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三论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震古烁今,而天下修学者最关心的是阳明先生“龙场大悟”到底悟到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年谱》的说法:“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有所悟必有所印证,跟着阳明先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

而前第二论中实际上还提到当时的状态是“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其后方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具体而言,从阳明先生其后所做的《五经忆说》的序中我们来探究一下。

三论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五经”,圣人之学具焉,然其知其已闻者而言之,其于道也,亦筌与糟粕耳。

而此点,阳明先生五十四岁时写的进入《古文观止》的千古文章《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中便直接道出了其中的深邃之道,“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五经忆说》已付之一炬!

为什么?因为这时阳明先生已见道,从心中拈出了“致良知”三字,他说“只致良知,虽千经万典、异端曲说,如执权衡,天下轻重莫逃焉,更不必支分句析,以知解接人也。”

当真是“见知忘典”了。

我们再看一下“龙场大悟”过后的学术成果:

三论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于“龙场大悟”后第二年即1509年,阳明先生于贵阳书院提出“知行合一”的核心主张;

其后,经若干年,于《传习录》上卷徐爱所录部分方正式见到阳明先生的第二大核心主张“心即理”。

而其最终极的主张“致良知”则到阳明先生49岁时方得以完成。

可以说,“龙场大悟”是阳明先生悟修生命的全新起点,自此他的真悟实功便得以全面开启,影响古今,传播世界!更多详情,尽在首部王阳明神秘人生的历史传奇小说-《千古圣雄王阳明之悟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