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换:演好“芝麻官” 唱好“廉政”戏

“反腐”无疑是目前全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抓作风建设入手,上打老虎、下拍苍蝇,整个社会对惩治腐败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依法治国、严惩腐败的同时,党中央也更加注重廉政文化的建设。

豫剧《七品芝麻官》是河南乃至全国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它把廉政建设与传统戏剧文化结合在一起,塑造了明代一位诙谐幽默、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表达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理念。

这部戏由鹤壁市豫剧团创作,经牛得草、金不换两位大师传演,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并屡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屏幕,还被拍成电影,让广大豫剧迷们过足了瘾。

河南省纪检系统的观众看完了《七品芝麻官》后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部戏曲作品紧扣反腐倡廉主旋律,贴近现实,以古喻今,顺应人心。剧目通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七品芝麻县令唐成的言语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不贪赃,不枉法,秉公断案细盘查”的清官形象,并逼真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一些深刻道理,使观众回味无穷。

提及豫剧《七品芝麻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人称“中原第一丑”的金不换先生,其拜师于豫剧大师牛得草先生,如今的金不换已然成为现代豫剧丑角的符号。

初见金不换先生,是在鹤壁市豫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河南豫剧节展演的舞台上。

台上的金不换撮科打哄,锣声一响,帽翅上下翻飞,折扇在他的手里舞动自如,一颦一蹙都生动入戏,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让人忍俊不禁。卸了妆的金不换却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旁人很难将他与戏中的丑角联系起来。

1 执着成就“金不换”

金不换出生于河南封丘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只因幼时看了一出牛得草先生的《七品芝麻官》电影便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豫剧,这一眼便与戏曲结下了一生也道不尽的缘分。

1980年的春天,他坐着小船渡过黄河开启了自己艰辛的求艺之路。初入开封学艺,由于剧团条件简陋,学员们睡觉的地方不够,金不换便卷被褥睡在新建的猪圈里,艰苦的环境始终没能让他放弃心中的戏曲梦。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学会如何唱戏,此时凑巧赶上了鹤壁市豫剧团到开封招生,团长又正是他的偶像牛得草先生。金不换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报了名想去碰碰运气,而不碰不要紧,一碰便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我是1982年被鹤壁市豫剧团收为学徒的。当时,农村孩子没有什么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能见到做梦都想见的牛得草先生,那是千载难逢,更别说到牛老师带领的剧团做学徒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到剧团后,别的学员练功练一遍我就练两遍,其他学员都休息了,我自己还偷偷地练。就这样,进步得比较快,有老师开始夸我勤奋好学,但此举却引来了其他学员的妒忌,认为我故意显摆,就背地说风凉话,排挤我。但我不为所动,通过勤奋努力,半年以后终于转正成了鹤壁市豫剧团里的正式员工。”

金不换:演好“芝麻官” 唱好“廉政”戏

本报记者专访金不换(右)。

金不换告诉记者,其实最初他学的并不是丑角,而是须生坐科,因为勤奋好学而入了牛得草大师的眼。“我是1984年被牛老师发现有唱戏的天赋才重点加以培养的。老爷子人非常好,又看我是个可造之材、勤奋好学,就开始对我着重培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牛老师让我跟他学唱丑角。”

金不换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能达到今天的成就绝非偶然,被公认为第一“丑”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金不换介绍说,自己在刚学唱丑的时候也经常做不好,并惭愧得常寝食难安。即便是这样,牛得草大师仍旧孜孜不悔地教导金不换。在牛老师的鼓励下,金不换狠下决心开始对牛派艺术进行细致入微地研究。他省吃俭用,花了100多块钱买了一支录音笔,跟着牛得草大师参加演出,走到哪儿录到哪儿,什么细节都没放过,一点一滴地模仿牛老师,终于练就了不见其人就听不出与牛老师差别来的功夫。

牛得草先生对他这种执著精神非常赞赏,称这种精神黄金也换不来,难能可贵,由此为他取了个艺名“金不换”。此后,他更直接用师傅取的“金不换”这个名字办理了身份证,替代了父母给他取的本名。金不换以坐科须生的“浪子”改学牛派丑角艺术,也正应了那句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

