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寒假期間正是冬小麥等農作物生長關鍵期,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禦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如何不誤農時,科學管好麥田,奠定豐收基礎,同樣是國之大事。河南農業大學的專家們通過多種方式指導農業生產,確保疫情之年豐衣足食。

抗疫情·穩生產·促發展

​“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編者按:“立春”已過,隨著氣溫回升,我省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拔節期,春季麥田管理也進入關鍵時期。在全省上下眾志成城抗禦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如何不誤農時,科學管好麥田,奠定豐收基礎,本報全媒體記者專門採訪了河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河南省政協常委、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教授。

記者:郭教授,首先請您談一下當前全省小麥苗情如何?

郭教授:

去年秋種期間由於土壤墒情適宜,適期播種面積大,播種質量較高,加之麥播以來天氣條件總體有利,全省小麥苗情總體較好。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越冬期全省一、二類苗比例為87.2%,比去年增加1.8%;三類苗比例為11.8%,比去年減少1.5%。全省小麥苗情不僅好於去年,也明顯好於常年。

記者:當前我省小麥生產還存在哪些問題?

郭教授:

儘管我省小麥生產形勢總體較好,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自麥播以來,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4℃,部分麥田旺長趨勢明顯,後期倒伏風險加大;二是去年11月中旬在豫南已發現小麥條鏽病,發病時間是歷年來最早的一年,加之春節前後兩場大範圍降雨雪,麥田溼度增加,非常有利於紋枯病、莖基腐病等病害發生;三是由於麥播以來日照時數總體偏少,不利於幹物質積累,加之冬前及越冬期抗寒鍛鍊不充分,春季發生凍害風險較大;四是小麥生長中後期天氣條件,尤其是極端天氣發生的不確定性大,防災減災任務較重。

記者:今年我省春季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郭教授:

根據當前小麥苗情長勢、土壤墒情和氣候特點,今年我省春季麥田管理要立足於抗災奪豐收,以“控旺促弱轉壯、保苗穩健生長”為目標,突出因地因苗制宜、實行分類管理,重點抓好防凍害、防倒伏、防病蟲草害和控旺促弱轉壯,保苗穩健生長,構建合理群體結構,搭好豐產架子,奠定夏糧豐收基礎。

記者:如何做好春季麥田分類管理?

郭教授:

對於當前生長正常的一、二類壯苗麥田,可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苗穩健生長,提高分櫱成穗率,培育壯稈大穗。對於三類弱苗麥田,要以促為主,春季追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8~10公斤和適量的磷酸二銨;第二次在拔節期再畝追施尿素5~7公斤,以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對於晚播弱苗麥田,澆春水要適當推遲,以免降低地溫和土壤透氣性而影響麥苗生長。對於丘陵旱地麥田,可在降雨雪後趁墒追肥,保冬前分櫱成穗,促春生分櫱早發快長,爭取穗數保產量。豫南麥區還要注意及時清理田間廂溝,預防漬害。

記者:如何防禦春季麥田凍害?

郭教授:

我省春季氣溫回升快、起伏大,極易發生“倒春寒”。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預報寒流來臨之前及時進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預防凍害發生。對於整地粗放、秸稈還田後未壓實的土壤暄松麥田,要在化凍後及時進行鎮壓,以沉實土壤,彌合裂縫,防止跑風漏墒,加重凍害。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採取追肥澆水、噴施葉面肥等補救措施,促其儘快恢復生長。

記者:對於旺長麥田應採取哪些措施預防後期倒伏?

郭教授:

小麥起身至拔節期是控制旺長,預防後期倒伏的最關鍵時期。對於已經出現旺長或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小麥起身期,選擇日平均氣溫5℃以上的晴天午後進行鎮壓,抑制地上部生長。也可在起身初期噴施“壯豐安”等化控制劑,抑制基部節間伸長,防止後期倒伏,同時將追肥澆水時期適當推遲到拔節中後期進行。

記者:如何有效防控春季麥田病蟲草害?

郭教授:

春季病蟲害應以條鏽病、紋枯病、赤黴病、麥蜘蛛、蚜蟲等作為防控重點,在實行嚴密監測預報基礎上,科學制定防治預案,及早準備藥劑藥械,並在植保部門和農技人員指導下,選準對路農藥,及時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做到精準綠色防控,確保小麥安全生產。對於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要在小麥返青起身期選擇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6℃以後的晴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進行化學除草。要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適宜除草劑,並嚴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發生藥害。

記者:您作為省科協和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組織的農業專家在線服務團首席專家,對搞好今年春季麥田管理還有哪些建議?

郭教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春季麥田管理是促進小麥苗情轉化、構建合理群體、培育壯稈大穗的重要時期,也是贏得豐收主動權的關鍵環節。在當前疫情防控和春季麥田管理的最關鍵時期,省科協和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組織的農業專家在線服務團成員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做好疫情安全防控的同時,深入生產一線查苗情、墒情、病蟲草情,有針對性地制定麥田管理技術意見,對農民開展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指導,搞好在線技術諮詢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確保今年小麥豐收做出新貢獻。

疫情期園藝專家給菜農的建議


​“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疫情期間蔬菜生產基地和人員應該怎樣注意防範? 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阻擊戰正處於關鍵時期,大多數人都要進行居家封閉防護,但是,蔬菜屬於保障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還要加強生產和採收、包裝、運輸交易。菜農不能居家防護,既要進行防禦疫情,又要抓緊蔬菜生產,做到生產防護兩不誤,我會設施園藝專業委員會專家、河南農業大學孫治強教授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Q:菜區防護怎麼做?

