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正陽祖師鍾離權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正陽祖師,姓鍾離,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東漢、魏晉時期人物,咸陽人。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


祖師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引至貴州赤水二郎壩修道于飛仙崖飛昇。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鐵柺李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又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兄鍾離簡同日成仙,度呂純陽而去。元世祖尊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又尊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柺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二郎壩現今仍有正陽觀、飛仙崖等遺蹟。


有關鍾離權的記載,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蹟的記載。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以徵北胡有功,封燕臺侯。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正陽寶誥


志心皈命禮


黃芽得道,白雪成真。

配水火於一炁之中,

運陰陽於三華之頂。

無無虛寂,渺渺凝玄。

胎息刀圭,孰悟本來之體;

嬰兒奼女,誰知靈府之臺。

渡眾生於慾海之波,

賜蕊珠於雲霄之表。

宏願不窮,好生常念。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正陽繼派,

終南洞天帝主,飛行救劫天尊。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何仙姑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柺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何仙姑是治世渡生得八仙之一,在華夏中國世界廣有信眾。西安建有八仙宮,在泰山王母池等處亦有香火。自唐宋以來,有關何仙姑與呂洞賓得事蹟,載世頗多。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於人情得女仙。因此,廟會活動——"何仙姑誕",各地慶者甚重,廣州得增城慶祝誕期,是太陰曆:三月初七,西安八仙宮得慶祝誕期則以四月初九為準——因地點不同而慶祝日期略有差異。


何仙姑得家鄉與駐世來歷,也有多地之說,有廣東增城說,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不一,大概是因為一直以來,各地慶祝何仙姑誕辰者甚多,人們出於敬禮之情,因此常常將何仙姑當作本地家鄉,靈應一方得長者仙師。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安慶府志》《祁陽縣誌》《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縣誌》等方誌記載,在安徽桐城、祁門,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當地治世渡生得靈蹟仙蹤。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純陽祖師呂洞賓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呂洞賓,原名呂岩,故鄉在河 中府永樂鎮(今山西芮城縣,現芮城縣有紀念呂洞賓的道觀-永樂宮)。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 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 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羽化之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 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 “觀”。元朝初年,全真派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原有的“呂公觀”基礎上 ,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 ,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柺李嶽、飛劍斬黃龍等故事,呂仙形象廣泛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呂祖寶誥


志心皈命禮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

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

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

寶劍光輝,掃人間之妖怪。

四生六道,有感必孚;

三界十方,無求不應;

黃鵠溪頭留聖蹟,玉清殿內煉丹砂。

存芝象于丹崖,顯仙蹤於玄洞。

闡法門之香火,為後嗣之梯航。

大聖大慈,大仁大孝。

開山啟教,靈應祖師。

天雷上相,靈寶真人。

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張果老來歷如何?


張果老,確有其人,儘管他自己隱去出身、年歲和籍貫,而其得長壽胎息之法,時人有目共睹,況史不絕書。他曾三次回絕太宗、高宗和武則天皇帝之召請,第四次應玄宗之召請,到東都洛陽,住集賢院,其種種超常跡象,表露無遺;其高深箸 作流傳後世。


張果,又叫張果老。兩當(今甘肅)人。後隱於恆州中條山,往來於汾河、晉水一帶。當地不少人都說他長壽有密術,老人們說,兒童時見到他,他說都己幾百歲了。究竟多大歲數,誰也說不清。


唐太宗聽說他的事蹟後,很感奇異,便派人去召他進京,他再三推辭,不肯應召。唐高宗時,又派人去召見。就是避而不見,高宗也只好作罷。張果老為了迴避朝官的干擾,便索性離開中條山,移住鸑鷟(yuè zhuó)山去了。


鸑鷟山,又名南岐山,又叫來儀山,因為鸑鷟是鳳凰的別名,自古有“鳳鳴岐山”“有鳳來儀 ”之說,這就是來儀山名字的來由。來儀山位於甘肅兩當縣的東南,山南有個登真洞, 張果老就在登真洞住下來。