改学丑角后,金不换便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随了牛得草先生13年,直到牛得草先生去世。

豫剧中牛派艺术的唱腔注重鼻音发声,鼻音是其标志性特点,讲究的是绵软淳厚的韵味,唱腔要有唱腔的绝活儿,念白要有念白的气势,这在众多豫剧流派中可谓独树一帜。金不换正是凭借着其灵动的嗓音和宽广的音域,很好地继承了牛派的唱腔特点。不仅如此,金不换还唱出了自己的味道。在剧目《石武举别传》中,武举人石浪本是个贪婪无度的无耻之徒,为掩盖罪行竟要杀妻灭口,而杀妻之前竟然要先祭“亡灵”以求心理安宁,似是作秀却要哭得悲天恸地;明明是预谋暗杀却要把杀的理由说得天经地义,一板荒诞的“哭灵”,难度极大。金不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演唱着流氓恶棍的混账逻辑,“悲哀无奈”地唱着杀人的暴徒理由,用极其真实的情感完成了“以正演邪”的任务。

金不换说,长期以来,大家对丑角都有种误解。过去很多人会认为,演员唱得不好、长得不好就只能唱丑角了。而实际情况却是,如果没有好身段、好嗓子、好基本功就不能演好丑角。特别是嘴皮子要有真功夫,脸上要能呈现丰富多变的表情,这都需要反复练习,并非一日之功。师傅牛得草就长得很帅气,由此可见,担当丑角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丑角是要看绝活儿的,现在其大量的唱腔甚至超越了旦角。在出国演出时,即使外国观众看不懂豫剧的内容,但是一看到丑角表演的时候就会报以热烈掌声,因为他们被惟妙惟肖的表演吸引了。

金不换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老师牛得草走后,金不换又拜朱世慧先生和钮骠先生为师,并长期邀约贯涌先生为其编写剧本,在传承牛派艺术风格的同时又融入昆京剧的精髓,深刻践行着丑角艺术的表演真谛——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经他演绎出来的知县唐成活灵活现,观众纷纷为其深厚的表演功力点赞。

金不换没有辜负恩师们的殷殷期望,不但将老师牛得草的代表剧目《七品芝麻官》传承演绎得惟妙惟肖,更在此基础上以《七品知县审诰命》《七品知县斩诰命》《七品知县进道观》等一系列“七品知县”形象,以及《憨憨公子扳倒爹》《伙夫县长》《草根秀才》《徐九经还乡记》等众多作品,把“牛派”的丑角艺术融入到了廉政文化中发扬光大。

如今,在鹤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鹤壁市豫剧团已更名为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由金不换担任院长。虽然单位名字换了,金不换也担任了院长,但剧团的演出并没有变,金不换传承与弘扬牛派艺术的精神并没有变,无论严冬酷暑、风霜雨雪,剧团依然一如继往地坚持在穷乡僻壤演出。剧团每年都要演出300多场,在演出时,遇到过突然狂风暴雨把舞台都掀了的情况,还喝过泡有羊粪蛋的淖池水,条件十分艰苦,但是苦中作乐,“在付出的同时换来了老百姓的喜爱就值得。”金不换感慨道。

1999年,金不换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夺得了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和标志着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荣誉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在当时引起了河南戏剧界不小的轰动。 2 始终不离廉政主题

“金不换”这个名头虽然很响,但在这荣誉的背后,更让金不换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我的外号是金嗓子,我觉得老天爷给我的安排就是唱戏的。我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人家跑那么远来听你唱戏,一场戏不够我就唱两场,要让老百姓有钱没钱都能听得起戏。”

2012年金不换率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到台湾演出,台下的观众并不太懂豫剧里唱的到底是什么,但每每金不换一出场必定会引起台下观众的热烈反应,金不换用他精湛的演技为两岸人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即便是现在,金不换仍旧坚持每天唱两场戏。“剧团不能停,训练更不能停。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观众知道,三天不练在舞台上都站不住了。艺术就是我的生命,奋斗了这么多年,我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了这些作品。”

金不换和他的团队对艺术的追求保持着极高热情,每年必定会有一部电影和两部新戏登场。“传统戏给我们豫剧丑角艺术留的遗产不多,排新戏能给豫剧舞台添点新意,给后人留点东西。”

