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茶農直銷的茶葉不僅價格低且質量好,而消費者卻不敢從茶農手裡買呢?

茶農小張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結合我們這裡的具體情況,做一個全面的分析,然後得出結論。

記得在去年的夏天,本人曾收到一位要求添加微信的茶葉妹的邀請,出於禮貌,我點擊同意添加上了。但當我問她,你是哪裡的,在臨沂是否有店時,她回答說是外省的,在臨沂並沒有店。我聽到這當時就沒了興趣,心想,假如你在我們當地如果有店的話,我可以去看看,如合適就買一些,反正買誰的都是買,你說了一回,我就給你個面子。但你不是在我們這裡賣,沒有店面,況且還是在遠隔幾千公里的外省市,我為什麼要買你的呢?我們這裡本來就有好幾個專業的茶葉市場,我們可以到現場親自看著品著進行選擇,那有多好?可以說是買的放心又舒心,而你相隔那麼遠既見不著你人又不能提前見到你的茶葉,叫人總有一種心裡不踏實不放心的感覺,儘管有發來的圖片等,那也是隔皮猜瓜,犯不上去買。

所以,我不會在網上購買茶農直銷的茶葉。


紅塵遲耘


本人是一個茶葉的消費者,曾經有過一次網購茶葉的經歷,今天說說為什麼從那以後再不買網上茶葉的事。

說起來都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廣告,福建安溪的鐵觀音。說的非常好,產地茶農直銷,不加任何渠道,價格美麗,品質保證。一時抵擋不住誘惑,就買了點。

發貨挺快(那時候網購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收到後感覺茶葉品質一般,並沒有什麼特別,價格相比較實體店也沒多大優惠,所以就沒再買。

但是,騷擾電話卻一直不斷的在打,一直持續到現在!!!

前幾年比較多,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個,搞得不勝其煩。後來只要看到是福建泉州的電話就不接,掛斷後拉黑。但是也不知道咋回事,還是經常會有這樣的電話,有座機有手機,甚至還有隱藏歸屬地的。真的非常佩服這幫人的執著,到這兩年明顯減少了。

讓我最反感的就是這些事,人家消費者買或者不買,完全是自己的自由。不停的打電話只會讓人更反感,對銷售起到的很多都是反作用。這也是我為什麼再不會去網購茶葉的重要原因,我寧願在實體店裡買,也不會再去網上買。


白酒有黑幕


我也是一個做茶葉的。對於這個問題有過市場調研。消費者不買茶農直銷的茶葉,主要是這幾方面的原因:

一,渠道窄。直銷茶葉的地區往往是產茶區,產茶區往往家家戶戶都種茶,在當地直銷誰買?在賣到外地,由於信息不靈、推廣力度不夠,無法找到消費者。

二,市場飽和,供遠遠大於求。現在全國各地的茶葉基地遍地開發,隨處可見。除老茶區的老百姓把茶當成生活品外,其他更多的地方老百姓只在逢年過節喝點茶外,根本不喝茶。因而有限的所需,在當地隨便都可買到。

三,質量無法保證。隨著農藥、化肥、除草劑在茶葉上的大量使用、媒體的正面批露,茶葉的質量信譽大打折。人們在蔬菜、大米、飲品上已飽受農藥殘留的傷害了,誰還再去自尋擔憂?!

四,口碑巳遭損害。前幾年“茶葉女”現象的出現,把“茶農直銷”的口碑弄壞了。縱使想買,卻怕被忽悠,於是乾脆不買了。

五,網上直銷老百姓不相信。誰都知道網上直銷的成本是較高的,一般的茶農根本操作不起來。而且現在生產成品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你的茶葉那麼便宜?!有好茶葉誰相信?

以上是我個人的總結,供參考。





職業農民蔣大叔


質量好,價格低,這是不存在的。

大家都以為一個茶農直銷就可以顛覆市場規律?網絡它只是提供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僅此而已。

首先聊聊茶農的茶是不是比較好?

製茶是一門技術活,一款茶的影響因素,相對於原料,茶農的製茶技術更為關鍵。那麼如果茶農的技術不好,他家裡的茶大部分都是不好的。而一個茶產區裡面,製茶技術好且穩定的茶農並不多,那麼他們的茶大部分都會被當地的茶商收購,別想著說茶農如果拿去網上賣,售價不是可以更好嗎?那他幹嘛要賣給茶商,反而價格更低。首先,茶農他們紮根於農村,對茶葉的網上銷售並不熟悉,網上的零售需要約會包裝,推廣等等,消耗的精力也是很大的,他們沒有那麼大的精力,而這些也變成了成本的一部分?反之,茶農與茶商常年合作,他們都彼此瞭解,而且茶商採購量大,不需要包裝,推廣,茶葉損耗等成本。這樣對比下來,如果你是茶農你會做什麼選擇?

