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20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頒給《寄生蟲》?

MILKLA


韓國電影一貫以高水平著稱,不管是前幾年火的喪屍片《釜山行》,還是在國內一直並沒有推廣的其他電影,劇情都是屬實不錯的。

韓國電影不管從編劇水平還是拍攝手法上都對國內的電影業有重要意義。

而一部電影重要的不只是劇情,還要有敬業的演員,常看韓國電影的觀眾不難發現影片中的演員都是韓國電影裡的老人,精湛的演技加上跌宕起伏的劇情,怎麼會不成就一部好的電影作品。

對比國內電影,老演員的敬業有目共睹,但是一些青年演員的演技真的不如這部電影中的男主和男主妹妹,而縱觀國內好的劇本太難得了,一部商業爛片,編劇簡直將觀眾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突出的劇情,高水準的演員,以及感於借鏡頭揭露韓國社會貧富問題,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如此敢說敢拍,也是其原因。

而奧斯卡獎的認定不僅是肯定演員也會參考這部影片的社會意義。

說句公道話:

畢竟西方評委眼中,東方的貧窮和落後,這是他們的固有想法。

而這也符合他們的審美。

所以這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一點都不意外,拋開奧斯卡評委的主觀評價,這部影片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值得反覆觀看,這是對社會的寫實,也是對人性的探討。

每個人可能獲得的都不同,以不同角度觀看都會有所收穫。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如男主一家一樣,一樣為了生活,只不過我們比他們要幸運的太多,我們生活在中國。




每日資訊看一看


《寄生蟲》這部電影,故事情節不斷反轉,劇情成一大看點,在電影中,金基澤一家本來是生活在半地下室的窮人階級,一家人的溫飽都存在問題。而就在大兒子金基宇偶然間獲得了學長介紹的一份兼職後,一家人的命運也開始改變,故事的第一個轉折點也就此展開,窮人企圖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兒子在成為富人家庭的家教後將妹妹基婷介紹給了樸太太,繼而趕走了原本的司機和保姆雯光,將父母置換進入了富人家庭。金基澤一家為了全員進入富人家庭無所不用其極,一家人之間對臺詞演戲,一切看似合理的背後卻依舊是窮人為了打破階級的努力。這種努力給窮人一家帶來的只不過是依靠富人一家生活,金基澤一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寄生蟲。

故事並沒有在窮人一家滲透入富人一家後停止,就在金基澤一家享受著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安逸時,電影的第二個反轉出現,窮人和富人的家庭平衡被打破。前一秒還在享受富人生活的窮人家庭在一場大雨後像蟑螂一樣逃回了那個陰暗的地下室。就在第二天,樸社長一家決定繼續為多頌舉辦生日派對,同時也邀請金基澤一家出席。故事從金基澤一家決定赴約開始走向高潮,藏在地下室的前保姆丈夫因為妻子的意外死亡而暴走,生日宴會變成了一場悲劇。雯光丈夫來到屋外,用刀第一個捅向基婷。多頌在看到自己曾經見過的"鬼"後被嚇暈。樸先生命令金基澤開車送多頌前往醫院,在一系列的混亂中,雯光丈夫被金基澤的妻子捅死,就在樸先生去撿車鑰匙時,金基澤捅向樸先生。第三個反轉出現,原本和諧的窮人和富人一家雙雙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這一切的起源僅僅與一個兼職有關。這是非常好的一部電影,值得觀看!水平有限歡迎斧正!謝謝


梟龍164080849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寄生蟲》維繫著奉俊昊一貫在主題上的尖銳,情節編排生動有趣,從各方面看都是奉俊昊平均水準之上的電影。本片人性的掙扎部分全部隱藏在大主題之下,窮人的生活狀況賦予了他們寄生的合理性。

《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與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使韓國電影風頭一時無二。那麼,《寄生蟲》又是憑什麼呢?這部電影有著典型的奉俊昊標記,黑色幽默、抨擊現實、由下至上的制度探討、文化反思等等。它帶出了一個根植於現實的故事,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對未來大膽假想的故事。

