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的心理戰 #X104

郭威的心理戰 #X104

郭威的心理戰 #X104


一、小皇帝的憤怒

五代十國,五代梁唐晉漢周,總共只有五十三年,歷史卻是一團亂麻。

在後周之前,皇帝換的很快,基本就是要麼我錘死你,要麼就是你錘死我。

後晉的大將安重榮就說過: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真的嗎?

我們今天說的郭威就是一個異數。

話說石敬瑭建立的後晉被北邊的契丹滅亡後,中原出現了政治真空,並不是很起眼的劉知遠乘機稱帝,國號:漢。

這就是歷史上的後漢。

劉知遠在建立後漢之後,很快就死了,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只有十八歲。

四大南戲《白兔記》講的就是他家的故事,確切的說,他老婆李太后才是主角,也叫風雪寒梅李三娘。

戲曲是個苦盡甘來的大團圓結局,歷史要血腥的多。


郭威的心理戰 #X104


劉知遠死後,給劉承祐留下幾個大臣輔佐,包括楊邠(樞密使)、蘇逢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史弘肇(侍衛都指揮使)、王章(三司使)、郭威(樞密副使)等。

其中樞密使就是管兵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宰相、侍衛都指揮使就是管中央禁軍的、三司使是管財政的。

楊邠這人公事公辦,經常壓制外戚,得罪了不少人,而且說話比較直接。

有次開會的時候,直接對劉承祐說,有我們這些老臣在就行了,陛下可以閉嘴了。

蘇逢吉這人比較貪財,曾經為了奪別人的家產,製造過冤獄。

史弘肇是個大老粗,瞧不起知識分子,和蘇逢吉關係很差,有次喝酒,懷疑蘇逢吉諷刺他,要殺了蘇逢吉。

但是這個人和郭威關係很好,穿一條褲子。

王章這個人,雖然是管財政的,但是比較偏向武將。

這些老臣,其實覺得皇帝年紀小,不太懂政治。

當時,郭威已經被皇帝派到鄴都抵抗契丹人,其實就是支開他。

就在這個時候,大屠殺就發生了。

劉承祐對這些老臣專權很憤怒,就和一幫對這些老臣不滿的人密謀幹掉這些老臣。

怎麼幹掉?

比較簡單粗暴,直接殺掉。

在一次凌晨朝會的時候,劉承祐派人砍死了楊邠、史弘肇、王章,然後誅殺他們的黨羽。

接著,劉承祐馬上派一個叫孟業的隨從,帶這密詔去澶州,命令澶州的司令官李洪義(李太后的弟弟)誅殺史弘肇的親信,步軍總指揮王殷。

另外,就是讓鄴都當地戰區的騎兵總指揮郭崇威和步軍總指揮曹威誅殺郭威和監軍王峻。

與此同時,殺了開封城裡面郭威、郭威的養子柴榮、王峻滿門,連嬰兒也沒有放過。

本來,也是要殺了王殷滿門的,但是負責執行的人沒有動手,只是看管。

看起來無懈可擊的安排,是吧?

猜猜誰笑到了最後?


二、黃旗加身

第一步都沒走下去。

李洪義認為王殷早有察覺,就直接帶孟業去見王殷,王殷立刻就逮捕孟業下獄,然後派人把密詔送給了郭威。

這個時候,史料就不太一樣了。

有的說郭威召集眾將,讓眾將砍下他的頭,眾將不忍執行,就反了。

有的說是改動了密詔,改成要誅殺眾將而不是郭威,激起了眾怒,才反了。

實際的情況,可能是先召集親信,假意說讓親信砍下他的頭,這只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試探。

