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諾貝爾和那些西方設立的獎項在中國是否被過度吹捧了?

ghghhjjhv


很多狹隘民族主義經常批判、挖苦奧斯卡和諾貝爾獎,認為這是西方的獎項、美國的獎項,標準不合理、缺乏公信力,而且對中國有偏見。所以,這樣的獎項,沒必要爭取。

對於這種觀點,個人覺得非常可笑,也很可悲,完全是阿Q轉世投胎。誠然,奧斯卡和諾貝爾有自己的口味,尤其是非自然科學獎項,人為因素較多,不能說百分之百公平合理。但是,這個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百分之百公平合理的獎項。奧斯卡、諾貝爾有瑕疵,其它獎項就完全公平合理嗎?

相比而言,目前國際電影節,最有號召力的獎項還是奧斯卡,其次是戛納、柏林、威尼斯。諾貝爾獎除了和平獎爭議很大,其他化學、物理、生物醫學、文學、經濟等獎項還是具有極高的全球影響力。你找不出第二個同類獎項可以與之媲美。

因此,獲得奧斯卡和諾貝爾獎,對獲獎者來說,既是對他工作的極大肯定,也是巨大的榮譽,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國家現代化進程起步晚,各方面都處於追趕先進的狀態,所以至今獲獎不多,也在情理之中。我們完全不必抱著“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去否定奧斯卡和諾貝爾。我相信,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未來我們電影人、科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肯定會成為奧斯卡和諾貝爾的常客。這需要一定的過程。

當然,我們必須反對的是“為了獲獎而獲獎”,尤其是前些年第五代導演中,確實存在為了迎合西方電影獎的傾向。這是背叛了藝術,應該鄙視。不過,我們也要反思,為什麼我們的藝術家們,無法創作出符合我們時代精神的偉大作品?



江南俗士1972


我來解釋諾貝爾獎,我最瞭解西方人的做事方法和思維方式,任何一件事讓特朗普做是什麼結果?讓安倍晉三做是什麼結果?讓澳大利亞做是什麼結果?讓英國做又是什麼結果?我不用看就知道它們每個人分別是什麼結果。這幾年它們在國際事務上的表現讓我對它們有了非常深刻的瞭解。

諾貝爾獎說好聽點叫傀儡獎,說不好聽點應該叫狗糧獎,為什麼?

1.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獲得諾貝爾獎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①你的國家讓美國大量駐軍,並且每年給美國繳納鉅額軍費,還要一年比一年高。

②你的國家每年都大量購買美國武器。

③美國要制裁哪個國家你就跟著一起狠狠的制裁。

④美國要發動戰爭打哪個國家你就派遣軍艦跟著一起打。

⑤你國家的主權必須讓美國掌控。

⑥你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全部被美國掌控。

2.如果一個國家既沒有美國駐軍,主權又自己掌控,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呢?答案是有,什麼情況下可以獲得呢?

①.你的國家出現了反政府人員在媒體或者微博上發表造謠、渲染、摸黑自己國家的文章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②.當美國與你的鄰國發生嚴重摩擦時,美國政府就會一邊來勸說拉輪你跟著一起對抗你的鄰國一邊給你頒發幾個諾貝爾獎。

3.諾貝爾獎其實對人類沒有任何貢獻,連一丁點作用都沒有,表面上諾貝爾獎是瑞士控制,實際上是美國政府控制,哪個國家給美國當傀儡對美國最孝順哪個國家得的諾貝爾獎就越多,說穿了諾貝爾獎本質上就是美國獎勵給傀儡國家的狗糧。



明宇智遠


絕對是過度吹捧了。

前不久才寫了一篇關於莫言被評為諾貝爾獎的文章,其實這個獎是可有可無的,因為這獎不出,我們真的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大哥,我可是70後呀,他的小說,說出幾本來,就算聽過,只到名字都沒興趣看的。聽說老謀子還真曾經拿他的小說拍過電影,這個略有所知吧。

