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流自媒体写手的随想


一个三流自媒体写手的随想


这两天总瞎忙。

我说的瞎忙是真的纯粹、真实的“乱、没有目的、没有头绪”的“忙”。前两天也老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干嘛,我总会随意答一句,瞎忙呢!说时无意,现在一想,一语中的。

下午处理一些稿件,关于查重修改和导师意见修改。说是要一鼓作气早点做完上床休息,却在打开文档到存档保存之间扳了十余粒板栗,弄得满手时碳灰和残渣,键盘敲得极不自在,洗手无数次。

板栗吃了唇干舌燥,在去楼下买水之际,相中辣条一包,上来大快朵颐,耗时不少。

躺床上之后,始终觉得有事儿没有完成,便不去想,一惊,看手机十一点五十八,两分钟飞快地翻出旧作一篇填补日更的空缺。


很多事情,现在我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去判断对错,或者是越长大越能明白对错不能衡量些什么。可能是时常的矛盾让我难以取舍,为了不找一些堂皇的理由去自我安慰,干脆不分对错,现在心里想做什么,真的想做,那我就朝着那方向走,

够不着,那我就再跑几步。

可以说,最开始做公众号的期望和目标已经达成,或者说是最开始的目标歪了但是继续走的路自己感觉并不算错,我心不足我吞象,现在有更大的野心。

有时候关于这些我也有过很多挣扎和思考,这种不同的理念在撕扯我。自己现在还拿不定抉择。那我为什么非要做抉择呢?简直自讨苦吃。

想起几年前读《布鲁克林有棵树》、《公路少年》、《绿毛水怪》、《送你一颗子弹》、《且听风吟》那种纯粹的文字带来的原始、美好的体验,我想我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在它们中去寻找自己的墓地,让那种奇特美妙的感觉贯穿我的一生,直至死去,在坟头也能开出色彩诡异的花来。记得那时候读王小波《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他把海岛黎明时分的太阳初升,比做十万支金唢呐齐鸣。我觉得真的是一个美好简单直接的比喻。漂亮…多年之后那种感觉还能再回望的心头激荡流转,那些金唢呐让我没有忘记我也从有过那样的黎明。


今天看到一则关于杨绛先生的故事,大致说她百岁时依然潜心学习和写作,过年过节家里来人很是闹热,她也只是简单招呼一句便独自回小书房去了。看似不近人情,不蕴世故,实则是超脱。她说她要在书中洗脱百年来心灵上的污秽,然后干干净净地回去。

以上种种,我也很想认真踏实写下去,它呼唤我我就开始动摇。

新媒体写作真的没那种快感和自在,鸡汤文观点文,也不是我希望自己写作的方向。但是我还是决定往这方面尝试和拓展。有时想着自己写出哪些故意去迎合大众口味的东西心里也许会很难受,想着自己为了流量和钱做的这些选择是否正确。我试着用眼下一些观点来自我辩论,先生存后理想。写作可以为了钱,但写作不能只是为了钱。但是也会陷入更深的矛盾中去,很多作家一辈子默默无闻坚持着自己初心,最后终成大才,誉满天下。但是更多作者一辈子写着死也不见抬头日。难道我说的出头和成功衡量的标准就是这些吗?这些不是标准,这些是欲望作祟…


我佩服那些一直坚持初心的人,它们一直走着,探索着。但是我还是要做那个看着目标在规划路线的人。我总是在脑海中绘制了硕果累累所以我才去栽树。

在栽树的时候看着身边种植松柏的朋友说,我们一起加油,其实我手里拿了一颗苹果树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