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曾红极一时的“辈分取名”,为何现在也不流行?过时了吗?

语堂


在回答前做个科普吧,因为现代社会确实不流行辈分取名了,很多人特别是90年后的都不大了解。

按辈分来取名字的习惯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因为这更多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普遍的习惯行为。最正式的字辈是起源唐朝,比如:韩氏字辈就是唐朝的诗人韩愈谱写的,最终形成一种制度则是明朝时候的事了。当时开国明太祖朱元璋膝下子孙众多,他为了能让皇族成员能区别辈分,亲自的给皇太子、王侯们规定好了字辈,要后来人严格遵守。后来明朝皇族成员挺听话都是按照"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几个字来给后代取名字,以此来划清辈分。虽然后来明朝传到慈字辈就灭亡了,但是这种行为还是作为习惯流传了下来,汉族外其他民族也有这样的习俗。


为什么流传了那么久的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不再流行了?还是过时了吗?我觉得主要还是受现代社会影响,其中有主要原因有三个。

1、传统家族制度不适应现代社会被逐渐淡薄

这是一个根本原因了,在古代的话基本是一个村庄一个姓,而而村庄内的人们是依附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生活的,很少说离开自家土地去外面过生活的,除非是经商、当官啊。但是随着小农经济在晚晴时开始瓦解,市场经济开始兴起,人口流动开始加多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愈来愈多的农村居民开始走向城市工作、生活,几代人后在外工作的宗亲跟本族之间的关系就淡化了,所以自然就不会照着字辈去取名字了。

2、按年龄排辈开始取代按辈分排

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思想的冲击,人们对于古代那一套繁文缛节愈来愈不喜欢了。按照字辈来取名字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如果辈分比较高但是年龄不高的情况,拿我来说,我村里好几个娶了媳妇的大叔在我面前,那都得叫我这个20岁小伙做叔叔。在那个封建社会里老头老太太说不定还会给小孩作揖行礼喊声“叔叔好”,现在会这样吗?即使老头老太太能够接受那么年轻人怎么接受?所以与其到时候尴尬还不如打破这种用字辈来取名的方式,从而让人更好更和睦地相处。

3、按辈分取名不符合现在大多数父母的取名理念

现在时下的年轻人取名都比较喜欢有新意、诗意、个性化一些,比如有些个把父母两人的姓氏加进去,有些则取有寓意的名字,但如果按字辈取名,一来只能在孩子名上添一个字,二来中间的那个字辈可能不太好搭。


志华L


我们中国人按辈份取名由来已久,至少在宋朝时期就有按字辈起名的,以后就逐渐发展并盛行,一直到民国时期都长盛不衰,并非红极一时。只有建国后的一段时间不怎么时兴,应该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吧!但改革开放后又开始兴起,现在正处于全盛时期,无数的姓氏宗族、许许多的人们都在为族谱的续修而尽心工作,为寻根问祖而努力奔波。越来越不流行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按字辈起名是为了使长幼有序,不致紊乱。我国大多数家族都有字辈,尤其是一些大姓家族。字辈大多是一首诗,为四言、五言、七言。如监利县高氏九嗣联宗的字辈为:

毅展宏图景,

思源祖业彰。

泽恩联衍庆,

典浩训臻良。

君品常熹显,

巍科乐靖康。

一个家族同一个祖先,不能乱了辈分,否则,对不起祖先。

大家都知道,一般比较大的家族都有七八代人当世。家族往往有年龄相仿的人,辈分却相差几代,如果没有字辈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对于那些没有亲戚关系的人们,我们可以随便称呼,或称师傅、先生、女士、同志,也可根据年龄来称呼,对于年龄差不多的人就称兄弟姐妹,大一二十岁的人就称叔叔阿姨,大三四十岁的人就称爷爷奶奶。可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就不能随便称呼了,必须按照辈分,该叫什么就得叫什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传承下去,不能随便更改。

为使子孙不致紊乱,以字辈取名是祖先们的智慧,不仅以前流行,现在流行,将来还会流行。


开拓的世界491


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思想开放。自己的子女自己取名字。多年前家族修谱,才知道老一辈都预存了名字,按字排辈。我只记得几个排名,秀,泰,和。旺,家,新。下面没人排了。其实家谱毁于我手,太爷爷是文人,村上有动笔的事都由他说了算,相当于族长,文质彬彬,道骨仙风。长杉大褂,瓜皮帽子,出门柱个文明棍,山羊胡子。写字前有人磨墨铺纸,戒尺按着纸,毛笔字不输于当今二流书法家,家谱也由他修订。家中那么多古书,都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烧了。家中几十本族谱,小时候时兴放洋灯(孔明灯),比我大的小伙子们叫我回去偷族谱给他们糊洋灯,都偷没了。现在想想都愧对祖先。