待親信表達明確態度後,才改動詔書,以誅殺眾將的名義激怒全軍,畢竟楊、史這些人也是被突擊殺害的。

這個時候,大軍已經被鼓動,開始南下,郭威讓養子柴榮鎮守鄴都。

郭威的心理戰 #X104


聽到郭威兵變的消息,開封這邊已經有兗州的慕容彥超和老將候益等人的軍隊聚集,其中慕容彥超和劉知遠是同母異父,是劉家的人。

老將候益的想法是就在開封城等著,但是慕容彥超認為這個想法太懦弱,應該去澶州討平郭威軍。

劉承祐認可了慕容彥超的想法,但是郭威軍已經搶先進入了澶州。

到了澶州,與王殷的軍隊合兵一處,這樣郭威軍就掌握了北方兩個戰區。

等到郭威軍達到滑州的時候,郭威聽說開封已經聚集了不少軍隊,於是就再次說,不如奉皇帝的詔書,殺了自己。

這個時候眾將已經不可能同意了。

郭威用滑州的庫存錢財犒賞軍隊,然後王峻傳他的命令說,到了開封,可以搶劫十天。

眾軍歡呼雀躍。

劉承祐堅持要出開封城觀戰,李太后苦勸,但是劉承祐不聽。

這是他的最後生機,因為一旦出城,君臣名分就撕破了,一旦失敗,連一點緩衝也沒有了。

接下來,兩軍在開封城外的七里店附近相遇。

實際上,沒怎麼打。

只有慕容彥超的軍隊打了一下,不能勝利,整個大軍就瓦解了。

這說明,除了慕容彥超,其它的軍隊只是觀望而已。

慕容彥超逃走,候益等人連夜去郭威營中表示要投降。

皇帝也沒能再回開封城,在城外趙村被殺。

郭威軍進城之後,大肆搶劫,但是後來被郭威制止了。

郭威呢?

依然尊敬李太后,擁立劉知遠的養子劉贇稱帝,並且讓太師馮道去迎接他。

郭威的心理戰 #X104


接下來,朝廷突然收到軍情急報,說是契丹人入侵。

郭威奉太后的旨意,重新去鄴都抵抗契丹人。

結果在路上的時候,再次發生兵變,士兵將黃旗扯下來,批在郭威身上,擁立郭威為皇帝。(很熟悉?)

這個時候王峻就派郭崇威去“保護”劉贇,局勢穩定後將其誅殺。

郭威後來逐步消滅劉家的勢力,比如劉信、徐州劉贇的殘餘力量,還有兗州的慕容彥超。

這件事情奇怪的地方是,前面都已經進城了,劉承祐已經被殺,為什麼郭威不直接當皇帝?

還要搞這麼一出,不怕夜長夢多嗎?


三、時機和心理問題

有很多人認為郭威是個軍閥,和五代其它朝代一樣,是軍閥推翻了皇帝。

實際上,郭威根本沒有掌握軍隊,沒有自己的班底。

郭威對於軍隊的掌握,實際相當於一個職場中,上級對下級的這種控制力。

郭威第一次進城的時候,實際打的是“清君側”的口號,讓軍隊以為,只是上京城找皇帝要個說法。

當然,也給了軍隊一些甜頭,比如滑州犒賞。

同時也許諾了一些彩頭,比如搶劫開封。

這個彩頭,是一個魚餌,釣起了起碼三條魚。

第一個,就是給了軍隊跟著造反的動力。

第二個,軍隊一旦搶劫完了後,就已經與開封的一些官宦結成了死仇。

除非郭威當上皇帝,搶劫的軍隊就有秋後算賬的可能,人人恐懼。

第三個,非常隱秘,趁著搶劫,清洗了劉家在京城的黨羽。

前兩個很好理解,第三個問題,史書上沒有明寫。

比如說皇帝劉承佑是怎麼死的?

有史料說,是他的近侍郭允明所殺。

李太后也承認這種說法,其實這只是符合皇家利益的一種說法。

說是郭允明謀逆,意思就是我們已經輸了,不準備再反抗了,只求活下去。

《通鑑》說是亂兵所殺,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亂兵”不但殺了皇帝,而且進城殺了他們原來的主人。

“亂兵”會殺掉他們的自己人嗎?

想想都不可能。

那麼他們就是殺的劉家的黨羽和一些沒有依靠的人。

郭威第一次進城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呢?