諾貝爾獎政治色彩太濃了,其實中國真的沒有必要糾結在這個獎上面,而事實上我們真的沒糾結,我們現在有一個文學獎,有一個醫學獎,也沒有大肆鋪張去慶祝,各人還是照往常一樣去生活,也沒覺得怎樣了不起。

相反,一大波噴子還是糾結在德國拿了多少諾貝爾,日本拿了多少諾貝爾,把人家都吹上了天,把自己人卻踩進了泥潭,我曾經就問過一個噴子,你說中國沒多少諾貝爾獎,你知道中國有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嗎?你自己又為國家貢獻了什麼?你自己都沒得到諾貝爾獎,你有什麼資格批評國家沒有拿諾貝爾獎?為什麼這些人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不感到羞恥?他們還竟然睜大眼把國家高鐵和基建的成就完全忽視,這樣的人竟然還生活在中國。我們真要告訴全世界,我們是強國,但我們不稀罕什麼諾貝爾獎,你給我們高興,你不給我們一樣高興。

奧斯卡我們倒挺在乎的,因為我們的電影水平真的不怎樣,當然,電影好與壞不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所以沒有政治色彩,他們不給我們又真是因為我們在電影方面的水平不夠,如果我們的電影能拿奧斯卡獎,那舉國歡騰又真是不為過,只要沒有政治色彩的事情,我們都在乎,奧運會我們都可以不放在眼內,因為現在的體育運動同樣充滿了政治色彩,同樣是燒錢的騙局,真的不要太在意。


中小學英語精修


吃不到葡萄就一定要說葡萄酸。如果拿到諾獎的人單位不給他評職稱,漲工資,那麼就不會有人吹捧這個洋獎了,獎金更是次要的。

。。在改革開放以後,衡量一個人是否有用,標準之一就是外語水平。英語水平直到現在都是我們國家人才必過的一道坎,雖然在前幾年有所鬆動,但是科技類的職稱外語還沒有大面積取消評定。作為諾貝爾獎更是各種有文化有地位有錢人的夢想。

。。作為一個評獎機構,肯定要有人為因素。公平公正客觀不是絕對的,我們也必須要承認,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可以取代它的更權威的機構。

。。不僅是諾貝爾獎,其他多如牛毛的外國獎項,科技雜誌,論文目錄,都已經和升職加薪,職稱評定,甚至升官發財掛了鉤,不追捧不行啊我的朋友們。

。。自從意大利傳教士來中國,開啟了科學的洋為中用之路,一直到鴉片戰爭。在民間已經發芽的崇洋媚外更得到了強化。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就是例證,儘管有點不倫不類。要不是八國聯軍做的太反人類,義和團也不會打出“扶清滅洋”的口號來。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洋務運動”的口號,也是近現代史中中外交流的基本方針。

。。轉眼之間清朝滅亡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格局基本形成,由於分贓不勻,各個強盜指揮其代理人進行了軍閥混戰,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武器裝備從大刀長矛的冷兵器時代大踏步進入槍炮時代,而且進步神速,遠遠超過甲午海戰時期。

。。蔣介石“”統一中國”後,近一步向歐美看齊,也是在軍閥較量中逐步建立起近代工業化發展的基礎。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洋東西大行其道,也包括什麼這個獎那個獎。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帶來了中國各階級對洋人的第二次頂禮膜拜。

。。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當時的國民政府熱衷於這個會議,那個獎項,忙的不亦樂乎。

。。直到1949年10月1日,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於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

崇洋媚外告一段落。

。。我們實行一邊倒政策,同社會主義國家,廣大亞非拉美第三世界國家交往。頂住了帝國主義對紅色政權的絞殺。萬隆會議更是新中國外交的巔峰。

。。這個時期,我們經常領一些蘇聯的獎,現在看來不值一提了。

。。改革開放後,我們發現西方的各個方面已經一騎絕塵,領先我們太多。於是,各種計劃紛紛出臺,863,985,211,等等。

。。諾貝爾獎成了中國科學家畢生的追求,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國內的許多評獎乾淨多了。

