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我们有慈悲心能和动物和平相处吗,每天有日行一善吗,你认为呢?

情系夜话


和平相处,没有什么做不到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本就是生存之道。

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平是一直以来人类的追求。

也有人说弱肉强食,杀戮也许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和谐与共才能让地球成为福地。就如这次的新冠状病毒,假如没有那个吃蝙蝠的人,假如没有捕猎,没有消费市场,那么,是不是人类与它都各自安好?

有一个词近来经常看到――“反噬”,这本是灵异小说里经常看到的词,最近因为疫情所以被经常提到,它在提醒人们――没有杀戮就没有伤害。

这个地球不是只供人类居住,有树木山川 ,动物植物,静态的,动态的……有句话叫“有容乃大”,所以不要暴虐,对于对人类没有伤害的动物我们要允许它生存。但有一点,大自然里的生灵该是互相牵制的,否则泛滥成灾也不行!



路小蔓


世间福德,放生第一。众生在世间最为宝贵的就是生命,我们从屠刀下抢救生命,正是践行佛陀之大慈悲。天地有好生之德,十方诸佛菩萨都以慈悲为怀,放生就是跟天地善神的好生之德相应,与诸佛菩萨的慈悲相应。

放生自古是佛门传统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祖师大德都会传承放生善行,甚至因此形成寺院的一种建筑模式,几乎所有的寺庙都会建有放生池,特别是古老的寺庙。像莲池大师住锡云栖道场四十余年,依山而建放生池,专门救赎放养众生,并在他八十寿辰之际又增广扩大,到现在还保存完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知道杭州西湖为什么那么美?就是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放生池,西湖的一圈都有寺庙。宋真宗年代,西湖被指定为官家的放生池而严禁捕杀,成为大自然当中生命能够自由生长的逍遥园。

放生是我们佛教界很普遍的一个活动。拜梁皇忏第五天要放生;水陆法会第五天要放生;大型法会都少不了放生。放生始终是佛门法会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放生是对生命的尊重

放生不仅是佛门善举,也是人类的一个高贵的行为。我们生长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都是天地父母的孩子。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个蓝蓝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相互之间都是共依共存的。过去很多人认为我们人是地球食物链的最高端,弱肉强食无可厚非。事实上,把人定位在食物链的最高端是对人类的亵渎。

放生让我们看到了地球生命体之间的关系,这应该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这种良好的关系就应该是强者帮助弱者。我们放生,在珍爱这些生命的同时,说明我们也在反省,反省我们这个生命有没有保护弱者,有没有尊重其他的生命?我们人这样一个高级动物有没有在做高级的事情?扶助弱势群体,救助弱势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命尊严,让生命都能够逍遥自在地长于天地之间,这才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放生是人类自身的拯救

今天的世界杀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屠宰场也是机械化了,每年被宰杀的猪就有将近五十亿头,鸡鸭鱼虾就更多。古人讲,“吃它一口肉,欠它万万千”“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夜半屠门声”。这个世界是一个因果世界,每个行为都有反作用力,你给这个世界什么,最后都会反馈给你。

正因为因果不虚,所以命运是自己造的。爱惜生命的人自然健康长寿;漠视生命,把其他生命当成盘中餐的人,不但不会健康长寿,死后还会下三恶道。这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往往付出惨重代价也弄不明白。看到中国现在不尊重生命,滥杀生命,且手段残忍,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前途是什么。

所以放生是救命,是赎罪,更是在拯救我们人类自身。放生说明我们人还有一点希望,我们放生的时候都是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长养万物的心,我们放生那一时刻的心,是天底下最美的心。这个心能消我们过去杀生吃肉、不珍惜生命所犯下的罪业。一灯能灭千年暗,一念慈悲心起,无明贪嗔所造的恶业,此刻就能灭掉。放生救命,回向世界和平,回向国泰民安,回向父母长寿,这样你在天地之间才叫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这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田埂诗人


尽管人与特定动物格外亲密,但就整体而言,人与动物之间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是我们讨论动物保护的前提。回答为什么保护动物很困难,但思考“如果不保护动物会怎样”就相对容易得多。

倘使我们只知无节制地利用,而不加以保护,自然界里的动物会加速消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减缓以至中止,人类的生存环境会急速衰败。且不说我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精神愉悦无从谈起,单从“利用”的角度看,我们也终将陷入无物可用的困境。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上、生活里。

保护和利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妥协,是迫不得已的权衡,这就是我们要保护动物的原因。过分强调天然生态的意义,甚至以素食为号召,作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值得尊敬,但作为整体的世界观,是在罔顾人类的一般需求,既不切实际,更难以实现。相反地,过分强调人类的需求,则又必然将自己逼上绝境。权衡,不仅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恰当观念。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在贫穷还无处不在的背景下,能够用于动物保护的资源极其有限,如何发挥出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是每个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之前提到“关键种”的概念,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四两拨千斤,那无疑极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保护老虎这些食物链上顶级物种的原因。