登真洞環境清幽,遊人罕至,古來是高道隱居修道之地。有一天,風和日麗,山花爛漫,張果老一時詩興大發,便提筆寫了一首詩。張果老題詩之後,又自吟了一遍,頓覺心曠神怡,恬然自得,心想就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住下來,好好修煉。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張果老沒有料到,鬼使神差,朝廷卻有人跟蹤了來。這一天,大周朝的命官,奉則天皇帝御旨,特請張果老先生,到神都洛陽,面見皇上,張果老原知武則天的為人,怎麼說也不願應召赴都。朝廷命官見張果老有不從的行為, 便推推拉拉強行把張果老請下了山。


張果老隨來使一行人到了幷州妒女祠,眾人下馬休息。張果老趁機告訴來人說:“妒女祠奉祀的女神我認識,她是晉國大夫介之推的妹妹。”張果老又指著祠旁的泉水說:“這叫妒女泉,如果哪個女人愛漂亮,好打扮,一到這裡,這泉水就立即興雲作雨,把她淋得一個落湯雞。”眾人聽了,很感奇怪,正在這時,張果老一頭栽倒在地,斷了氣。大家十分驚慌。當時天氣炎熱,屍體己腐爛 、生蛆,來使趕快叫人把張果老的屍體掩埋在一個山腳下,精神頹喪地回洛陽稟報武則天, 武則天信以為真。


沒有過多久,張果老又在恆州中條山出現,他倒騎著一頭小白驢, 能日行數萬裡,休息時,就把它摺疊起來,它的厚度跟紙張一樣,可放在巾箱裡;需騎時, 用口噴水就復原成驢了。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藍采和,真實姓名不詳,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鍾離濠梁之上(今安徽鳳陽)得道成仙(又說在青海出生,青海湖、崑崙山一帶),出生於塘河古鎮石龍門,陸游在《南唐書》中說他是唐末逸士。


元代雜劇《藍采和》說他姓許名傑,藍采和是他的樂名。他常穿破藍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行於鬧市,乘醉而歌,周遊天下。其飲酒量多而不醉,精通釀酒技藝,自釀自飲,以藍酒自成一體,藍采和也是中國釀酒界最有權威的人。後在酒樓,聞空中有笙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當代華軒居士據《道論詮繹》記載,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柺李之邀在著名仙苑石筍山列入八仙。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曹國舅,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


據《續文獻通考》雲:“曹國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稱國舅,學道山岩間,遇鍾離權呂洞賓輩,引入仙班”。一日呂祖同鍾離權問曰:聞子修養!所養何物?對曰:養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見本來矣!遂授以修真秘旨,令其修煉,未幾道成,二祖來引之去。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鐵柺李又稱李鐵柺,李凝陽,李洪水,李玄,八仙之首。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春秋戰國年間生人。


鐵柺李是巴國津琨人,今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李家村,現今李家壩仍有藥王觀和拐李祠等遺蹟,現仍保留基石殘垣,鐵柺李晚年修道於石筍山,現今河蹁李家大院仍遺留李玄故居等遺蹟,藥灣大院曾是鐵柺李煉丹濟世的地方。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曾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赴李老君之約於華山,屬其徒曰:“吾魄在此,倘遊魂七日不返,方可焚吾魄也”。後徒以母急病迅歸,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歸,失魄無依,乃附一餓殍之屍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名。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韓湘子,唐代人,相傳因跟隨呂洞賓學道而成為八仙之一。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韓湘子是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孫。他手中的寶物名為紫金蕭,據說是用南海紫竹林裡的一株神竹做的。


傳說韓湘子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對繁華豔麗之事感到厭惡,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讓其為之心動;美酒佳餚,不能讓其為之喪志。他專心致意地勤於修煉,潛心鑽研道學。韓愈屢屢勸他要好好作學問,韓湘子卻答道:“我所學與您所學是不同的。”韓愈因此發怒而斥責他。


