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李隆基成功的最大障碍

1.太平公主因神龙革命和唐隆政变之功绩,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权倾朝野。

公元705年,在神龙政变中,因参与诛杀二张的行动,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自此开始大放异彩!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中宗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韦氏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此遗诏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韦氏死党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对相王李旦明升暗降,打破了这一平衡。

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发起的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辟了皇位,是为唐睿宗,政变发起者李隆基被拥立了皇太子。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被晋封万户,成为唐朝最有权势的公主。

这个时候的太平公主为李唐王室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此,太平公主权倾朝野,皇帝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李旦都要与她攀谈一段时间;一旦她没去上朝谒见皇帝,李旦会派宰相们到公主府上征求她的政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主动暗示先请示太平公主,再同皇太子李隆基商量。

李旦对太平公主俯首贴耳、言听计从,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的升迁、降免全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话,因她提拔、举荐而飞黄腾达担任要职的士人不可胜数。

由于太平公主多谋善断、长袖善舞,这个时候,她的权势已经超过了身为皇帝的四哥李旦,因而,对她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俯首称臣者不可胜数。

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的三个儿子都受封为王。

2.太平公主为侄儿设置障碍。

太平公主起初认为太子李隆基年轻,并未把这个侄儿放在心上;不久发现了太子的文韬武略,所以她想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稳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于是她屡次散布流言,说李隆基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侦探其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也要上报皇帝李旦,谋略类似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这让身为太子的李隆基惶恐不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妄图通过自己对皇帝李旦的影响加害于太子,由于韦安石等对皇帝李旦的劝谏,李隆基才幸免于难。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宋璟则质问她:“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要稳固太子地位,皇帝李旦被下诏:“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太平公主得知姚宋之计后勃然大怒,并以此迁怒责备李隆基。

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皇帝李旦奏称姚宋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以求自保!

3.太平公主妄图武力夺取皇位。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这是暗示皇太子要提前登基即位。以此刺激李旦,而李旦却决定“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于是在八月,李旦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去世。

至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还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等一帮死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太平公主还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4.太平公主死于非命。

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之事泄露,皇帝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发兵把太平公主的党羽诛杀殆尽。

太平公主迫不得已,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才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求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严辞拒绝了,太平公主最终被李隆基赐死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