。。又由於諾貝爾獎評獎資格高,一般群眾只是議論議論,不存在吹捧過度的問題。


穿了馬甲的春


我想也不應該說什麼吹捧過度吧,應該說,什麼心理的人,喜歡什麼樣的榮譽。

對於西方人來說,以上帝的名義給其封賞,比什麼都珍貴,而對於一個地道的中國人來說,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是一輩子的最高追求,這是各自幾千年的文化沉澱在血液裡形成的基因,對應的是各自的文明體系和思維方式,沒有誰對誰錯。

只不過進入現代,世界變成地球村,不管是生活還是文化都在快速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引領世界現代化的,是以上帝為中心的西方文明,而做了幾千年中心大國的華夏文明,在這個階段暫時落伍了——這就造成了中國人在追趕的過程中思想和心理有了分化。

大部分中國人以中華崛起,復興華夏文明為己任,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在學習西方文明的先進之處時,心中從來不曾自卑過,始終守護著中華文明的驕傲和榮耀。而另一部分中國人,卻在被西方文明超越的這兩百年追趕的過程中,丟掉了自我,跪倒在西方的先進和武力之下,夢想洗掉自己的中華文明烙印,被西方的文明體系所接受,成為一個黃皮膚的西方人。為此,他們不惜貶低自己文明的一切,而把西方文明中的一切標準當做自己的準則,自然,對諾貝爾這樣的獎也就趨之若鶩。

所以,在中國,諾貝爾獎有人吹捧很正常,因為中國還在追趕,跪著起不來的人還不少,他們不會去關心中國自己的最高科技成就獎。

所以,中國會有很多人對流浪地球不屑一顧甚至破口大罵,但對漫畫改編的復聯卻大聲叫好,不吝賜辭。

所以,中國會有很多人對燒了個頂的巴黎聖母院如喪考妣,又是痛哭又是捐款,卻對中國同樣被燒的武當山道觀,亞洲第一高木塔,第一長木橋,雲南古城等完全無視,更不用說對四川救火犧牲的那39位烈士了…

這很正常,只不過,中國肯定是會崛起的,中國人是肯定會記住的。


林子裡的耳朵


這個問題前段時間還和我上高中的兒子討論過!兒子說中國人口這麼多,世界上公認中國人是最聰明,但是獲得諾貝爾的科學家卻很少,是中國的教育有問題!這應該是中國人普遍的看法!我對兒子說不要迷信什麼諾貝爾獎,主要是中國以前中國積貧積弱沒有話語權,你看中國的基礎科學,太空,火箭技術等尖端科學都很厲害,想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的成就早就超出了所謂諾貝爾獎的!活的自信點,中國現在強大了!


娑婆過客ING


奧斯卡,諾貝爾科學獎確實是當今世界在電影和科學技術領域最權威的獎項,

奧斯卡是美國頒發,美國電影水平是世界最高,好萊塢電影每一次重大變革都引領著世界電影的潮流,美國電影是全球發行,同時票房也非常高,經常發生海外票房超過美國票房的情況,當今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美國,其他國家電影的影響力主要限於國內,比如中國的戰狼2,流浪地球雖然在國內票房很高,但是海外票房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的電影出口是非常重要的出口產品,不僅可以獲得經濟利益,還可以傳遞美國價值觀,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諾貝爾科學獎是瑞典頒發,雖然瑞典本身國家人口不多,偏安一隅,但是在經過百年發展,諾貝爾科學獎的權威性得到世界公認,哪怕是掌握最多高科技的美國都沒有說另起爐灶,重新設立一個科學獎,當年美蘇爭霸存在各個領域,卻沒聽說哪一方抱怨諾貝爾科學獎不公平,雙方都很看重這個榮譽,這隻能證明諾貝爾科學獎有非常科學的評價體系,

