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利潤,為什麼說利潤不是錢,只是一種概念,現金流才是?

尋情迷糊


利潤是指生產或者貿易所產生的交易收入中減除採購成本,運輸,人力,交易稅費等成本。剩下的。可能是實物或者現金。現金流是指,賬戶上所有的現金流進或者流出的記錄,現金流有可能是:1融資性的,比去股權融資,借款,貸款。2投資性的,如交易產生的現金收入。現金流不能代表利潤。現金流好比人體的血液。現金流的好壞直接影響公司或者個人的信用和槓桿。


開倉八步


這個問題如果從專業財務角度來表述,估計絕大多數人未必能徹底理解,可以換一種角度,或許可以把這個問題說得再形象一些。

利潤,是一個企業在一個時間段內經營情況的真實反映,而現金流是在一個時間節點上所反映出來的的財務實際表現。

利潤並不等於現金流,如果利潤比現金流大,說明企業的應收款多;利潤小於現金流,則說明企業的應付款居多。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而言,當然是應付款大會更有力於企業的成長。例如蘇寧國美等機構給供貨商設置的回款“賬期”,本質上就是指應付款多,對於蘇寧國美而言,賬期越長越好,應付款增大,但是現金流增多。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打個比方:

就好比是一個溫度計,利潤就是溫度計上標準的刻度,而現金流是真實的溫度。如果一個人感覺天氣很熱,那麼他一定是身體感知到了真實的溫度,而不是溫度計上的刻度。假如他覺得很熱,把溫度計的溫度即便是降低一些,但他的身體仍然感到熱。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懂得了,利潤是對一個企業經營情況的數據化反映。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到企業的運行是否正常、合理。但僅僅是利潤高並不代表企業就一切萬事大吉了。因為利潤很高,但是現金流很差,就意味著你利潤的變現能力很差,利潤沒有辦法讓企業感知的到。因此,這樣的企業也會經營困難。

綜上所述,如果是創辦一個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現金流,然後才是利潤,現金流幾乎可以是判斷一個企業最為核心的標準。


他山一石


什麼是利潤?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但是利潤是如何算出來,以及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人確實很模糊。

簡單一點理解,利潤就是賺了多少錢,用收入減去成本。不懂經營管理或者不懂財務的人,通常會認為企業有多少錢就應該有多少利潤。

這種簡單的算法,在一些小企業,並且沒有欠款的企業,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多數企業都不會存在這種理想狀況。其原因,說的專業一點是因為權責發生制的影響。說的直白一點,你的收入不一定都是用現金、銀行存款收回來,還可能有欠款;你的支出不一定都會用現金、銀行存款支付,可能還會欠別人的錢。

正是由於收入、支出跟現金的流入、流出不對應,所以利潤並不等於你手上的現金或者銀行存款。

例如,這個月你銷售收入十萬塊錢,成本是六萬元,但收入中有兩萬塊錢沒有收回來,要過兩個月才能回收。

你本月的收入要按十萬元計算,成本是六萬元,當月的利潤是四萬元。但是當月末的銀行存款餘額卻只有兩萬元,因為還有兩萬元的現金貨款沒有收回來,所以利潤並不等於你的銀行存款餘額。


財務意識流


作為一名資深的財務人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利潤和收到的現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相等到。

利潤為權責發生制下的表現,現金流量表為收付實現制下的資金淨額。

利潤是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具體的計算公式為:收入-成本-費用-稅費,最後的剩餘價值為淨利潤。

舉個例子,一個企業銷售商品100萬,成本80萬,費用10萬,(不考慮稅費和其他因素)那確認的利潤為10萬。但銷售出去的100萬無論當期是否收到貨款都會確認為銷售。如果當期沒有收到貨款,那現金流入就是0,而當期又支付了供應商的80萬採購款和10萬的人工成本。那當期的現金流就是-90萬元。

有了充足的現金流,企業才能去投資。

反看很多企業沒有重視現金流,有大量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雖然企業有利潤,但最後因為無資金週轉,只能倒閉。(八九十年代的三角債問題實際就是現金流問題)


30歲在北漂


直白一點來說,利潤採用權責發生制,有可能沒收到錢,也確定了收入,也就是應收賬款,但是這個應收賬款不能用來發放職工工資。現金流採用收付實現制,計算每一筆收入支出的金額,所以現金流才是真真實實的錢。

