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怕做錯什麼?這是心理問題嗎?

小奶貓321


不是心裡問題,而是自卑心裡,以前的我就是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怕做錯了,委屈求全。其實這樣對自己不公平,後來經歷一些事情後,就改變了自己的做事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付出,而委屈求全。越這樣,別人越感覺你傻,你好欺負,而提出一些過分要求。

要適當的學會拒絕,你做的再好,也會有人說你做的不好,你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認可。只要你做的每件事都無愧於心,不要太在意別的看法。外人只是來看熱鬧的,只有自己才是局中人。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對得起自己,對的起社會,對的起自己父母家庭的人。


幽右


我之前和你一樣,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朋友出去買衣服,朋友說好看,我才能買,時間久了,我發現是自己太自卑,不相信自己了。最後,我認為不應該這樣做了。這也是我童年時候留下的心裡陰影。我個子低,小時候家裡窮,和別人出去,別人說什麼我答應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敢有,買糖塊,小夥伴說這個好吃,我就得買這個,不敢反抗,怕人家不理我,怕人家吵我,怕……長大後,我感覺不能再這樣了,必須活出自己,既然是心裡懦弱自卑,那我就自己變強大,給自己加油鼓勵,我就自己在心理方面療傷。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我認為對的,就去做,管他別人怎麼看呢?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自信在自己心裡,不要在乎別人的目光。


大愛無疆DAWJ


一、從心理的角度分析

1、心理過於敏感而脆弱

其實“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怕做錯什麼”,這是正常心理,畢竟人們都生活在群體中,不希望做錯事,而傷害到別人。但“特別”“總怕”確實有些嚴重了,對於一件事情,人們的看法和做法是不同的,都是從自己的理解認知,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但並不一定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所以害怕別人的微詞,特別是剛進職場的新人,總想表現自己,但又擔心做錯和別人的閒言碎語。

2、自尊心太強的負面影響

這些人不自信,並不等於自卑。這是自尊心強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能寬容的對待別人的錯誤,卻不能正確的面對自己的犯錯,對自己要求過高,不能正確定位。因此,一旦犯錯,無休止的責備自己,甚至不能自拔。

3、害怕自己被孤立,缺乏安全感

這些人可能擁有的並不多,所以想緊緊的抓住所擁有的,盡心盡力的做事,但有時適得其反。常人道:無執故無失。做的多,錯的也多,越害怕自己被孤立,缺乏安全感,越想抓住,卻越容易失去。就像手捧沙子一樣,握得越緊,漏得越多。

4、強迫症,焦慮症的表現

這些人壓力太大,所以造成精神狀態不佳,就像剛關了門,走幾步還要去試一遍一樣,對自己做過的事是否正確不能定論,所以反覆核對,從而焦慮不安。

二、從性格角度分析

1、追求完美的表現

完美的定義是具有所有必需的,或令人滿意的要素,品質或特徵,沒有漏洞和缺陷。追求完美是對生活的理想化,但不現實。不能從實際出發,領袖、英雄等人也有失誤的時候,何況我們平常人,就應該允許生活中有失誤。

2、善良的表現

不願傷害別人,寧可自己吃虧,可謂“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以吃虧是福,作為人生的座右銘,所以做事時怕自己出錯,觸犯了他人的利益。

3、性格孤僻的表現

封閉自己,不願與他人交流,害怕有矛盾衝突,把自己裝在套子裡,所以惡性循環。

三、幾點建議

如果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心理或性格,請及時醫治。

1、放大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調整好心態。

2、交一些有正能量的朋友,相互溝通,解除心裡的疑惑。

3、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不去為了討好他人而去做事,避免犯錯。

4、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身體素質提高,保持好的精神狀態。

5、如果自我不能調節,建議就醫,找心理醫生幫忙,解除困惑。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讓我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力而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常想一二!


微雨孤雁


一點點的心理問題。有傾向性的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很多人初入學場,初入職場,第一次到一個陌生的新的環境裡時,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也可以說這樣的想法是人之常情。

這種想法的出現首先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沒有自尊心的人是無法很好的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沒有自尊心,別人說自己什麼都不在乎,自己總是自行其是,無所畏懼,那簡直太過可怕了!

在意別人的看法,沒問題,只是你要清楚,別人的看法未必就是正確的。所以,有的時候,你要綜合分析,自己的言行和別人的看法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在主要的位置上。哪一個能站得住腳!

我也很怕做錯事情。做錯事情有時會遭到別人的嘲笑。甚至遭到責備。聽到責備和嘲笑時,自己的內心肯定是不好受的。

這種心理,可能也是由於有些人內心有很強烈的完美主義,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十全十美。不應該有紕漏。可是人不就是在各種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嗎?