一天,韓湘子出外訪道尋師,恰遇呂洞賓和漢鍾離,於是韓湘子離家出走,跟隨二人學道,並得其真傳。韓湘子想度化韓愈,但韓愈不信道學之事,於是他就先用法術來打動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韓愈去南壇祈禱上天降雨雪。韓愈祈求多次,亦不見雨雪從天而降,因此面臨著被罷官的危險。韓湘子裝扮成一道士,在街頭立了一招牌,上面寫著:“出賣雨雪。”有人見此,馬上通報韓愈,韓愈即派人請他一起代為祈禱。只見道士登臺作法,瞬間,天降鵝毛大雪。韓愈卻不信這是道術使然,於是對道士說:“這雪是我求來的,還是你求來的?”道士說:“是我求來的。”韓愈說:“有何憑據?”道士說:“這雪三尺三寸厚。”韓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說,韓愈這才相信道術不同凡響。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有一天,是韓愈的生日,親朋好友登門致賀,韓愈設大宴招待他們。湘子不期而至,向韓愈祝壽。韓愈見到他是又喜又怒,湘子坐在席間,韓愈問他:“你長久遊歷在外,不知你的學問是否有長進,請作一首詩,來表達你的志向。”韓湘子開口便吟,韓愈聽完他所吟之詩,問他:“你難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嗎?”於是韓愈命他造酒開花。韓湘子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廳,並以金盆將其蓋住。過了一會兒,開樽一看,美酒已成。韓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見盛開碧花一朵,花與牡丹一般大小,但顏色比牡丹更華麗。花上有金字二行: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不明白這是何意。湘子說:“天機不可洩漏,日後自會應驗。”在坐的賓客無不稱異。酒席散時,韓湘子又向韓愈告辭而去。


唐憲宗時,韓愈因諫迎佛骨,惹憲宗大怒,貶韓愈為潮州刺史,限日動身。韓愈別離妻兒,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幾天,寒風急起,大雪紛紛,身邊隨行僕人離他而去,韓愈獨自走到一處,雪有數尺之深,馬難以前行,附近不見一戶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無歸路。風颳得緊,雪飄得急,冰天雪地。韓愈是全身溼透,難捱的凍餓,萬般愁苦無處訴說。韓愈飢寒交迫,筋疲力盡。他騎的馬也經不住風刀霜劍,一蹶不振。就在韓愈絕望之時,只見一人冒著嚴寒,掃雪而來,一看竟然是韓湘子。韓湘子問韓愈:“您還記得那花上所寫之聯嗎?”韓愈問:“這是什麼地方?”韓湘子答道:“這裡是藍關。”韓愈嗟嘆良久,才說:“事物既然有此定數,我為你補齊那花上之聯。


《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於是韓愈與湘子到藍關傅舍中借宿,韓愈這才相信湘子所說皆是真實的。這一夜,韓愈與韓湘子談論著往來之事,修真的大道,韓愈是心悅誠服,韓湘嘆息道:“連動物都懂得情意,人卻做不到啊!世人逐名逐利,到頭來能壽終正寢,已是大好的結局。真是可悲可嘆!”韓愈此時已經看破紅塵,終於醒悟,懂得了仙道之妙。據說全國的湘子廟有十多處,因西安南門裡的湘子廟是韓湘子修煉成仙的地方。故而,歷代以西安湘子廟為湘子文化的發源地,為湘子信仰的祖庭,據說西安湘子廟街由湘子廟而得名。因為有了湘子廟才有湘子廟街的繁華,而在這裡有關湘子的傳說,當問及附近居民時,大家都會娓娓道來。


韓湘子在長安得道成仙,化形度人度世,扶危解困,懲惡揚善,警戒頑劣,醒世警世而喻世,在老百姓心目中樹立了完美的人格形象。“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救度其叔父韓愈的故事家喻戶曉,以及他除魔除妖、施藥治病等諸多應化事蹟,在民間廣為傳播,流傳於湘子成道地古城西安的湘子傳說、逸事、逸聞,亦多富有教育意義。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道教神仙譜」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八仙到底什麼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