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八仙過海”都聽過,但你知道還有另外幾組“八仙”嗎?

應該說中國的八仙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中國民間傳說中有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所謂的“中國四大傳說”,而八仙的故事,堃哥認為完全可以與之相媲美。

民間故事“八仙過海”都聽過,但你知道還有另外幾組“八仙”嗎?

八仙全家福

今天人們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但其實你們知道嗎,八仙的產生與定型,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最早的所謂八仙,跟咱們認知裡的八仙,不說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也可以說相去甚遠了。

“八仙”的前世

“八仙”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三國。牟融《理惑論》說:

王喬、赤松、八仙之錄,神書百七十卷。

但這裡的“八仙”可不是具體的八個仙人,而是泛指列仙。

還有所謂的“淮南八仙”,是指漢代淮南王劉安的八個門客,即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八人,人稱“八公”,他們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淝水之戰的時候,“草木皆兵”典故中的八公山,就是因為八公和劉安曾經登此山而得名。魏晉以來,《神仙傳》、《錄民記》等道家著作都因為劉安喜好方技,於是就附會這八公為“八仙”,當然他們皆非仙人。

晉代另有所謂的“蜀中八仙”,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這裡面有幾個名字都是耳熟能詳的吧?《晉·譙秀·蜀紀》記載這八個人均在蜀地得道成仙。

唐代也有“八仙”,就是大多數人都聽過的“酒中八仙”,也就是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都是喜歡飲酒賦詩,後輩杜甫還曾經寫過《飲中八仙歌》來記錄他們的故事。

“八仙”組合的成形

而今天堃哥跟大家聊的八仙跟上面說的這些人都沒有啥關係。此八仙的傳說故事曾先後在唐宋文人的記載中出現。但這些人能湊在一起成為今天的“八仙過海”的團隊成員,已經到了元朝了,而且班子的成員還不是一下就定好的。

元代有個馬致遠(就是那個枯藤老樹昏鴉的作者),他寫了個爽文叫《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其中就沒有何仙姑,而多了個徐神翁。嶽伯川的《呂洞賓度鐵柺李嶽》中,何仙姑還是缺席,卻又多了個張四郎。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缺少張果老和何仙姑,卻又多出了風僧寺、玄虛子。明代的《列仙全傳》又用劉海蟾頂替了張果老。一直到明代吳元泰寫了《八仙出處東遊記》,才確定了以上這八位,並沿用至今。各位朋友看出來了吧?民間造神這個事兒,是有多隨意、多任性啊!

瞭解八仙的人大都應該知道,這八個人並不是一個朝代的,而且相去甚遠。但是這個“仙人第一天團”的組合,並沒有因為他們分屬不同歷史時期而讓老百姓覺得有問題。相反,大家都覺得合情合理,十分圓滿。一直到現在,凡是跟民俗相關的大型活動,八仙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你比如說現如今北京白雲觀春節民俗廟會中,就有八仙在廟前歡迎人山人海的遊客。

民間故事“八仙過海”都聽過,但你知道還有另外幾組“八仙”嗎?

八仙形象的民俗表演。後面怎麼還有個猴兒?

中國的各路神仙,主要是道教神仙,成百上千,為啥就是八仙這麼光彩奪目呢?堃哥覺得,其實是因為八仙迎合了社會各階層各行業各性別(請小學生朋友們找出該句中的錯誤)人們的心理需要,滿足了全民娛樂的需要。你仔細琢磨,男女老幼,富貴貧賤,文莊粗野……八仙裡啥人都有!所以八仙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社會各色人等,都能找到跟自己差不多的角色。上文中提到之前版本的八仙裡大都沒有何仙姑,但最後還是取代了徐神翁或張四郎,為女性在八仙中血拼回一席之地,為女性爭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八仙的形象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跟一般認知裡的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一些神仙大不相同,所以這八個人本身就自帶熱鬧、好玩又好看的屬性。明代王世貞在《題八仙像後》裡說過:

以是八公者,老則張,少則藍、韓,將則鍾離,書生則呂,貴則曹,病則李,婦女則何,為各據一端作滑稽觀耶?

這段話堃哥不用翻譯吧?

