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教育孩子的失敗”,你認為呢?

合肥寶迅


我的外孫和外孫女,雖然我非常喜歡他們,但是,從孩子的教育方面來說,我們帶她們是不妥的,因為我的原則是不能讓他們哭,我也知道這樣對教育她們是無益的,但是從感情上就是放不下的。



用戶青之


我是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大的。外婆陪我娛樂:下棋,看電視,玩撲克。我們彼此相互學習,她看周公解夢書時不懂的字就請教我,我也不懂的就查字典,又多認識了一個字。外婆對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人不能忘恩。外公對我的生活影響最大,他喜歡安靜看書,動手能力很強。所以即使出來工作,我也能獨立自主。

所以,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成長的關鍵。就如同父母帶孩子一樣。


Q侘寂


爺爺奶奶能夠勝任教育孩子的責任嗎?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教育會不會誤導孩子,甚至會傷害孩子嗎?其實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具體家庭具體分析,但是如果是以下這幾種老人,的確是不適合帶孩子的,越早知道越好!

1、迷信思想重

有一個奶奶,說自己的孫子命裡缺金,立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來塞到孩子的嘴裡了,三個月的孩子一下就吞了下去,差點丟了性命!還有一個奶奶,新得了一個孫子,高興極了。要按照習俗用錢給孩子洗澡。結果孩子皮膚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不止!就這種情況下,老人還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2、強迫孩子吃飯

老人的觀念是孩子白白胖胖才是最好的。總是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所以習慣不停地喂,甚至追著喂。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誘,用零食哄,用語言威脅“不吃我就讓警察抓走你”,用動畫片引誘。。。其實越是強迫,孩子越排斥吃飯,還造成了孩子吃飯看電視,吃飯吃零食的壞習慣!

3、追著孩子給東西吃

在幼兒園裡面,遊樂場裡面,孩子玩地特別高興的時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往嘴裡塞東西吃,在老人看來,只有這個時候孩子不容易抗拒,塞一點吃一點,吃一點算一點。老人做的對不對呢?實際上這個小動作很容易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的發展。有些孩子上學的時候,為什麼注意力不好?實際上跟他小時候一點一滴的這種“被打擾”有關。

4、給孩子穿很多衣服

老人怕冷,於是他們習慣給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純陽的,他不怕冷,除非體質生下來特別偏弱。結果孩子一運動,容易出汗,沒有及時擦乾,孩子一冷一熱,反倒容易生病了!

5、鼓勵孩子說謊

女兒嘴上有甜味,媽媽就問“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說:吃了。這個時候爺爺就衝出來說: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媽媽說。為了不跟老人起衝突,媽媽只要壓抑著情緒,跟孩子說:一定要跟媽媽誠實,吃了就是吃了,媽媽不是不允許你吃的,明白嗎?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媽媽再問的時候,女兒疑惑了半天,不知道該說吃了還是沒有吃,一方面孩子怕爺爺生氣,一方面又怕媽媽生氣。這樣就讓孩子失去了誠信這個美德,從小開始學會說謊,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有傷害!

6、限制孩子的冒險探索

老人最經常跟孩子說的就是,慢點跑,別摔倒了!一歲半以後,經常是爺爺奶奶一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跑不見了。老人非常擔心,於是就想著不讓他跑,抱著就好了。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會走路的孩子不願意走路了,老是想讓人抱著。孩子也形成了不敢冒險的意識,前面有危險,還是呆在奶奶身邊好了。長期以往,孩子容易形成膽小,不敢去冒險探索的性格。

7、毫無限制給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鬧,什麼糖,汽水,零食都給孩子吃了,疼愛孩子到無節制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麼食品添加劑,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的健康,更不知道添加劑是會損害孩子大腦的。

8、代替孩子做事情

老人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要代辦,不然就會做的一塌糊塗。比如,很多孩子三四歲了,都不知道怎麼穿衣服,或者害怕衣服穿不對出去被人笑話。比如,孩子喜歡幫媽媽端飯做家務,老人就會阻止,怕碗摔破了。其實,這樣會減少孩子自己的學習機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這樣的孩子以後依賴性比較強,不願意自己做事情,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等著別人去做就好了!

