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有接触冠状病毒的人为什么也能感染?

熙雍雄


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这违背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物质守恒定律。所以,韩一声认为“根本没有接触冠状病毒的人也能感染”这个说法一定是错误的。

根据国家卫建委出台的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目前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主要方式,且可能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但是无论是哪种传播途径,一定是要通过某种媒介接触到病毒才会感染,这种媒介可能是呼吸道的飞沫(俗称唾沫星子)、接触到的物品、气溶胶(空气中的微粒)和消化道分泌物与排泄物(例如粪便)。因为要想被传染病毒,必须要接触到病毒,这是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

另外,目前临床上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有些人已经发病,出现了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例如干咳等);有些人还没有发病,属于无症状的感染者。这两种感染者都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所以,我想,根本没有接触冠状病毒的人是不能被感染的,题主应该是想说“没有直接接触冠状病毒的人”,那么这个传播和感染就说得通了。


韩一声医学博士


我们中山就有这么一家3口,长住中山城区,年前一家人开开心心出门去旅行,于1日22日至27日参加旅行团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旅行结束回到家后相继发病,3人分别于2月9日,10日及11日确诊为新冠肺炎。反思整个发病前轨迹,无武汉疫区接触史,无明确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同团游客及密切接触暂未见新发病例。

他们是怎么感染上的?传染病能够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大因素,缺一不可,新冠肺炎所有人群易感,这一家三口全是易感人群,没有疑问,那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那么,传染源在哪里?通过什么途径传染上?

1.传染源在哪里?

这一家人真真切切记得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和可疑人员,但我们分析他们可能接触了“隐形”患者或者故意隐瞒病情的患者。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与以往SARS病毒很大不同地方在于,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者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这些人群无任何症状,没有发烧,没有被各种公众场合测体温筛查出来,不会被隔离。当然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在社会上自由活动,这就是隐形患者。用疾控专家王贵强的话说,如果在没有防护情况下,“别说15秒,2秒就可以感染了”。滴嗒两秒时间,也许是在熙熙攘攘大街上擦肩而过的刹那,也许是同时驻足菜摊时短暂的停留;也许从未谋面,只不过他打个喷嚏走后你来了,他擤了鼻涕后按电梯走了你来了……人世间,不经意的缘份造就了感染。


2.通过什么途径被“隐形”病人传染上?

新冠肺炎传染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2月8日上海疾控专家明确可空气传播即气溶胶也可以传播。2月13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宣布在一例重症新冠肺炎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意味着存在消化道传播。

那么,我们模拟一下隐形患者怎么通过上述途径传染给他人,我们给他取个名叫老赵吧,假设他是位老爷爷。老赵去医院探望住院老友,在医院环境中被感染了但没发病。某日,老赵去买菜,蹲在菜摊前与菜贩讨价还价,旁边有位老王,两人都沒戴口罩,老赵说话时飞沫被老王吸入了,老王被感染了,这就是飞沫传播。老赵买菜时还擤了一下鼻涕,不方便洗手只是擦了擦,然后用手拿起了一个萝卜,但老赵嫌萝卜贵放回去了,这时来了位老孙拿起了这个萝卜,老孙突然觉得眼睛痒,揉了揉眼睛,老孙被老赵留在萝卜上鼻涕感染了,这叫接触感染。老赵买好菜回到小区,在电梯里打了个喷嚏后走了,不久,老李进电梯,电梯里没人,老李把口罩取下透透气,吸入了老赵刚才打喷嚏留在空气的病毒,这叫空气感染了,也叫气溶胶感染。气溶胶指病毒随呼吸、说话、喷嚏、咳嗽等动作排出的飞沫混入空气中,与空气物质形成气溶胶微小颗粒,可以长时间静止在空气中。还回到老赵,老赵回到家啃了一苹果,啃到一半不想吃要丢掉,老伴觉得很可惜,接过来吃了,老赵残留在苹果上唾沫含有病毒,老伴如果因此感染了,就叫消化道感染。

3.怎么防止被“隐形”病人传染?

