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記者劉慧

西泠印社坐落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從白牆黑瓦的圓洞門入內,楹聯、匾額、摩崖石刻比比皆是,目不暇接,文化韻味撲面而來。這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匯地,累積千年歷史文化底蘊,凝結印社百年辛勤耕耘,鑄就起今天的園林精華、印壇重鎮。“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西泠印社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海內外賓客來此看楹聯、碑刻遒勁丰采,領略篆刻藝術之美妙。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仰賢亭建於1905年,為西泠印社立社後的第一處建築。亭內石刻有:敬身大像碑,園石桌銘,二十八印人畫像,亭外壁石刻有吳昌碩、王福庵書《西泠印社記》二篇。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羅聘繪《敬身先生倚仗坐石圖》 吳隱摹刻

上刻丁敬手稿《送詩客羅君遁夫歸揚州》《又承贈棕鞋於老夫,酬以一絕》詩兩首。

右題:丁敬身先生像。

左書袁枚詩一首(見文泉閒泉石刻)。旁鐫“西泠印社摹”。

碑額:硯林亦石。

左下角鈐印:揚州羅聘。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園石桌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園石桌銘

釋文:龍泓印學開南宗,一燈相續傳無窮,二篆八分校異同,和神如坐春風中。

款識:宣統二年七月,西泠印社丁仁銘,王壽祺篆,葉銘監造,吳隱刻石。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印人畫像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1914年石刻二十八印人畫像,分刻十六石,嵌左右亭壁。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吾宗石潛同社集二十八印人像勒之貞石,嵌奉印社仰賢亭,以垂永久。燦光芒於列宿,切仰止於高山,彼七賢六逸,不能□美於前矣。印燈續焰,微吾石潛曷屬焉。上元甲寅嘉平月,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二。

鈐印:俊卿之印、倉碩。

吳石潛作序釋文:先賢二十八印人石刻前序

古文之存於今廑矣。彝器款識而外唯秦漢璽印,嗜古者,博收而詳考之,可以明六書之通變,溯二篆之本源,其關係職官氏族之學猶末也,而可以雕蟲小技薄之耶?不有印人孰傳印學?不有印社曷集印人蒙生也?晚不獲親炙鄉邦先哲而挹其丰采,聆其緒論。自束髮受書,迄今廿餘年,一知半解,得力於良久之切劘。蓋營道同術,通鎬紵、共晨夕者,僂指十數子。古所謂金石交庶乎,近焉禮儒行雲。今人與居,古人與稽,爰謀所與居者,於孤山之麓,拓地數畝,勼工庀材,約之椓之,乃慰乃止,名曰:西泠印社。社之中凡所建置,曰仰賢亭,曰山川雨露圖書室,曰石交亭,曰心心室,曰斯文□,曰寶印山房,曰藏書處,曰剔蘚亭,曰題襟館。

距樓不數武有四照閣故址,閣久廢,今葺而新之。有徑一,曰鴻雪。泉二,曰印泉、文泉,印泉蓋新鑿也。始事乙巳春,迄甲寅春,庚螄十易微,吾同社諸君子通財合作,或獨未遽及此,蒙之奔走微勞,寧足錄焉。社既成,推安吉吳昌碩為社長,俾釐定社約,提倡社政,復出舊藏印人真像二十有八,模勒貞石嵌仰賢亭,以志模範。夫印人之錚佼,並世與夫蒙所仰止,景行者二十八人之外寧可一二數,它日求得遺像而増益之,並擴充印社之範圍,尤吾同社諸君子是賴。詩不云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魯論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仁者兼德行道藝而言之者也。印社之集,亦以文會友之志也。吾同社諸君子誠能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蘄於藝進乎。道以引翼先哲之緒而昌明廑存之佔文,則吾印學家之西泠謂即文學家之桐城陽湖、理學家之鵝湖鹿洞可也,而可以雕蟲小技薄之耶?印社卜築之初,同時建議者有仁和葉君銘、王君壽祺、錢唐丁君仁。例合併書以志雅誼,甲寅仲夏山陰石潛吳隱記於滬上歸仁裡。