“八仙過海”故事的由來

所以,八仙可以在民間大出風頭,極受歡迎,是有原因的!而後來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更加讓他們名聲大噪。

最早出現八仙過海的故事,是在元明時期的一部無名氏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故事大概齊是這個樣子滴:

話說蓬萊仙島牡丹盛開,主人白雲仙長就宴請八仙、五聖(就是齊天、通天、攪海、潘江、移山這五位,這是另外一個系列的民間故事了),來島上觀賞牡丹。吃飽喝足欣賞完牡丹,該回家了,這些個人就拿出自己寶貝,大顯神通,渡越東海。東海龍王的兩個兒子摩揭、龍毒,也不知道抽了什麼風,居然搶了藍采和的玉板,還把他拉下海去。這還了得,另外七仙一時間大怒,一場廝殺後斬了摩揭、傷了龍毒。對方又不樂意了,於是四海龍王齊來參戰,不出意料的沒打過,便去求救於三官(水、天、地三官,又一個戰鬥序列)助戰。剛一塊兒喝完酒的情誼,又讓五聖站到了八仙這一邊兒。大戰之後,八仙和五聖大獲全勝。這個時候,行事風格向來慢半拍的如來佛出面了,把八仙、四海龍王、三官、五聖都請到靈山,然後讓他們互相握手擁抱一解前仇舊恨。

民間故事“八仙過海”都聽過,但你知道還有另外幾組“八仙”嗎?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後來有部小說,前面提到過,叫《八仙出處東遊記》。其中第四十六回至第五十六回寫的就是八仙過海鬧龍宮的故事,情節基本上和上面說的大體相同。從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成了富有積極意義的典故。

順便提一嘴,由於八仙鬧海,以前海邊的漁民還有一種禁忌:凡是駕船出海,船上決不能坐七男一女,否則就會在海里出事。這估計是怕老龍王誤會,以為來了“新八仙”,便要大打一通,這七男一女怎能抵擋的了?還有的地區,甚至禁止婦女下海,說什麼“婦女乘船船要翻,婦女下海海要荒。”這種說法甚至還流傳於日本沿海地區。有更邪乎的,某些地方連夢見女人上船,都覺得很不吉利。

“八仙”的繼續發展

就像佛教最初有四大羅漢,之後發展成為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乃至五百羅漢一樣,八仙出現以後,有人覺得還不夠,於是又湊出了另外兩組八仙,加上這八個人,形成了上、中、下三大八仙天團!

元代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上八仙”的說法,也就是今天咱們聊的“鐵柺李、呂洞賓”這組人馬。但時代發展到了清代,反而將此八仙列為“中八仙”,而增出上、下八仙。最早排出下八仙的是明代無名氏雜劇《賀昇平群仙慶壽》。那下八仙都是誰呢?王喬、陳戚子、徐神翁、劉伶、陳摶、畢卓、任風子、劉海蟾。其實啊,堃哥認為這老幾位其實就是一夥烏合之眾:任風子是個屠戶,被仙人點化,是個戲曲人物;劉伶和畢卓則是晉代有名的“酒葫蘆”,以能喝酒名揚四海。

看出來了吧,上、下八仙的組成有更大的隨意性,民間傳說就是任性!除上一組合外,《何仙姑寶卷》中還有一組下八仙:廣成子、鬼谷子、孫臏、劉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其中有幾個名字還是聽說過的吧?而在《八仙上壽寶卷》的另外一組下八仙則是:張仙、劉伯溫、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魯寧秀、牛郎、織女。在鼓詞《孫悟空大鬧蟠桃會》中的下八仙又是:羅聖主、張仙、魯班、張千、李萬、和合二仙、劉海、劉伶、杜康。只要人們樂意,真實什麼人都能往八仙組合裡裝啊!

民間故事“八仙過海”都聽過,但你知道還有另外幾組“八仙”嗎?

福、祿、壽也被列入上八仙

有下八仙,那必然有上八仙啊。與上面這三組下八仙相對應的上八仙則是:第一組,福星、祿星、壽星、張仙、東方朔、陳摶、彭祖、驪山老母;第二組,壽星、王母、觀音、鬥姆、黎山老母、聖母娘、金刀娘(原文缺一);第三組,東方朔、李大仙、王禪、五敖、毛遂、白猿、二郎神。發現什麼了沒?有的人,比如陳摶,一會兒出現在這一組的上八仙中,一會兒又出現在那一組的上八仙中。既然你把人家捧成了仙人,又到處編排,你讓人家情何以堪啊!


“八仙”傳說就寫到這兒了。如果朋友們覺得還有點兒意思,請評論、轉發、收藏,接下來堃哥準備陸陸續續把這八個仙人挨個兒聊一聊,就當是講故事給大家夥兒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