疫情发展至今,防护措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首先,听党和国家号召,宅在家最安全,不聚集,休息同时也是为抗疫做贡献。其次,出门必戴口罩,不管旁边有无他人。再其次,勤洗手,千万不要未洗手时揉眼睛、挖鼻孔等。最后,煮熟食物。
小结:根本未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也感染了,可能接触了隐形病人,以及病人留下的含有病毒的东西而感染了。世界上有果必有因,没有隔离传染源,又没做好防止传播措施,中签率自然就高高的。




根本没有接触冠状病毒的人为什么也能感染?估计是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答案就是病毒才是感染人的传染源,人只是病毒的宿主之一。

新冠病毒肺炎与其它传染病流行一样要有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病毒才是传染源,人与动物只是病毒的宿主。


有人就感到很奇怪?根本没有接触冠状病毒的人为什么也能感染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也好、动物也好,它只是冠状病毒的宿主,真正的传染源是有活性的冠状病毒本身,而目前除感染并已产生抗体的人以外,其余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所以,只要这些人有任何途径接触有活性病毒的话,就会被传染。

2、离开宿主的病毒,存活时间有限。


目前有活性的冠状病毒离开宿主生存期最长不超过5天,但在有宿主时能生存多长时间未见有文献报到。但目前已经明确的是冠状病毒在人体一般潜伏期是1-14天,多数为3-7天。最长也不超过24天。所以,我们只要对对新冠状病毒的人进行隔离治疗;对与新冠状病毒有密切接触的人隔离14天,对易感人群进行限制外出活动。这样就让我们没有可能接触到有宿主的活性病毒与野外尚未死亡的病毒。

3、防止感染的关键是不接触有活性的病毒这一传染源。


除了特别实验条件外,病毒只有在宿主身体才能大量复制并生存。所以,可能说每一个新冠状病毒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都是一支支有强大生命力的病毒大部队,而由新冠状病毒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排到体外的病毒都是一支支残兵游勇,生命力并不强大,并且生存期有限。由些大家就知道了,隔离治疗新冠状病毒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就把病毒大部队阻断了,只要我们再通过不主动去接触病毒大部队,并且戴口罩+勤洗手,基本上可以做到防止被感染的可能。

总之,只有不接触有活性的病毒才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普外科李家大夫


新冠病毒的感染者中,最近其实有很多是没有接触过感染者的,其实这也是新冠病毒狡猾的一个结果,最开始获取到的数据就是新冠病毒是人传人的,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还会存在粪便中,因为有粪口传播的传染性,原本的飞沫传播已经形成了病毒气溶胶,并且因为下水道很多都是通着的,那么家里的地漏也有可能会传上来病毒,这些都是感染的因素,因此才会出现即便没有接触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也会被感染的问题。

另外就是遗传病毒的感染着,有些是无症状的人,他们出入的场所,触碰过的物品上都会留有病毒,如果同时接触了这些,并且不小心碰到了眼睛或者鼻孔等,以及没有彻底的吸收,这些都会造成病毒的感染,所以防护工作绝不仅仅是戴上口罩就可以了,平时还应该多注意其他的防护,比如,外出的时候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减少在密封条件的场所停留的时间,如果可以的外出购买必需品的时候建议带手套。

回家以后,要注意消毒,专家建议每天两次通风,建议在疫情严重的地方,减少痛风的次数以及通风的时间,对于疫情不严重的地方可以正常,并且外出回来以后物品进行消毒,可以用开水烫过的就用开水烫过,比如带皮吃的水果,如果不能的可以用酒精消毒。在家的时候注意地漏用水封上一层,或者用保鲜膜盖住。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没有接触过冠状病毒的人为什么也会被感染?这个一点也不奇怪。我来说说几点。

1.第五版的新冠肺炎诊治方案中已经明确了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传染源。当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在你身边,因为他没有任何症状,你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接触了,如果你疏于防范,就有可能会被感染到。

2.接触了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钟南山教授团队研究新冠病毒平均潜伏期14天,最长24天,而现在有病例显示可能时间更长,这类病例,同样具有传染性,隔离14天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潜在的传染。

3.新冠病毒脱离人体以后,如果环境适合,在外界可以存活5天之久。比如扶手、电梯按钮、公共座椅等,虽然你没有直接接触感染的患者,但可以通过沾染病毒的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后传染,况且,现在已经证实人体的粪便中存在活的新冠病毒。所以,外出不光要带好口罩,在人多密集场所最好还要戴手套,并且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消毒。



4.新冠病毒,还在持续研究中,比如是否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有待证实,还有没有其他的传播途径不为人知。

为了您的健康,在现在的环境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是关键。


关注健康,关注香草小医生!欢迎留言交流!


香草小医生


专家说了的就不重复了,除此之外:

老年搔痒,蚊叮虫咬,过敏等,皮肤有创口,手不干净时无意中去抓挠,病毒感染;

鞋、裤腿脚部离地太近,尘埃密集,有的鞋面用透气网孔面料制作,病毒直达脚气溃疡处;

对策:无十分必要坚决不出门,不得不出门时穿高筒胶靴,无高筒靴时穿雨鞋,袜子里(或外)套塑料袋,腿部裤口用塑料膜、塑料袋、绑腿等防护,回家后丢弃或消毒。穿拖鞋、高跟鞋外出甚为不妥。

出门带手套,以隔断直接触摸公共场所物件。

穿大号旧衣服外出,回家后可以消毒;

选择大雨时或雨刚过时出门,不要趟水。雪后就更好了,天干起尘时出门最不好。


上路淘金有法无天


对于新冠肺炎,全国人民都在密切关注着。很多人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一下新冠肺炎的发展情况。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很多地方采取了封闭的方式减少人员流动。对于没有接触冠状病毒的人,会不会出现感染病毒的情况?

