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非洲东部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蝗虫入侵,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蝗虫数量一年半内增加了6400万倍?

约翰逊Magic


因为最近病毒的原因,好像大家似乎对一些全球灾难都越来越关注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警惕性高有好处,但也不用过分担心。

就如同很多专家学者建议的那样——

不用每时每刻刷手机看电脑,关注疫情的进展,特别是数字的更新。

如果心态不好或者本来就心里素质不太好,过分关注,反而会引发其他问题。

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差,比如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杞人忧天乃至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增加等。

无论是对疫情还是对很多其他的天灾人祸,应该有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认知。

除了疫情之外,联合国发出的一个蝗虫灾害预警,也让很多人开始担心,其实这就是没必要的。

虽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说法比较严重,不过蝗虫灾害在全球各地其实每年都会发生,不至于形成全球性的大规模震动。

更不至于因此而让全球经济遭受挫折。这些虫子更不会轻而易举地进入我们本土。

粮农组织的说法是,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索马里等地的蝗虫灾害是数十年来最严重。

而且它们正在“迁徙”——跨越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要进入到巴基斯坦和印度一些平原地区觅食。

其实蝗虫灾害在东非已经有2个月了,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虫也已经有1个月了,当地受灾确实比较严重。不过目前还没有看到蝗虫灾害进一步蔓延到别的国家的迹象。

木叔曾在几年前去过埃塞俄比亚采访,那里基本是非常荒芜干燥的地区。

而蝗虫其实喜欢的就是干燥炎热的气候。

每年当地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蝗虫灾害,今年或许是因为当地气候更特殊,才造成蝗虫大量繁殖。

不过蝗虫的寿命一般也只有3个多月,不可能无限期地爆发。再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气候环境也适应蝗虫的成长,他们不可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这种高寒地带进入我国。

所以这点应该放心。

但是我们也应该关注的一点是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问题。

毕竟东非很多地区不富裕,蝗灾会让当地雪上加霜,就需要全球援助加以应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也一样。如果蝗灾持续时间长,或许会影响一定时期内的全球粮价。

这是在关注灾害之后更应该注意的事。


木春山谈天下


近几天,大家除了关注我们遭受的“新冠”疫情之外,就是“蝗虫”了。

但是,在各大主流媒体和电视里面见到的详细报道还是很少,本人仔细等电视新闻对此的报道,不知是错过了时间还是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视屏,反正是没见到。既然世界粮农组织的官员都发出了警告,说明事情已到了“严重”的地步,但是因它没有“新冠”疫情影响来的那么严重,所以人们只是“浮光掠影”般的一晃而过。

说实话,至今本人都没有分清楚蝗虫和蚂蚱的区别。但是,对其危害性却是感触至深。在我的老家屋后,有一颗核桃树,长在埂子边上,树干两人合围都困难,我懂事的时候它就存在,树龄不小了,但每年都是枝繁叶茂,结的核桃小而且卡壳,有两棱的、三棱的,核桃仁有黄皮的,也有紫皮的,味道特别香。记不清哪一年了,夏季,茂密的核桃叶子掩藏着刚刚成型的核桃,突然有一天,核桃树上出现了不多的几只或者几十只毛毛虫,没在意,但一夜之间过去,这棵核桃树上全部是黑色的毛毛虫,树上的核桃叶子全部被啃食,场面非常吓人,要知道,我们那里的核桃树都不是人工培育的,是属于野生野长的那种,从不修剪,树尖几丈高,树枝覆盖的面积最起码上百平方米(估测)还不止,毛毛虫能够在很短时间将那么多树叶吞噬掉,而且不知道这些毛毛虫从哪里来,又想到哪里去,我爷一看没办法,就抱来许多柴草,将树干围起来,点上火,树上的毛毛虫将叶子吃光之后,它不会飞,顺着树干要下来,就被火烧死了,这棵树,经此事件之后,元气大伤,慢慢枯死了。奇怪的是,在不远的地方,也有核桃树,却未遭殃,没烧死的毛毛虫也不见了踪迹,真是“从天而降”,“遁地而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毛毛虫尚且如此,蝗虫就更加可怕!