為什麼淘寶上面有那麼多自稱茶農直銷的店鋪呢?

這些店鋪其實也不是什麼茶農,他們也是茶商,只是他們抓住了大家認為直接找茶農買茶,性價比會更高的這個心理。茶農直銷是他們的一個營銷噱頭,這個其實不是隻在網上才有,在實體的小零售店也會有,他們也經常告訴大家,他們家的茶是家裡的茶山。同樣也是希望傳遞給大家他們的茶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信息。

那麼接下來是為什麼很多人不買了?

因為他們是售價低,那麼商人還是需要盈利的,在售價低的情況下,其中還有各種友商彼此之間的價格戰,售價只有更低,沒有最低,一斤茶葉就賣100塊不到,還送茶具。那麼這就迫使他們用更茶的茶來降低成本,以便獲得盈利。一般懂得喝茶的人,買過一邊就不會再買。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不懂茶的人還是會買,因為對一部分的人,茶是有點味道的飲品而已,好壞他們不講究,然後還有茶具可以送,多好,多方便。另一部分是他們不懂得區分茶的好壞,或者已經把那種不好的茶當做好的茶來喝。

接下來囉嗦兩句。大家不要以為互聯網的時代,以前的市場經濟規律就不管用了,商人終究還是要盈利的,互聯網並沒有降低商人的營業成本,而提供良好的產品獲得適當的盈利也是應該的。不過這個社會良心商家有多少?這也是一個問題了😀





義山公子


我是茶農,很小很小的那種。茗茶只做一種茶,龍井。對於茶農茶葉質優價底而喝茶人不敢買的問題上淺談自己的一點體會。1.信息不對稱,茶農有茶葉賣不了,喝茶人找不到適口的茶葉.2茶農與喝茶人溝通不充份,一般喝茶人通過圖片講好價格就匆匆下單,其實這樣做對雙方是很不負責的作為喝茶人必須要講請對茶葉的要求如香氣:清香.濃香等等,口味:鮮.爽。茶味濃淡一般喝茶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所以下單前一定要講清楚。作為一個有技術的茶農是可以通過加工工藝來適合您的口味的。3:要充分了解茶農產地的產茶時間,這個很重要!!!現在的龍井茶在賣季節,季節早就可以賣得貴,二三月份的茶就比較貴,象我們真正的高山茶要到四月初才會有茶,那時的價格不高了但是質量很好。4:城信:象我們的小茶農一般銷售門道很小,客戶來買茶總想保住你希望回頭客,所以在品質,價格上不會亂來,除非自己找死。


胡塘崗


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原因:

一、其實,不是不敢從茶農直接買茶,而是不知道怎麼跟茶農直接買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跟茶農認識。

二、信任度問題,居所周邊的茶葉店,一來二去就熟悉了,或者,同事、朋友賣的茶,熟人嘛,比較信任。如果跟茶農也熟悉,那肯定找茶農買茶了。但是,不可能每個喝茶的人,都認識茶農啊。就像錢鍾書說的“你吃了個雞蛋,不一定非要認識生蛋的母雞”,類似的道理。

三、網絡上被人玩壞了。“賣茶小妹”啊之類的騙局,時有耳聞,不得不防。

四、茶農生產的茶葉,大多是批發給了茶葉店。畢竟,專業的事要專業的人來做。茶農主要就是生產茶葉的,不是做零售的。

五、茶無好壞,適口為珍。消費者不可能為了買一點茶葉,特意跑一趟茶產地,而且,車費也增加了成本。茶葉店可以讓你喝滿意了,再買。

最後,這只是我個人想法,不知對否?請勿見怪。

如果能交個踏踏實實的茶農為朋友,那喝茶確實是方便的,買茶確實也是放心的啦。



漳平水仙茶傳承人


視頻裡面經常看到茶農低價直銷的視頻,好奇點開鏈接進入到商鋪裡面,媽呀!從福建正山小種、金駿眉,大紅袍到雲南滇紅,三斤只要99元還附送泡茶套杯,就連普洱茶裡的優質產區老班章、冰島也只要199一提(一提七餅,每餅茶不到三十元)並且全部包郵貨到付款。這就是現在的所謂茶農直銷,我想說中國的茶農都是隱形富豪,全國各大茶產區都有茶園


