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用户9232470772714


此次疫情,对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农民现在的出路应该是比城市要好很多,在农村,可以种地,养殖,这些生活必需品,国家肯定是相当重视的,会有很多政策来帮助农民一起发展!相对于现在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就相对比较困难了,很多工厂都没有开工,很多商店也无法开门做生意,很多城市的人每天都得待在家里,经济收入基本没有。

希望早日战胜疫情,让我们早日走出这个困境!


梦幻a闲鱼


如今的农村,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都是外部补入。农业已无法支撑起正常的家庭开支。

我老爸差不多20亩地,绝大部分种一季水稻,冬天套种油菜,绝大部分当地的农户也是如此操作(少部分人有种蔬菜、稻虾套养等)。另外两台收割机,三人合伙作业。

每亩地纯收入不超过800(不计自身人工),收割机每年约一万左右,三年报废,折旧算进去只能算几千块。合计年收入两万出头。如今绝大部分的农民已经光靠种田,生活费都不够。农村常年在家的大部分人都有从事副业,比如妇女们冬天给蔬菜大户收菜,夏天织虾笼;男人们则附近工地做小工(近年农村建房的比较多,政府公共事务堤坝、道路、砍树等)。加上副业,每户收入约三万多。

绝大部分的中青年人都在城市奔波,一年也就过年回来几天,普通打工者,一年也就几万能存下两三万的算三好青年,一顿消耗,兜里又空了,继续下一年。我一年到头别说存,还负了六万多。

疫情的影响,农民工无法外出(我们村还有大部分未出来),即便早点已出来的也大部分和我一样天天在家睡觉带孩子。生意基本上两到三个月没有,上班不断延后老板能发底薪就不错了。外出打工的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迫在眉睫,我也想开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信用卡套一套周转一下。今年的目标就是活着。

在老家的,往年如今要开始采购部分农资了,可是种子化肥柴油啥都没有,渠道全中断,再拖半个月就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了(外省作物不同的,可能更加)。镇上加油站都停了,只有几家超市和药店营业,村里的小卖部也被长时间窝在家里的人买空了,无法补充新货。种菜大户,也因为到处封路,无法外销了。村里初三就全封了,外出需开证明。一路出来得好多道关卡,人们闲麻烦,都懒得上街买东西了。

都太难了,预估每户得损失一到两个月收入。全国算起来就不得了啦。一次疫情,真是得万亿计算,希望早点好转,大家都憋坏了,出来后都得加倍努力工作。

最后愿天佑中华,平安度过此劫!





肖253613507


农民要赚钱的困难相对比较大,说说对农民不利的方面。

1,农业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不大,农民种地不能解决很多问题,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盖房子等,除了创业就是打工,但是创业之路很艰辛,大部分农民不具备基本创业条件,个别农民九死一生,几万人里蹦跶出来一个成功的,也是付出很大,几乎把命都能搭进去。

2,去打工吧,城市里目前也是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年轻人都挺多,剩下出力活,没人干的脏活,工地活,农民工就去出苦力,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不能解决发展问题,期待孩子们将来有出息。

3,农民的出路将来还是在农业,在目前情况下,农业改革和机械化没到来前,种地大部分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必须从事商业和个体经济,商业环境竞争也很激烈,个体经济生存压力很大,样样都是非常艰辛的路,而且前途未卜,风险很大。

4,目前农民的出路我认为应该多种经营,立足农业,进去商业,工业,甚至农业科技,这样让农业插上翅膀,才有出路。


逛吃大西安


疫情对弹性薪酬的工人收入影响大,对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大。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会转移到工人身上,通过降薪、裁员来缓解。

如果今年打工这条活路无希望该怎么办?其实并不要惊慌,在农村同样可以挣到钱来养家糊口的,在家做养殖业,如养牛、养羊、养鸡、养水产,在家搞种植业,如种蔬菜水果,种中药材。这些种养业,只要找准路子,挣钱养家糊口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看疫情控制的发展情况而定,想返程复工的农民工抓紧时间为创业或再就业要做两手准备准备。


霸天将军


这次疫情真是算中国的一个小伤疤了,通过这次疫情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中国在应对大疫情上的能力和人才。

话说回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像这次中国面对这次疫情上,如果国家没有好的能力措施,没有人才,去靠谁? 中国现在靠现金流的中微企业又靠谁?不也靠自救嘛。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也是进城务工人员,从小农村放牛长大的,我觉得自有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新东西、要有实干精神、不怕吃苦,勤奋,才能找到自己的路。选择好的项目这个得看自己,因为干一件事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得找到自己适合的,(天时地利人和), 写得很烂,望楼主见谅!