而《寄生蟲》能打動評委的關鍵點,我認為是政治正確及充滿辯證性的主題、商業與藝術的平衡、以及好萊塢對孤立主義的反抗。以窮人的寄生故事帶出富人的寄生事實,從而將制度與人性關進籠子當中任人批判。《寄生蟲》本質上還有著反資本主義,反貧富差距化的一面。而相比其他電影,《寄生蟲》又做到了藝術與商業兼顧,它有明確的主題與價值觀,也有精心設計的幽默情節,這是一部沒有門檻,也不會讓人感到庸俗的電影。評委選《寄生蟲》很有可能帶著一種對抗世界正走向孤立主義這一現狀的意思。

全球化正在走向頹勢,世界正不可避免的產生孤立主義,人人以自身利益為先,從而造成世界的“閉關鎖國”。《寄生蟲》是脫胎於西方語境與價值觀的電影,它反映出了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的缺陷,貧富差距過大的可怕等等。將這樣一部電影選為最佳影片,無疑能讓人感覺到好萊塢在意識形態上的進步與擁抱全球的傾向。另一邊,韓國電影也勢必會藉著這股“西方”更上一層樓,可以悲觀的認為,中國電影與韓國電影的差距被進一步的拉大了。


天天影盟


首先,這很強,韓國電影獲得金棕櫚+奧斯卡最佳,這是亞洲電影史上未曾出現過的境況,說一句奉俊昊創造歷史不過分。

其次,今年算得上是奧斯卡的一個大年(相比前幾屆而言),提名最佳影片的各部電影都有各自的支持者,所以從我的主觀角度來說,不管最佳影片是《1917》,《寄生蟲》,甚至是《愛爾蘭人》都我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從客觀角度而言,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9年5月,《寄生蟲》獲得金棕櫚,隨後美國上映,口碑甚佳。

19年11月,《愛爾蘭人》上映,隨後博彩預測《寄生蟲》第一,《愛爾蘭人》第二。

19年12月,《1917》上映,黑馬殺出。

20年1月,《1917》在各前哨獎,風向標,英國奧斯卡大殺特殺,形勢一片大好,幾乎可以內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然後《寄生蟲》就在這種局勢下頑強跑出。

直播時我看《寄生蟲》拿了最佳劇本,內心毫無波動,然後《極速車王》拿了最佳剪輯,我心想《寄生蟲》應該沒有BP了,隨後最佳外語片給了《寄生蟲》,我波瀾不驚。但最佳導演頒給奉俊昊時我開始重燃起那個大膽的想法,因為我原以為會頒給薩姆·門德斯的(按照傳統,最佳影片會在劇本、剪輯、導演這幾個獎中有所斬獲)。最後瓊·芳登頒獎時有一個明顯的遲疑,我頓時get到了大事即將發生...

再來說說第三:奧斯卡選擇將最佳影片頒給《寄生蟲》確實是一個爆冷,但也還算是可以理解。這事要結合另外幾件事一起看:

a.流媒體的崛起。今年netflix系的電影幾乎食白果(除了勞拉鄧恩拿了最佳女配,《美國工廠》拿了最佳紀錄片),《婚姻故事》歡樂陪跑,《愛爾蘭人》掛零,馬丁·斯科塞斯在臺下坐得快睡著了(所以奉俊昊拿最佳導演時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致意馬丁真的很讚了)。這是奧斯卡對流媒體的抗拒,畢竟netflix的崛起確實影響到了整個電影行業,奧斯卡對此自然是不高興的,不管是《美國工廠》還是勞拉鄧恩得獎時,只是一提到“Thanks to netflix”臺下頓時鴉雀無聲。

b.流媒體的崛起,就意味著奧斯卡的衰落。隨著大眾對電影的瞭解日益增長,奧斯卡現在的聲勢已有些不如從前,反而是戛納和威尼斯等電影節的影響力日益增加。為了保持奧斯卡的影響力,學院確實是需要拉攏更多的電影力量(但又不能是流媒體的電影),正好趕上了《寄生蟲》的到來,既是一部國際電影,又有階級議題,而且質量也確實好,為它開個先例其實是可行的,此後可能會有更多的國際電影在奧斯卡出現也說不準。

c.過去幾年的頹勢,正如我前文提到的,過去幾屆的奧斯卡相對算是個小年,歷屆最佳分別是《愛樂男孩》(狗頭)、《水形物語》和《綠皮書》(你們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電影不好)今年如果按照過去的傳統選的話確實應該選《1917》,但如果今年要選擇創新的話,那麼《寄生蟲》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旬亦然


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咯,就是奉俊昊導演的韓國電影《寄生蟲》

這是韓國電影第一次提名入圍奧斯卡,不但實現了零突破,而且是一舉拿下四個!