二十八印人畫像依次為:丁敬、高風翰、金農、鄭板橋、汪啟淑、桂馥、張燕昌、鄧石如、蔣仁、黃鉞、巴慰祖、黃易、奚岡、伊秉綬、陳豫鍾、文鼎、陳鴻壽、張廷濟、包世臣、屠倬、趙之琛、楊澥、吳讓之、吳諮、錢松、徐三庚、趙之謙、釋達受。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末附跋釋文:勝清二百餘年,精篆刻者,代有聞人,而吾浙稱盛,始分派別。印社同人徵集遺象得二十有八,壽諸貞珉,昭示來茲。自甲寅迄辛酉,八閱星霜,爰克蕆事。瞻先哲之風標,傳印林之韻事,誠盛舉也。摹象者山陰王雲,奏刀者仁和俞遜、鄙人,三晉歸來,粵觀厥成,葉舟老人屬為跋尾,啟然書之於後。辛酉新秋泉唐朱景彝謹跋。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吳昌碩撰並書 西泠印社記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吳昌碩撰並書 西泠印社記(局部)

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庵,數十餘人流風餘韻,徦於來葉。言印學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人結社,並立石勒鈍丁、悲庵諸先生像為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社地與梅嶼柏堂近,風景幽絕,集貲規畫,創於甲辰,成於癸丑,堂舍花木,位置點綴,鹹得其宜。於是丁君輔之、王君維季、吳君石潛、葉君品三修啟立約,招攬同志,入社者日益眾,於癸丑九月開社。彬彬秩秩,觴詠流連,洵雅集盛事也。印之佩見於六國,著於秦,盛於漢,有官印、私印之別,刓玉範金,間以犀角象齒。逮元時,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鈍丁諸人,尤為浙派領袖,浙派盛行由來矣。顧社雖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璽漢章與夫吉金樂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幷蓄,以資博覽考證,多多益善,入其中如探龍藏,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之概。嘗觀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曰印信。上而詔令文移,下至契約箋牘,罔不重之;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無印輒疑為偽,印之與書畫固相輔而行者也。書畫既有社,印社之設,又曷可少哉?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正變。同人謬重,予社既成,推予為之長,予備員曷敢長諸君子?惟與諸君與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修業,不僅以印人終焉,是則予之私幸耳。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吳昌碩記並書。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張景星撰 王福庵書 西泠印社記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張景星撰 王福庵書 西泠印社記(局部)

社以印名,集印人與印而成社也。印昉於三代而盛於秦漢,沿及魏晉,稍不逮古。唐宋以降,古意凌夷,逮明文壽承力肩返古,遂為一代印宗,而周氏櫟園又從而傳之,印學賴以不墜。厥後吾浙八家昌明浙派,海內宗仰,於是印人蔚起,輝映後先。迄今言印學者,類能道之,然不謀所以保存,勢必日就湮沒,印社之設,烏可緩哉?光緒甲辰夏,仁和葉銘、泉唐丁仁、山陰吳潮避暑於孤山,小住人倚樓,研究印學,適仁和王壽祺館泉校,山陰吳隱由滬歸,昕夕過縱,謀仿解社創立印社。同時,安吉吳昌碩雅慕西泠,信宿湖上,遂推昌老為社長,就柏堂之後、數峰閣之側,芟除荒穢,拓地數畝,乙巳春醵貲先建仰賢亭,奉先賢二十有八人,由亭西望之巍然而庭楹者,山川雨露圖書室也。下行十數武有亭翼然臨於竹閣之上者,石交亭也。由亭而西,心心室也。由室而北,斯文嶴也。由嶴轉北,山石奇突,野竹行列,中有印泉。由泉再西,峰迴路轉,宅幽藝阻,則小盤谷遺址在焉。泉左為寶印山房,其右為福連精舍。折而東蜿蜒一徑,名曰鴻雪。循徑得一大池,俞曲園舊題曰文泉。泉水澄清,冬夏不涸。泉之西為剔蘚亭,東為題襟館。由此而上有四照閣故址,今年春鳩工重建,與孤山巔連,遠吞山色,平挹湖光,幽闃遼夐,氣象萬千,蓋至此而西湖形勝一覽無餘矣。綜其前後得二里許,其四至則北枕孤山路,南面白公堤,廣化寺傍其西,廬舍庵界其東。集社者何?人因印集也。名之者何?社以地名也。積十餘年之心力,合十餘子之財力,慘淡經營,苟完苟美。愫心朝夕相與,各出所藏吉金樂石,摩挲而考證之,覺墨花香篆雲影波光,俛仰之間古歡何極!然則是社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西泠諸哲之志,引其緒而存其真也,則西泠千古,印社亦千古矣!甲寅立夏泉唐張景星記,仁和王壽祺書。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尋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聯碑刻《仰賢亭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