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父母總是習慣性地佔據有利地位,很少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他們不是逗趣的玩具,而是獨立的個體。


01


最近一條短視頻火了。


小學生的寒假實踐作業是種一盆蒜苗,他認認真真地把大蒜裝在盆裡,放在窗臺上,一直精心照料,蒜苗漸漸長得郁郁青青。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直到某一天,這一家子蒜都被老媽就地取材,徵用拿去炒菜了,小學生嚎啕大哭。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逗得幾個家長樂不可支,還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滑稽的一幕。


老實說,看到這一幕時,小e真的笑不出來,反而還有點被冒犯到:什麼時候,小孩子的事就不算事了?不當回事也就罷了,起碼的尊重很難嗎?


02


記得小學時候,老師讓我們做實驗點亮燈泡,需要準備一系列工具,比如鎢絲、小燈泡、電池。小e回家就纏著爸爸幫忙,爸爸耐心地幫著準備,還特意用膠帶纏在鉗子把手上,避免導電。


小e帶著一整套家當去了學校,成為了幫著老師做實驗的主力。那時年紀雖小,老實說,心裡也是有點驕傲或者說虛榮的,總之無比開心,愣是把這件小事記了十多年。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後來再回想時,小e把當時的滿足感,更加歸結於獲得了重視。


是啊,小孩子一個實驗有什麼了不起,和過家家沒什麼兩樣,老師也沒指望通過實驗就激發出一兩個物理學家。


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事情,身後父母願意給予全力支持,讓孩子去體驗和嘗試,這是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最佳途徑。


幼兒園讓孩子們帶魚去學校觀察,大多數學生都帶著小金魚,兩個男孩的畫風卻有些不同:一個帶了條食用的魚,一個壓根就沒帶,眼巴巴看著。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初覺好笑,站在孩子立場來看,又覺得不是滋味。


父母總是習慣佔據制高點,去抱怨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心細,卻很少思考自己是否起到了正確的導向。


03


看到寒假作業被炒了的畫面,網友怎麼說呢?


“不好笑,我覺得應該好好跟他道歉。”

“大多數小孩子對作業很認真的,也很聽老師話,這個他是真的傷心害怕!”

“家長拿孩子的努力當笑話,一邊還教孩子做事要用心。”

“對小孩一點都不尊重,這是小孩的假期成果,本想高高興興開學後給老師同學展示一波結果被家長給炒了。”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正是因為年紀小,把老師的教誨當做金科玉律,因此認真去對待。


小孩子升級打怪途中,遭遇到的最大攔路虎,卻是那些不以為然的家長。因為他們覺得:只有成人世界的事情,才叫做事情。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了”背後:家長們,何時能看到哭泣的孩子


誠然,如盧梭所說,要讓孩子在長大前保持孩子的樣子,切勿讓他們年紀輕輕成為老態龍鍾的博士。


但是為人父母也需要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和立場,需要平等地與之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