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基礎上看魯迅,圓我中華民族魂(五、六)


中國現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還是改造社會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萬不可單是不平。至於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說出這話的魯迅先生,居然總是被各樣因要改變社會而有憤恨的人所利用。除了挺魯、反魯的有憤恨人,還有吃魯迅飯的人,喜歡借魯迅發議論,道感慨,展才華的人。魯迅被眾多不想改變自己的但在文化上有口舌者們不斷的舔吮,他競然承受著一種乾屍的命運。

   

 

    孤獨的魯迅在《摩羅詩力說》的結尾寫道:“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致吾人於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溫煦之聲,援吾人出於荒寒者乎?”這個呼聲在中國的天空迴盪了一百年,雖有諸多研究魯迅的專家,但卻沒有對這聲音的真正理解,魯迅依然是孤獨的。作為我們的對象的魯迅,當我們認識理解他的思想時,認識者與對象就成為一個整體,認識者是怎樣的人,他在什麼思維基礎上,在主體這方面決定著認識的結果是怎樣的。那麼獨特的魯迅。那麼一箇中華奇人,怎麼竟然是乾屍的命運?這要由魯迅身後的人們擔負責任。


    

圓基礎上看魯迅,圓我中華民族魂(五、六)


    是的,魯迅的心境始終是悲涼的,情感始終是沉鬱的,他思想的內核始終是警覺和疑慮的。他透視了無窮的假象,卻無法創造真實;他鞭撻著無邊的黑暗,卻沒能尋找到曙光。但你只說這個有什麼用呢?不能由於魯迅對於你的存在而使你找到光,用再具文采的好筆來說魯迅這樣那樣,都是用魯迅思想的屍骨敲打出特別的音響,來伴奏自己在黑暗中找感覺或掙好臉、換好飯的吟唱。

魯迅具有對於舊存在勇敢的否定性,他明確地知道要改變舊存在,必須立起新人,他以“立人”作為自己的使命,他通過對現實的民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批判,告訴人們要做自我否定。他極力的促成麻木、虛偽、自私、殘忍的國人向著真的人的目標進化,就像尼采認為現實中的人只是人的毛坯、未來的超人才是真正的人一樣,魯迅也把當下的國人看作千瘡百孔、殘缺不全的原人,他要求健全的人性、他願望著人成為他所認定的真正意義上的人。你能看到並讚美魯迅的優點,但你怎麼改變都知道的他之所偏?你能看出並指責魯迅的思想有缺陷,你如何讓你的思想完全?沒能由魯迅在精神思想的完整性、健全性上成全你這個,要反省的是你本人的認識方法、思維方式有病。


   

圓基礎上看魯迅,圓我中華民族魂(五、六)

 


    魯迅是能夠做自我否定的人,“從別國竊來火種,為的卻是煮自己的肉”,他有著改變自我的要求。今天的人能這麼談那麼說魯迅,他卻很難意識到他是應該有一次自我否定的,需要該變自身的人。魯迅雖面對絕望,卻不倒向任何宗教;他有著強烈的現世願望,卻不對各種主義認同。他寧肯忍受陰風冷雨中的孤獨,不去隨從哪一種利益性的團群;他寧可獨自彷徨苦悶,絕不接受任何具有片面性的儘管很是堂皇的思想精神。魯迅不隨它者之偏,自己又無法不偏,這樣一個正視絕望並反抗絕望而只能無效反抗的人,這樣一個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與黑暗一同消亡的人,他把希望寄在後人身上;今人在說:受無信仰的折磨已經很久了,什麼時候才能重新找到勇氣和信念,重新昂起理想主義的頭顱和胸膛,今人為什麼不在圓基礎已提出來時確認本身無缺無偏的圓概念呢?要圓化的目標與道路難道不正是魯迅潛在的理想?圓化難道不正是我們由魯迅精神生髮出來由我們而成的精神力量。難道我們如今還面對魯迅的靈魂不斷重複這樣的話:全能的上帝被消滅了,傳統的形而上學和超越系統也被顛覆,什麼都空乏了,此時唯有虛無主義像狂風一樣地大肆侵入人們的新靈;現在我們該看到魯迅的靈魂在看著我們說:“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炬火”。其實沒個人在圓基礎上都能擁有炬火,當你立於圓基礎,魯迅就成為你圓化精神中的火。


    

圓基礎上看魯迅,圓我中華民族魂(五、六)


    魯迅先生在《隨感錄四十一》中這樣表達他的肯切:“此後若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它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理解了“圓”,立於圓基礎上,魯迅靈魂的優秀成分就是一種構成我們圓魂的光,就有了屬於個體自我,屬於中華民族以致屬於全體人類的炬火或太陽。


圓基礎上看魯迅,圓我中華民族魂(五、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