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在線一切!辦公、醫療、教育都可以線上解決,附最全創業公司名單

2月3日是不少地方開工的第一天,而“開會”大概是很多企業復工要做的第一件事。於是一個壯觀的景象誕生了:全國上千萬家企業同時發起線上視頻,一時間中國開始了一場全球最大的在家辦公測試。

結果被大家“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遠程辦公軟件釘釘、企業微信等紛紛被擠到服務器崩潰……不得不說,我們對中國企業的力量一無所知。

因為此次肺炎疫情,足不出戶的國人將一切都變得“在線”化了:辦公可以遠程,問診可以視頻,上課也可以在線。而我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就連本文記者採訪也是現場上手雲視頻會議系統,而這些只是變化的其中一個縮影。

那麼,目前有哪些遠程辦公、醫療和教育的公司,它們背後又有哪些資本在支持?“在線”一切對我們和對企業來說有哪些好處,又有什麼弊端?未來這種形態會不會成為常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統計,同時採訪了這些領域的優秀公司代表,希望能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

遠程辦公:繼續增長的需求VS不堪重負的產品

隨著很多城市的復工,遠程辦公似乎成為了在特殊情況下的唯一選擇,說迎來了爆發期毫不為過。不過客觀來看,遠程辦公仍然處於發軔階段。

根據國盛證券的報告,2017年我國遠程辦公規模達到60億元,2012年~2017年市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96%,並且呈持續高增長的態勢。每經記者詢問了多家企業的員工,發現阿里旗下的“釘釘”、騰訊旗下的“企業微信”、字節跳動旗下“飛書”、華為WeLink都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工具。還有一些企業則使用自己的內部協同辦公軟件,例如京東的“咚咚”、蘇寧的內部軟件“豆芽”等。

縱觀整個遠程辦公市場,不乏巨頭玩家,而市場上的參與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前面提到的互聯網巨頭,他們佈局遠程辦公業務是從C端向B端擴展;第二類是設備硬件巨頭如思科、華為等;第三類則是以Zoom、Vidyo、小魚易連等為代表的,從某個垂直領域切入的遠程辦公服務商。

公開資料顯示,小魚易連是一家雲視頻生態系統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目前該公司已經拿到了三輪融資、估值達60億元,背後不乏明星投資機構。根據小魚易連方面的介紹,此次疫情爆發以來,尤其從1月27日開始,其新增註冊用戶數量每一天較前日都在翻倍激增,單日呼叫數量為日常峰值幾十倍。業務類型集中在政府機關疫情指揮、醫療機構遠程會診、教育機構互動課堂、企業單位遠程辦公等,還為20餘省、地市級衛建委、疾控中心、防控指揮部快速部署雲視頻會議系統,完成遠程疫情指揮。

小魚易連聯合創始人兼CEO袁文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當下因為疫情的原因,遠程辦公室市場呈現井噴式爆發,但當潮水退去、大家一開始收費,很多用戶就會消失了,因為“這不再是一個剛性需求”。

但另一方面,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這次疫情是迅速教育市場的過程,用戶習慣已經被培養出來了。“這個市場不會像釘釘說的2億人在家辦公,1千萬足矣。雲視頻會議會成為這些公司的標配,而如何產生價值、融入到它們的業務中是一個挑戰,解決用戶痛點是關鍵。”

根據IT桔子的數據和公開資料,記者整理了這個細分領域的領頭羊企業,以及近三年來成立並拿到融資的公司,方便各位瞭解行業整體情況(按成立時間排列):

疫情之下,在线一切!办公、医疗、教育都可以线上解决,附最全创业公司名单

遠程醫療:駛入發展快車道,還需政府和政策深度介入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線下的醫療資源壓力陡增,身處疫情嚴重地區的一線醫療工作者都已處於滿負荷的工作狀態。在這個時候,在線問診、遠程醫療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線下醫院診療壓力。

因此我們看到,春節前夕至今,大量移動醫療平臺都上線或者擴大了在線診療、在線諮詢的活動,利用平臺優勢彙集更多專業醫生為普羅大眾提供問診等服務。而除了這些平臺企業,還有大量公立醫療機構也開闢了線上免費問診平臺。

