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與“傅”這兩個姓是一樣的嗎?

飄飛10


付姓,與“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書寫方式,“付”是“傅”的白字。兩付姓都是起源於一家,有說是源於媯姓,有說是源於姬姓,有說是源於姚姓,有說是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4,是因為二簡字殘餘,所以在中國大陸常常被寫作“付”姓。

“傅”的第一代相傳是因為殷商高宗武丁,為了國家振興一直想找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在一天晚上,高宗夢中見一個聖人名叫說,在夢裡聖人的才學和膽識都十分符合自己一直理想中的肱骨大臣的要求,他認定了聖人就是理想中的人。在他醒來後就到處尋找,可是找遍群臣

百吏也沒有找到。於是他就來尋訪民間,最終在傅巖(在今山西平陸東部)築土牆的奴隸中找到了這個叫“說”的聖人,兩人交談之後,高宗及就更佳確認“說”是他尋找的聖人了,就請求他做自己的相,幫自己完成天下大治,因為“說”來自傅巖,於是高宗就賜給他“傅”為姓,稱他為“傅說”,就是“付”和“傅”的第一代祖宗了。


小丸子的好奇心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困擾了很多姓傅的人的問題。因為這個事情也同樣困擾了我,每一次有稿費單子寫錯我名字,讓我不能順利領到稿費的時候,我都會痛罵當年那些沒文化又不會寫字的戶籍辦理員。



傅與付原本是不同姓的,甚至在人口普查時都是按兩個姓來劃分的。但是,在1956年,我們推行了簡化字,這一簡化便使得我們這個姓以及其他幾個姓都出現了問題。簡化的問題使得付可以代替傅字來使用。兩個連意義都不一樣的字被混為一談不說,更沒有考慮到做姓而言,這是不能更改的。

然而,在那樣的一個瘋狂的時代裡,人們不僅做了這樣的更改,甚至所有的公務員在填寫戶籍的時候竟然都不會寫傅字,認為這是個繁體字,竟通通給寫成了付。這就讓姓傅的人一夜之間改成了姓付,造成了如今傅與付之間的很多問題。



在今天看來,傅與付應該被歸為同一個姓。因為很多姓傅的人被人為得歸到了付姓裡,因此,當全世界的傅姓人到山西平陸祭祀傅説老祖的時候,傅與付姓乃至於很多改姓傅的(如滿族富察氏)等等都在一起祭祀,都認同同一個老祖,這也成就了我們“天下傅姓是一家”的說法。



當然,如今在辦理戶籍的時候,很多付姓的人都可以把以前改錯的姓給重新改回來。如今全國姓傅的人有800多萬,並不算是小姓。因而,在傅與付的問題上,整個宗族之間能夠達成一致,也說明了我們是有認同的。


傅斯鴻


一樣的,“付”在姓氏上本來就相當於“傅”的簡寫,兩個是同宗同源,都是從殷高宗時的名相傅說那裡傳承下來的,也有一說是起源於姬姓。在漢字簡化前,可沒有“付”這個姓,存粹是漢字簡化後大家亂用才誕生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像我大學老師,小時候覺得“付”好寫一點,就從姓傅自己改成付了,其實都是一個姓。

其他類似的這種例子,還有“蕭”和“肖”也是,“韓”和“何”也有很大的親緣關係,很多何姓的先祖為了躲避災禍,把韓改成了何。


深樹見櫻桃


湖北襄陽這裡是同姓。主要是文革期間推行簡體字,慢慢寫付姓的人就多了。其實在我上班開始時還寫的是姓傅,後來我爸我哥也寫姓付,就也改成姓付了。我在父親墓碑上都寫的是傅,現在身份證都改成姓付了。我們湖北襄陽這裡大部分姓傅都改成姓付了。


隨歌飄揚


不是。但為了省事,許多都統統寫成“付”了,我姓“傅”,從上小學到參加工作,不管我怎麼強調自己是“師傅的傅”,別人都給我寫成“付”,久而久之,自己也圖省事寫成“付”,現在想改也改不過來了,現在想來又好笑又好氣!