因為時機不成熟。

有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軍隊完全還沒反應過來。

第二,文臣根本沒有準備擁立郭威。

第三,人事問題沒有解決。

先說第一個問題。

軍隊的心理有一個發酵的過程。

當軍隊往北走的過程中,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就發生了。

有人就開始議論,如果再來一個劉姓的皇帝,那麼這些攻破首都,搶劫居民的人很可能是沒有活路的。

所以,最後只好擁立郭威稱帝,一條道走到黑了。

這些話,郭威聽見了,但是沒有理,讓這個事情自然發生了。

再說第二個問題,文臣這邊,請注意馮道這個人的態度。

這個人在各朝各代當了三十年宰相,他的話是很少說錯的。

郭威第一次帶兵進入開封的時候,作為馮道的下級,他遇到馮道,按照禮節,他是要向馮道參拜的。

馮道是像以前一樣坦然接受,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這個其實是雙方的一次試探。

郭威是不在乎這種禮節嗎?

絕對不是的。

比如以前郭威路過洛陽的時候,洛陽王守恩認為自己是高官,德高望重,做著小轎來見郭威,郭威的反應是大怒。

所以,郭威第一次進入京城,按照馮道的判斷,他還不夠格當皇帝。

但是第二次,就不一樣了,一個是軍隊已經想清楚了,二是文官集團也有了心理準備。

這一次郭威回到開封,就有人勸進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通過李太后的詔令解決的。

京城重要崗位的調動,這個就安插郭系的人馬。

還有一個重要的藩鎮,就是太原,太原的節度使劉崇,是劉知遠的弟弟。

劉贇是劉崇的親生兒子,由於劉知遠比較喜歡,就當了劉知遠的養子。

郭威讓馮道去迎接劉贇稱帝,就是利用馮道的信用調出劉贇。

劉贇被殺以後,劉知遠已經沒有合格的直系的接班人了。

劉崇的謀士跟劉崇說,應該發兵開封,保護劉贇稱帝后再回來。

劉崇大怒,說,我的兒子當天子,我有什麼擔憂的,殺了謀士。

有意見認為劉崇愚蠢,其實劉崇當時已經來不及了,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取信郭威。

但是郭威顯然是下定決心與劉家決裂到底了。

劉贇被殺以後,劉崇在太原建立了北漢,北漢這個釘子,直到宋朝趙光義時代,才被宋朝拔掉。

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職場老油條,利用熟悉規則的優勢和人性的弱點,連哄帶騙,逐步上位的過程。

當時,十國之一的南唐韓熙載評價說,後周雖然立國時間短,但是統治已經穩固。

韓熙載就是《韓熙載夜宴圖》裡面的那個韓熙載。


郭威的心理戰 #X104

那個時候,郭威身邊有一個親兵,叫做趙匡胤,全程圍觀了這個過程,所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完全是赤裸裸的抄襲。

宋朝幾乎所有的制度,都可以追根溯源到這個節點,影響了至少300多年的歷史。


四、短期優勢轉化長期優勢

一個人的人生,到底是長跑還是短跑?

其實很多情況下是短跑,短跑形成了內核,長跑在鞏固和消化這個人生內核。

就像歷史一樣,重要的節點只有那幾個,後面的往往都是流水賬。

當然,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做,而是在完善放大那個節點產生的優勢。

有人就說了,不就是抓住機會,再消化機會?