這個問題一點都不嚴重,反而會讓你快速的成長起來。


小老虎看世界0529


第一每個人都有心理行為問題,你我也不例外;人的心理活動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受到外界干擾或者自我刺激,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出現心理波動或情緒不穩定。

第二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怕做錯了什麼,這是你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一種表現,即自卑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總是不相信自己,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言行的評價,活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裡。

第三,基於以上兩點,你說的這種心理行為現象就是一種心理問題的表現,即自卑心理,看不起自己,在生活中無論說話、做事,都是以別人的評價為依據。


老左心理工作室


心理學解答: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怕做錯什麼?這是心理問題嗎?

首先看自己多大了,在人生什麼階段,有的未成年人會出現,有的成人也會,不同年齡段,性質有些差異!其次看形成原因,多久了?

我想說的是,我們要理解他人,也要尊重自己的感覺!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可能會剛愎自用,自我中心,也會討人厭,太在意別人看法,總怕做錯什麼,又會猶豫不決,錯過良好機會!

先自己分析調節下,如果有條件,可以找個心理諮詢師給看看!看是什麼原因?並協助成長!最終完善自己,既能在意他人感受,又能尊重自己的想法,做合理選擇!

有機會再展開談下!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度敏感的人,意識層面認為多思考他人表達的意思,是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對關係負責,其實潛意識裡,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卻很容易因為某句話、某個表情就淪陷了。


解憂心理醫生


風動幡也動?幡動風也動?六祖惠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在動”。

別人的看法是風,你想法是幡,你能“幡然醒悟”麼?好像不能。那再深入一些,要了解“緣起性空”(風),就懂得“真空生妙有”(幡),做到“自性不空”(心),那咱先安心。安心也難的,二祖慧可說“我心不安”。祖師達摩說:“把心給我,我給你安”。二祖慧可說:“我找了,但沒有找到我的心”(心空)。祖師達摩說:“你的心已經安了”(心無掛礙)!但這個頓悟的境界太高,非大德高悟不可得也!

咱還是從陽明“心學”之“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是理”一步步開始。像爬山一樣,一步步讓內心強大起來,然後再回到山腳下。回到起點,不要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心不安),你已經不再是上山前的你了(心安),去過山頂,你的眼界已經不同!


君上若木


1.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就是歸屬感和認可。

2. 人誰無錯?慧極必傷,想得太多確實傷身勞神。

邁克爾.喬丹說過:“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大概投偏過9000次,輸掉過大約300場比賽,有26次我投失了決勝球。我總在不斷的失敗,但這也是我成功的理由。’’

真誠對待別人,盡力做好事情,喜歡你的自然會接近你,不適合的自然也會離開。想開點,一個放鬆的心態反而能讓你少犯錯誤嘛。

3.每個人的評價對你來說都重要嗎?都是正確的嗎?

a.要嘗試積極主動思考。自己沒主意,別人的聲音更容易干擾你。

b.問問自己;誰的看法對你最重要?你沒辦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不可能,也沒必要。

害怕犯錯和在乎別人的評價,不是你的問題,你是受害者。現在我告訴你了,你還要傷害自己嗎?

每次有雜念時,不妨在心中默唸:“不要給任何人掛鉤子。”加油💪刻意練習


燕子的留聲館


並不是

從前的我也是這樣,一直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多時候,甚至為了別人的看法,而迎合別人,覺得自己不斷付出,就能給別人留下好形象,他們就會把我當做朋友,但是這是不行的。

首先,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與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麼無論你做什麼事就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當然,善解人意照顧別人感受是一件好事,可是過了頭就不一樣了,說白了,就是以別人為中心,以別人好為出發點,處處想著別人,甚至不惜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卑微起來,不知不覺降低了自己的原則。

這不是心理問題,只是,你覺得你那樣做,不會讓別人對你不滿,不會製造麻煩,會讓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和平,甚至覺得,別人都會說你好,把你當做好朋友。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其實他們都不是你的好朋友,你有事了,基本上沒人幫你,生日什麼的,甚至都不會叫你,他們只是默默享受著你的好,覺得你就是這樣子的人,並把它當做理所當然,即使你有時候已經很不高興了,他們也會隨便用一句“我知道你這麼好,肯定會原諒我”這種話糊弄過去,而你,看到對方道歉了,又誇你好,就會覺得對方還是很重視你這個朋友的,其實不是的,真的,時間久了,你會明白的。

當你改變想法,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人也可以很快樂,一群人也不一定快樂,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就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可以不用顧忌任何人的感受,說你想說的話,做你想做的事,當然,擁有一些朋友,善解人意,有時候也還是有必要的,總之,當你開始注意自己的感受的時候,你就擁有了拒絕的勇氣,你會拒絕很多很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

所以說一個人有性格才會被尊重,而性格又決定著你的底線,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了,如果覺得有些事讓自己不舒服,就拒絕吧!



劉然嘟嘟


這件事情就看你是怎麼看待了,你感覺是心理問題它就是一個問題,你說這不是問題它也不是問題,只是可能你沒有看見過就是這樣生活的人,有的人一生就沒有為自己活都是在為別人的看法別人的意見在活,雖然現在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但是人總之都還是正常的,不要想太多,也不要總想這種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