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溥仪逃亡时,将此物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成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泱泱华夏,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有着太多的传承与积淀。从古至今,属于中国的宝物几乎从未间断,每一个宝物经过时间的沉淀,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

逃亡之路

爱新觉罗·溥仪,他是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末代皇帝。在他就位短短三年之后,举国上下进入动荡时期,导致清王朝被推翻。而后中华民国成立,宣统皇帝溥仪则被要求宣布退位,然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共和国公民,甚至被民国政府分配好工作。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清朝的覆灭,让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尽管有工作,可是溥仪并不受人们待见,仿佛如同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就算民国政府接受他,百姓也对他十分厌恶。于是溥仪后来的一生都在逃亡之中。他深知自己将要面临的路途是多么坎坷,不要说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他甚至连自己的家眷都无法携带,却只带了一样东西。

在溥仪逃亡路途中,<strong>有一个东西,它被溥仪缝在棉衣里贴身保管,尽管溥仪一生历经波折,这件物品却从未离开溥仪,这难道不足以证明此物对溥仪来说是多么重要?后来新中国成立,溥仪接受思想改革,在此期间中国经济萧条,溥仪为表思想进步,才将自己贴身保管了26年的珍宝上交。时光飞逝,如今,这件珍宝成为了我国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家宝藏的代表,这件珍宝的来头可不小,<strong>它就是田黄三联玺。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宝物出世

根据历史文书记载,在康熙年间的福州寿山挖出了一块巨大的田黄石,这块石头作为贡品被献到了清宫,可是当时却没能引起重视,在库房里静静地躺了近百年。直到乾隆年间,这块石头因机缘巧合被呈到了乾清宫,而乾隆皇帝对其一见钟情,于是命令工匠精心雕,于是宝物就此诞生。

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是极其珍贵的雕刻材料,可遇不可求,价值连城。可以说凡是雕镌的艺术品,基本上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精细的工艺,独一无二的雕刻文理都是它的价值所在。<strong>相传乾隆皇帝对这个田黄三联玺喜爱有加,基本是片刻不离身,甚至他睡觉的时候,都将田黄三联玺放在枕头一边生怕丢失。后来清朝皇帝的代代传承,印章经过了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的手,他们也都对这个印章十分看重。

宝物渊源

那么这件被溥仪费尽心思贴心保管了这么些年的宝物,究竟珍贵在哪里呢?其实<strong>这件宝物可以说是见证了大清王朝由盛到衰这么多年的演变

。你如果认为溥仪带着它仅仅是因为存在时间长历史悠久,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溥仪出宫时所携带的这个印章的制作材料并不是传统的寻常玉玺,根据多方文字记载,这个印章的材料是珍贵的田黄石。田黄石被称为石帝,是中国印章石之王,极其珍贵。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自古就有一克田黄一克金

的说法,它比黄金更加难以寻觅,因此为了节省石料,就算持有者家境殷实,也很少会有人用田黄来锯方章。任何一块田黄方章,价值都在几十万元左右。而溥仪所携带的这个章,是三块印章由三条田黄石链相联,也就是说它是用完整的一块巨大的田黄石头雕出来的,费料程度极其夸张,雕刻的纹路也非常优美,正因如此,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之高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块田黄石三链章由三枚印章组成,三枚印章的制作材质均为田黄石,由三条田黄石链连接成一个整体,一次打造成型,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此章上刻有印文“惟精惟一”、“乐天”。这些文字出于儒家经典《尚书》,预示着人需要居安思危,也要学会顺应天命,懂得自然之理。印章本是乾隆皇帝之物,乾隆皇帝把这些文字刻在印文之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也在随时提醒后代皇帝该如何作为。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乾隆皇帝的丰功伟绩被众人所铭记,他在朝时可以说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而乾隆皇帝之物,更是见证了清朝曾经的强盛。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偏偏是“乾隆田黄三连印”,这不仅因为其身价无与伦比,更是因为它所刻内容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存在这些年所见证的历史兴衰才让它在众多宝物中脱颖而出。

镇馆之宝

直至后来,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被末代皇帝溥仪缝在棉衣里带出了紫禁城,之后又与他一起流转于长春、远东、抚顺等多地。直到建国初,国家经济萧条,溥仪也深受思想教育的影响,他才将这枚珍宝捐献给了国家。“乾隆田黄三联玺”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它不仅在雕刻方面的艺术价值值得研究,其文化价值更是耐人寻味。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国家为了能更好地宣传和纪念田黄三联玺,在1997年,中国邮政为了它发行了一版专门的邮票,价值之高可以想象,以此确立它在国宝中的崇高地位。不仅如此,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以《镇馆之宝——田黄三连印章》为题目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讲述了黄三联玺从诞生到如今辗转反侧,流传多地的奇妙故事,令无数观众被深深吸引,被宝物的魅力所折服。

如今,作为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田黄三联玺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人们可以透过明亮的玻璃橱窗去仔细的观望它,看着它去感受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去领略隐藏在它身上的属于中国的独特魅力。田黄三联玺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玉玺,它更是反映着清朝的历史文化,清朝的兴衰成败,它能带着人们穿越历史,去了解那些过去的东西。

清朝灭亡后,溥仪把此物藏身上26年,后无偿捐给故宫,成镇宫之宝

新中国成立,溥仪真正的意识到新时代已经到来,复辟清朝的帝王梦也化为泡影灰飞烟灭。于是溥仪将这枚随身携带了26年的宝贝上交给了国家,使它真正发挥价值,被收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宝物回归国家理所应当,它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新时代的诞生。虽然对如今的人们而言,这件宝物也许它是价值连城,不可多得的宝贝,而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说,印章是权贵的代表,失去了这枚印章,也就真正接受和宣告了清朝的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