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經濟影響的淺析

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產生階段性影響已成定局。預計一季度GDP破6應無懸念。

廣大小微企業尤其是服務類企業和中低層勞動生產者將成為受損最大的主體和群體。

國家經濟政策將因此受到一定影響和牽制。一些牽涉面較廣、涉及群體較大的改革舉措將可能因此放緩。

疫情結束後,為引導和助推經濟快速復速併力爭添補前面的缺口,部分地區不排除有重回此前粗放發展老路的可能,即以政府的、民間的大規模投資及基本建設來拉動經濟的全面復甦增長。

與此配套,央行將可能加大貨幣投放力度,維護國內流動性。國內銀行利率將走低,而CPI同比則有可能階段性走高(一月份國家統計局已公佈數據為5.4%),人民幣匯率將為此承壓,年內“破7”將成“新常態”。

而由於房地產行業既有快速拉動經濟增長的“神效”,又是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此前基於“房住不炒”的總體偏緊的調控政策,將有可能加大“因城施策”的靈活度,部分城市或將階段性放鬆或放棄此前的調控政策。

2月10日以來,基於對疫情控制有利因素的出現,各地在中央政策的指導下,正有序復工復產。近日有許多經營投資者向【

展商視點】諮詢疫情後哪些行業可以關注,【展商視點】已作過多次解讀和回覆,現將觀點公諸同仁參考。

展商視點】認為,疫情結束後,實體經濟及資本投資可重點關注以下行業:

1.5G相關行業。國家將加大對5G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與5G基站建設相關的企業將廣泛受益。(推薦基金、股票略)

2.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重點關注高鐵和軌道交通建設及配套企業。(推薦基金、股票略)

3.民生服務與其基礎建設方面。重點可關注糧油特別是畜牧養殖、加工企業。(推薦基金、股票略)

當前,要全面準確分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為時尚早。眼下政府和全國人民亟待做、必須做的,就是要堅決在2月底前全面遏止疫情發展。若能如此,則有望將此次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降至最低。

祝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正確指揮下,早日取得防疫抗疫的偉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