手機用戶9598369191


“傅"與“付"除了音同外,字不同義不同,不存在簡化字的關係,嚴格講不是同姓。

但現實中“付”與“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寫法。比如筆者的父親姓"付“,我的兄弟妹妹有的姓“付”,有的姓“傅“,實際我們的家譜上都是'傅"。

“付”是“傅”的白字。這是由於過去歷史動盪和文字改革(簡化)所致。由於建國後我國文字改革不成熟,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應用於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

在戶籍和檔案出現“付”姓。隨時間的推移,“付”成了“傅”的替代。翻閱“付”姓過去早期的家譜和族譜,方知道原來是“傅”。由於應用量太大,進入戶籍已經成了事實,法律已經認可,修訂字典中已經將其解釋為姓。國家戶籍在統計人口時也把“傅"與"付“區別開來,“傅"姓人口由上世紀80年排全國人口的第36位(當時是人工統計還是很準的)下降到現在電腦統計的52位,原來統計表中未出現的"付"姓排119位。

如果父親姓“傅”,子女的姓卻寫作了“付”,屬於誤用,等於是改作了他姓。戶籍中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往往是最初手寫時省事,將“傅”寫作了“付”,後來微機處理時以訛傳訛,錯了下來。這種情況,姓氏的主人可要求修改。

我們老家近兩年很多修改的,但修改者必須持有自己的祖譜到老家戶口所在戶籍管理部門辦理。類似情況還有“閆”和“閻”,“蕭”和“肖”,“戴"和"代"等。


魯南觀點


先來大概說說這兩個姓氏的來源。相傳“傅”姓源自傅說,傅說是商朝武丁時期的宰相,其本在傅巖(《史記》記載為傅險,現今山西平陸縣)修城牆(“舉於版築之間”),被武丁發現認命為相,因在傅巖,所以賜姓傅;而付實際上是另外一個姓,春秋時魯國有人名“付乙”,明代凌迪知《萬姓統譜》亦有“付”姓。

所以實際上“傅”與“付”並不相同,當為兩個不同的姓氏,但之所以弄錯,應是在新中國以後,漢字簡化而引起的,但漢字簡化時已經注意到姓氏,195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文化部發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其中明確規定:“停止使用的異體字中,有用作姓氏的,在出版物中保留原字,不加變更,但只限於作為姓氏。”

一般以“付”作為“傅”的簡化字,更確切的是源於1977年12月國家曾頒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其中第一表有不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有172組,包括“肖”與“蕭”、“閆”與“閻”等;第二表有同音替代字,共72組,有“付”代替“傅”、“代”代替“戴”、“仝”代替“童”等。上述簡化字與被簡化字其實都是姓氏,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所以受此影響,在現在仍還有很多人將“付”與“傅”等同。另外,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第一表中,將“付”作為“副”的簡化字,在第二表中,又將“付”作為“傅”的簡化字。

不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頒佈次年,即1978年4月,在教科書、《人民日報》等報刊雜誌上被撤回,並在隨後進行修改,如在1982年修訂草案上,對“副”與“付”也作了說明,認為容易引起歧義,所以將“副”簡化為“付”,但是“傅”不作修改,也即至少在1982年,已經取消了將“付”作為“傅”的簡化字。至1986年6月,該草案及修訂案被國務院正式廢止。但直到今天,其顯然還有著影響力,尤其是在姓氏上。

所以,“付”與“傅”是兩種形式,絕不能混淆,類似的還有“肖”與“蕭”等。


楚邾


網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傅姓與付姓一樣,一種理由是付是傅的簡寫,屬於同一個姓,有的認為《百家姓》裡只有傅,而沒有付,所以二者應是一回事。《百家姓》不會包括中國所有的姓,裡面沒有“付姓”就認為它不會存在,似乎有些說不通。百度上關於付姓的解釋,第一句話就是“據有關專家證明,“付”與“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書寫方式。“付”是“傅”的白字。這是歷史動盪和文字改革(簡化)所致。”本人對此說法,不敢苟同。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本人還是認為付就是付,傅就是傅。傅姓的起源有各種說法,據《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載,為商朝名相傅說(yuè)之後。相傳說(yuè)原是從事版築的奴隸,商王武丁夢中見到一位聖人,武丁在傅巖(今山西省平陸縣) 找到了這位夢中的人物,拜他為相,後來,殷商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因築於傅巖,故稱傅說,其後以地為氏。