至於諾貝爾和平獎則爭議頗多,不過這與科學獎是不同的類別,互相不影響,

中國不管是在電影領域還是科學技術領域,在當今世界還都談不上領先,還是模仿和跟隨的階段,在這個背景下,對奧斯卡和諾貝爾科學獎,其實發言權不大,不管說好還是說壞都沒多大影響,啥時候中國在電影和科學技術領域領先世界水平了,才可以有資格對電影和科學技術評獎體系發表意見,


萬事皆空70


在我看來:無論是奧斯卡獎、還是諾貝爾獎以至德國工業設計的紅點獎,這些只能代表他們對藝術、對科技、對現代工業設計的一個自我認識。雖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理性。但也成在著一些偏頗和西方的價值觀。我們中國也有高雅經典的文學、影視藝術……,也有世界級的前沿科技,比如能用於阻止核戰爭而儲存的氫彈技術,月球背面登陸技術,可燃冰開釆技術,超世界而後發先至的高鐵技術,特高壓電技術,超算技術,量子領域擠身前沿的領先技術等等,如果說古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中華文明奠定了基礎,那以上這些技術連同二十世紀的兩彈一星就是現代中華文明標誌性的建築。他們在我心裡就是中國的奧斯卡、他們就是中國的諾貝爾、他們就是中國的紅點。他們就是中國的自豪,他們就是中國的自信。在這些自信和自豪的背後有一群默默奉獻的中國科技、工程技術精英。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也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一直以來,總有一些人看不見中國的進步,或者拿中國的弱項與別人的強項比,我可以這樣說,世界上還沒有那個國家樣樣都強,他就跟咱們家裡一樣,總有置辦不全的東西。我們是當今世界少有的、門類齊全的工業化國家。其歷史還不到一百年,與別人幾百年的工業史相比,我們可以舒心了,在別人眼裡(包括歐美)中國就是一代巨人!我們不要自已看不起自己。你應該明臼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中國己經趕上,甚至領先了世界。你就是不認可,不認也就算了,但你不應該進行攻擊。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你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吃中國飯、飲中國水,中國不好了對你有什麼好處?……,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園、別人的妻子比自己老婆好。這種自棄自私的人,有時候不擇手段達到目底,又悔不如初的比比皆是。著為國人,敬畏祖國、熱愛祖國才是為人的原始本性。好了,奧斯也好、諾貝爾也吧、他們就象設置的一個個考場,只是一種檢驗的手段、並不代表所達到的目的。我們是中國人,不能過份迷信,我國的發展方向沒有錯。我們應該有這種制度自信,思想自信,精神自信、和信仰自信。李邦春


594743020131964


這種說法還是有道理的,不過最好不要過度解讀,否則很容易掉入矯枉過正的陷阱。

首先,具體到這兩個獎項來說,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奧斯卡原名美國電影學院獎,本質上是美國電影行業的一個業內獎項。嚴格來說,他不是針對全世界電影的一個獎項,而是對當年的,在美國出品電影的一個總結和獎勵。當然,奧斯卡專門設有一個外語片獎,用來獎勵美國境外的優秀電影,不過這從來不是奧斯卡獎當中的主流獎項。奧斯卡分量最重的三個獎分別是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這三個獎都是針對美國電影的。獲獎人不一定是美國國籍,卻肯定是在美國電影工業體系之內的成員。用這樣一個美國國內獎項來作為中國電影評價的標準,本身就是很可笑的。至於某些導演以衝奧為目標,那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和奧斯卡獎相比諾貝爾獎從設計之初就具有非常明顯的國際性。當然這種國際性在早期的時候,本質上還是侷限在西方世界。對於這個獎本身而言,自然科學和人文領域的情況也有很大的區別。就自然科學領域來看,諾貝爾獎還是相對公正的,所以在科學界內部依然享有盛譽。文學獎和和平獎,因為從歷史上看參雜了大量的政治因素,從來都不純粹,所以一直譭譽參半。對於諾貝爾獎的爭議,其實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獎上面。至於經濟學獎,本身不是諾貝爾獎的組成部分。可以說,以諾貝爾獎尤其是自然科學獎,作為中國科學發展的一個標準,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不過必須指出的是,由於諾獎,現在的頒獎原則越來越保守,所以大部分獲獎人一般要到生命的晚年才有資格獲得獎勵此時距離獲獎成果公佈,一般有數十年的時間。所以不能以目前的諾獎頒獎情況來判斷中國當前的科學發展狀況。人文獎項由於政治性的原因,曾經在中國惹出數次風波。