茶亦有道之拙夫


說茶農直銷的茶葉價格低質量好,並不是十分準確。

茶葉屬於農產品加工業,也屬於食品範疇,因此茶葉的質量好壞,首先主要取決於原料的質量,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次取決於加工工藝和質量;再次取決於倉儲、運輸質量。

所以茶葉的質量首先要符合安全性要求,象農殘含量、重金屬含量、衛生指標必需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其次要符合水份、淨含量、茶多酚、水浸出物等理化指標的要求;再次要符合感官、外形的要求。

綜上所述,並不是所有茶農家的原料都是好原料,也不是所有茶農的加工工藝都好,茶農的倉儲條件也參差不齊,所以題主說茶農直銷的茶葉質量好是不準確的,很多茶農直銷的茶葉質量並不是太好。

茶葉的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成本加利潤加稅收,而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加工製作成本、包裝材料成本、人工費用、財務成本、管理成本、儲存成本、銷售費用、廠房和設備折舊、技術研發投入等等。如果將茶農自己製作的茶葉和企業生產的茶葉進行比較,茶農自己製作的茶葉不需繳納稅收,而且沒有管理成本、儲存成本、銷售費用、廠房和設備折舊、技術研發投入等成本,包裝材料成本、財務成本、儲存成本、銷售費用也會比企業低得多,但茶農生產規模小,企業生產規模大,單位成本相差並不是特別大,但一般而言,同等質量的產品茶農直銷的價格一般會比企業低一些。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企業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和質量控制能力要比茶農高很多,因此一般情況而言,茶農生產的茶葉質量穩定性大都不如企業生產的茶葉。

另外,政府對茶葉生產企業的監管和質量監督比較嚴格,而對茶農則基本不監管;企業一般比較重視可持續發展,重視質量和誠信經營(當然很多茶農也重視誠信經營的),所以現在我國2018年茶葉銷售市場上企業生產的品牌佔了全年銷售金額的百分之九十多,並仍有上升的趨勢。

當然由於茶葉的特殊性,一些原料好、加工技術好、重視質量和誠信的茶農仍然會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的。






多知一二


首先一點,要分清楚真茶農和假茶農,現在的宣傳用語大部分都是茶農直銷,前兩年淘寶店鋪都把自己茶農的身份證亮出來了,到現在茶農直銷已經讓大家騙怕了!

在一個簡單說說茶農的茶與品牌茶的區別,

1、茶農自己的茶山,自己採摘自己炒制加工,在成本上要比品牌茶低很多,但質量把控難,首先茶葉是用來喝的,大部分茶農的炒制車間衛生是不達標的,這是肯定的。

2、茶農製茶全憑經驗,沒有標準化的製作數據,所以品質不是很穩定。

3、茶農出的茶頂多算毛茶,一般茶裡的老葉子啊,炒茶中的一些雜質都沒挑選.








信陽毛尖茶農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對您的問題做個人解答,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非常之多,可以看出一些社會的現象與社會應該發展的規律。

茶農手上有好茶,為什銷售成問題

在這個社會中存在這樣很多問題,茶農辛苦的種了好茶做了好茶,但是不定能賣個好價錢,其中有很多現實的問題,茶農如何做大讓更好的把茶銷售出去與消費者回購,這是一個非常需要反思與總結的問題,普文再次感謝提問者,普文把其中原因分析如下。

1.消費的顧慮是沒能實現銷售的重點,普文及茶農都需要分析消費者為什麼不敢直接購買。

2.如何讓自身的優勢轉化成消費者的信任與再次消費。

消費者為什麼不敢直接茶農這裡購買茶葉呢?

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也時刻在分析消費者是什麼樣的心裡不敢購買與自己需要做到那幾點,消費者才能對你信任與再次購買。普文在今日頭條的寫作真正的已經有3個月時間,每日更新問答,已經2個月,在這兩個月中也是加黃V,也在這兩個月裡,送出100份自己親手製作的白茶,也是22在品鑑中問購買了茶,一個月內再次回頭購買的人有21人,我相信這是消費者對我的認可,普文在新年之際,祝大家2020年,健康,萬事如意!

以下是普文分析做為茶人與茶農需要注意的幾點:

1.生態為第一要素。

2.誠信經營為銷售中的重點。

3.不要有謀求暴利的思維。

4.讓利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逐步成為主人翁。

5.提高自身製茶的工藝與品質。

6.在購買時需要把控好原則,不要違背交易的初心與眼前利益的誘惑。

7.一份用心,換來十分口碑。

真茶君—普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