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我也曾经历过不断摸索不断否定不断重塑不断寻找的申论复习过程,停留在60+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刚开始我以为是答题的语言没有规范,刻意地训练积累了一些“特殊”的所谓正规的“官话”,似乎没什么用。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后来以为是字的问题,可是后来我手写教案发给大家之后,以及从领导的说法来看,我的字还算不错,这条也pass。

我也怀疑过是不是大作文的文采不够,所以,等公交啊,回家的路上啊,那些引经据典的,领导人讲话的,文章摘抄的没少背。

但很长一段时间,申论分数似乎着了60+的魔咒,高兴的时候60大几,不高兴的时候60小几。

可以说把时间耗费在挣脱60+的这个时间段,是我做的最艰辛的努力之一,和做一项发明一般,我逐个排除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现在的结果,又不停探索,应该如何做才能取得高分。

甚至买了各个版本的申论教材,报过好几个不同的申论班,线下的名师班,线上的口碑班等等。等我后来突破这个瓶颈回过头来才发现,从量变到质变,当然要走很多的弯路,但是都值得。

过程不赘述,我直接说结果好了。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事实上,如果能得60+说明对申论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清楚地知道谋一道题按常规的方式怎么答?材料当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影响,答案应该从哪部分提取。

尤其是对于基本的归纳概括题有了实打实的信心,总觉得这就是送分题,基本或者完全不存在问题。

但是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差距往往就在不起眼的地方,对于材料阅读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是不是丢掉了某一个得分点,某一两个0.5分默默地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我来举个例子:

2018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很多小伙伴在答题的时候都犯了一个错误,在答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能的时候,答案直接把材料中“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

但是仔细阅读材料你发现,这样直接写显然是让判卷人云里雾里的,所有权不变在材料中其实是有所指的,在答案中,应该进行转换,即“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

这只是其中之一,在一个月内提高申论并不难,难的是找到突破口,等大家终于悟到你该从哪儿努力,申论的提高也就没那么难了。

1.带着脑子读材料

刚刚我给大家举的是阅读材料当中的一个问题,叫做适时转换答案语言。还有之前给大家更新过的在阅读材料中要注意主语,不要被混杂的材料搞晕。

当然,还有很多的技巧,比如,你要去思考那些看似无用的材料到底在答题中起什么作用?

某一篇材料的主体到底是在说什么(比如,2018年国考地市级的材料其实是通篇在说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很多人笼统地认为这是城市建设这样的大问题)这样无论在答小题还是在大作文中都容易跑偏。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2.破题和读材料是相辅相成的

抛弃你固有的思维方式,听我一句劝:怎么答,题目会告诉你,答什么,材料会告诉你。这点必须做到,申论考试说到底是客观的考试,包括大作文!!!!

首先,你要摒弃你之前的所谓的答题套路,我再来举个例子。

2018国考地市级第三题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是不是觉得,对谋一句话的理解这种题做到手软,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影响)-怎么办的套路嘛。

对你说的没错,那么你的第一步是不是会走这样的偏路,把这句话完完整整地搬过来,或者换一种说法对原话进行解读呢?

我来模拟一下很多小伙伴的答题思路,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我们不能只注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济和美观需求……我只能赤裸裸地告诉你,这样的答案就一个字:扯~~!!

细细分析下来,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内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这组逻辑关系理清楚之后再进行答题,我相信这20分你才能得到它的最大化。

破题很重要,那么怎么破题呢?先看题干,不只看语言,更要看逻辑,看题干的每一个字,它都透露着无限信息~~再看题目要求,全面是第一位的?准确是第一位的?或者是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3.大作文也是一道客观题

我还是那个观点,再三强调。首先,大作文是一道题目,也要从题干和要求当中找出关键点,这里头一般蕴含着命题的方向和角度,如果破题这步没有做好,要找对找准文章立意和角度相对比较困难。

材料的主观点和分论点,在你破题和联系材料之后基本就能得出来了。如何论证你的观点才是你平常积累该干的事儿。

那么如何积累呢?首先是文章框架,一篇文章观点就一个,但是如何铺排论证观点,这个是千变万化的,在看经典文章的时候,首先学习文章的大的论证结构,然后再积累可以自己用来论证的语言和论据,比如事例、道理等等。

然后琢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上岸经验|申论一直停留在60+该怎么办——公务员、事业、教师


4.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建议

上一篇文章我已经说了,申论在最后一个月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么话又说回来,如何才能达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呢?啃真题~~真的不建议去做什么机构的模拟题,然后去估分。

做真题要怎么做?自己先做一遍(破题,阅读、分析材料,组织答案)然后,对照靠谱的答案,然后自己讲课给自己或者别人听,直到你能把材料逻辑和内容,把题目要求和题干都顺下来。

BY:冬小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