9、孩子摔倒了追究桌子的責任

孩子被桌子撞倒了,哇哇大哭,老人趕緊抱起來,“打它,桌子不乖,撞倒寶寶,打它,不哭不哭。。”這是育兒還是害兒呢??這樣的教導,讓孩子是非不分,長大之後,往往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別人身上,這樣的孩子,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也終究會變得自欺欺人!


彩虹國度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會選擇老人來帶孩子,因為夫妻需要上班,我小區裡帶孩子的80%都是老人。看起來真的很悲哀!老人晚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小孩子也得不到該有的父母陪伴!對於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教育的失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特別是在2歲左右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天天跟老人在一起那學習模仿的都是老人習慣,比如老人身體弱或咳嗽,孩子也會學,老人駝背孩子也會學,老人聚到一起在背後聊家長裡短,孩子也會學...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大人的影子。爸爸媽媽回家覺得孩子有很多地方不好反而還會質疑老人帶孩子不好,那爸爸媽媽幹嘛了?你們來帶啊?負責生不負責養還有什麼質疑的權利!

好了!又要說不上班怎麼掙錢啊!對啊!孩子三歲前不上班會家裡吃不上飯嗎?口口聲聲說孩子重要,其實看重的還是錢,完全不知道三歲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掙錢的時間很長,孩子成長陪伴的時間很短!孩子真的不需要你在三歲前給他掙多少錢,他們沒概念,那是大人的想法,他們只需要爸爸媽媽!最珍貴的給不了孩子那是因為爸爸媽媽捨不得他們認為的最珍貴!

不自己帶孩子的父母以後再說我最愛孩子了那請先啪啪打臉!

自己帶娃已經兩年多,他的每一次進步都參與,記錄和分享,美妙不過如此!

我來自超級普通的家庭,還有房貸,但我依然選擇自己帶孩子到上幼兒園,經濟上會緊張但是心理是健康的。所以說,如果孩子的父母有時間的話,能儘量帶孩子的就自己帶。


樂高青蛙老師喲


我不這麼認為。

我想我必須要提醒的一點是,“隔代養育”所帶來的最大缺點未必體現在孩子的身上,更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上。

畢竟,人某個角度上看,隔代養育本身所造成的對孩: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養育所導致的家庭:盾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這事為很多人所視,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種事情在眾多由 爺奶奶、外公外婆撫育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的家庭中上演著。

我並不是否認很多父母心中“娃比天大”的想法,我只是想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到,隔代養育可能傷害的並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可能傷害到老人、子女、兒媳、女婿。

在我身邊,有僅僅因為尿布/尿片之爭就幾乎發展到火併的婆媳,也有因為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問題就橫生間隙的翁婿,還有為了讓孩子在自己家能多留幾天不惜威逼利誘孩子且諷刺挖苦對方的親家。

呱呱墜地,家裡添丁進口,怎麼說都是天大的喜事,一個家裡六個人養一個孩子,最大的困難並不是“養不好怎麼辦”,最大的困難是別把喜事辦成了壞事,孩子倒是養的白白胖胖,一大家子卻不再和和美美。

好在,只要多加註意,這種問題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的。


組合的文字


我的觀點是不一定,關鍵要看什麼樣的爺爺奶奶。如果爺爺奶奶是無原則的嬌慣,只知道讓孩子吃好喝好,不停的照顧,那自然是教育的失敗;如果父母能把兒子女兒教育好,而且本身明白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又不會對孩子過渡的溺愛,那帶好孫子也不是問題。我的孩子已經10歲了,又是小學教師。一路見證了好多孩子的成長,我說的這兩種算是最壞的和最好的,都是身邊的同事同學的真是實的例子。大部分的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其實關鍵還是作為父母要有方法有理念,而且要把你的方法和理念傳遞給父母,這樣一來爺爺奶奶帶好孫子也就沒問題了,再說還有誰帶著孩子能比爺爺奶奶更讓人放心呢?


