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非洲東部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蝗蟲入侵,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蝗蟲數量一年半內增加了6400萬倍?

約翰遜Magic


因為最近病毒的原因,好像大家似乎對一些全球災難都越來越關注了。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警惕性高有好處,但也不用過分擔心。

就如同很多專家學者建議的那樣——

不用每時每刻刷手機看電腦,關注疫情的進展,特別是數字的更新。

如果心態不好或者本來就心裡素質不太好,過分關注,反而會引發其他問題。

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差,比如對現實的不滿,或者杞人憂天乃至怨天尤人的負面情緒增加等。

無論是對疫情還是對很多其他的天災人禍,應該有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去認知。

除了疫情之外,聯合國發出的一個蝗蟲災害預警,也讓很多人開始擔心,其實這就是沒必要的。

雖然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說法比較嚴重,不過蝗蟲災害在全球各地其實每年都會發生,不至於形成全球性的大規模震動。

更不至於因此而讓全球經濟遭受挫折。這些蟲子更不會輕而易舉地進入我們本土。

糧農組織的說法是,非洲東部的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索馬里等地的蝗蟲災害是數十年來最嚴重。

而且它們正在“遷徙”——跨越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洋,要進入到巴基斯坦和印度一些平原地區覓食。

其實蝗蟲災害在東非已經有2個月了,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蟲也已經有1個月了,當地受災確實比較嚴重。不過目前還沒有看到蝗蟲災害進一步蔓延到別的國家的跡象。

木叔曾在幾年前去過埃塞俄比亞採訪,那裡基本是非常荒蕪乾燥的地區。

而蝗蟲其實喜歡的就是乾燥炎熱的氣候。

每年當地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蝗蟲災害,今年或許是因為當地氣候更特殊,才造成蝗蟲大量繁殖。

不過蝗蟲的壽命一般也只有3個多月,不可能無限期地爆發。再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氣候環境也適應蝗蟲的成長,他們不可能飛越喜馬拉雅山這種高寒地帶進入我國。

所以這點應該放心。

但是我們也應該關注的一點是糧食價格和糧食安全問題。

畢竟東非很多地區不富裕,蝗災會讓當地雪上加霜,就需要全球援助加以應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也一樣。如果蝗災持續時間長,或許會影響一定時期內的全球糧價。

這是在關注災害之後更應該注意的事。


木春山談天下


近幾天,大家除了關注我們遭受的“新冠”疫情之外,就是“蝗蟲”了。

但是,在各大主流媒體和電視裡面見到的詳細報道還是很少,本人仔細等電視新聞對此的報道,不知是錯過了時間還是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視屏,反正是沒見到。既然世界糧農組織的官員都發出了警告,說明事情已到了“嚴重”的地步,但是因它沒有“新冠”疫情影響來的那麼嚴重,所以人們只是“浮光掠影”般的一晃而過。

說實話,至今本人都沒有分清楚蝗蟲和螞蚱的區別。但是,對其危害性卻是感觸至深。在我的老家屋後,有一顆核桃樹,長在埂子邊上,樹幹兩人合圍都困難,我懂事的時候它就存在,樹齡不小了,但每年都是枝繁葉茂,結的核桃小而且卡殼,有兩稜的、三稜的,核桃仁有黃皮的,也有紫皮的,味道特別香。記不清哪一年了,夏季,茂密的核桃葉子掩藏著剛剛成型的核桃,突然有一天,核桃樹上出現了不多的幾隻或者幾十只毛毛蟲,沒在意,但一夜之間過去,這棵核桃樹上全部是黑色的毛毛蟲,樹上的核桃葉子全部被啃食,場面非常嚇人,要知道,我們那裡的核桃樹都不是人工培育的,是屬於野生野長的那種,從不修剪,樹尖幾丈高,樹枝覆蓋的面積最起碼上百平方米(估測)還不止,毛毛蟲能夠在很短時間將那麼多樹葉吞噬掉,而且不知道這些毛毛蟲從哪裡來,又想到哪裡去,我爺一看沒辦法,就抱來許多柴草,將樹幹圍起來,點上火,樹上的毛毛蟲將葉子吃光之後,它不會飛,順著樹幹要下來,就被火燒死了,這棵樹,經此事件之後,元氣大傷,慢慢枯死了。奇怪的是,在不遠的地方,也有核桃樹,卻未遭殃,沒燒死的毛毛蟲也不見了蹤跡,真是“從天而降”,“遁地而去了”。

(圖片來自網絡)

毛毛蟲尚且如此,蝗蟲就更加可怕!

