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古至今,民族融合一直是家国稳定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战事,都是起源于民族间的纷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事实证明,只有各民族亲如手足、团结一致,才能获得国家的持久和平。只有与世界多民族和平共处、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国家的日益强大。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清王朝历时近300年,共传十二帝。统治期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疆域广阔,50多个民族空前统一。这个结果,是与满汉融合密切相关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从清初开始,康熙皇帝以天子之尊在曲阜向孔像行三跪九叩首之礼,从此天下大兴尊孔之道。雍正皇帝即位后,亦向天下表明:自古华夷本是一家,满族也是炎黄子孙、华夏一员,入关不过是“回家”。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回家就要有回家的样子。一时间朝野上下,在礼制、服装、习俗、饮食、文字、语言、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满汉融合。以至于满语淡出了社会,满姓都改成了汉姓,八旗子弟自小拜孔子习汉文,使用汉文参加科考,还编纂了汉字的《四库全书》。在衣食方面,旗袍是满汉服饰的“合体”,是名副其实的“与子同袍”。而最能直接体现满汉融合的,就是那道闻名天下的“满汉全席”!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而更为突出的,是在宗教方面。满人本宗是萨满教,为了民族融合,进而信奉藏传佛教。清代的历代皇帝总是率先垂范,自身的文化造诣和人文修养,不输于任何一位本土帝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清王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融合发展的态度,在器物身上也能时常看到,成为历史的有力佐证。遗憾的是,清王朝并视中原为天下,但没有视世界为天下,更没有适应和融入现实意义上的天下。所以盛极而衰,也是必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美品大赏:斗彩岁寒三友吉祥八宝纹捧盒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清朝斗彩产量大大高于成化时期,康、雍、乾官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且出现了较大器型。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这件雍正官窑的斗彩捧盒,盒盖扁圆形,上下扣合严密,造型隽秀,釉质滋润,釉面光洁。纹饰布局层次分明,绘制工细,施彩明艳,清晰悦目。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顶盖中央绘岁寒三友图,以青松之坚毅、翠竹之气节、冬梅之傲雪,来彰显品格的高贵,是中国传统纹饰的代表。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周围分饰吉祥八宝纹。这是藏传佛教中最著名的一组符号,分别为:轮,大法圆轮万劫不息;螺,妙音吉祥;伞,张弛如伞荫护众生;盖,遍覆三千,净一切事业;花,出污泥而不染;罐,福智圆满,具定无漏;鱼,坚固活泼,解脱壤却;长,回环贯彻,一切通明。这些代表祥瑞的重要图腾,至今盛行。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可以看到,汉藏的典型文化符号,在这个捧盒上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力的证明了清代对于民族融合的力度和决心。期间还绘制了蝙蝠纹和菊花纹,寓意“洪福齐天”和“长寿吉祥”。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底为圈足,火石红明显,有橘皮纹。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落青花六字楷书双圈款“大清雍正年制”,不仅是雍正御窑之精品,更是清代民族融合的有力见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雍正斗彩,与子同袍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