能取得天下?

屢敗屢戰,永不放棄!

華為為什麼偉大?

始終堅持技術研發的投入!

唐朝為什麼強盛?

堅持輕徭薄賦!

普通與成功,成功與偉大,差的只是“時時刻刻致良知”。多懂一點道理(良知),多堅持一會兒,人與人將大不一樣。

龜兔賽跑中的烏龜,為什麼勝利?為什麼讓人津津樂道?

沿著正確的方向堅持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