最后附上精美图片一张[呲牙](喜欢的朋友点个赞)



雾里没了灯


你好!你提出的问题很好!是个涉及到这次疫情对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影响的大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因为疫情的原因,春节后各地都延期了复工,打乱了很多人的工作计划。

对于以打工为主业农民工家庭来说,不能外出打工,没有工资,压力倍増,而且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2一3个月,所以我们要重新规划今年计划。首先是先根据村级政府安排,不出行,不聚会,暂时的度过疫情期,确保家庭人员身体健康。可以适度恢复农业种植,减少一些生活成本。待疫情结束后步入正常生活秩序,外出打工。

对于农业养殖、种植户来说,现在各地集贸市场、活禽市场关闭,大量产品不能上市,大家损失惨重!这次疫情对养殖、种植户来讲,记忆深刻,未来要调整养殖、种植思路:要形成区域产业规模、扩大队伍抱团扎堆、形成品牌优势、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总之,疫情会让政府机构进一步重视三农问题,作为三农主体的农民也要发挥能动性,开创农村生活新局面!


农业养植种植


最近好多人说这次疫情,相当于给整个中国社会,踩了一次急刹车。好多年了,各种媒体都在反思,说中国走的太快了,要停下疾驰的脚步,等一下我们的灵魂。实际上确实是这样,平时的奔波忙碌好多人没有时间去思考,现在可以了,停下来思考。当然疫情明显有好转的趋势,但是至于什么时候结束还是要等待政府通知,农民朋友当下有哪些出路呢,我们一起来聊聊以下几个点:

1、个人认为原来外出务工的农民朋友肯定早就迫不及待了,但是有亮点,一点是村子隔离之后,封路之后能不能出去,2、如果可以出去,出去之后能不能到达原来务工的城市,再者原来的工作能不能开工,现阶段除了医疗行业和民生行业开工的较少,建筑行业也基本停工,还有就是这些行业受不受疫情影响,需要还有没有那么旺盛,会不会转型或者失业,目前我们城市就开放了首批复工的对口大把,复工工厂直接联系当地政府开通直达大巴运,专门接指定的工种到工厂复工。

2、现有的如果不打算外出务工的,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扶持都比较好,一直在做扶贫动作,并且脱贫的人口越来越多,我家在安徽省阜阳市,可以说是全国的外出务工人口最多的城市,每年的春运都有央视专题报道。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家不要再出去在家也可以就业或者创业,低息贷款,专项资金,就业扶持,创业培训,等等。鼓励大家不出去。

3、作为农民,种植养殖肯定是专业课,土地基本每家都有有多有少,如果有合适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也不是不能考虑的,要知道山东的菜养活了全国人民,寿光发洪水全国的蔬菜都有影响,只要做好了,经济作物种植的收入还是比较理想的,我们本地种植草莓的就比较多,邻近城市亳州市种植中药的也比较多。前几年外出务工的人比较多,土地大都送给或者低价承包给一些没有出去的人,有得必有失,这也是一种机会。

4、今日头条目前比较贴合国家政策,三农领域更是热门领域,三农里面的个人主播非常多,有的主播依靠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每天的生活常态,或者本地特色,也都有不错的收入。可以关注下自媒体,现在确实比较火。

综上所述,条条大路通罗马,现阶段应该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做一些思考或者打算。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疫情结束之后大家一起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昵称以经被占用


我家就是农村的,我可以这样说,这次疫情对我们这边主要是以种地为主的地道农村人“基本”没啥影响。

其实说实话,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影响不是很大。为啥这么说?

第一,我们平时可以正常去田里地里干活,不影响的。田地都在山上很辽阔,空气好,根本就不存在扎堆。

第二,我们吃的粮食蔬菜都是自家种的,地里面就有,根本就不要钱。

第三,我们收入来源就是种点玉米,烟草,水稻,再养点猪,牛,羊这些。根本就不存在卖不出去,烟草,玉米都是政府有收购。

所以对于最地道的以纯农业为主的农村人来说,相比城里人,每个月要还房贷,水电费,小区物业等这些来说 影响要小一点。我所说的以上观点只是类似于像我们村这种小众情况。




张小凡说


疫情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我们都要面临。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就会有很多问题。吃饭就是个很大问题。

今年种什么,行情怎么样。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最现实的就是还在封村了,我们也是在老家不能出去。和父母讨论了说他们今年种什么的问题。他们就回答了,听乡镇府的指示吧。听得出来,他们也在等待,也在期盼。期盼疫情快点过去。快点好起来!本身是农民儿子的我。深深地感觉他们的不容易。我会好好爱你们。

1,坚持党的政策。

2,种植多元农作物

3,坚持农民的义务

最好的出路就是活在当下



秋天的黄花地丁


疫情是暂时的,挺几个月会好起来的。

农民的出路在哪?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因地制宜,还要因人而异。我有这么几种看法。

不想种地的,年轻力壮的,有技术的,家里没牵挂能去城市挣钱谋生活的,可以去挣旱涝保收的工资。

年龄大的,生活压力小的,可以在家少种点地,颐养天年,不用羡慕城市老人的唱唱跳跳,不一定适合自己的。

在农村种搞种植,养殖,销路畅通,收入还不错的,

就不用往城市挤。

家里的土地,房屋不能扔,这是农民的根。

总之根据自己情况,能提高收入,过上幸福生活的路,都是好出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