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方法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方法


【评述】

公西赤,字子华。使,出使。冉子,冉有。粟,粟谷。釜,是六斗四升。庾,是十六斗。秉,是八十斛。适,往。原思,孔子弟子原宪,字思。粟,俸禄。毋,禁止的意思。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两百五十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君子周急不继富”说的是财产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周急不继富”(良知)。几千年来,国家兴亡,就在于财产的分配。有权有势与没权没势的人,如果没有公平的财产制度,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到最后就是改朝换代。就比如银行贷款,如果只对有有权有势的开放,那对于穷人就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必然会导致两级分化,导致民怨。财产制度是如此,其他的制度何尝不是如此。就说宪法、法律。宪法、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为了劝人向善,而是为了维护公平。可见,制度、法律、规则、公司制度……的核心就是良知。可以说好的法律、好的制度必须符合良知,才能得到人的认可与赞成。就如:

酒驾为什么得到大家认可?因为生命。

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什么得到大家赞成?因为公平。

知识产权为什么要保护?因为尊敬劳动成果。

“证明我爸是我爸“为什么被摒弃?因为不符合人的习惯。

……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良知。符合良知就能实行,不符合良知就会被摒弃。

有了正确的制度,就要执行。

制度执行的核心就是——不打折扣,彻底执行。

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方法


这也是孔子为什么不赞成“原思为之宰,与之粟(薪资制度)九百,辞”的做法?也许有人会问,不要俸禄,干活不要钱,为国家省钱,这不是很好?这乍看起来很好,其实不知是灾祸的开始。大家想想,如果县长把工资调的低低的,那比他低一级的科长怎么办?拿更低的工资。家境好的就算了,如果家境不好的科长怎么办?辞官。如果人人都辞官昵,那政府部门必然缺乏人才;而缺乏人才,就必然无法服务于民;无法服务于民,就必然导致民怨;有民怨,就必然有灾祸。政府部门是如此,家、企业亦是如此。

用一句话总结以上观点就是:制度的核心是良知,制度的执行不能打折扣。

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方法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评述】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仲弓,孔子弟子冉雍的字。骍,赤,红色的意思。犁牛,有杂毛的牛。角,头角端正。山川,指的是山神。舍,弃用。

古时祭祀山川神灵用的牛,必须是没有杂毛的,而犁牛有杂毛,长相不美,所以不能用来祭祀。而犁牛所生之子,如果毛色赤红,头角端正,是可以用来祭祀之用的。孔子为什么对冉雍说这话?

因为冉雍之父,品德败坏,是个恶人。所以孔子想用此例子,告诉冉雍——英雄不在出处,而在有无本事。说真的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有没有用,跟出生、血统、学历、经验、履历……并没有直接关系。更何况看人的出处、学历、履历……归根结底看的是这个人有没有修养(理论、良知)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试问有哪个部门,招聘只看学历与履历,而不看这个是否有真才学的?

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方法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评述】

回,颜回。其余,其他人。日月指的是,有人的只能做一天以良知行事,有的可以坚持一个月。

成功人与普通人,差的是懂不懂理论(良知)。

伟大与成功,差的是坚持。

颜回为什么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因为颜回能“三月不违仁”,而其他的人只能“日月至焉而已矣”。

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强弱是由有无文化决定;但伟大还是强国,则由坚持决定。刘邦为什么能取得天下?

屡败屡战,永不放弃!

华为为什么伟大?

始终坚持技术研发的投入!

唐朝为什么强盛?

坚持轻徭薄赋!

普通与成功,成功与伟大,差的只是“时时刻刻致良知”。多懂一点道理(良知),多坚持一会儿,人与人将大不一样。

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为什么胜利?为什么让人津津乐道?

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