報道說,蝗蟲從非洲隨著氣候的變遷,一路遷徙,到了中東,到了印度、巴基斯坦。就連印、巴的緊張軍事對峙因為蝗蟲的肆虐而緩和,可見,蝗蟲的危害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本人記得,有一年,蒙古發生草原蝗災,為了應對蝗災,號召大家養雞,靠食物鏈上的雞來消滅它們。不知這措施奏不奏效,但也不失為一種手段,最直接的當然是噴灑農藥,假如用濃煙燻嗆是不是可以?

蝗蟲過後,顆粒無收,作為民以食為天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假若真的象世界糧農組織說的那樣,後期會增加6400萬倍,本人覺得比“新冠”疫情的後果還要嚴重、可怕。糧食的成長有周期性,錯過了,就是一季,或者一年,“新冠”疫情出現。許多國家、地區限制出口口罩或者棉花。目的是明哲保身,試想一下,蝗災來臨,災害國糧食銳減,而產糧大國對糧食也來個“照貓畫虎”限制出口,遭受蝗災的國家怎麼辦?

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

2020年2月13日 23.30


見腫消世界


不管蝗蟲的數量增加了多少,翻了多少倍,但它的壽命終究也只有三四個月。這批蝗蟲從東非飛到了南亞,已快經歷了三四個月了,所以終將是秋後的螞蚱,隨著南亞次大陸雨季的即將到來——終究蹦達不了幾天了。

從去年12月份開始,發端於非洲東部地區的蝗蟲災害,來勢非常兇猛,2020年1月份蝗蟲進入巴基斯坦,2月份又從巴基斯坦進入印度,所以在這次蝗蟲災害中,印度是最後被影響到的國家(疑似終端),蝗災能否被控制住,關鍵也要看印度。目前蝗蟲主要集中在印度的拉賈斯坦和古吉拉特兩個邦,有近40萬公頃農田受災,相比非洲更為嚴重。根據這次蝗蟲飛行的趨勢走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任其繼續發展,肯定會向印度的中部東部地區蔓延。



目前巴國已經進入了全國緊急狀態,印巴兩國劍拔弩張的軍事形勢也被迫緩和了下來,來應對共同的天敵——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的預警,預示著2020年的全球糧食價格肯定會上漲。道理很簡單:這些蝗蟲經過之他,糧食都被吃個乾淨。眼下這些從東非飛過來的蝗蟲,壽命也快到盡頭,正值產卵高峰期,如果在這個時候,印巴等國加以科學的防範和巢滅,會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蝗蟲災害,自古有之。這次蝗災最早出現在2019年中期的也門,屬於沙漠蝗蟲。由於也門和非洲東部距離非常近,世界糧農組織曾向東部非洲發出過警告,結果4個月後蝗蟲就真的在東非出現了,其中以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尤為嚴重,此三個國家的蝗蟲總量已經達到3600億隻,已經摧毀了數萬公頃的農田,破壞力極其強大。但它成為氣侯必須具備三個必要的條件:



一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給蝗蟲的寄生創造了條件。比如說東非地區埃塞俄比亞等國植被破壞較為嚴重,加之去年又大旱,這就使得蝗蟲有了生存的土壤。因為蝗蟲是最害怕森林草木的,這些地方一般都有蝗蟲的天敵——各種鳥類。所以我國在五六年代裡,防治蝗蟲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二是蝗蟲喜歡高溫。也就是說蝗蟲只有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產卵生長。目前東非和南亞次大陸一帶正處於熱季(太陽直射南迴歸線),現在那裡的氣候乾燥而溫暖,白天氣溫高達30度左右,適合蝗蟲生長繁殖;



三是蝗蟲災害是不分國界和地域的,但還是可防可治。這次發生在東非南亞的蝗災,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包括糧農組織在內,國際社會正在多方籌措至資金採取行動,想辦法消滅這些蝗災。相比古代一旦蝗災發生時,只有向上天禱告的份。而現在畢竟應付蝗蟲還是有很多辦法,比如噴灑高效低度農藥,採取生物防治等等都能有效地消滅蝗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