具體來說

一、兩者的差別

淨利潤和現金流量,在企業的整個存續期間,數量額是相同的。但在某一會計期間,金額上會有差別,是由於採用不同的財務概念和時間推移造成的。

① 淨資本性支出。企業在付款時是一種現金的流出,但以後才以折舊的形式作為

利潤的沖銷。因此,在任何一個會計期間,若資本支出大於折舊,超過的數額就是現金流量低於淨利潤的數額。

② 存貨的週轉。購入存貨時是一種現金的流出,只有在存貨出售取得收益時才能

反映到利潤。因此,在一個會計年度,若存貨增加,現金流量就低於淨利潤。

③ 應收、應付的存在。應收的賒銷收入和應付的賒購支出,在開出發票時就以利

潤計算,但只有在實際結算時才是現金流量的增加。

④ 其他額外資金的流動。有額外資金進入企業,或企業償付借款都是現金流量,

但只對資產負債表有影響,對收益並無影響。

二、二者之間的聯繫

① 淨利潤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

②它們之間的差異可揭示淨利潤品質的好壞。


趨勢跟蹤擇股


很多人炒股什麼的喜歡看企業的利潤,沒錯,利潤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是就像是,一個人很努力的搬磚賺錢,工資說是有小一萬塊錢,很不錯,但是包工頭拖欠工資啊,就算是工資承諾10萬都不頂用。利潤和現金流大概就是這麼個關係。



再舉個具體點的例子,只注意利潤而不結合自由現金流來分析企業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假如小明開了一家包子鋪,投資了100萬,第一年盈利了20萬,小明決定繼續開分店,於是又花了100萬開了個分店,又獲利20萬,那也就是一年40萬利潤,這樣下去到第四年,小明投資了4家分店,利潤到達了80萬一年。如果這時候我們看小明包子鋪的報表,那麼會看到漂亮的淨利潤增長,從20萬到80萬的盈利,但是如果我們看自由現金流,每一年都是負80萬。(當然這是個最簡化的版本,實際情況比這個複雜得多,各種折舊攤銷、人工等等)



如果包子鋪長期是以這個模式經營下去的話,那我們就應該思考再三是否這個包子鋪值得投資,如果單看淨利潤,這是個“無敵”的企業。(可能有朋友會質疑說那不開分店不就可以了,但是實際情況下,有些行業是需要不斷擴張的,而不斷擴張的行業我們就需要看它賺的錢能否去償還它投資未來,也就是開分店,所花的錢)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會說這麼一句話:公司的價值,不能通過利潤來判斷,應該看自由現金流。同樣也是亞馬遜CEO貝佐斯著迷於自由現金流的原因。



一杯思考


非請自來。

利潤,應該很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收入扣除成本後的餘額。利潤一定程度上確實不是“錢”,雖然不能完全是錢,但也不是一概念,對企業來說,是實際存在的經營成果。

如前所述,利潤是收入扣除成本後的剩餘,收入或成本,並不直接與“錢”劃等號。以收入來說,實現的銷售收入,最終反映的是經濟利益,並非代表“實際收到錢”,能帶來多少現金流。

其實不用過多專業的解釋,舉個簡單的例子也可以理解利潤不一定是“錢”。利潤,按我們的理解就是“賺了”。

比如,@野馬和尚扶老奶奶過馬路,得到老奶奶獎勵的一朵小紅花,還有十根棒棒糖,不管小紅花和棒棒糖價值多少,對@野馬和尚來說,純獲利,明顯“賺了”,但是,小紅花戴著,棒棒糖吃了,並未體現多少現金流。

可見,“利潤”並非一定帶來現金流,或者只能說是利潤能帶來經濟利益。如上例,@野馬和尚自己不掏錢就吃上了棒棒糖,不是取得了經濟利益了嗎。

大概就是這樣,我先閃了。


龍門賬


利潤=收入-成本

肯定錢到自己手裡才是錢,如果沒有現金流,一個企業也很難生存下去。

例如:如果和客戶簽了一個單子,總額300萬,利潤是100萬,如果所有的款項都結完,可以淨利潤100萬。但是如果前期結款150萬,後期企業倒閉了,或者老闆跑路了,又或者企業沒有錢結賬,就打一欠條拖拖拖,自己還虧損50萬。


股市快快報


我覺得是你說錯了吧,利潤才恰恰是錢,現金流才是一種概念。

啥是利潤?最簡單的商業模式,你一塊錢進貨,一塊二賣出,2毛錢就是利潤,這是毛利潤。

淨利潤要減去你的其他成本。

利潤才是反映真正你賺了多少錢。

現金流是指你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週轉情況。

比如你賣貨的週期是一個月,一年的現金流就是14.4塊,年毛利潤就是2.4塊錢。


談笑閣


從企業會計報表的角度來看,利潤和現金流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

因為資產負債表是靜態的,只反映一個時點的情況,加入壞賬出現,那麼企業會表現出有利潤而沒錢。

利潤表反映的是一個期間內收入-成本-費用後的餘額(當然這只是一個基礎的等式,還有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等其他項目),收入是由公司的資產經過利用而產生的。

這些收入不僅體現在貨幣資金裡,還可能體現在應收賬款裡,也可能有收不回來的部分那就變成了壞賬(資產減值損失和營業外支出都在利潤表裡減去了)。

資產負債表是靜態的,只反映一個時點的情況,收到的錢用來支付了利潤表期間的各項成本和費用。淨利潤多,貨幣資金少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就像某個月淨利潤是負數,銀行賬戶上還是有錢。

所以說提出的這個問題只能一分為二的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