在宣传豫剧上面,金不换也是不遗余力,每年都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唱几出戏。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像《徐九经升官记》这类根据传统名剧改编的“正戏丑演”的戏剧作品,这使丑角艺术真正走到了戏曲舞台中央,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而在鹤壁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不换和他团队打造的“芝麻官”品牌如鱼得水,不但带动了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也已发展为鹤壁市独树一帜的金字招牌。走在鹤壁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芝麻官”的品牌,像芝麻官大街、芝麻官公园早已深入人心。

金不换的戏经久不衰,让人百看不厌,这其中的秘诀便是内容作主导。“芝麻官这个戏我已经拍了五部之多,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演出到现在,群众依然百看不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什么百看不厌,就是因为廉政为官、刚直不阿的清官形象已经深深植入百姓人心。”

从艺30多年来,从《七品芝麻官》到现在,金不换唱的每一出戏始终都不离廉政的主题。他始终坚信戏剧作品是最朴实的文化宣传,作为一名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艺术家,他不敢忘记自己肩上的担子与沉甸甸的使命,他把艺术及欢乐播撒到了所到的每一个地方,也把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理念深深根植于百姓心中。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现代传统戏曲迎来了春天。“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将传统文化摆到了靠前的位置,这让我感同身受。中国发展了几十年,原来有很多好的文化被丢掉了,没有被传承下来,还有很多好的文化被外国人拿去改造以后又拿回来卖给我们,非常痛心。如今我们遇上了好时代,现在孩子们从几岁开始就学习唱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必须为国家做出更大的奉献来。”金不换说。

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于2012年7月成立,通过每年举办的“芝麻官大舞台”使青年演员们的表演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对于我来说还是不够的。我还有很多梦想,在山沟里转了几十年了,接下来我想把戏唱到国外去,让全世界的华人和世界各国人民都能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金不换满怀信心地说。

1968年出生的金不换如今已年近半百,除了不停地演出之外,他现在最常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了。“我现在最为焦急的就是传承问题。现在教归教,但有些学生要么嘴皮子不行,要么唱腔不达标,很难进一步培养。目前接班人我还没选中,因为我得到了牛大师的真传,所以我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也传承下去。我始终相信会出现这样一个人来传承的。”

金不换表示,与其他传统戏曲剧种一样,豫剧也面临着人才断档的危机,年轻演员因待遇低、缺少演出机会而多在考虑转行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他很焦虑:“老年人下不去,青年人进不来,而年轻演员需要舞台的锻炼。”

作为河南省的人大代表,金不换始终在为豫剧的传承问题而奔走呼吁。在人大会议上他曾提出过关于增加“专业院团送戏下乡政府购买场次”的议案。站在艺术传承者的角度上,他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投资的力度,“不能让骨干演员、艺术家们为吃饭而奔命,要‘传帮带’,让年轻演员有表演的空间。”

院长简介

金不换:演好“芝麻官” 唱好“廉政”戏

金不换,1968年出生,河南封丘人,12岁从艺,自幼跟随著名丑角大师牛得草先生学艺,得到了牛派真传,后又拜中国京昆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钮骠先生和中国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先生为师,吸取了京昆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自己的丑角风格,其戏曲影视作品有《七品知县卖红薯》、《憨憨公子扳倒爹》、《法海禅师》、《七品知县进道观》、《草根秀才》等,代表剧目有《七品芝麻官》、《七品知县卖红薯》、《卷席筒》、《十八扯》、《做文章》、《伙夫县长》、《石武举别传》、《草根秀才》、《宝贝》、《辕门斩子》、《打金枝》、《徐九经还乡记》、《三打金枝》、《屠夫状元》、新编喜剧《借乌沙》等。多次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春节戏曲晚会。由他主演的代表戏经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了专家和全国观众的高度好评,被评为“中国豫剧当代第一丑”。

金不换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者、中国戏剧表演学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副主席、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他还是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优秀专家、河南省“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南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河南鹤壁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人大常委。他曾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香玉杯”奖、河南省中青年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豫剧节表演一等奖、“濮阳杯”第七届黄河戏剧节大赛表演一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