不是的,其實我真正要說的是中間的斷裂帶

實際上,短跑和長跑之間的斷裂帶是非常大的,將短跑的成果轉化成長跑,沒有那麼容易。

不是任何人都有這種見識和眼界。

有些人中了500萬,能不花天酒地,被親戚借光就不錯了,很少看建立什麼功業的。

有些人靠自己的奮鬥,年薪幾百萬,但是也沒有意識到這只是一時的,也沒有能將這個優勢轉化成更長期的優勢,比如說貸款資格。

拿破崙說,國王們打敗100次,還是國王,他只要輸一次,就什麼都沒有了。

本質就是,在那種環境下,很難將戰爭勝利的成果轉化成長期優勢。

不過,實際上他也部分成功了,比如對於他自己形象的精心設計。

就拿郭威來說。

這個節點的起因,就是後漢小皇帝的一次衝動的殺人。

對於郭威來說,完全是沒有任何準備的,不像後面的陳橋兵變是精心策劃的結果。

這個當皇帝的結果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也許全家沒有被殺,做個高管也不錯。

郭威這個人,其實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社會青年”,喜歡喝酒賭博。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事情,其實就是以郭威為原型的。

想想魯提轄,就大概知道郭威年輕的時候是個什麼樣的人。

當時,當兵的身上都有刺青,為了防止逃跑。

郭威頸部也有,所以人稱“郭雀兒”。

郭威還用這個來麻痺劉崇,說,自己不想當皇帝,是真心想擁立劉贇的,自古豈有雕青天子?

可見在當時的上層之中,社會地位之低。

他並不是像朱溫那種特別能打,然後打出了一片天下。

他也不是像李克用那種,有一個自己的班底,然後佔住了一個區域。

雖然史書上說,他父親是一個刺史,但是早就死了。

實際上,和李克用、劉知遠相比,就是一個屌絲。

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對職場的明規則、潛規則、各方面的心理掌握的非常好。

人們,都是喜歡看短期的。

比如軍隊搶點錢什麼的。

但是郭威就通過這個,將其轉變成了稱帝的資本。

軍隊還是那些軍隊,轉了一圈回來,就變成他的軍隊了。

真的太神奇了。

人心是變化很快的,但是一些利用當時的人心形成的既成事實卻很難改變,有些事實有深遠的影響,但是人們短期內往往想不到。

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這種微妙的差別你能想到,並且解決嗎?

如果按照郭威年輕時候的那種衝動做法,遇到這種事情,也可能當上皇帝,但是估計就不會有出去再回來這一招了。

那麼這種情況下,他和五代的其他皇帝就沒什麼不同。

但是,這次他的選擇很剋制,得到的成果就很不同,而且當上皇帝之後,允許人民有私產,改革弊政,開啟了終結五代的序幕。

這樣的見識很可能和一個女人有關。

本來,郭威年輕的時候,身上的壞毛病不少,不治產業,整天瞎混,只看眼前。

後來,他當兵後,在黃河渡口的旅店中,遇到一個等船過河的女人。

這個女人,本來是後唐李存勖的嬪妃,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後,遣散出宮。

這個女人的父母本來覺得她這樣的應該嫁節度使,但是這個女人覺得郭威人不錯,就非要嫁給他。

這就是柴皇后,大族裡出來,見過世面的女人。

所以,應該是柴皇后給了郭威後來的轉變,再加上常年混跡職場,修煉成了老狐狸。


五、結語

屌絲逆襲,往往就是要逐步將短期優勢轉化成長期優勢。

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需要見識和眼界,也是非常反人性的。

其實中間的斷裂帶,比你想象的要大,而且一些微妙的差別,是很難解釋的。

舉個例子:

就像好多人可能覺得,你們那一套,不就是那什麼信用卡之類的嘛?

但是,有幾個靠這個發財的呢?

當然,如果你跨過了斷裂帶,就很不一樣了。

如果今年你和別人比,有很多人和你差不多。

如果再過三年,也有很多能打敗你,但是比今年就少了。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十年,去積累那些長期優勢,就沒有多少人能戰勝你了。


(挨踢牛魔王,2020年1月8日午)


“後漢”在中國所有的正統王朝中,壽命是最短的。國祚只有三年。

這是極為驚人的。

因為“正統”的定義,是稱霸天下,成為天下共主。即使不能統一全國,至少也要地上天子。

三年時間,驟興猝亡。只能說明當時時局,已經亂成什麼地步。

假如歷史考試,這個知識點值得好好背下來。至於排名No.2,No.3正朔,估計你們也猜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