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 ,最主要的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如果您与携带病毒的人有接触史,可能会造成病毒感染。在某市,曾经出现过一例因为买菜而被感染的情况,短短十五秒的买菜时间,患者就被病毒感染。而在这个案例中,病毒携带者和被感染者都没有戴口罩,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造成了另外一个人被病毒感染,而成为新冠肺炎患者。

昨天钟院士和李院士团队相继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发现新冠病毒,而如今城市居民大多数是居住在楼房中,下水道之间是相通的。即使没有直接与新冠病毒接触,病毒也可能出会从家中马桶和下水道传上来。这种因素就会增加了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限制外出,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病毒之间的传播。有些人在被病毒感染后,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这些人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病毒感染。与这些人接触,您可能在无形之中也会被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尽量少出门。如果您需要外出,就必须做好防护。

武汉有个女孩为了照顾母亲入院检查,陪伴母亲15天在医院进进出出而没有被病毒感染。她的一些防护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穿着光面的衣服可以减少病毒沾染在衣服上。手是我们接触外面物体最多的部位,这种接触传播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出门带着一次性手套,在医院的时候用免洗的洗手液洗手就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女孩子一般都会留着长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长发也变得有些麻烦,也会成为病毒的藏身之地,外出时带上一次性浴帽也是比较好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回到家之后把鞋子放在门外,对于鞋底和衣物消毒,这些做法也让自己心里更踏实。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安安稳稳生活的地方。这个家要做到更加安全放心,就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长时间密闭的房间,空气不流通也会变得浑浊,细菌和微生物也在不断滋生中。医学专家也多次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让室外新鲜的空气流通到室内。室内空气新鲜,也就减少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少出门,少与人接触,出门做好防护,回家后做好消毒工作。这些预防病毒传染的方式可以减少我们感染病毒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饮食也要做相应的调理。每天要保证足够营养素的摄入量,增加身体免疫力,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王桂真营养师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果你接触的物品上沾染了病毒,也有可能被传染。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播能力比较强的病毒,离开宿主后能在外界存活一段时间,公共场所一些经常被人接触的按钮、把手上面如果被患者触碰过、或者飞沫沾染上了,健康人再去碰,就有可能被感染,所以专家反复强调了洗手的重要性。出门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肥皂水认真洗手。



气溶胶也能传播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一种直径小于5微米的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特别是在一些密闭空间中能存在很长时间,比如电梯,现在复工潮来临,最好错峰出行。



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可能性也存在

所谓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就自愈了,这部分人很难被发现。这期间如果和他接触了,也会有被感染的可能,只是这种传染性相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要弱很多。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学扫地僧


这里所说的接触过冠状病毒,应该是说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如果接触过这类患者,没有做好自我防护,就有可能会被感染。而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患有新冠肺炎的患者,但是还是被传染了,那么他们是怎么被传染的呢?

据目前对病毒的了解来看,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这两点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最近又有爆料是病毒有可能通过粪便和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也就是说病毒离开人体后不能马上死亡,而是附着在飞沫或者是其他物品上,当健康的人没有佩戴口罩,或者口罩没有带好,吸入了带有病毒的飞沫;或者是这些飞沫污染了公共物品,健康的人用手接触了这些公共物品,然后没有清洗双手就接触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也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自己。这也是专家们强调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的原因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也就是接触到病毒后并不是发生发病,在感染病毒后的1-14天之内都有可能发病,这叫做病毒的潜伏期,同一个病毒,潜伏期是相同的。也有些人接触到了病毒,但是并不会发病,这跟自身的免疫力高低有关系。没有发病的人被称为病毒携带者,他们可以将病毒携带到更远的地方,而不被察觉,这就是病毒的狡猾之处。也就是专家们提出不要外出、不要串门、不要聚会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携带病毒,所以所有人都需要佩戴口罩,打喷嚏的时候都需要掩住口鼻,不管是否健康。潜伏期内都有可能传播病毒,这也是所谓的隔离14天的来由。

所以说,即使没有接触过患者,也有可能患病,这也跟自身的抵抗力有关系。所以,在家隔离期间,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还有一定最重要的就是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中药师说健康


这个病毒空气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谁都看不见,就是接触上也不会有具体感觉,所以一些人才觉得没有接触病毒也能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