A:當地沒有病例發生的村鎮和社區要加強防護,嚴格杜絕從疫區來的車輛和人員,包括湖北的車輛、當地發生病例區域的車輛和人員都要嚴格拒絕進入蔬菜生產區域,不僅要在村鎮設卡,更要在蔬菜生產區域邊界設卡防控。對於到基地運輸蔬菜的車輛要嚴格進行整體消毒,還要對蔬菜包裝週轉箱進行消毒。對運菜人員要檢查登記,測量體溫,瞭解近期往返區域,杜絕疫區人員運輸蔬菜。

Q:基地防護怎麼做?

A:蔬菜生產基地要進行消毒,包括道路、棚室周邊、工作間、加工包裝場所、棚室內的走道等,儘量做到每天一次。

Q:菜農防護怎麼做?

A:菜農要加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出入棚室要注意加減衣服,避免感冒,以免導致發燒隔離,影響工作。工作以後要洗手。有條件的基地儘量居住在棚室的緩衝間內,避免往返感染,需要往返時要佩戴口罩。回家後要及時洗手,外出的衣服要放在一個單獨的地方,並要勤換洗。在家期間,沒有近期必須做的事不要出門,不和近期外出過和不認識的人接觸。杜絕不必要的拜訪和來訪,不聚餐,不聚會,不打牌。家裡要多通風,勤消毒。

Q:包裝運輸防護怎麼做?

A:包裝物要儘量採用新的,重複使用的包裝物、週轉箱要進行消毒處理。包裝人員要帶口罩和手套。嚴禁從疫區來的人員、不瞭解近期流動區域的人員到基地收購蔬菜。要對到基地和農戶收購蔬菜的人員進行登記,收購和運輸人員要戴口罩、戴手套,收購人員和基地人員要儘量少接觸。

Q:棚室防護怎麼做?

A:棚室要控制溫溼度,適當放風排溼,減少病害發生,防治病蟲害儘量採用噴粉劑和噴粉機械,以減輕勞動強度。

疫情用工緊張時,省力栽培解農愁

溫棚蔬菜栽培本身需要勞動力較多,目前正值溫棚蔬菜定植和管理的關鍵時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由於疫情的影響,使一些規模化種植基地用工更顯得緊張,這個時候更需要推廣適用、易行的省力化栽培技術。

  • 用好熊蜂或蜜蜂授粉

授粉是果菜類蔬菜生產用工較多的環節,如番茄開花坐果期幾乎每天都要人工點花。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溫棚內的環境條件逐漸適合熊蜂或者蜜蜂進行授粉。採用熊蜂授粉不僅可以降低人工使用,還可提高果實品質,既是一項省力化的技術,又是一項綠色優質化的栽培技術。

​“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科學放置蜂箱

在棚內放置蜂箱時,要避免陽光直射蜂箱,蜂箱要放在適宜高度的架子上,避免螞蟻進入蜂箱。棚內使用有害的殺蟲劑時,要把蜂箱移到外面,放回蜂箱時要放回到原來的位置,出蜂口的朝向還要朝向原來的方向。因為蜜蜂有記憶功能,這樣可以縮短熊蜂的適應時間。在使用熊蜂授粉時,放風口要用防蟲網,以免熊蜂飛到室外。工人進棚工作時不要穿亮黃色和藍色衣服,不要驚擾蜂箱以保證自身安全。

  • 溫棚超寬行距種植,前期套種速生葉菜

按照240釐米的畦距劃線,做成南北向高畦,再沿線向兩邊分成底寬80釐米、上部寬70釐米,高30釐米的栽培畦,在栽培畦上鋪設2道滴灌帶,走道寬160釐米。

​“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寬行栽培定植的番茄

省人工:與傳統相比,平均行距由原來的70釐米增大到120釐米,可減少起壟用工40%以上,節約滴灌帶40%以上。通過適當增加株距的方法,單位面積種植密度不會降低,寬行距改善了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方便管理操作。

發揮這種寬行栽培模式便於套種的優勢。溫棚溫光性能好,在果菜定植後的前期生長階段,利用寬的走道,可種植生菜、小白菜、上海青、芹菜等速生葉菜,滿足3月中下旬的蔬菜供應。

利用寬行還可進行自主育苗。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很多苗場由於工人不能技術到位,育苗量會減少,這會影響部分基地在3月初時缺少足夠的秧苗。可利用溫棚內寬的行距進行育苗,生產育苗兩不誤。

  • 日光溫室東西行種植


​“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東西行種植的番茄

溫室由南北向種植為東西行種植。在溫室內沒有鋪設滴灌帶的規模化種植基地,可改變傳統的南北行種植方法為東西行種植。改變成東西行種植後,方便耕作機械在溫室內應用,起壟的機械、覆蓋薄膜、鋪設滴管的機械等都方便在棚室內使用。如果南北行種植,寬度只有9米左右,機械需要不停的調頭,另外兩端還有較寬的距離機械不能耕作到。改變成東西行後,這種情況就會得到很大改善,可以極大提高耕作效率。

  • 植保防病時科學使用煙燻劑和彌粉機


​“抗疫情 穩生產 促發展”河農大專家教授在線解答農業生產問題

彌粉機防治病害

與常規的噴霧相比,煙燻劑和彌粉機一是不受天氣的影響,不會增加棚內的溼度,二是用藥均勻,三是可大量節省勞力,如彌粉機施藥操作者不需走入植株行間,每畝用時5分鐘左右。在使用時要科學選擇藥劑和用量,注意人員用藥安全和作物安全。

作者:李勝利,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省蔬菜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

當前防疫形勢到了最關鍵的階段

河南農業大學秉持服務當地農業農村發展的理念

為當地的農民朋友們

送去最及時的疫情期間農田管理措施

確保農作物的生長

相信在不久以後

疫情定將會被戰勝

中國加油!

統籌監製:周紅飛

本期校審:張繼松

朱浛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