一說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朝大由受封於傅邑,因以為氏。

歷史上姓傅的名人比較多,春秋時有大夫傅瑕,漢代有傅介子,西晉有傅玄,唐代有太史令傅奕,清代有醫學家傅山,等等。《中國人名大辭典》收有傅姓比較有名的人170個。

《郡望百家姓》上說:“傅氏望出清河郡。”《姓氏考略》雲:“望出清河、臨清、高唐、北地。”清河大致在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臨清、高唐屬於今山東省,北地大致在今甘肅省東部和寧夏省南部一帶。過去,傅姓主要分佈在這些地區。

付氏不同於“傅”氏。《元和姓纂》所載,付氏為春秋時鄭國史官史付之後。明代有付吉,大城人。永樂年間為監察御史,剛直有為,後遷陝西按察副使,付氏在歷史上極罕見。《中國人名大辭典》只收有付吉一人,而並沒有歸入傅姓之列。付氏主要分佈在哪裡未見記載。查《中國曆代人名辭典》、《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冊府元龜人名索引》等書,也未見付氏人名收錄。

儘管付姓沒有那麼多的歷史名人,但付應該還是付,傅就是傅,在現行人口戶籍的情況下,串了會帶來很大麻煩的。


鄭國柱


傅與付同音,據《當代百家姓》載,1989年,國家語音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處對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57萬多人的姓氏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統計,在前200個大姓中,傅姓居59位,付姓居133位。在另一種統計方法中,付姓居85位,傅姓居106位。但書中又說明,兩姓之間有可能是因為寫法不同而把一個姓氏一分為二。

在我國關於姓氏源流的典籍中,罕見關於付姓姓源的記述,而傅姓的來源主要有三支。一是出自商朝宰相傅說(音悅)。相傳商朝高宗武丁依靠出生於傅巖這個地方的聖人傅說的輔佐,成為商朝的“中興之主”。傅說興商有功,其後人以傅為姓,尊奉其為祖先。二是出自黃帝裔孫大由之後。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書記載,大由在周朝時被封於傅巖,子孫以地名為姓,姓傅。三是傅姓中有一些人出自賴姓。傅姓在歷史上形成了北地、清河兩大郡望以及雙鳳等著名堂號。將“付”字誤以為是“傅”字的簡化字,故錯把“傅”字寫作“付”字,這種現象在很多地方出現過。

雖然據《姓氏考略》援引《姓纂》說,其族人當為“鄭人史付之後”,歷史也不為不久。但是,不僅“二十四史”無一例“付”氏傳略的記載,連20世紀20年代編纂的收有“傅”姓人氏176例的《中國人名大詞典》裡,所收“付”姓者也僅有一位叫“付吉”的人。

姓氏學界普遍認為付姓出現較晚,如徐鐵生《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認為“付”姓最早見於元代。其實這些說法也未必。為何我這樣說,因為姓氏辭典編撰者大多依據文獻,而依據金石這個結論未必正確。

古璽中見付姓。張亞初《商周金文姓氏通考》中雲:金文付氏始見於商代。雖然樣本數僅一例,但也不能輕易否定。

《漢印文字徵》8.5見付姓。唐代房山石經中亦有見。

傅姓與付姓是歷代並行不悖各自發展的兩個姓。

“付”,確實做了幾天簡化字,但對應的是“副”,而不是“傅”。不過,那是1977年12月公佈,而不到一年就被教育部通知停止使用的“二簡”中的事,早已不足為訓。幾十年來一些工具書,特別是具有權威性質的字、詞工具書的不規範釋義,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這種現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就是造成把姓氏字“蕭”誤書為“肖”以及“傅”誤書為“付”的原因。

那些認為傅與付是一個姓的說法是十分錯誤的。


濁世清風


本人現在的姓是付,原來家族一直是傅,因為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全國全面實行簡化字,為了響應號召,絕大多數傅都簡寫為付。據研究百家姓的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說法,付並非姓氏,故一般情況下,付與傅同姓,付是傅簡化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