音樂現場800


任何事情的不能以一概全

見過幾個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成功的事例

朋友的媽媽,性格非常開朗,每天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她的孩子性格也非常開朗,語言發展也很快。這就得益於她媽媽。

一朋友的媽媽是老師,退休在家帶孩子。她媽媽每天陪孩子讀古詩,唱古詩,說古詩。他的孩子在7歲錢古詩已經是所有孩子中的佼佼者。

一學生是留守兒童,都靠奶奶帶。在整個幼兒園階段,孩子所有認的字都是奶奶教的。讀一年級時,整個小學階段的生字,孩子全都認識了。語文學習非常好。

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他的孫女孫子都是他帶的,而且非常成功。大家可以看看《鄭淵潔家庭教育》這本書。這位爺爺真的很會帶孫女,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子女教育都很成功的爺爺奶奶,只要他們願意,只要你放手,孩子肯定能帶好的。


雲3136


  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不能籠統地說是失敗或者是成功,我們首先要從他的優缺點說起:

優點一:經驗豐富

  長輩們將我們養大,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有他們幫忙帶孩子,年輕的父母們遇上丁點小事就不會顯得手忙腳亂了。所以隔代帶孩子在許多時候也是一件好事情。正是因為老人家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傷害,什麼時候要及時換添衣服,什麼東西不能亂吃,他們就像有一雙隱形的眼睛,能看到一些潛在的危險,做到提前避開,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多了一層保障。

優點二:性格溫和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級別的人,早已沒了年青人性子的火暴脾氣,不會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呼小叫,基本上也不會對孩子動手動腳。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先聽孩子怎麼說,從而根據他們的經驗再去判斷事情的對錯。他們冷靜的處理過程,會給生活中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事情起到一定幫助。

缺點一:觀念守舊

  在一些老人的思想觀念中,認為家長的責任就是給孩子吃好,喝好,睡好,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就行了,而不會想著刻意的去培養孩子。老人們認為教育那是老師應該做的事情與家長沒什麼有關係。其實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身上的許多東西都是從父母或長輩們身上學到的。未入學的嬰幼兒都需要早期教育,而不是吃好喝好就能解決所有的成長問題。

缺點二:過度溺愛

  常見有老人端著一個碗,追著孩子到處餵飯。相對地,這種情況發生在父母身上就較少,原因是父母和隔代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對孩子的溺愛上相對要理智,認為孩子不能過度寵愛。孩子不吃,父母會直接告訴他,下餐才有得吃。而隔代家長則不這麼認為,就算是追在孩子屁股後面,也要餵飯。還有些長輩什麼都依著孫子孫女,孩子就像家裡的小皇帝,呼前喊後,過分溺愛讓孩子養成不少壞習慣。如: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自以為是,目無尊長等,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可言,只能是害了孩子!

現在房貸車貸都成了普遍現象,忙忙碌碌的生活也成了生活的常態,說實話,確實很難拿出大量的時間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只能這麼說,在爺爺奶奶幫忙帶孫子孫女的同時,做家長的也儘量花時間陪陪孩子,共同努力幫助孩子成長。說起來輕輕鬆鬆,生活卻不會簡簡單單,還是那句話,儘量吧!



太奇教育羅老師


感謝上帝,我認為爺爺奶奶在身體健康的條下可以帶孩子,爺爺奶奶是應該正確的態度對孩人做岀照顧,也完全可以在身體有條件下幫助兒女做事,不應該以老賣老,一味對兒女的責備,要求,和兒女應有事協商,不應該鬧得不開銷,於老於小都很不好,若有一方能牽讓,任何亊都無防,這是我個人的看法,阿們[贊][贊][贊][玫瑰][玫瑰]


張鳳亖123


我覺得爺爺奶奶對孩子相比父母來說會更加溺愛一些,但不能說他們教育孩子是失敗的,孩子教育失敗在於所處環境,家庭成長,想之前,爺爺奶奶16歲就結婚生子了,他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麼會懂得教育孩子?而且這部分人佔了絕大多數,所以大家普遍覺得爺爺奶奶帶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失敗,而且在網上都是比較獵奇,比較喜歡看熊孩子,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好孩子不是沒有,只是沒看見而已。所以我覺得,關鍵不在於帶孩子的是爺爺奶奶。而是在於這個孩子的家庭。他們的言傳身教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