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每每提到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恩恩怨怨,“玄武门政变”始终都是绕不开的梗,史书中的“玄武门政变”是怎样的呢:

李世民到李渊面前状告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怒不可遏的李渊命令兄弟三人第二天觐见。结果,李建成和李元吉被事先埋伏的李世民诛杀,继而又逼迫李渊让位,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太宗。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但是,就“玄武门政变”来说,却存在着不少谜团:

谜团一:

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确实行为不当,李世民只要拿出证据就行,在这种事上,李渊肯定不会护短。为何他要在李建成进宫的路上设伏呢?为何要阻止李建成见李渊呢?难道是他害怕李建成见了李渊后,会对自己不利吗?

其实,当天进宫的人不单只有三位皇子,权臣人物悉数在列。因为当时太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要么,李世民拿出证据,处置李建成;没有证据的话,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也不排除李渊会对李世民痛下杀手,毕竟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这样的局面下,李世民也只有铤而走险,因为自始而终他都没有看到李渊要“废太子”的心思;

这就牵扯出了第二个谜团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谜团二:

如果李建成像很多书中描绘的那样平庸无能、贪财好色,为什么李渊不肯另立太子呢?李渊犯糊涂了吗?不,直到退位,李渊都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不可能分辨不出好坏。而且,在当时的大臣中,也没有具表上奏弹劾李建成的,说明李建成在当时还有很高的声望。史书记载和事实前后矛盾,那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德才兼备?还是贪财好色?

这个谜团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先来回顾几个历史片段:

一:李渊起兵

李渊早早就开始为起兵做准备,当时他的安排是:李建成到河东、李世民到晋阳网络各路英雄。李渊起兵是在617年,李建成当时已经28岁,而李世民当时只有18岁。虽然在古代18岁已经是成年,但是,毕竟还属于“毛头小子”的范畴,因此,招兵买马的责任,李建成承担的肯定会比李世民多。若是李建成昏庸无能,别说李渊不会让他去,就是去了,那些有心造反的人哪一个会臣服于他?更不会归附在李渊的麾下。

李建成“无能”一说,显然站不住脚;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二:建军

李世民做皇子时的一大功劳就是攻打西河时斩杀了高德儒,这是事实,但当时的统帅却是李建成。

李建成的战功确实没有李世民多,但是,李渊建了大将军府后,任命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都督、左三统军。能将军权交给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足以看出李渊对李建成的信任,这也是对李建成军事才能的一种肯定。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三:太子身份

李渊称帝后,就封李建成为太子,这得到众大臣的赞同。成为太子后,李建成开始辅佐李渊处理国事,唐朝初期很多制度的创立,李建成都参与其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此远离战火,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镇守蒲州,还多次击败突厥的进犯;621年,李世民与窦建德相持不下时,稽胡纠集数万人军队骚扰大唐边境,又是李建成率军出击,平息了这次动乱;

这些事件都说明,太子身份的李建成并没有安逸享受,而是在朝廷需要的时候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大局观,还是有的;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四:实行仁政

窦建德死后,他的部下为了给他报仇,又打着“反唐”的旗号纠集了很多人谋反。起先,是李世民去平乱的,可是李世民的手段过于残酷——悬民处死,虽然暂时平息了起义,但是,没多久又死灰复燃。第二次,李渊派李建成前往平乱,而李建成采取了魏征的建议,实行仁政,笼络和安抚人心,并优待俘虏。没有刀兵相见,叛军就自行瓦解;

......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这就是真实的李建成。如果说李渊称帝前李建成有“长子”的优势,那在太子的任命上,就已经可以看出李渊对李建成的青睐。太子乃是国之根本,李渊不可能不慎重,而且,在李建成成为太子后,从李渊对他的各种调配来看,也是对李建成综合能力的一种试探,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符实,李渊心里清楚,朝堂大臣们心里也清楚。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有了矛盾之后,李建成行事更加谨慎,试问,他又怎么会去犯那些低级错误、影响自己的太子之位呢?

从“德才兼备”到“贪财好色”,是谁遮盖了真实的李建成?

那李建成又是怎么从“德才兼备”走向“贪财好色”呢?修史人的一支笔就能做到。以前,为了保证史书的公正性,皇帝是不允许查看史官编撰的史书,可到了李世民这里,这个传统就被打破,他成为第一个要求“翻看编史”的皇帝,李建成的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为李建成“叫屈”,史学家何木风老师曾把李建成称为“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并用大量事实来维持自己的这个论点。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再多的讨论也改变不了什么,唯一能做到的,也许就是还原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真面目,为后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