牵手追夕阳58


也要看情况吧,本来我对什么辈分没什么感觉,自从10年前参加了宗族的祭祀活动,特别是最近三年每年参加了宗亲会,对宗族的归属感还是比较强的,今年刚好儿子出生了,果断按照辈分取了,本人刚好第十八代(同辈分的出了好几个牛人,有亿万富豪、有偶像明星、有两院院士、有人大代表),我儿子这一辈还真不好取,想了好久。同辈分的众多堂兄弟的下一代有一半按辈分一半没按辈分,跟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家总之混得好的人大都按照辈分,私企打工混的稍差一些大都没按照辈分,我算是异类吧。



阿君哥2016


不流行了,过时了。理由如下:

按辈分取名源于中国传统的血统宗亲制。儒家思想传承这一制度,儒家不承认人死后有灵魂再生之说,认为一个人不死的方法就是把血脉传承下去,子女的血液中流淌着父母传给的血脉,一个人结了婚,生了儿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特别重视传宗接代工作。不是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如果一个男人结了婚生不出儿子,那就是最大的不孝。

为了保证生儿子,儒家还创立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讨了妻子不能生儿子,政府就允许他纳小妾,一个不行就二个,三个,直到生下一个儿子来,传承血脉,传宗接代,也叫传香火。

这样一来,每个大家族,有钱人都想把血脉和财富一直传承下去,直到千秋万代。为了记录传承过程就得编族谱,建宗族祠堂,建立祖坟埋葬地等一系列配套的东西。其中按辈分取名字,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人的名字写在族谱里,死后供在祠堂里,埋葬在祖坟中,如果有人违法乱纪被处死,就会把他的名字从族谱,祠堂里删除,不准埋在祖坟的墓地里。

中国人自从汉武帝把儒家思想列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之后,儒家主张的宗亲血统制,一夫一妻多妾制,族谱,祠堂,祖坟等组合起来,成为一种完整的封建礼仪。中国最完整族谱是孔子家的,从孔子到现在已经是76代了,族谱完整。

2000多年来,中国人就是按这种礼仪生活着,时间一长就内化为一种习惯和习俗,生活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的中国人,天生就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东西。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废除了这一制度,认为是封建迷信,一直加以反对,时间又过去了几十年,城市人已经进入到现代化时代,完成废弃了这一传统。但是很多农村老辈人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坚守着这一传统习俗,坚持修族谱,重建祠堂等复古行为。






飞飞猫说话


不知以后这种风俗会不会慢慢被改变,反正不管起什么名字,只要是家族里的人就可以了,至于辈分嘛,往后谁还知道谁是谁呢。



徽州大卫


文丨李怡


我记得在我们那里大概从八十年代以后就不流行按辈分取名字了。我八七年出生,八零年之前出生的很多小孩都是按辈分取名字的。主要原因是按辈分取名束缚了人们对自己宝宝名字的选择范围。

我是河南南阳方城李氏的一支。辈分是按“均、西、天、恩、万、年、永、昭”来论资排辈的。我爷爷是属于“西”字辈,父亲“天”字辈,我“恩”字辈。父亲和爷爷的名字里都含有辈分,从我和哥哥这里开始就没有在用了。

为什么现在都不按辈分去取名字了呢?主要归纳有一下几点。

  1. 在网上听过这么一句话。现在的婆婆最可怜,当媳妇儿时听婆婆的,现在当婆婆了却要听媳妇儿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现在的时代变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的思想还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做事都比较“循规蹈矩”。现在的时代新人,思想和行为都更加自由。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搜索进行筛选甄别。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有寓意内涵又朗朗上口与众不同的名字。但在之前辈分都是放在名字的中间,这样人们在取名字时就就大大缩小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3. 按辈分去取名字的话都是三个字的名字,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两个字的名字,这样的选择时就会直接去掉辈分。我和哥哥的名字就是这样。

辈分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不识字。通常给自己的子孙起的名字都比较简单。比如像大毛,二毛;大狗,二狗等。同名的人也比较多,后来一些比较聪明的读书人,见每个家族都有一个祠堂,祠堂门口都会有副对联,所以就以他为名字的中间字来论资排辈起名字。所以他的最终目的是未来取名字,对辈分的划分并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随着这个方法推广开来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家族都逐渐有了自己的辈分区分方式。


关于名字

通常人们都会有两个名字。一个大名,一个乳名。

乳名通常是在家里的时候家人对自己起的一个比较亲密的名字。

大名是步入学校之后开始用的名字。

给孩子取名字我觉得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你一定可以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1. 名字需有内涵。
  2. 名字尽量不要与其它实物和人有谐音。
  3. 字最好是四声,这样喊起来声音是向外的,叫这会郎朗上口。

