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是人為的誇大,還是其本身就具有奧妙的意義?

魚是一個人的名字


《老子》書不是被誇大了,而是被玄化了,甚至出現了儒家篡改後的通行本《道德經》。一會說寫的修真,一會說寫的養生,還說要推回上古時代,反文明。其實《老子》書僅僅是部政治哲學書而已。雖然思想先進,甚至可以指導現代。但對個人而言,真的沒有太多意義。


浸淫之辭


共八十一章,章章玄妙,字字珠璣,句句玄妙,章章深奧。這裡面全是對大自然的精髓概括。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不朽的經典。五千言裡毫無半點誇張,而是發現大道宇宙的玄妙,涵蓋了自然界,人文,政治,社會與自然規律,教人們遵守自然規律,善待他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我們認識大道自然,適應自然,順應大道自然。不違背自然。陰陽消長,彼此共生共存。萬事萬物的生長生存,消亡。都有它的運行過程。

《道德經》是被世界上翻譯最多的哲學鉅著。任何經典都無法象《道德經》那樣幾千年傳承下來經久不衰。而屹立於太玄之巔。《道德經》博大精深,太深奧了。我這輩子學了讀了那麼多次,也只是覺得自己連皮毛都說不上。不敢斷章取義去亂下斷言。

本人才疏學淺,悟性不高,只是有感而發,不當之處,還望大德高道,道友,學者斧正。

最後加一句,彼人認為《道德經》不存在誇張的說法。


自在瞭然1


啥是道德經

《道德經》成書時間大致是春秋時期,作者李耳。書分上下兩部,《道經》37章,《德經》44章,共81章。那它到底說了啥

講了啥

主要用樸素的辯證法講了那個時期認知的自然規律。提出了“道”的概念,拋開了神話,用抽象概念來闡述世界規律和起源。提出“一”的概念,補充了道的概念,闡述萬物的起源演變。這是文明的很大進步,拋去了神話的矇昧。

歷史意義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算是中國最早的樸素唯物哲學觀點,跟歐洲相比,吊打柏拉圖之前的希臘哲學所有派系

當代意義

是瞭解我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資料,對於現在的我們,《道德經》的意義我認為也就僅此而已。因為現在的社科發展,哲學發展,自然科學發展早已經超過過去太多。不信去看看黑格爾的書,看看馮友蘭的書都行。

之所以現在還有人對《道德經》驚為天書,主要是咱大多數中國人不瞭解現代哲學。還有人說此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現在也沒解決,這是必然的啊,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形而上的,形而上學是研究神的,這是兩條路。不說了,還是建議大家多看看書,如果外國的書不愛看,那就看馮友蘭先生的書。

千萬別再被所謂的國學大師忽悠


盛京楊員外


道德經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黃帝的道源經,周文王的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經的一脈相承,更早還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無字天書太極圖。

本民科認為,黃帝,周文王和老子並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受到外星文明啟示的先知,否則就完全不能解釋為何他們擁有超越整個人類數千年的形而上,即超越物質的思想,以至於直到今天,高度發達的物質科學仍然不能望其項背!

所以,自2019年開始,華夏先知們的思想正在再崛起,並引領人類步入超越物質的文明新時代!這是天道賦予我等炎黃子孫們的使命,是歷史的必然!

那麼,向自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人類物質文明時代道聲永別吧!


外星文明新時代


是描述道的 比較接近 但並非道本身

看讀者自身的境界見地的

如果是智慧相應 看一下一悟 就得道了

如果智慧不相應 把書翻破背熟 也沒什麼用 因為入不了經義 但好處還是有的 至少境界會有所提高 何況文字還是優美 也是享受

而已


順其自然杜科斌


它可以用在生活中,用在工作中,用在組織管理中,它是一個實用簡單的東西

你覺得被誇大是因為現在太多畫蛇添足,本末倒置的假學者用各種學術名詞說的人云裡霧裡

就是一個實用心理學,大師給你弄到宇宙洪荒那裡去,弄到人類起源,弄到五行八卦

好東西都被這些裝神弄鬼的人複雜化了,神話了,不說懵你怎麼能凸顯他們的學識淵博,你隨隨便便就懂了怎麼顯得的他們高人一等

就去簡單的理解就行,比如無為而治和治大國若烹小鮮翻譯過來就是別折騰,穩步發展。

上善若水就是別害人,去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

別人自然也不害你,不給你回報你也不失落,給你回報就是驚喜,同時沒人能打敗你,因為你一直在幫助別人,誰進攻你他的名聲就會敗壞,因為他欺負一個善良的人,他自然丟了大勢人心,而你幫助過的人都會幫你,你就有了大勢人心,你自然就能勝利。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和佛教的福報差不多,換了個說法,行善積德,自然眾人擁戴。

就這麼簡單,所謂道就是本質和規律,各種因素的因,匯聚出了最後的果,果也可能是新的因

現在的話說就是大數據分析

只不過老子通過一己之力閱讀天下卷宗總結提煉出了超越他那個時代的規律和本質,他是偉大的,告訴人們你這樣做會有怎樣的結果,如果你要怎麼什麼結果應該怎樣做。

歷代王朝的興盛都和他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很大的關係,漢唐的巔峰明確的使用道家思想,所以它是頗有成效的實用主義


雪山天門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它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萬家,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這是名符其實的,並無誇張之嫌。該書對每個人在處世、治學修身、從政,甚至經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啟發,並從中會找到自己所需的智慧,它是指引我們靈魂的燈塔。


難得糊塗766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樸,“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範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這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同時也使得《道德經》一書在結構上經由“物理至哲學至倫理至政治”的邏輯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最終歸宿於對理想政治的設想與治理之道。也就是從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會秩序的光明正道。


驀然回首0


老子的道德經沒有人為誇大,很多見解非常值得現在的人深入自悟,每讀一遍收穫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貧道推薦道德經,它是修身養生值得現在人自悟的寶典…

老子的智慧語言是如今現在人精神需求的自我良師,深入瞭解道德經後你會重新對待身邊的食物,所以讀道德經的同時一定要去深入其中


靜修道仙


道德經沒有人,人為的誇大。也是沒必要誇大。那是我們中華文明幾千年的一個基點。佛經,道德經,易經。我們始終延續著,致使我們中華文明不至於斷流。與其說是誇大。還不如說是曲解,誤解,或者說是不理解,這些裡邊的精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得到體現。只是我們不注意觀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