云卷云舒


如果人类在遭受苦难时,求助于神佛。希望作为法力无边,有慈悲之心的神佛能宽恕人类罪过,给自己遇难成祥。那么作为我们人类也已神佛菩萨慈悲之心待可怜的动物,赐福于动物。否则,你的一切祈福神佛菩萨也不会保佑。

如果你得疾病遭受种种折磨,也请想想动物们被宰杀虐待时与你一样的痛苦,以慈悲心感同身受的待他们。

想想你的前生今世就是一只可怜的动物,自己与万物平等,我们推己及人,也应该善待世间万物。





雪海劲松


我们身边 高端人士 有部分 因为 信仰佛教 心地特别善良 对待所有人 更善待所有动物 她们 从不去 接触 屠宰市场 应该算是 慈悲心 日行一善 我认同 [玫瑰]



可爱的宝宝519


地球善待众生万物,他以最向上的色彩呈现给所有有生息的生命,供养一生...人,作为食物链最高端的灵长类,依靠发达大脑创造出来的智慧,繁衍前行,建设国家。更是排版历史的缔造者!拥有大智慧的同时,应该懂得向善而行,不要破坏自然规则,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森林,广袤的大地,宽阔的草原...有生息的生命,都有生存在此的权利,我们应该善待一切,更要尊重和敬畏生命,彼此安好,让地球上的绿色重新浓郁起来!☕️[祈祷]


婕子


先说一下这个问的好。有人说,这个问题佛菩萨早就给我们总结好了。就是要不断的修习“七重因果”啊。

一,知母,思惟法界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

二,念恩,思惟一切有情于我有恩

三,报恩,思惟当报一切有情恩

四,悦意慈,见一切有情犹如爱子生欢喜心

五,大悲,思惟一切有情于生死中受无量苦,我 当如何令其得离此苦

六,增上意乐,恒常思惟自己应该担负令诸有 情离苦得乐的重大责任

七,菩提心,须具有两种欲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的境界就是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自成、任运的状态,所以“自然”便有无心、无欲、无为等意思。在实践“自然”以及虚无、淡泊、寂默、清静、精诚、中和,于是成就无期的延命。“自然”是实践修道的德目,也是达成无期延命的境界,其中透露出实践与境界的统一。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文字悦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一生,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分勇气,少一分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蔡子涵01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慈悲心去和动物相处,想必问题中的“我们”就可以做到了。

无法一概而论的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会从不同角度考来回答。

当问出这个问题时,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先问问你自己,你自己内心是否有这样的慈悲心?你自己是否又会去日行一善?

所谓的日行一善又是指什么?

从我个人角度看,我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慈悲心,我也会和这个世界的动物们好好相处,也相信,当越来越多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时,便能实现“我们”都可以。

每天发布一点关于医护工作者的信息,算是我的日行一善,目的也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对他们有所了解。

之前的医闹事件,医生遇害事件让很多的医生越来不易,而今的疫情,我们普通人还是得需要靠医务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相信慢慢地会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和理解他们。


一起了解医护人


我认为人作为食物链的最高端已经没有什么动物能大规模的伤害人类。人类不说是为了慈悲心。就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也一定要保护自然环境,与动物和平相处。要知道如果自然环境溃灭,动物灭绝。那么人类自己也要完蛋了。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这点了,还是需要继续的努力。从我做起。日行一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为了杀戮而杀戮。

人类对驯养的动物食其肉,寝其皮是基于生存的需要。虽然不能做到所有生命一样珍贵。但是现在人类也在尽力减少它们死亡前的痛苦。可恶的是人类为了消遣,休闲,泄愤,愚昧,更是为了盈利而大规模的杀戮就有违天和。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27日报道,伦敦动物学会最新发布的生命地球指数显示,全球野生动物数量自1970年以来已锐减58%。

伦敦动物学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布的评估报告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到2020年,脊椎动物数量可能下降三分之二。

报告认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缺失、野生动物交易、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都造成了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

没有需求就没有杀戮

许多珍贵的动物已经灭绝,现在比如犀牛濒危,大象也很危险,因为它们的牙,角的巨利造成了它们的悲惨结局。羚羊因为它们的绒毛,貂因为它们的皮毛,熊因为它们的胆,虎因为它们的皮毛骨头。市场有需求就有人挺而走险去获取暴利。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消费这些东西呢,不以拥有这些东西而炫耀呢。

人类对自然“爆炸式”的消费的同时,又缺乏对自然的保护。过度的捕捞,过度的砍伐,过度的排放,导致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而自然也对人类人类实施了惩罚,无论是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还是塑料污染,都时刻提醒着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方向了,是时候平衡我们的消费和自然需求了,是时候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了。

我们是第一代知道我们正在毁灭地球的人,也是最后一代能对此采取行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