最佳國際影片不用說了,十拿九穩。但最讓我震驚的是,這部電影接著竟然拿下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情理之中,又在完全意料之外!這不僅是韓國電影的榮耀,也是亞洲電影的高光時刻。

《寄生蟲》以最韓國的故事打動全世界觀眾,其充滿個性而細膩的表演、一針見血的臺詞、劇本、剪輯、音樂、美術,以及演員們的演技都向世界證明了韓國電影的力量。

《寄生蟲》繼2019年斬獲戛納金棕櫚獎後,再獲奧斯卡四項大獎,這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象力,能夠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劇集剪影


首先作為代表性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柏林和戛納,都是評審團制,每一年的電影都是十幾位評審團討論出來的,有很強的作者性,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樣的電影節更偏文藝和獨立電影。

而奧斯卡這樣電影節,代表的是好萊塢類型電影,今年的奧斯卡是有8000多位國際電影人出來投票選出來的,至於投票機制比較複雜就不展開了,換句話說就是奧斯卡是少數服從多數,對比來看偏向網羅大眾喜愛的熱門電影,所以為何奧斯卡的熱度比任何電影節都高也在於此,因為奧斯卡入圍的影片,大家都比較熟悉。

那麼今年《寄生蟲》拿到戛納金棕櫚和奧斯卡最佳影片,首先說明《寄生蟲》本身算是很好兼顧了作者性和類型化的電影,通俗點說就是藝術和商業都達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時又有很強的現實社會性,而奧斯卡每年都有自己的風向標,今年奧斯卡的風向標,很明顯就是現實題材,這也讓《寄生蟲》能大獲全勝。

有一個數據很有趣,就是奧斯卡在2019年的時間裡,增加了將近2000名更為年輕的國際投票電影人,這也讓奧斯卡更為國際化,同時也更充滿著驚喜,也更向歐洲電影節靠攏,這或許也是間接造成《寄生蟲》能拿到最佳影片的原因之一。

而《寄生蟲》本身的品質,讓我想起了文牧野導演在訪談時說起好電影的定義,分為三個層次,一個是娛樂性也就是商業型,一個是靈魂性也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再來一個是社會性也就是現實題材,這種題材也就是最能拿獎的類型題材。

這三個層次在一部電影作品中,很難達到平衡,一般都是此消彼長的,而《寄生蟲》做得相當出色,也因此能一路高歌。

當然,這時候一定會有很苛刻的影迷覺得,《寄生蟲》太匠氣和充滿類型結構,遠不如《愛爾蘭人》獨立個人,也沒有《小丑》大膽和《1917》突破。

這些都對,但作為奧斯卡和好萊塢,大部分都是西方評委,看到一部擁有著如此精湛的好萊塢敘事結構,但又能如此契合韓國現實社會性的作品,同時還把國際化的商業娛樂性兼顧這麼好,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所以很多人說這次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寄生蟲》是爆冷門,我覺得這個詞有誤,《寄生蟲》一點都不冷門,《寄生蟲》能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當《寄生蟲》拿到最佳影片時,臺下全體起立鼓掌半分鐘就說明一切了。


xiao宇yu


一方面渲染基澤一家不求上進的“寄生”劣根性,另一方面卻極力美化這一家人。4個人先後進入樸社長家的細節都是生硬而經不住推敲的。他們不可能那麼能幹,不可能掌握那麼多的技能,也不可能知道如何和上層社會打交道。樸家人也不可能那麼輕信。有錢人找保姆找家教,買衣服買酒,都有自己的渠道,有固定消費的牌子,不會如此輕易地上當。

更重要的是,《寄生蟲》刻意渲染貧富的階級對立,對於深刻認識貧窮,正確評價窮人,於事無補。被大雨洪水淹沒的蝸居和大師設計的豪宅,窮人的趕不走的氣味和富人的衣著光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尤其是幾次三番強調的窮人的氣味,幾乎成了電影的主基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奉俊昊導演眼裡,窮人與富人的對立,永遠無法改變,恰似四五十年前在中國流行的階級鬥爭決定一切的思維方式。


小柒看劇


「電影寄生蟲」

他們是蟲子,所以他們生活艱難;

他們是蟲子,所以什麼都殺不死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