其次,頒獎文化是西方社會的一個特色,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這方面很缺乏。通過頒獎的方式,促進社會在某一領域的發展,這是頒獎的最主要正面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獎項在頒佈的時候,由於具有特殊的導向性,很容易產生與其設立初衷相違背的情況。從中國本身來看,由於在全球化的進程過程當中,屬於相對落後的地位,因此不得不被迫接受,由西方人先行構建的一個國際體系。然後在這個體系內開展活動。所以中國也就不得不接受西方人的很多文化傳統。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了對西方獎項的崇拜,是可以理解的一種社會現象。

最後,不妨以平常心看待這些西方獎項。我們在反對西方人以自己的心態來構建中國的時候,也沒有必要要求西方人完全理解中國,按照中國的方式來理解中國。尊重是對等的。對於西方人對中國的錯誤解讀,當然要予以批駁。但由於文化差異形成的一些,可以理解的,多樣化解讀,我們也不妨包容。如果中國人以一種平常心對待這些獎項,反而會有助於消解這些獎項在中國的特殊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會降低某些人進行特殊操作,以達到影響中國目的的慾望。


用戶4325101516


中國一箇中等城市,幾百萬人口,要給全世界每年評選文學獎,是不是搞笑?500萬人口的瑞典,選拔精英組成瑞典文學院,然後做這件事,吃瓜的就覺得挺神聖。

諾貝爾獎,是兩個北歐國家,歐美視角,世界級獎項自居。只有認識到這個本質,才有討論的餘地。

對諾貝爾獎,評價不必太正面,也不必太負面,持平就好。我不會因自己生活的加拿大,三千萬人口,有數十人次獲各種諾貝爾獎,就高抬這個獎項。也不會因為自己是華裔,而迄今獲諾貝爾獎的華裔,與人口基數及貢獻完全不成比例,就貶低這個獎項。

諾貝爾獎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科學類諾獎,全世界到今天也不肯承認,即使“純粹”如科學類評選,也包含大量國家、地域和種族歧視,更不必說意識形態。

人文類就不必說了,文學獎,從設定就爭議不斷醜聞不斷。魯迅曾經給諾貝爾文學獎以高度評價,是我重新思索他這個人的思想及成就的起點之一,因為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要如此高評。魯迅曾經留學日本,但他應該不瞭解瑞典是個什麼樣的所在。

吸毒者鮑勃·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是另一個很好的啟示,雖然我也挺喜歡垮掉一代。人類發展進步,說到底不能依靠反叛,垮掉一代文學性再高,也取代不了積極建設的重要。

和平獎,在我眼中比較搞笑的,雖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確實有一些值得稱頌,比如創意藍盔維和模式的加拿大外交部長皮爾遜。考慮到希特勒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那麼這個獎項的最高境界顯然是種族滅絕……

這件事的根本,是北歐國家瑞典挪威,就是看國下菜碟評選諾貝爾獎。兩個百萬人口國家,無論如何也沒有資質給全人類評獎。瑞典史上最牛紀錄,是曾和俄羅斯叫板,瑞典帝國一度橫掃歐洲大陸,這個我不提,估計瑞典自己都忘了。這個檔次,不可能站在人類文明安危禍福的高度思考。

諾貝爾獎影響超出挪威瑞典的擔當,就必然出醜。對了,瑞典大使館曾經正八經的用中文發貼,紀念自己的二戰經歷:別的國家被納粹德國斬殺的狼籍一片,瑞典早早投降,得以保全,這個經歷瑞典人引為自豪。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