根據東興證券近日發佈的報告,2018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491億元,未來互聯網醫療市場空間巨大,作為互聯網醫療重要組成部分的遠程醫療也迎來發展機遇。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為130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7.63%,2022年將達到345億元。

一方面,經此一“疫”,遠程醫療受到了普羅大眾越來越多的關注,熱度居高不下。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隨著問診人數的激增,互聯網醫療平臺也面臨著醫生數量不足的挑戰。有移動醫療平臺的負責人表示,現階段在線問診的最大難點在於醫生供給不足,平臺的在線醫生已接近滿負荷工作,諮詢問診的需求量特別大,醫生數量較為緊張。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4年12月的智雲健康,是一家一站式慢病服務與健康管理平臺,今年1月其剛剛拿到了10億元的D輪融資。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每年有百億級數據處理量,終端醫院合作超過1500家,用戶數據已破億。

“遠程醫療是國家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的部署內容,是未來醫療服務主要趨勢。國家部署的要求是‘做優存量’——優化現有醫療服務,和‘做大增量’——豐富服務供給,這必然給這個積澱已久的遠程醫療市場帶來蓬勃的動力。而互聯網診療這塊的藍海已經進入運營下半場。”智雲健康創始人、CEO匡明對每經記者表示。

據悉,火神山醫院在建設啟動初期,智雲健康就捐贈了100臺智雲一體機、24臺pad及相關耗材並負責該院智雲醫匯管理系統安裝部署工作。企業第一批5名專配工程師1月31日趕至武漢現場,並運送設備至火神山醫院。目前工程師小分隊正在火神山醫院待命,隨時響應進入醫院安裝調試設備。

匡明同時指出,在線醫療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初期,在中國頂層設計完善的基礎上,仍需要政策推動和標準規範雙管齊下,激活整個產業。他表示,此次疫情的突發和國家集中管理、統一指揮、集中收治的處理方式,給了所有在線醫療企業發揮作用的契機,大家在出行、機構查詢導引、線上諮詢、在線輕問診等資源共享方面集中發力。

“整個在線醫療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深度介入,在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遠程醫療項目納入醫保、參與遠程醫療主體的利益分配等方面,需要政策介入,以在更高層面協調推進;而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醫療技術保障等方面,亟須出臺行業標準。”他總結道。

記者也統計了當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龍頭公司和近三年來成立並拿到融資的公司名單:

疫情之下,在线一切!办公、医疗、教育都可以线上解决,附最全创业公司名单

在線教育:用戶量激增,市場魚龍混雜

如果不是此次疫情的爆發,不少學子在春節假期結束後就將開始加入“補課大軍”,但當前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不管是C端還是B端的用戶需求都極其旺盛。在線下學習中心被迫停課之時,各大教培機構則同步提供了線上輔導課程,成為在線教育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契機,加速了在線教育模式的普及。而線下停課也對小型教培公司的現金流帶來擠壓,將加速行業整合。

東興證券報告顯示,在線教育是教育科技發展剛需趨勢,“新冠”疫情只是催化劑,未來市場結構有望加速演進。

2月4日,三盛教育、二六三、立思辰、昂立教育等近20只在線教育概念股漲停,板塊合計成交額達210億元,足見市場的看好程度。

不過自本月初起,在各家在線教育機構上網課的學生們,時常會遇到網絡“卡頓”和服務器“宕機”的現象,即使是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超大型機構也難免遇到類似的技術BUG。這些都表明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在線教育機構需要攻克的瓶頸還是比較多。

以成立於2009年、前身為高思教育的愛學習集團為例,其在給每經記者的回覆中表示,此次疫情下該公司開啟“天空之城”計劃,為全國1萬家合作伙伴開放直播平臺,幫助近9000家順利轉至線上。截至目前,其在線學員達49萬、雙師課堂自“天空之城”計劃以來學員突破18萬,並且仍在增加中。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平臺充分發揮了在線教育的優勢,幫助孩子們停課不停學。但當前線上課程魚龍混雜,仍需進一步加強規範,互動性也還有待提升。”該公司坦言。

最後為大家獻上近三年來成立並獲得融資的在線教育公司名單,數據來自IT桔子和公開資料:

疫情之下,在线一切!办公、医疗、教育都可以线上解决,附最全创业公司名单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