小结

名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名字变化也反应着社会文化的变化。

辈分应该放在心里,名字要起自己喜欢的。

你们那里是怎么论资排辈的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我,期待追梦路上与你同行。


诚挚人生为梦启航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字的变化莫测演变,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迅速。在中国辈分大小是很重要的,从名字的咬文嚼字开始分别。

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我们这里的村庄不大,人也多,只要是长久在村里居住的当地人,都必须从起名字论大小辈分,我们村里都是姓李的,爷爷辈是三个字,我爸必须是两个字,我是三个字,我的孩子又是两个字,就我而论我在村里的辈分不大,三十多岁了叫一个本家十来岁的叫老爷,太尴尬了,不叫吧,让长辈说我不懂事,叫吧,他又老是笑话我,说等给我娶个老奶,赚我便宜。还有一种取名字是按字论辈分大小的,比如隔壁村都是姓孟的,第二个字必须按老祖宗留下来的家谱字迹,第三个字就看父母的意思起了,也就是说,孩子的名字三个字,父母只能做主最后一个字,据我了解,孟令~,孟祥~,孟维~等等(本人对这门姓氏不大了解,大家了解意思即可,不便深究),这些都是按家谱叫的名字,有上岁数的老人一看对方叫啥名字便知道他的辈分了,知道该怎么称呼了。

现在在我们这里仍是按辈分给孩子取名字的。


小李子在农村


即便是现在还有会有很多的姓氏分枝会按辈分取名,比如说我的爱人就是“毓”字辈,而与她是同辈分的孩子也都是在名字中会有一个“毓”字。我爱人的老家是山东,她的老爷爷还有回山东找家谱的想法。但是现在规规矩矩的按辈分取名的确被很多的人家忽视了。比如说我父亲是“敏”字辈,我的爷爷是“玉”字辈,但是到我这全都是单字的名字,我的两个叔辈妹妹的名字也都是单字的名字,也不安家谱上辈分取名字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根本就没见过我们这一支的家谱,因为我的祖上是河北的。

1、家族早已分散、失去联系。实现在很多人给孩子取名不按家谱的辈分取名,主要还是在于现在人走的太远、家族分离的太久和太远。而且,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可能早已分开几十年,早已断了联系。即便是想按家谱的辈分给孩子取名字,也不知道到底是按什么“字”取。比如说我爷爷是在闯关东的时候独自从河北来到的吉林,来到吉林之后就在没回过河北老家。这样的话,联系中断、家谱不能继续,还怎么按统一的辈分来定下这一辈用哪个“字”,还怎么“按辈分取名”呢?而且,这种情况在我们北方非常的普遍,特别是在闯关东之后的阶段,连年的战乱,很多家族都已经打散、打乱、远走高飞,都已经断了联系,而家谱只有一份,还怎么能够那么统一呢?

2、新时代孩子对家族的关心变淡。对于现在来说,在我们北方地区家族的概念又淡了很多。特别是90后和之后出生的孩子,目标都是远离东北、去远方发展。依靠名字中的那个“辈分”的字来判断是否是亲戚、是否同一辈分也没那么重要了。反而在南方这种传统保留的比较好,特别是很多的南方地区都有宗族祠堂,目的也在于这个家族能够继续流传下去、同家族的人能够和谐发展、团结发展。

3、计划生育的影响。计划生育曾经是基本国策,一家只要一个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您家是个女孩子的话,就不能在家谱上延续您的这一分枝了,也就意味着您的这一分枝在家谱上就断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也是很普遍的。所以,我感觉计划生育的政策对现代人的家族概念的淡漠有着一定的影响,也是造成现在很多人取名不按家谱上的辈分取名的一个原因。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农村老家只要是有新出生的孩子满月以后就会“续家谱”在当时续家谱的时候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说在我们当地一共有五个辈分,那么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龙字辈”“传字辈”“家字辈”“雨字辈”“中字辈”同时这也就是说辈分越大那么其在村里就是长辈。

那么至于说问题当中所提到的按辈分取名,其实这在以前是必须要这样做的,那么刚才咱们所讲到的这这五个辈分,也就是说在起名字的时候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就必须是其所在的那一个辈,主要这样起名也是为了能够让晚辈们记得自己在家谱当中的排序,以此来提醒后人无论走到哪里或者是在哪里发家致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老家。

至于说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起名都不按辈分的原因,其实也有很多种不过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只有一种那就是现在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想必大家也都深有体会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思想文化也在不变的变化,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新时代带来的影响,因此人们生活在不同年代其文化以及观念也会随之出现变化。


所以现在人们起名字一般都是起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好听而又有寓意的名字,毕竟一个人的名字会伴随其一生,因此作为父母的都会想最好听寓意又好的名字,其实现在起名字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还是挺好的,毕竟随着时代的不同一些文化也在变化,但是有一点我们要牢记的就是对待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我们更要推陈出新的看待这一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