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廉政监督员应如何发挥好作用

聘任廉政监督员是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一项具体举措,在推动党风廉政教育在一线的深入落实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廉政监督员的地位作用

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推进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遏制和防范廉政风险的制度保障。1989年5月,中纪委监察部开始建立特邀监察员制度,2004年10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特邀监察员,对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的普及实施起到了进一步推广作用。据统计,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中,80%反腐线索都来自于群众举报,可见,廉政监督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二、党风廉政监督员要发挥好“三员”作用

什么是监督?监督从字面看就是监视和督促,监是看,督是做,合起来就是“看你怎么做”,对廉政监督员来说,就是重点观察身边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平时开展业务工作中,有没有做违反上级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事情,有没有做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事情,这也是对廉政监督员最基本的要求。

一是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当好宣传员。党风廉政监督员都来自基层一线,工作生活在群众中间,与群众的交流沟通最直接、最贴近,要运用宣传的力量,及时宣传企业各种政策,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新的精神和要求。通过廉政监督员的正面宣传与引导,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被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因此,廉政监督员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引导好党员、群众增强廉洁意识,创造廉政良好氛围。

二是要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当好情报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在平常的工作中,要注意查问题、挑毛病,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敢于检举揭发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事实,及时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线索。廉政监督员开展有效监督要做到八个字:“耳清、目明、客观、如实”。耳清,就是要多听群众对领导和部门开展廉政工作的看法,收集群众对廉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广泛深入群众中间,听取群众最真实的感受,了解最准确的情况。目明,就是要时刻保持敏锐视角,关于察颜观色,及时监督,观察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蛛丝马迹。廉政监督员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任何人想做什么坏事,隐藏的再深,也逃不过廉政监督员的视线。客观,就是公正地开展监督,不是随意地挑毛病、找刺儿,而是把握好政策界限,按政策规定进行有效监督,而不是故意抓谁的小辫子,打谁的小报告,更不能夹带个人感情色彩,无中生有,或者故意夸大其辞。如实,廉政监督员反映情况要真实,不乱扣帽子,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听真话、听实话,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向企业反映有关情况,以利于企业领导决策。

三是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协调员。作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只参与各种监督活动、及时客观地反映情况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及时宣传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做好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职工及时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要主动反映群众需求,帮助企业查找廉政风险点,有的放矢的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防控措施。要围绕企业下发的各项廉政制度,自觉参与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醒、告诫身边的党员干部合理、合规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三、廉政监督员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

一是要提升认识。设立党风廉政监督员是企业党委、纪委的决定,也体现企业对廉政工作的重视,监督是对党员干部和权力的监督,是对正确行使权力的一种保护,是对不正确行使权力的防范和矫正。廉政监督员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监督工作的站位,从进一步加强企业廉政建设的高度正确看待这个岗位,以积极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企业党风廉政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是要加强学习。廉政监督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监督工作的力度和水平,要不断加强对党纪条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学习,为确保有效监督奠定坚实基础。企业要经常为廉政监督员购买廉政读本,发放有关学习资料,有效提升廉政监督员政治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熟悉党风廉政工作的规定要求,确保廉政监督员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要做好表率。

“正人先正己”,“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切实履行好廉政监督员职责,首先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工作上的高标准,生活上的严要求,自身有正气,自身过得硬,监督起别人来才能底气十足,让群众信服,让组织信任。党风廉政监督员履行的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代表的是企业纪委的形象,一定要严格自律,公道正派,带头遵纪守法,坚持公平正义,不怕打击报复,敢于同一切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正确履职,体现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