报道说,蝗虫从非洲随着气候的变迁,一路迁徙,到了中东,到了印度、巴基斯坦。就连印、巴的紧张军事对峙因为蝗虫的肆虐而缓和,可见,蝗虫的危害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本人记得,有一年,蒙古发生草原蝗灾,为了应对蝗灾,号召大家养鸡,靠食物链上的鸡来消灭它们。不知这措施奏不奏效,但也不失为一种手段,最直接的当然是喷洒农药,假如用浓烟熏呛是不是可以?

蝗虫过后,颗粒无收,作为民以食为天的人类来说,这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假若真的象世界粮农组织说的那样,后期会增加6400万倍,本人觉得比“新冠”疫情的后果还要严重、可怕。粮食的成长有周期性,错过了,就是一季,或者一年,“新冠”疫情出现。许多国家、地区限制出口口罩或者棉花。目的是明哲保身,试想一下,蝗灾来临,灾害国粮食锐减,而产粮大国对粮食也来个“照猫画虎”限制出口,遭受蝗灾的国家怎么办?

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

2020年2月13日 23.30


见肿消世界


不管蝗虫的数量增加了多少,翻了多少倍,但它的寿命终究也只有三四个月。这批蝗虫从东非飞到了南亚,已快经历了三四个月了,所以终将是秋后的蚂蚱,随着南亚次大陆雨季的即将到来——终究蹦达不了几天了。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发端于非洲东部地区的蝗虫灾害,来势非常凶猛,2020年1月份蝗虫进入巴基斯坦,2月份又从巴基斯坦进入印度,所以在这次蝗虫灾害中,印度是最后被影响到的国家(疑似终端),蝗灾能否被控制住,关键也要看印度。目前蝗虫主要集中在印度的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个邦,有近40万公顷农田受灾,相比非洲更为严重。根据这次蝗虫飞行的趋势走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任其继续发展,肯定会向印度的中部东部地区蔓延。



目前巴国已经进入了全国紧急状态,印巴两国剑拔弩张的军事形势也被迫缓和了下来,来应对共同的天敌——蝗虫!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的预警,预示着2020年的全球粮食价格肯定会上涨。道理很简单:这些蝗虫经过之他,粮食都被吃个干净。眼下这些从东非飞过来的蝗虫,寿命也快到尽头,正值产卵高峰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印巴等国加以科学的防范和巢灭,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蝗虫灾害,自古有之。这次蝗灾最早出现在2019年中期的也门,属于沙漠蝗虫。由于也门和非洲东部距离非常近,世界粮农组织曾向东部非洲发出过警告,结果4个月后蝗虫就真的在东非出现了,其中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尤为严重,此三个国家的蝗虫总量已经达到3600亿只,已经摧毁了数万公顷的农田,破坏力极其强大。但它成为气侯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



一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蝗虫的寄生创造了条件。比如说东非地区埃塞俄比亚等国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加之去年又大旱,这就使得蝗虫有了生存的土壤。因为蝗虫是最害怕森林草木的,这些地方一般都有蝗虫的天敌——各种鸟类。所以我国在五六年代里,防治蝗虫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二是蝗虫喜欢高温。也就是说蝗虫只有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产卵生长。目前东非和南亚次大陆一带正处于热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现在那里的气候干燥而温暖,白天气温高达30度左右,适合蝗虫生长繁殖;



三是蝗虫灾害是不分国界和地域的,但还是可防可治。这次发生在东非南亚的蝗灾,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包括粮农组织在内,国际社会正在多方筹措至资金采取行动,想办法消灭这些蝗灾。相比古代一旦蝗灾发生时,只有向上天祷告的份。而现在毕竟应付蝗虫还是有很多办法,比如喷洒高效低度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等等都能有效地消灭蝗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